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坚守,做站不易,广告是本站唯一收入来源。
为了继续访问本网站,请将本站加入您的广告屏蔽插件的白名单。
近一个月来,尤其是最近这些天,朝廷风气已转,且不说岑士瑜为老家的事情焦头烂额,就是其他朝官,除去观望成败之外,因着他在江阴推行、显然日后要推广于全国的各项考核,也内不自安,行事比之前收敛了许多。一些大贪大蠹虽然暂时还没被挖出,但现在风声鹤唳之下,也不敢太过张扬,朝堂风气居然登时一肃。
只是这一点震慑毕竟治标不治本,只要有口子,水总是要往低处流的。没多久薛容与就发现,自己的客人多了许多。
现在京中传闻甚嚣尘上,或尖锐、或隐晦地说他是个窃国大奸,借改革之名而行窃持权柄之实,所谓的改革也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排除异己,将朝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而已,实际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薛容与听来,自然是不值一哂,可是架不住这样想的人太多,他家的门槛这些天来几乎被人踏破。除去持此论者亲自登门,把小小的钩子探进他喉咙里面,想从里面钓出他三两句真心话外,就是见他近来简在帝心,颇得圣宠,如日中天,于是巴巴地凑过来讨好于他,想借此得一条登天之阶;再要么便是曾经与他有过什么嫌隙,于是携礼登门,小心翼翼地想要同他消弭旧怨。
他自谓持心甚平,内举不避亲,外举也不避仇。虽然上任之初,便向刘钦举荐了几个与自己交往多年、彼此相知甚深的同道好友,经刘钦首肯之后,援引他们入朝襄助大业,但这也是为了国家大事,不是为了他自己的什么私心。这些人私心相评,对他妄加揣度,实在是燕雀不知鸿鹄之志。
一开始,他为着与同僚之间的关系,还耐下性子一一同他们见面,向他们再三保证自己绝无私心。后来朝堂争斗愈演愈烈,江阴的大浪一道道拍进建康来了,从地方到京城,不安的人愈发地多,他家里宾客总是络绎不绝,送走一波又是一波。
他便不再亲自见客了,总是让管家代为打发,送的礼物分毫不许留下,一应请托也一概不理。他信奉公者千古、无欲则刚的道理,欲成大事,自然不会被这些俗情牵绊,以免让人抓到什么把柄,借以大肆攻击改革。
他做这些,不求财、不求权、也不求名——或许名还是求一些的,像他这等读书人,谁心目当中没有一个立事功于当代、垂令名于千秋的大志?但更多都是为了他大雍。
为此,他宁愿在别人心里落下一个孤僻不合群的印象,宁愿遭人记恨,宁愿过得比常人更加小心、更加劳碌、也更加清贫。在他经受着这一切的时候,他心中甚至有一种快乐、一种自得。他是走在实现自己理想与大志的道路上,路上的每一份艰辛都如此甘甜。
况且他只是一个践行者,而非殉道者——只要他的陛下能始终心志如一的话。
他在平台见到刘钦,君臣寒暄之后,刘钦问了他朝堂上的一些事,他一一作答,两人目光便都不由自主地转向江阴。
刘钦问:“最近又是派兵,又是派崔允文亲自坐镇,周良翰行事仍是左支右绌,依你看该怎么办?”
