多年坚守,做站不易,广告是本站唯一收入来源。
为了继续访问本网站,请将本站加入您的广告屏蔽插件的白名单。
他只知道,刘钦亲征,非同一般,一定不可能还按照现在的方略进兵。
要变,但如何变?他这一军主帅,又当如何措置?是该趁此机会,想办法擒贼擒王,一举俘获敌国皇帝,成就一番在本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世之功,还是按他原本的计划,先灭了陆宁远这一支,然后再想办法把刘钦留在江北?
又或者是,趁着雍国都城空虚的机会,想办法取了他们的老巢?可是如何绕过前线雍军,直抵大江?建康岂是这么容易攻下的?十有八九,刘钦走时留了后手,至今消息不明,却也没人有个准信。
还有,刘钦过江,山东形势又会如何变化?自从大军撤出,那里的雍人便颇不安分,除去雍国官军所到之处,和他在当地布置的城守多有交战之外,那些雍人百姓也纷纷无法无天地造起反来。他本就没有多余的兵马回到山东去弹压,这些人听说刘钦过江,岂不是愈发变本加厉?山东形势怕是愈发不可收拾!
这次出征,他已取代宿将元涅,成为了夏国统掌全军的元帅。同雍人交战,成也是他,败也是他,没第二个人担这个关系。
皇帝弟弟把如此大权交到他手上,往好里说,是怀着几分对他的愧疚,往坏里说,也有幕僚私下同他讲,皇帝此举是要看他的笑话、堵天下人之口。
前面的狄庆不敢信,后面的他又不愿信,但无论如何,他以而立之龄而掌一国之军,总是天子对他信重非常,但也是因为这个,他如今的一举一动,便是国家的一举一动。
他本来已定好方略,自信万分,先困死陆宁远,再收拾秦良弼,放着秦远志那草包不管,等两淮事了,再回过头去理明白山东之事。两年之内,便要长江以北都入他大夏版图。
可现在刘钦过江,事先一点风声没有,连集结军队都没怎么听说,说亲征就忽然过江来了,好像天上掉下来一个棒槌,把他这些原定的部署一下子给砸了个稀巴烂。
现在,他这数路兵马,到底该如何布置?他这一国主帅,怎么做才不是误国?怎么做,才能证明他狄庆不是靠着皇室血统,不是靠着是皇帝的哥哥,才力压元涅做了全军统帅,而是他真是天纵奇才,本领过人,居此高位是实至名归?
那边,不管狄庆心中如何震动,却毕竟没见到刘钦的面,呼延震却是已经同他交过手了——非但如此,甚至就在前两日,他更是在从军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失手”,直到今天仍恨得恨不能咬碎钢牙往肚子里吞。
刘钦过江,非但狄庆觉着突然,就是同他仅一江之隔的呼延震,事先竟也完全没有听说,更没发现什么预兆。
两国交战已久,他大夏朝廷自然往雍国派了些人去,同他们一些大臣也多多少少有些来往。这些特殊的人,呼延震自然是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但狄庆既是大帅,又是皇帝的亲哥哥,那些人送来的情报,哪一样不过狄庆的手?
自从围困了陆宁远以来,雍国朝廷上便有些乱了阵脚,此事狄庆都对呼延震透露过,也是正因如此,呼延震才有胆量以一支孤军,就这么逼近建康。
但刘钦亲征这般大的事,从狄庆处竟丝毫不露口风,观他所率大军,似乎一连多日都没有什么特殊动向,绝不像是先已听说过什么,呼延震便知道,此事就连狄庆都被蒙在鼓里。
可这样一来,事情便愈发不寻常了。雍国朝廷,如何竟有这般本事,如此大事、如此规模的调动,竟然完全蒙了他们去?
