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方奇幻小说网 > 七夏娃(全三册)> 五千年后 8

五千年后 8

博士视线扫向贝莱德的背影。他腰背两块大肌上好几道横疤间距相同,其中几条凹陷,全部被腰椎上的纵向长疤贯穿了。外科医师在他身上动过手脚,博士不确定细节,看来应该是接合了受损的脊柱,可能还放进什么硬件或附加骨骼。
“那是我该做的。”博士回答,“我也认为你比多数人适合处理……往后可能发生的麻烦。”
“看来我们要在边界一带活动。”贝莱德的语调透露出他心里有数,但在此刻才得到证实。
“线索到哪儿就追到哪儿。”博士说。
贝莱德听了有点惊讶,跑步节奏乱了一会儿才调整回来。
“那些游荡的人,”博士解释,“看起来不在乎边境或协议之类的事,所以我觉得组成有共识的七族使团比较妥当。”
“所以是白令陆桥?还是子午岛?”
“可能两边都要去。今天先到夏威夷,虽然子午岛近,但白令陆桥是最后的目击地点,我想就先过去看看。”
抵达夏威夷时尚未入夜。一行人搭乘地球重塑计划使用的巨型交通工具——不算飞机,也不太算是船,就飘浮在离地不到四米的半空。此类翼地效应机[32]称为方舟,用于运输大量动植物生命体。如马格达莱纳岛之类的地球重塑计划设置于近海的大型基地,培养生物后需要运送到大陆海岸找新家,或者转由其他交通工具输送到内陆地区。这样的方舟只造过十条,目前仅剩六条仍在服役。使团乘坐的名为马迪巴号,舟名取自第四千禧某位莫族生物学家,而该学者的名字则是为了纪念旧地球的一位英雄人物[33]
想要保持隐秘行动的话,马迪巴号方舟确实理想。它的内部空间如同巨大洞穴,分隔为兽圈、鱼槽、虫箱;层架上泥炭坛里填充了各式肥料、栽种了奇花异草。航程向西五千千米,普通船只要耗费数日,还得张罗饲料、清理粪尿、给植物浇水等。同样距离若换作方舟这种呼啸凶猛的庞然大物,只要12小时,时间短得多数生物只需补充水分就能存活,最多再加上小点心即可。使团寥寥七人进入马迪巴号仿佛消失在其中。方舟的几十具涡轮风扇启动,舟体自马格达莱纳港冲出,噪声大得他们什么事也没办法做,只能戴上事前分配的耳塞,在货舱内找个不那么臭的角落。博士和小缅得到特殊待遇,可以在驾驶舱旁边的胶囊房休息。航程持续好几天的时候,船员会在里面睡觉和消遣。另外五人只能尽量沉淀心情,等待登陆。
地球重塑计划很晚才进展到夏威夷。因为那儿面积小、独特性高,距离太远,而且牵连甚广,结论是:等几块大陆打好基础再处理。磊雨打开了造就群岛的地质热点,既存岛屿上的休眠火山苏醒了。大岛[34]东南方的海底山脉提早喷发,所以变成了大大岛,一千年前又因为休眠火山爆发物而连接为大大大岛,岛上土地多半还太烫太毒,不适合地球重塑工程,但北面海岸一个小湾根据大概位置曾经存在的小岛,被命名为莫库普库,只有这附近温度与环境适合进行播种。大概日落时分,马迪巴号在船员控制下迫降,在新地球随处可见的重塑据点海滨外紧急刹车。
如果说过去的三世纪人类在地表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生态大地震,那么震中自然就在这些据点上。据点的补给有时来自空投,或者如此刻一般,来自更大据点派遣来的方舟。老旧的据点装有半球形圆顶,因为刚建造时新地球大气尚不能呼吸。夏威夷这儿据点较新,外观更讨喜,不过基本功能一样是养护鸟兽虫鱼与植物,气味和整体风格介于农场和动物园之间,又染上了一抹科学实验室的色彩。换作旧地球时代,科学革新前第一千禧的人类对这种场景至少嗅觉上不会觉得多特别,但对被关在飘浮大船货舱内的使节团来说,船身没加压真是喜事一桩,渗进鼻子的大海气息更令人心旷神怡。
据点人员多数都是莫族,掺杂几个卡族以及一位看似黛族与艾族混血的访问科学家。凯丝Ⅱ看得出来,或许其他人也察觉到了吧:她的同胞来到这里以后显然睡过长长的一觉,因为对外隔绝、不断曝露于各种动植物的激素、体味、啼吠和行为中,于是经历了表观遗传转变,适应了此地的风土和作业,能够整天工作,并能无限期居住下去。目前的夏威夷是不毛之地,比起回环上几个偏僻的垃圾场更孤立。莫族工作人员个个眼神涣散,仿佛望着千里之外,因为眼睛都是绿色的,所以更为显著。他们移动慢,思考似乎也慢,却一直呼应着某种外界信息刺激——听觉?嗅觉?抑或幻觉?凯丝Ⅱ根本无法推测。