自从刘钦借周维岳的两根手指生事以后,周维岳已是没有名号的钦差大臣,原以为从此便能势如破竹,但其实仍是一步一坎。
他抓了魏大,顺藤摸瓜,牵扯出越来越多的岑氏子弟;拿兵士坐镇于江阴,震慑宵小,以安百姓之心,自己去民间一一访查冤情,让许多之前迫于岑氏威胁而缄口不言的百姓再一次翻了供;又奉朝廷之命,开始广派干吏在江阴清查田亩,掌握了岑氏许多靠飞洒诡寄等招式暗地里得来的土地。看上去凯歌频奏,但查到这里,已是举步维艰。
先是魏大险些被杀死在狱中,幸亏桓龙带去的羽林有一个恰好当天当值,为人机灵,早早发现不对,将魏大抢救下来。魏大虽然活命,却从此哑了嗓子,说不出一个字来,他又不会写字,手筋也被挑断,和人彘也没有什么区别。
然后是周维岳靠魏大口供去抓捕犯案的岑氏子弟时,抓到谁,谁便不翼而飞,在江阴城里活像是人间蒸发。周维岳虽然有外省调来的兵士一千,却也无法闯进岑氏老宅抓人,就是将其暂时围住,朝堂上的唾沫星子都险些将他淹死。
再然后便是岑氏巧取豪夺来的土地,他查到的大约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这些几十年来的烂账,绝非十天半月所能摸清。纵然他已经连着一个月每天睡眠都不出两个时辰,也仍感分身乏术,恨不能将自己掰成数瓣。
更不必提还有人暗中给他使绊子,分他的神。江阴城中忽然多了许多讼案,一些本地甚至外地的讼师都跑到他这里来打官司,拿一些真真假假、鸡毛蒜皮的案子报官,满口都是大雍律法,揪着一两法条便开始辩经。
他明知道有诈,但若置之不理,便是落人以口实,自己率先违背了朝廷要求所有民间诉讼务必尽早处置、尽早结案的新规,但一一审理,对方又口若悬河、咄咄逼人,明摆着就是在折腾于他。
周维岳心性刚强,对此倒不觉着什么,但常年贫病交加,身体本来就弱,又兼劳碌之下,更是病倒了,不敢耽误政事,只有扶病理事而已。
刘钦暂时还不知道他病了,却也知道他现在处境仍是艰难,便同薛容与商议下一步如何做。
岑士瑜近来已开始反击,刘钦在禁军、宫里和刘骥军中几处人都传来了一些消息。但这些薛容与不知道,刘钦也没有告诉他的打算,既是为着机事重密,不便为旁人预知,也因为有些事只有他自己能做。
正如当初宫变之夜他保护陆宁远,不想让他对刘缵动手一样,对薛容与他也有一番保护之情,只是不必让他知道。薛容与只在台前为他做事便是,在台后为他效命的另有其人。
果然,薛容与在被问到之前就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闻言不假思索便道:“臣以为良翰在江阴难以行事,要想破局,要害不在江阴一县,而是要着眼于常州府。棋盘上这一片的势顶住,江阴这一颗子也就立得稳了。”
“你是说……”
薛容与见刘钦意动,这才从袖中拿出写好的章奏。“臣以为在江阴进行的考课,已经可以放诸常州。仍按之前商定的考核之法,命崔伯昭以巡按御史身份巡察各地,广求民瘼,观纳风谣,澄清风气,惩治贪腐,如有虐人害物,急征暴敛,以招民愤者,即便之前考课为优,也应予以申饬甚至贬退。”
“常州府乱起来,也就是稳住了,周良翰那边的压力也能减轻不少。”
刘钦有些惊讶地看了看他。
崔允文放在巡按御史的位置上,目前倒是还没发挥什么作用,此时用他未尝不可。只是与岑士瑜的明争,目前也只局限于江阴这一小块,还有在建康朝廷上暗中角力而已,还尚且可控。但放眼整个常州府,下面多少官员,这些官员向上向下向外又有多少关系?这样动起来,会是怎样的地动山摇?他甚至无法预料。
刘钦一时沉吟了,没有当场便答应下来,接过章奏先没有看,对薛容与道:“你说的我明白了,等我再想一想。”
薛容与见刘钦如此反应,心中暗暗一惊。像这等与朝堂上大多数官员都要站在对立面的事,若不一往而前,那便相当于后退了;刘钦不慨然应允,恐怕是心中已有退缩之意。这是他心中最担忧的事情,历史上反复上演的悲剧每每就起于这一点青萍之末。
他还想再说什么,刘钦却抬了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
“你岳父的生日,我记得是在秋末吧?”
他这话问得突然,薛容与不由一愣,不明所以答道:“多蒙陛下关爱,臣岳父的生日是在十月。”
倒不是刘钦同他关系好到特意去记了他岳父生日,他会知道也是因为当初回京,就是跟着从薛容与家派去的给在建康做官的岳父祝寿的车队,乔装成小厮,想要借此平安回到京城,因此知道黄茂生日是在什么时候。
“既然还有几个月,怎么现在就过上寿了?听说阵仗可是不小。也不是整寿,莫非是他老家那边有什么讲究?”