呼延震来不及震动,当刘钦借着夜里江面上的大雾秘密过江,第二天一早大军已在江浦城外驻扎,更分兵占据西江口等地时,呼延震第一时间只觉着自己让梦给魇了,无论如何都难相信,看看左右,又看了看远山大江,向着那片旗帜重看过去,这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由不得他不信,这支长了双长腿、一步就跨过江来从天而降的雍军,已打起天子旌旗,开始在城外修筑工事了。
呼延震那时还不信是刘钦本人到了,见了雍国天子的旗号,只当是疑兵之计,为着探起营垒虚实、人众多寡,冒着大险亲自绕着这支雍军营垒探查一番,刘钦没见着,却大致估摸出了人数是在万人上下,不算太多,远远算不上倾巢而出。
他这次带来的只有不到万人,拼人数当然不占优势,但在雍人面前,他麾下战士一个都能当两三个人使,倒也不必为着这路人马便仓皇寻思撤退之计。
前线有变,按说他应当马上便报告狄庆,但因为还没探听到刘钦是否亲至,军报上空这一块,狄庆定不能饶他,他便暂时按下不表,寻思起试探之法。
雍军过江来战,半渡而击是最好的选择,但现在说这个,已太迟了。第二个时机是趁他们立足未稳,抓紧进攻,但已已经迟了半日——呼延震恨得牙痒,将军中斥候和昨夜值夜的士兵杀了一批。
但泄恨归泄恨,总还要想法子补救的。手下人见呼延震恼恨起来,忙道:“将军休要气恼。俺看雍人又是过江,又是扎营,一个晚上能有多长?营垒扎得未必牢靠。将军要是放心俺,俺这就带一队人,挑了他们老营,那小皇帝在还是不在,俺都给你带来!”
呼延震这会儿刚从雍国营寨探听回来,闻言不说话,跳下马,铠甲上插着的几根箭随着这动作晃了几晃,被他顺手一一拔了下来。
他胆子太大,大白天觇探情报都敢紧贴着雍军的大营走马,被雍人拿箭射过几次,大多数他都躲了过去,有几支插在身上,但也都被盔甲所挡。
他一一拔去,扔在地上,把头盔一脱,掷在说话这人怀里,边往营里走,边道:“挑他老营?那么多法子,呵,你偏选最不划算的。”
左右听他一说,便知道他已经有了对策,忙凑过来问:“将军有啥打算?”
呼延震一向智计百出,这么多年带着他们从不打呆仗、臭仗,因此他自己升官升得快,连带着他们这些人也跟着频频升迁。对他的谋略,众人均十分服仰,听他有办法,各自的打算也就都咽回肚子里去了,只听他如何讲。
呼延震闭口不语,等进到中军帐,有左右亲兵把守在门外,他方才道:“你们说,这些雍军背靠着江浦,却还在城外驻扎,而不是进到城里,是为着什么?”
“难道是昨天太匆忙,怕进城的动静太大,被咱们发现?”
呼延震摇头,“俺看他们是不打算在这儿盯着咱们,是要往北上!”
众人一愣,随后纷纷点头。所谓动静太大,不敢入城,这说法确实经不住推敲,还是呼延震所说更有道理。
他们陈兵江畔,本也不是为了临江一二城池,而是向雍国朝廷施压,想来雍人也不会看不出这点,既然派了这么一路万人上下的人马过江,那便的确没有进城的必要。否则只是为了加强江浦守备,何必这么大张旗鼓,将天子名号都打了出来?
“那将军的意思是啥?”有人忍不住问。
说起正事,呼延震也不卖关子,一张面孔严肃得紧,正要开口,旁边却插进一道女声:“攻城拔营,伤亡太大,我想将军之意,应当是想趁雍军移动时找机会将其击破!”
满帐里都是大老爷们,只有一个女的,众人不必向出声处看,就知道是曾小云。
在场的都是军人,不喜奉承那套,不会因为她是呼延震的婆娘就捧她的场,但她所说实在高明,马上便有人吆喝起来,“是这理!是这理!”心想当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家夫妻两个晚上躺在炕上,恐怕都不是做那事儿,而是探讨兵法,不然两人咋都那么人精?
呼延震见众人愚钝,正自觉高明,本来正要开口,却被曾小云抢先道破,也不介意,哈哈一笑,点头道:“不错!把你们召集在这儿,就是要让你们记着,对这路雍人,不要逼太狠了,这些天先示一示弱。不然你龇牙咧嘴,给他们吓坏了,他们窝在这儿不动,你怎么办?要想办法让他们动起来,还不能放脱他们!”
众人齐声道:“明白!”