人类分为七大族,达族还有许多亚种,现代社会人际互动充满场面尴尬的时机。来到莫库普库没几个小时,大家看着当地人从船上搬运样本、以高压海水清洗粪便,凯丝Ⅱ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因为其余使团成员视线在自己和那些工人间来回切换,好奇要是她留下来,不知道过多久会变成另一个模样。当地人自知也自豪自己创造了独特文化,就实务而言,就等同于负责建造生态系统。他们并未因为科学工作而从生活中抽离。莫族人体质特殊,让他们以中古欧洲和牲禽共处的模式照顾即将表观遗传变异的动物,真的是睿智的决定吗?对他们来说,这些动物究竟是科学样本、牲畜还是宠物呢?凯丝Ⅱ瞧见工人们与动物相处热络,反而觉得不自在。而那些工人也都知道她在盯着看。他们的雷鬼辫上插着鲜艳的羽毛,旧地球人会形容这为“异国风情”,但现在这词没意义了,毕竟无论什么都是人类自己造的。素材有鹦鹉、凤头鹦鹉、巨嘴鸟,这些鸟类原本栖息的丛林早已灭绝了,但科学家认为,当初它们演化出鲜亮的羽毛,或许现在也一样会用到。那不叫作异国风情,难道叫作“土产”?还是“人产”呢?总之这群工人变得太奇怪,换个角度来说,等于被判了无期徒刑,根本没办法再回到回环生活。真的回去的话,要是能够大睡特睡,让身体除去这个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许还有机会再融入社会,可是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了。莫族的生理若有变动,就能一直转变,但若停留在一个状态太久,就会“定型”,并且失去弹性。凯丝Ⅱ判断当地人大概早就定型了。另外,他们显然与卡族杂交繁衍。卡族人不改本色,依旧随遇而安,找出与邻人和谐共存的模式。
混种没什么不对——基于政治正确,回环居民总这么回答。而且混血儿本身的确没错。只是,现实中混血儿就像杂草,大半出现在龙蛇杂处的环境。零星几个混血是好现象,链哈顿那种大都会尤其如此,但同社群内存在大量混种则另当别论。回环人嘴上客气不明说,但心里认为混种的比例反映出社区的水平。这里的莫族人对日常生活、晨昏餐食,以至于如何解梦都有一套习俗,堪称宗教仪式,阿丽亚娜看着看着,显然很着迷,凯丝Ⅱ却因此心浮气躁。她此生首次体会到古时候所谓的种族主义是怎么回事:旧地球人类对不同种族抱持偏见,这种想法本该在太空殖民那段时间根绝、只见于史料,想不到类似意识形态却在现代社会起死回生。种族歧视在原点前的奇妙吸引力重回人类文明,居住回环上每一万人口就有一个太爱上网的人,他们从数据库中累积五千年的档案里挖掘文献,得知原点前不同种族的形象,并加以类推到新种族身上。例如将黑种人套用在莫族身上。目前还只是单纯的学术探究,没有影响大众的日常生活,就像凯丝Ⅱ听说过的狂犬病、水门案一样。说实在话,此时她心里那股蠢蠢欲动其实很有趣,不过凯丝Ⅱ并未专注在自己的情绪上。
毕竟,作为调查团员的思维更优先。凯丝Ⅱ试图以科学的观点分析所见所闻。地表有数千个重塑据点,其中一些以帐篷群的形态维持长期作业,有些如眼前这块地,早已经营了数十年,少数地点运营更长达几世纪。据点有部分功成身退、废置不用,也有一部分转型为注册区核心、特殊学校场地、监狱或科学设施。夏威夷孕育出难以移回回环的独特文化,同样现象想必别处也会发生……不知有多少呢?或许新地球以地球重塑设施为节点,已经满布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小社会?以前的乌兹别克斯坦被陨石砸出大坑,面积媲美昔日的爱尔兰,那儿的坑缘环形山上是否住着一群艾族行为艺术家,会开发苔藓为主的特色饮食?有没有可能,伊比利亚半岛上雄壮威武的特族战士与茱族祭司会一同生养小孩?又说不定光怪陆离的程度更甚于此?