薛容与又是一愣。他公事缠身,每天一睁眼,就是千头万绪等着他理,岳父提前两月过生日的事情他竟然完全不曾听说。是多大的阵仗,竟连天子都惊动了?刘钦特意向他说这些,莫非是……
他心中一凛,不敢贸然应答,只肃然应道:“多谢陛下提点,臣一定处置好家事!”
刘钦见他明白,点点头让他去了,翻看起他新递上的章奏,不再说话。薛容与急匆匆出宫,越想越觉着不妙,背上出了一层薄汗,刚一出来便马上让人去查岳父近来所为,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不禁心惊肉跳。
原来是那些没能在他身上得到些什么的人,转去踩平了他岳父家的门槛。而岳父也当真糊涂,为着那一点好处,竟然答应了人家的请托,更甚至不知道听了什么人的唆使,觉着女婿做了天子近臣,自己这做岳父的也该跟着沾光,居然花大价钱在朝中活动,想要捞一把军需制造的油水。
近来朝廷南下平叛耗资甚巨,原本的兵部尚书因为曾收陈执中的好处,沆瀣一气、诬陷忠良,早被下狱,原本有希望接管他位置的侍郎周章也被外放出京,最近才传来还活着的消息。兵部正值群龙无首,岳父便想要趁这时候浑水摸鱼,花钱买来一个军械督造的肥缺。
薛容与刚刚给刘钦上的奏表里面,便有严查贪腐、整饬吏治的建言,结果奏表刚送进宫里,岳父就给他出了这样一个难题……不,在他进宫之前,刘钦就已经得知了!
薛容与冷汗直流,想到刘钦提到岳父过寿时那带着几分深意的眼神,如何不明白这是年轻天子对自己的拳拳爱护之心?刘钦既然交给他处置,他当然不会让改革因为自己的缘故在刚一开始就付诸东流。
可是黄茂不是自己的子侄,而是他的岳父,他妻子的父亲,要是全然不讲情面,往后该如何面对发妻?妻子与岳父如何能不怪他?
他没有马上找到岳父,忙完公务,心事重重地回到家里,见到妻子,只觉她那双一向美丽的眼睛好像怀着几分疑问,似乎是在等他开口。
是了,他们夫妻两个一向心有灵犀,如同一体,他心里想着什么,往往无需出口,妻子便已经明白。但她现在可知道自己心中所想?将来她可能谅解于他?
他没有说话,还是妻子黄筠先道:“朝上出了事么?都是你爱吃的菜,却没有胃口。”
薛容与这才发觉桌上菜品比往常多了一倍,且都是自己平时爱吃的,只是他心事太重,吃进嘴里也味同嚼蜡,竟一直没有发现,定定神笑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黄筠道:“不是什么日子。正好现在离着近了,今天我回了趟娘家,这些鸡鱼,牛肉,和半头小羊都是爹让带过来的。”
听她提起岳父,薛容与登时胃口全无,勉强拿起的筷子也放下了。他终于忍不住道:“爹今年提前过寿,竟然没有告知于我。”
他说得委婉。其实黄茂哪里是过寿,他是借着过寿之名,大肆邀请那些本来犹犹豫豫不敢拜访于他的官员上门,大大方方地拿他们的好处,准备再拿这些好处去要兵部的差事。
他不知道在哪里认识了一个商人,军需装备承包给他,他的价格比别处低了足足三成。黄茂要是能接下这个差事,到时候从兵部和工部各拿一笔钱,再交给这个商人督办,银子一过手便是十几万两,胜过他做几十年的京官。
黄筠挽起袖口,替他和自己各斟了一杯酒,“原来是为了这事。没告诉你,便是怕你为此烦心。”
她是江南人,说话温温婉婉,不疾不徐,便如风动碎玉一般,薛容与这次却无心像往日一般在心中赞赏,暗暗一惊:原来她也早就知道。
黄筠继续道:“你这些天太忙,家里的事情自然顾不太上。”
薛容与这些天几乎家都不回,回来也是倒头就睡,初闻此言,心中不由愧疚,“多劳你内外操持。”但很快又想,妻子辛苦,岳父的事情却也不能就这样假作不知。
谁知随后就听黄筠笑道:“那倒也没有什么。”她拾起杯子,向薛容与示意,薛容与虽然没有胃口,却也一起饮了一杯。
“我已经劝通父亲了。”
薛容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什么?”