两日之后,一天夜里,雍军终于拔营。
同样的法子,第一次奏效,第二次便行不通了。雍军仍然是借着初春夜里频频升起的江雾遮掩,试图秘密行军,但呼延震这次多留了八百个心眼,自然一早便发现了。
他已料定雍军一走,定然要往滁州方向移动,要么去同凤阳大军会师、要么去驰援陆宁远,总之没第二条路走,因此早早便布置下伏兵,埋伏在他们必经之路上,本部人马却佯作不动,仿佛对雍军的异常浑然不觉,营里照旧静悄悄的,却人已披甲、马已上鞍,只等着前面发出信号,马上便全营杀出。
二更时分,雍军拔营,三更不到,前面便听见数声炮响,是伏兵已出了杀招。呼延震当即上马,让打开营门,北上夹击这路雍军。
到了交战之处,如他所料,已是一片混战。他的伏兵布置十分隐秘,雍军显然同前几日的他一样,也被蒙在了鼓里,没事先探听到,被他的按兵不动所惑,却没提防在这里杀出一路伏兵,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两军战力本就有优劣高下之分,如今雍军又中了伏击,惊慌之下,更是愈发抵挡不住。刚刚赶到战场,一看见交手情形,呼延震便寻思:看来天子亲征是唬人的,刘钦不会在这里。意兴阑珊地冲杀一阵,本以为又是次寻常的杀猪宰羊,谁知连破雍军数阵之后,在一面龙纛下面,正瞧见一人举着把刀左右指挥,身影他看着十分熟悉,不是刘钦却是谁?
时隔数年,又一次见到刘钦,呼延震竟呆了一呆。
在他心中,刘钦既然做了皇帝,就再不会轻易过江。两人再见,恐怕要等到他率军攻破建康那时候,杀到龙椅上,把刘钦从那上面一把薅下,问他想不想念他老子。
今日在这里提前见到,实在全然出乎他意料之外,让他竟一时没有什么反应,只呆呆看着刘钦左右指挥,像是几年前一样。
但他毕竟是久经战阵的将军,不需旁人提醒,马上回神,震惊之余,便是说不出的狂喜——自然不是故人重见之喜,而是老天爷当真对他好,竟赐了这一个天大的功劳给他!
他不声不响,更不刻意做出什么吸引刘钦注意。要是几年前,他大概早已捺不住性子,打草惊蛇,让刘钦提前有了防备,但现在的他已不同于那时候,不会为了逞一时之快,便误了正事,当下让人熄了左右火把,趁着夜色遮掩,卷起旗帜,同别人交换了兜鍪,铠甲来不及换,便随手扯了面军旗裹在身上,打马在交战处绕过一圈,终于选定了雍军军阵最薄弱、离刘钦最近的一处,猛然发起冲锋。
走出一箭之地,混战中的雍军方才注意到他,忙来抵挡,却挡他不住。向中军传令,传令兵却不及他马快,让呼延震一刀劈下了马,刀从左肩膀砍入,下一刻便从右肋骨下边镟了出来。
又闯过半个军阵,雍国中军终于注意到他,齐齐一震,防备起来。刘钦也转过了脸,黑夜当中看不清神情,不知脸上表情有几分惊讶、几分慌张。
马上有战将上前抵挡,呼延震稍一勒鞭,让出左右两个大将,替他拦住,马上便又奋力催马,因着胯下马乃是天下良驹,常马实在望尘莫及,只一眨眼便将涌上来的雍军甩在后面。
这时他与刘钦之间已只剩下天子亲卫,这些人连忙结阵以图抵挡,支起盾牌,又从盾牌后面放箭。但呼延震非但自己浑身披甲,就连战马身上都披了甲胄,牢牢护住了马头马颈和前胸,箭雨落在他这一人一马身上,只当是挠痒痒一般,反而射杀了好几个雍军。
呼延震丝毫不减马速,余光稍稍一暼,身后亲兵也杀入重围跟了上来,愈发心中大定,知道今夜已经功成十之八九,只待最后一哆嗦了——
然后,一串莫名的火光平地亮起,“嗤嗤嗤”一串巨响从耳朵里一贯而过。呼延震跌下马,在天旋地转中看着漫天繁星晕了一阵,茫然举起左手,却空空荡荡,看不见了五根指头,也看不见手掌,只有手腕上一截骨头戳出来,旁边挂着一大块肉,被烧得一半生、一半焦糊了,就和前一天晚上他吃的烤羊腿一般味道。
第244章
“恭贺陛下第一战便成此大功!那贼酋眼看着断了只手,被左右勉强抢下,正不知生死如何,想来是命不久矣!”
