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皇遗事 第192章

众目睽睽。

曹青檀站在队中看向梅道然,梅道然也没有料到,给师父递了个安抚的眼神,自己快步走上前。

阮道生瞧着他背影,突然想起元和十四年底,永王请京卫支持捉拿并州闹事的韩天理,是指名要的梅道然。

梅道然走到永王马前,低声叫一句:“王爷。”

永王徐徐控马,低声道:“再建七宝楼的干系重大,陛下的意思,是要人随时看着。”

梅道然像没听出言外之意,说:“宫中内官为陛下腹心,若能作为天使督工,所见能立即上达天听。”

“上达天听是容易,只是内外奔波太劳碌,内侍还是得先服侍好陛下。”永王目视前方,“本王的意思,是请旅帅代劳。”

梅道然道:“卑职才疏学浅,恐怕难担此任。”

“岑郎一动牵系岑氏,岑氏一动牵系九州。通报动向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本事高强的人保证岑郎安全。本王想了想,此人非你梅道然莫属。”

梅道然还要推拒,已被永王打断。

“梅旅帅。”永王一语双关,“别忘了你的身份。”

梅道然垂首片刻,抱拳应是。

***

岑知简入七宝楼的消息传回公主府时,长乐正抱着琵琶调弦,问虞山铭:“老三直接把梅道然要走了?”

虞山铭脸色不怎么好,从她身旁坐下,“今儿岑知简入京,永王先斩后奏,直接拿圣旨调的金吾卫,要人还是递的口信。”

琵琶弦轻响一声,长乐手指一抚,眉心微蹙。

这二人走得太近了。

永王与长乐不和,虞氏与卞氏不睦,永王却对梅道然频加青眼,太不正常。

“确定身边没有萧叔玉的奸细么?”虞山铭看她按在弦上的手指,十指蔻丹如血。

长乐看向他的眼睛,说:“这位梅旅帅我不怎么熟,只听说是曹青檀的徒弟。”

虞山铭沉沉道:“甘棠。”

长乐想了想,“他把永王得罪到底,也挨了顿打。”

“要是苦肉计呢?”虞山铭说,“他和那个叫阮道生的走得近,那小子,也玄乎得很。”

长乐悠悠拨了下弦,轻声说:“打草易惊蛇,先这么着吧。三月三要到了。”

长乐早年长于劝春行宫,北琵琶技艺炉火纯青,如今也常去劝春教习琵琶。三月三日必举乐宴,称“劝春宴”。天下好乐之人俱可参加,不拘乐器,无论贵贱,均可互相斗乐。后来皇帝得知,下令魁首者朝见天子。

此为一时盛事,却少有人知道三月三是什么日子。

虞山铭叹口气,轻轻将她抱在怀里,柔声问道:“去上香么?我着人将香烛宝塔都准备好。”

“没名没分的荒坟罢了,上香有什么用。”长乐抬手摸摸他下巴,“铭郎,劳你和我一块记挂。”

虞山铭拥紧她,手指像缠臂金一样嵌在长乐臂间,“那是大梁的大行皇后,是咱们的阿娘。有人不记得,但我不会忘。你们忍的痛受的苦遭的罪过,我也不能让他们忘。”

他低声说:“阿如,你放心。”

第182章 三十九 斗乐

开办劝春乐宴的消息一放,士族再度沸腾。皇帝也欣然应允,命内府协助,所用一律从御前拨给。

年初的文化环境被李寒闹得太过肃杀,哪怕进士游街的花团锦簇也盖不尽他诗中披露的遍野冻骨,加上岑氏于地方相和,民间对朝廷开始隐有怨言。自然,是不是此时此刻“开始”还两说。如今办一场文人的大型集会,若得名士竞相附庸,风雅自能掩盖风声。长乐对献奏者的身份又不加限制,王公庶民、三教九流均可与会,似乎这样的“尊卑不分”,便能使民怨消弭殆尽了。

与此同时,七宝楼的重建工作终于开张。虽只半工,却已可见宏大规制。

岑知简粗略看了看图纸,站在楼底,望着梁椽架子,叹道:“七宝者,黄金、白银、琉璃、颇梨、美玉、赤珠、琥珀,这楼若按此图建成,所费岂止万金。”

开工之时永王也在场,压根没放在心上,笑道:“万金而已,有国库出资,岑郎不必担忧。”

岑知简嘴唇微张,终究没有出口,只深深看他一眼,颔首说:“王爷所言极是。只是七宝者,佛家七宝也。如今我一个修道的来盖,只怕不伦不类。”

修建七宝楼,分明是皇帝将他软禁京中的藉口。岑知简心知肚明,只看他怎么说。

永王只笑道:“佛家还是道家都是其次,主要是岑郎这个人。岑郎好道行,在此坐镇,能镇住。”

镇住什么?

岑知简正纳罕,永王却不欲多说,告辞走了。

梅道然立在一旁,带着笑意说:“听闻岑郎颇为得道,陛下是想借岑郎的力来镇压厉鬼。”

“厉鬼?”

“岑郎或许听说过,元和六年,七宝楼焚,秦文公死。”

岑知简没有说话,听出了弦外之音。

文公之死与朝廷有关。

梅道然也收住话意,“我听说七宝是赐福长寿,这么个楼,叫这么个名。”

岑知简拿拂尘指了指,“你看那几根横梁。”

“七宝楼有七层,上一层的底就是下一层的顶,只看这几层的梁架结构,像一个梵文的€€字。译过来是恶刹罗,即是不变的意思。”岑知简抬着头,“在构筑里这么用,便成了一个镇压符字。”

他转头看梅道然,“意思是不往生。”

不得超生。

梅道然心中一震。秦文公究竟做了什么,让肃帝深恨至此?