黄筠知道他不是没有听清,于是继续又道:“他答应如数退还之前的钱,那个商人的名字、他们两个如何见面,我也替你问了来。幸好银子收上来还没有送出去,总还有几分余地。你秉公处置就是,父亲那边我去劝导,就算他一时转不过弯,以后也总会明白的。”
薛容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妻子只是微笑地看着他,那两只眼睛当中的神色是这样的肯定。薛容与一时惊得呆了,愣在原地久久说不出话。
他首先想到,要不是陛下今日问起,过几天黄筠便已经悄无声息地解决了这件事,自己恐怕从始至终都不会听说。然后他便是好奇,妻子是如何劝导她父亲的,竟能让他甘心把已经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
最后一个念头是,岳父被妻子劝导,无论这事到底是非如何,也无论他之后是不是能转过弯来,现在也一定认为女儿嫁人之后就和自己不是一条心,帮着夫婿对付起他来了,对黄筠如何能有好脸色?
自己不便出面,只有她能居中转圜,她夹在自己和亲生老父之间,怎一个难字了得!
可黄筠脸上没有半分难色,甚至满桌佳肴,如果真如她所说,是黄茂让人送过来的,那实在太过厉害。薛容与定一定神,问黄筠是如何劝的,黄筠摇头说要保密,问黄筠如果之后有人弹劾黄茂,自己不能在朝堂上徇私强保下他,该当如何,黄筠也说无事。
最后他问起那个商人叫什么、在何处,黄筠终于笑了一声。这一笑,不像妻子看丈夫,倒颇带几分大人看孩子的意思,好像是胸有成竹的母亲看孩子在自己的哄弄之下,终于爬到前面,把自己让他拿的那块糖给抓在手里,露出的奖励一般的笑容。
“那张纸条我给包在点心里了,你吃到的时候也就看到了。”
在薛容与伸手之前,她又补充,“可是先说好,现在宫里厉行节俭,朝堂上也在惩治贪腐,这些都是咱们薛大人的主意,咱们自己家里自然也不能铺张。掰开的点心必须吃完,不然不许动下一个。”
薛容与抬眼看向桌上,三盘各自垒成上下三层的点心赫然鼎立在桌面上,再一转眼,妻子正含笑看着自己。
正如黄筠知道薛容与心中所想一般,薛容与也知道她想着什么。这第一盘点心是对他的关心,他近来忙得茶饭不思,妻子是在借此要他好好吃饭。
第二盘是薄嗔。这些天他忙于公事,家里的事情全推给了妻子,自己做甩手掌柜,妻子这样做,是在小小地惩戒于他。
第三盘就是捉弄了。他做的事情虽然于公理上挑不出错处,可他不是没有成家的人,自然做不了有国无家的圣贤,他做事时疏忽了家人,黄筠就要替他思虑。为着弥合他和黄茂的关系,黄筠这些天来定然是殚精竭虑,事情做成之后,捉弄他一二,也实在是理所应当。
这么想着,薛容与也微微一笑,欣然应道:“是么?那我可要好好翻检一番,只盼不是在最后一块里就好。”说着,将腰带松开,反手挂在椅背上面。
第169章
等薛容与走后,刘钦细细读了他在章奏中所写,起身在殿中踱步半晌,终于还是把心一横,决定就这么干了。
只是在他放出风声惊动岑士瑜之前,还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
他让人秘密将崔允信叫进宫。虽然皇宫当中于他而言还远不是铁板一块,但以他对宫城的掌握,带一个人进来而不惊动任何人总还是能做到的。
崔允信近来充当了他父皇的牙爪,此事没有几个人知道,但他偏巧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崔允信这样做就是出自他的授意。
自从他即位以来,崔孝先也算升任了六部尚书,可是不是吏部而是工部,众人明面上不说什么,背地里却难免想他是不是哪里得罪了刘钦,或者刘钦是想要鸟尽弓藏。
其实并非无迹可寻。崔孝先之前便两面下注,在形势对刘钦不利时,曾经不发一言,刘钦若在心里记他一笔,也是理所应当。而他那个曾经因为刘钦而被废为庶人的次子,虽然很快就被刘钦重新提拔上来,得的官实际却是个位高而权微的闲职。