一战之后,清点战场未毕,随军的大臣便有人来向刘钦祝贺。
刘钦面上却不见多少喜色,只点一点头,知道他前面说的是真的,最后一句却颇不可能。
呼延震是被炸断只手不假,但凭这样的伤就想取他性命,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只恨当时那一铳射得偏了,要是再移一二分,打在他身体上,不知他那盔甲能不能承受得住。
原来呼延震精心设伏,自以为得计,其实却早在刘钦意料之中了。不为别的,单是上一世时刘钦在他身边让他折磨那么长的时间,对他的为人、用兵便早已无一不晓。
更不必提这一世两人还有过数月之缘,刘钦甚至还让他亲自带上过战场,听过他几番“高论”,要是会想不到呼延震一定不会轻易放他北上,那当初那些苦头,岂不白吃了不成?
同样的法子,能瞒过呼延震一次,可瞒不过他第二次。整个一军拔营北上,不管做得多么隐秘,毕竟也有万把人,不是单人独骑,一定会为他所探知,刘钦也知道呼延震一定会有所打算。
可是呼延震也将部署瞒得十分隐秘,他明知道对方一定埋了杀招,却不知道他到底会采取什么办法,如果设伏,伏兵又是在何处?他只知道一定会有埋伏,便也早早备下大礼,作为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惊喜,希望他呼延震喜欢。
这礼物便是当初徐熙献上的新式火铳。
当初徐熙献礼时,火铳只有两把,刘钦让人按照图纸赶制,但很快就遇到了问题。每个工匠做出来的,多少总有偏差,如果是弓弩刀箭,偏差一点影响不大,照常能用,大不了之后再调,但这火铳的枪管只要稍差一点,射程便差了许多,还有可能在自己士兵的手里炸膛。到时候杀不了敌,先将自己人伤了,就算伤亡不大,却也极坏士气。
为着战场上能用,每只铳筒都要严格把关,制造起来自然不快。加上战事一起,处处要刀要剑、要钢要铁,工部赶制不及,用来制造火铳的铁料总也有限,因此这么长时间里,这新式火铳始终没有投入战场,陆宁远从建康启程那会儿,刘钦也没有让他随军携带。
但就在不久前,徐熙召集江南有名的匠人,一起埋头鼓捣了许久,竟将制造的工艺也改良了几处,让每一步骤都能统一尺寸。如此一来,哪怕成于不同人之手,每只铳筒的偏差也不很大,制造起来倒比之前快了三倍,合格的几率也大幅提升。
刘钦当即命令其他制造暂停,现有的铁料尽数供应过去,几月间赶制出一千来把,这次全都带到江北。呼延震若知道自己是第一个用上这新东西的人,该感荣幸才是。
不过这火铳只能出其不意一次,在两国交战当中远远谈不上是制胜的关键,挫了呼延震这一军锐气,让他不能干扰自己北上之后,下一步如何做,才是真正要考虑的事。
正寻思间,几个将官来报,说战场清点已毕。
有人第一次随刘钦出征,想在天子面前露一露脸,还有人从江南来,还是第一次同听闻许久的夏人交手,而且第一战便胜了,兴奋非常,又因前一夜刘钦亲自指挥,同他们原先见到的远在天边的天子大不一样,对他心生亲近,便争相向他报出这一战中自己营中斩获。因几个人一起说,谁也不让谁,唯恐别人声音压过自己,七嘴八舌,显出几分聒噪。
徐熙一直在旁边觑着刘钦面色,见他原本就不露欢欣之意,心道:这帮人怕是要碰一鼻子灰了。
果然,刘钦闻言,脸上一点笑意不见,只是道:“只一战之胜,何来如此骄狂?拣要紧的说。交战时候别处送来的那几份军报,也一并整理好给我。”
几人连忙收拾好兴奋之色,像做错事的孩子似的,不敢吭声了。徐熙因早有预料,也不奇怪,一旁朱孝却暗自庆幸,不动声色地往后悄悄退了一步。
刚才他原本也想掺和,只是笨嘴拙舌,出口慢了,没有赶上,本来正在着急,见此连忙闭上了嘴。
刘钦因心思不在此处,也就没注意到他,徐熙却向他多瞧了一眼。