沙滩夜宿宁静祥和,醒来以后,凯丝Ⅱ松了口气,因为一行人回到马迪巴号方舟上,舱内九成清空,航线转为朝北。
从卡扬贝到子午岛蓝区南岸距离很远,前一天航行仅有半途。岛上高处有座军事堡垒。中午时分,阳光直射长檐与拉紧的百叶窗。方舟冲进港口,发出巨响后降落,下到闪耀蔚蓝的海面,从堡垒延伸出的地球重塑据点并不大,但有条形码头,足以容下方舟。船员启动多组推进器,吱吱呜呜声中,舟身靠近登陆处,最后阶段由机器人牵引大型系缆柱上的绳索,加以协助。舱内五个使团成员让路给本地的重塑团队,一群人带着两台搬货爪蟹清空了所剩不多的货物,主要是几座关了大型食肉动物的笼子。除了犬科与猫科外,还有几条大蛇,分别安置在舱里的不同位置,免得光是互相威吓就精疲力竭了。凡是与调查团有联系或者说任何对地球重塑计划有理解的人都明白这几笼生物代表的意义:子午岛的生态系统成熟度大幅超越夏威夷。小型动物、草食动物的繁殖速度已经快得需要引入大型猎食者才能控制。
港湾是个近乎正圆的撞击坑,仅有一道开口连接至外海,圆周大半区域被军营占据。从那头蹿出一个汽艇,划过碟子般的澄蓝水面,来到方舟驾驶室。七族使节下了折叠梯、换了船后,不须什么繁文缛节,连当地人都没遇上就离开了。半小时后,他们在食堂隔壁一间军官专用包厢用午餐,餐后一小时又登上了飞机。这次是传统的动力军用机,从几千米沿岸边的跑道升空,高度足够飞越子午岛中央山脊被雪覆盖的顶峰,接着转弯向北。从这种海拔,肉眼不再受到地形的欺骗,但站在地上距离山峰山谷太近,乍一看会以为面前是旧地球的普通山脉。从飞机左舷窗望出去,视野延伸至西面一千千米外,半岛山脊曲线清晰可见,能认出巨大陨石坑起伏的边缘。磊雨发生时,巨大无比的月球裂块循着北向轨道坠落,原本的海底被推高、击碎溅散,堆积形成高于海平面的弧形陆地。南边还有一弯较小的半岛,显然是陨石坑的下缘,不过从飞机上看不见。大家盯着西方,映入眼帘的蜿蜒山脊逐渐升高,下方陆地越发宽广;西经166° 30′的隐形边界线就在远方。巴第眉毛贴着玻璃,若有所思地凝视故乡,神情似是记得每座丘陵、每道海湾,脑海浮现出葡萄园的风景。飞机将子午岛抛在后头,接下来的几小时,窗外只剩下空空荡荡的太平洋。
这片海域太深,除非又是子午岛等级的超强撞击,否则即使磊雨也很难明显改变其地貌。景色没有什么特征,直到进入昔日阿拉斯加海岸线南边约一百千米的大陆棚。海岸丘陵外是一片浅滩,海水与陆地交错,宽度在一到两百千米之间,这个区域能看到较为剧烈的变化。不过海岸线位置与旧地球基本相同。火流星冲击的确是能够大幅改造地表,但威力更大的是冰河融解与千年间持续不断涌入湾岸的海啸。创造子午岛的陨石撞击引发了一波大海啸,盖过这里的山脉、山顶冰川后拍打内陆,最后在高温的岩石上面蒸干。地球进入冷却期大约是一千一百年前,加上人类从太空将彗星丢到地表补充水分,此地山顶终于又开始降雪。然而,冰川需要长时间成形,更要等候千年才会有融冰汇聚为川流、沿山谷泄至大海的风景。
届时凯亚克[35]这地方早已消失。冰冷河水自山区滑落,连接太平洋的出海口西岸乱石堆上出现群落,但湾岸和雪地空间不足,无法建设机场,于是人们以纤维及冰合成派克瑞特,将其置于近海漂浮。浮冰底下藏有管线,冻结的冷却剂在里头流动,确保其结构坚实——海水和空气都接近零度,技术上并不困难。不过当地除了机场外没太多设施,连地球重塑计划在当地留下的痕迹也很少,因为用船只进行作业反而容易许多。