这话自然也是不能言道的,他不着痕迹地用笑意带过:“没想到岑郎一个道君,还颇通释氏之教。”

岑知简也笑了,有些月白风清之感,说:“我小时候好害病,祖父和几个舅舅怕我活不成,各路神仙都拜了个遍,也存下不少佛家书卷。山中枯坐无趣,我也好拿些佛典来读。”

“道叫人融合,佛叫人看破。两个参悟一个,都能叫人放下。”

梅道然问:“那岑郎这次应召,岂不就成了‘放不下’?”

岑知简笑道:“若生来皆能放下,又何须修道呢?大隐隐于市,此番出山,未必不是好事。”

他一身缁衣怀抱拂尘,清风扑面,整个人如袖间白鹤般振翅欲飞。登于楼上,即可俯瞰整座长安。梅道然随他下望,见车马熙攘,人群围拥,若他再下一层,便能看清路央是一辆金壁马车。如机缘巧合,马车悬挂的珠帘会被一只素手打开,他会瞧见一位纤腰修眸、红裳明艳的丽人,在行人乞其一歌的欢呼声中,他将得知这就是名冠京华的名妓红珠。待马车驶去,他便能听到有关红珠离京一载后、重金聘请一位琴师以参加劝春乐宴的逸闻。

***

小秦淮大门敞开,鸨母满面堆笑,高声呦喝道:“娘子回来了!”

红珠莲步轻移,含笑道:“是,琴师我也一并延请回来,就安置在我屋子里,在劝春乐宴开宴前,先吊了我的牌子。”

是不接客的意思。

若是寻常妓女,老鸨自然打骂过去,但红珠声名之盛连王公子弟都要给些薄面,老鸨只得由她的意思。

红珠又道:“这位先生身子未愈,不宜吹风,故戴着帷帽,依他就是。”

老鸨连连应是,红珠眼送车中人抱琴下来,由人引去楼上,便着人搬运箱笼。那绿衣女也从人群中出来,微微一福,笑道:“姐姐回来了。”

红珠也搀住她手臂,笑着见礼,“翠翘妹妹好。”

二人亲亲热热手挽手往后园走,翠翘打开帘子,低声问:“怎么去了这么久?”

“有人追查他,临时换了地方。最后避出关外,消停了半年才敢回来。”红珠问,“你着人找我几次,是有什么要紧事?”

翠翘说:“有一个外头来的人,知道咱们的暗语,却把花行扯给了官府。到底是奸细还是自己人,妾也说不定。他藏得太好,也没有确切消息。”

红珠问:“叫什么?”

翠翘说:“公主府舍人甘棠。”

红珠点点头,“倒有所耳闻。”她瞧了瞧翠翘,又道:“有什么,说就是。”

“他的身世没查出来,但瞧他对咱们的了解程度和这一年的行事作风……”翠翘压低声音,“可能是少公。”

红珠脚步一滞,顿然转过头。

“花行事发之后,他也遣人找过妾。只是朝廷对秦人的搜捕再度缩进,她又是公主府的人,妾怕有什么圈套,一直不敢回应,只等着姐姐回来。”翠翘问,“姐姐可要约见?”

红珠在廊下立住,院中花影投来,斑驳地披了一身。她静静思索片刻,方缓慢道:“等劝春宴后。”走了几步,又说:“一切都预备好了。”

***

红珠登楼时,正听屋中琴声一动。

她将门推开,见那人已将帷帽摘下,将清瘦面孔展露出来。他因过分销铄不能断言年龄,说不好是二十余还是三十余,穿一身儒生常着的月白衫子,膝盖上横一把琴,手指轻轻拨了一下。

他立起来,对红珠微微躬身,说:“我既已入京,不能再连累娘子,就此告辞。”

红珠问:“韩郎来的路上,可瞧见通缉画像?”

“并州韩天理,悬赏百金。”红珠看向他,“我已送你到这里,韩郎如此离去,叫人看见才是连累。”

韩天理沉默良久,道:“我蒙娘子大恩,实在亏欠良多。”

红珠走上前,隔着一段距离,对他莞尔一笑:“已然亏欠,多言无益。便请韩郎夺魁,哪怕亏欠,也不要辜负罢。”

韩天理低头看向臂间,抱紧怀中琴。

***

劝春乐宴于三月三日开场,举行十日,三月十三日,天子驾临行宫,魁首依礼拜见。

长乐车驾驶入行宫时,朱门叠开,门后春景烂漫。

行宫西植梨,东植桂,三月好花事,便得梨花满头,似雪如云。教坊迁在行宫,一应人等俱在殿外等候,见马车驶来,呼啦啦跪了一地,口呼“娘娘千岁”。

“娘娘”这个叫法其实僭越。“公主娘娘”是词曲演义中的戏称,因长乐长于行宫教坊,这么叫便有亲近之意,但也只是府中人称呼。因为“娘娘”二字在本分上独属于皇后。

教坊诸人称其为“娘娘”,是长乐腹心的意思。

果然,长乐亲自下车,将为首一个戴方山冠的乐人搀起,轻声道:“我早说过,郭公是我的半师,见我无需如此。”

能得长乐如此礼待,又是郭姓,想必只有春阶都知郭雍容。

郭雍容说:“自娘娘上次回来教习琵琶,已有一年未见。这一年风波不断,娘娘身处其中,着实辛苦。”

这话极其贴心,长乐亦有所动容,与他挽臂入殿,说:“有劳您老牵挂。”

秦灼跟随在后,穿了雕梁画栋,最终从水月堂间落座。

郭雍容问:“今年是否依例在对面镜花台献艺?”

长乐道:“就在堂前吧,听得真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