因着年龄渐长,比起少年时候,朱孝身上已显出种成年人的英俊,而且在徐熙看来,实在英俊得不讲道理。
徐熙看自己,自然也是个风流人物,看旁人,周章有一番清华昳丽之秀美,刘钦不带女气,但雍容冷峻之下,凌厉起来也别有一番旁人未必尽知的风韵,唯独对朱孝,无别形容,就只是英俊而已,而且无论让谁来瞧也都说不出二话。
只可惜他为人憨傻,将这英俊削去大半。最适合他的,当是不说话,也不动,直直往那一杵,当是天上人物。只可惜这样的时候太少,再看刘钦,果然一无所觉、亦无体会,低着头正在沉思,徐熙倒有几分为他可惜起来。
等人把前一夜交战时搁置的军报整理齐全,刘钦当即一一拆看,只看面色便知道他没看见自己想看的那份。
陆宁远从被围以来,最后一次有使者突出重围传信过来,已经是五天前了,说一声音信断绝、生死未卜也不为过。
刘钦面色不虞,也在情理之中,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当务之急自然是为君父分忧。于是徐熙轻声上前两步道:“陛下,呼延震既已战败,眼下是剿除其残党,还是继续北上,需得早定大计。”
刘钦问:“你以为应当如何?”
徐熙早有筹算在胸,即答道:“臣看昨天夜里,呼延震纵然逃得一条命去,短时间内也难再有什么作为。营中清点死伤,只杀死、俘获的夏人便有近千,就是真的虎狼,怕也不能不停下来休整,此一部已不足为虑。只是想要将其彻底剿灭,恐非一两日之功,臣以为大军还是继续往北为是。”
他说这话,自然是往刘钦心坎里说的,刘钦当下也无异议,命人展开地图,看了一阵,又问:“往北去,以何处为上?”
这话不是问徐熙的,而是向左右将领问计。
俞煦身为本军主帅,这种时候自然不能装哑巴,站出来道:“寿州西临颍川,东接凤阳,一来此地可连通秦帅与现在凤阳留守的几路兵马,便于调动左右;二来年前陆帅已扫清凤阳府一带的贼寇,不至有乱民冒犯銮驾;秦帅又刚刚收复新蔡,足可牵制汝宁那一路夏人,使之不至为变。选定寿州,似乎较为妥当,臣以为銮驾是不是可以进到此处?”
他说得十分小心,说完之后,刘钦却不置可否,只向他瞥了一眼。这一眼不算严厉,却像一根长针陡然探进他心里,俞煦马上明白,自己心中所想已尽数落在天子眼中了。
提议寿州,他是有私心的,可天地可鉴,那也不是为他自己。
临行之前,薛容与、周章,朝廷好几位重臣轮番找到他,对他百般叮嘱,交待他保护銮驾,责任至重,切不可浪战,除此之外,还有些别的密嘱,却不足为外人道了。甚至临行前一天晚上,从宫里都来了人向他传话,要他持重行事,扰得俞煦一整夜都没合眼,只觉心上压了块大石头。
现在刘钦向他问计,他当然知道,刘钦真正的心意是要走到更北面,把狄庆所率大军都吸引到他身边来,给陆宁远制造突围机会。刘钦问他,便是在等他说这样的话。
他也知道,寿州远离交战前线,在雍国眼下所控疆圉里算得上是腹地,除了呼延震这不怕死的之外,在这里无论如何都碰不上夏人。
他更知道,说一句顺耳的话,有时比打好几场胜仗还要有用,刘钦现在缺的便是给他递一级台阶的人,这时候谁做了这人,谁就能入他的眼。
但他身当如此重任,既要对天子负责,也要对朝廷负责,这当口只能力劝刘钦去往寿州安住,否则万一有失,天下谁能担当这个责任?他要是做个谀臣,早几年太上皇还在位时便做了,何必等到今日?因此只有坚持去寿州而已。
“那就先往寿州去罢。”
俞煦一呆,怀疑自己耳朵出了毛病,可等了一等,不闻刘钦再说别的。莫非刚才竟不是他的错觉?天子这般容易就松了口,俞煦就是做梦都不敢想这等好事,当下连面上神情都有些控制不住,急忙应道:“是,是!末将这就去安排!这就去安排!”急匆匆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