凯亚克之所以必须兴建机场是因为烬墙。从此地到西经166° 30′以及更西边的基奈半岛、阿拉斯加半岛以及阿留申岛链,是一串几乎永远都在喷发的火山,驾驶员想要以南北向穿越西经166° 30′东至落基山脉这60°经度区间时,必须非常小心,行程计划得考虑到百座活火山中只要任一座爆发,就会有大量灰烬冲入平流层,突然阻断航线。飞机是很昂贵的。现代飞机比起旧地球飞机更是造价不菲。体积过大的载具若在回环生产,很难运送至地表。因此飞机、方舟、船舰一类都必须在新地球开设生产线,厂房多半位于摇篮孔座市镇郊区。高功率涡轮引擎的生产极其辛苦,因此飞机特别需要受到妥善保护。鉴于此,经过这地区的航程规划都要考虑紧急降落在凯亚克人工浮冰的可能性,凯亚克自然也必须有容纳大型飞机的场地。久而久之,原本作为备案的机场成了转运中枢,多数飞机都会冲着其便利和稳定的环境索性先降落。七族使团既然找上军方搭便机,而人家的终点站本来就是凯亚克,所以他们也非下去不可。
这儿的温度与氛围就是大家期待中浮冰上的前线基地。低矮云层透出的光线总是朦胧,什么东西都被罩上了一层灰色。隔着水域看见的小镇仿佛死掉的海星瘫在石子地上,后头那片黑色的墙壁应该是位于沿岸的山脉,虽然生了幼树,但薄雾缭绕,加上天色昏暗,所以看不清楚品种。较高处也就是云层正下方的树梢看似裹着新雪,不知会不会只是雾凝成霜。每年会有连续几周时间云层散去,若在那时到访,抬起头不只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山顶,还有被烬墙染黑的天空。基奈半岛上一座大火山浩浩荡荡喷了两周,还没停下来。
浮冰上有微型旅馆舱,若能躲进去吃碗热腾腾的面、看看影片,感觉相当诱人。放眼望去,底下是冰块和海水,上面是云雾与灰烬,南边是空无一物的太平洋,北边是荒凉的山脊,在这儿仿佛坐牢似的。只要能暂时逃离上述的一切,做什么都好。可是泰乌拉塔姆·莱克却告诉大家他要去小镇看看当地的酒馆,他的语调和架势都令人难以抗拒,会令你怀疑不照办才真是傻子。于是凯丝Ⅱ、贝莱德与伦巴第都要跟着去,博士表示想稍事休息,因此婉拒,小缅理所当然也留下。阿丽亚娜似乎天人交战、闷闷不乐,因为自使团从摇篮出发以来,种族政治不停地作用,泰·莱克此举又扳下一城。
根据五千年来达族除外的多数人甚至部分达族也同意的共识:泰·莱克是七族使团的领袖。一方面他在白令陆桥长大,对当地最为熟悉,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是黛族。黛族擅长领导。阿丽亚娜专精幕后规划,摇篮到凯亚克一路的交通都由她安排,旅途之初她也占据博士身旁另一个位置,仿佛不通过她就无法与博士交谈。然而,博士开始与别人私下会晤,阿丽亚娜大概经过一天多的烦躁困惑后不得不面对现实,团体互动又回归了自然的机制。此刻,泰·莱克未经任何授权就提案登陆勘探,阿丽亚娜大概很想吃碗泡面却又担心错过什么重要话题,因此内心纠结。