最开始众人觉着刘钦只是因为崔允信名声不好,拿这个位置做一个过渡,免得反对的声音太强,谁知道将他放在那里之后,刘钦就再不动他了。
崔允信坐了冷板凳,崔孝先也称不上前途似锦,只有一个崔允文看似被刘钦重用,其实却是给当成一颗棋子,往江阴的棋盘里扔。崔允信趁着这个机会活动心思,也是情有可原。
刘崇便是这么想的,或者说,他觉着刘钦认为自己会这样想。
崔允信向他投诚,他一开始嗤之以鼻,想儿子的手段也太拙劣,本来想置之不理,但转念一想,天予不取,反为之灾,不如将计就计,先稳住崔允信和他背后的刘钦,日后或许能有大用。
他为着让崔允信相信自己已经信任了他、开始用他,便通过他向宫外传一些情报,内容自然是半真半假,没有什么真正的机密,让崔允信帮忙联络的人里也没有他真正的、不可暴露的腹心。
于是崔允信同刘钦秘密见面之后,把这些天的事情一说,刘钦便也明白了怎么回事。他还有别的情报来源,因此一下便知道崔允信并没有真受信任,挥挥手打断了他的请罪,然后道:“不妨事,你就当做不知道,继续给他做事。另外……”
崔允信忙打起十二分精神看他。
他为刘钦做事,从来尽心竭力,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刘钦虽然明知道他没有什么大才,为人也算不上正,却仍是用他。现在见崔允信这样看着自己,那双眼睛竟真有几分犬马慕主之意,刘钦在心里颇感受用,面上却不显,继续道:“想办法同岑鸾联系上,他最近不安分。”
现在刘钦与岑士瑜的争斗愈演愈烈,已经摆到了面上,岑士瑜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但他老谋深算,起码明面上看还是一潭死水。岑鸾却不同。这位富家子弟从小便养尊处优,兼又是岑士瑜的老来子,溺爱非常,不舍得管束,见了眼下这个形势,如何能坐得住?已经上蹿下跳了起来。
崔允信同他年纪相仿,更又正替刘崇做事,虽然刘崇不信任他,但这样装模作样地用他,正好可以拿来骗取岑鸾的信任。而岑鸾当然不会是刘崇的心腹,他哪里会知道崔允信并不是真正受太上皇的重用?他恐怕会喜出望外,想自己不靠父亲,从此也要干成大事了。
崔允信愣了愣,随后忙应:“是,臣明白了!”
有人说自己明白,其实却是理解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后面两相对照,往往驴唇不对马嘴。但刘钦知道,崔允信的明白是真的明白,点点头不再多说,便让他去了。
崔允信离开时,是先正对着刘钦,头埋在胸口,一点一点小步退到殿门口的门槛处,等迈了过去,然后才恭恭敬敬地转身离开。从他身上,刘钦便能瞧见二十年前,崔孝先也是这么对刘崇的。
崔允文从没做出过这幅姿态,所以他现在是一省的巡按御史,而崔允信是他手边一把趁手的短匕,预备着等时机成熟时便要刺人。刘钦看着崔允信离开,又让人叫来徐熙,这次没避旁人耳目。
如今在前线的陆宁远眼看着马上就要接敌,虽然刘钦不相信他会败给刘骥那个蠢货,但毕竟情势不明,朝堂上观望的人太多,等常州府的考课推行下去,那边一闹起来,朝廷上也定不安生。岑士瑜会如何出招,他眼下尚且不知,如何应对,自然也无从谈起,要是有什么人能预为之谋,那便只能是两次险些杀他的徐熙了。
而他也要通过徐熙为他做的谋划,最后再看看他是否真的忠于了自己,再看看他的才华是否足够让自己捐弃前嫌,留他一条性命。
因为见徐熙时没有特意掩人耳目,很快,他召徐熙入宫问对的消息就传到了刘崇和岑士瑜的耳中。可无论时刘崇还是岑士瑜,谁都没有当一回事。
说到底,徐熙不过就是已故的衡阳王身边的一个幕僚,说一声名不见经传也不为过。他曾经的那些谋划因为太过机密,除去刘钦之外,没有太多人知晓,曾经向刘钦告密的那个刘缵旧部也已经被刘钦借故赶出了朝廷,知道当时情况的人就更加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