最后她还是忍不住随行了。五人打开从卡扬贝带来的一口大箱子找到保暖衣物,穿过冰层、下了阶梯,从小小的水上出租车站前往白令陆桥海岸,虽然也不过几百米距离。靠岸后,又爬一段挖矿机器人开凿出的粗糙石阶,上去以后山坡逐渐平缓好走,低头能够俯瞰朝内陆延伸一百米左右的大街,走到底,有堵垂直的石壁,是一块被巨大力道嵌进山峦内的巨石。就算隔着这么远也看得出那是古月球的碎片。居民利用照明技术修饰其单调的环境,在建筑物前面张灯结彩,将饱和得几近庸俗的颜色渗进风霾。从广告招牌推敲,这里主要客流是军人——而且是孤单的军人。
“有时我会想,”巴第尝了当地苹果酒,眉头一皱,“七个夏娃都是女的,她们是不是真的能理解男人的视觉和性欲系统。”新尼人眼角余光朝酒馆另一头的裸女瞟过去。
凯丝Ⅱ对裸女没兴趣,刚才背对着大家在观察另一桌的喧闹,但听了这话又回头盯着巴第说:“毕竟是女人啊,一辈子活在男人目光底下,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动作都——”
“没错。”阿丽亚娜也开口,“没记错的话,史诗年代第287日出现一段关于‘实境秀’的谈话,艾薇特别提醒黛娜要注意自身形象与面对媒体如何演绎。”
“你怎么连这种玩意儿都能背下来?”泰·莱克问。
凯丝Ⅱ给了他一个白眼:“你怎么会记不住呢?艾薇那番话说完以后,你们的夏娃就遇上一生挚爱了啊。”
泰·莱克试着回想:“第一次链球模式?”他的眼睛从裸女飘到吧台上面的屏幕,上头正在播映史诗年代画面,但关了声音。黛娜穿着宇航服走在坚忍号外面查看机器人的举动为什么出错。没人想看这种片段。
“对,第一次链球。”凯丝Ⅱ语气稍微软化。
巴第努力将视线集中在杯子里的气泡、桌面的刮痕与凹洞、天花板上的电线等。他的身份不同于泰·莱克和贝莱德,那两人爱看哪儿就看哪儿,酒馆本该如此。可是新尼人要是目不转睛瞪着女人容易有误会。脱衣舞娘看来是黛族或者黛族和特族的混血。其实老板不会介意,因为这间酒馆看起来是一群女性经营的。不过巴第一进门就被别桌客人盯上了,观察他的频率和欣赏舞者差不多,应该有几个人很想联手挑衅,看看关于新尼人的传言有几分属实。吓退他们的因素之一是团队中特别魁梧的特族,之二是黛族中年男子(就是泰·莱克)散发着高深莫测但暗示了“别惹我”的气息。巴第需要担心的就只是成为瞩目的焦点,还有这酒不知用了什么酵母,搞不好喝多了会呕吐。
这类群落的模板及大致形象在原点后五百年便已成型。当时摇篮人口过多,必须开始向外扩张。第一波新居住区还是在月凹,距离仅几千米远。事实上,直到第二千禧,工业基础才终于足够殖民到其他月球碎块。在此之前,所有社区只能留在月凹上,所以类似凯亚克这种小镇只存在于娱乐作品里。但无所谓,过度浪漫、不切实际的旧西部也是20世纪美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太空回环居民同样怀抱幻想,真能从头打造新群落是个难得的机会,当然要试着实现长久以来的梦。这么多世代口口相传的虚构作品其实都从第二千禧衍生而来。
话虽如此,还是有些惊喜的。女性经营酒吧不是那么奇怪,以特种经营而言还算常见,更何况五人原本就是经过筛选才会坐在这儿的。凯丝Ⅱ和阿丽亚娜觉得这间店的气氛比较不尴尬,唯有酒客的组成比例才是出人意料:外地人从浮冰渡海而来,发型、衣着和行为举止明显不同,但也有一半人仪容邋遢、服饰多元。他们做什么职业、为何来到凯亚克真是不好猜,只看得出他们明显都是原族人。他们只能假设这些原族人绝大多数来自沿海二十千米外的注册居住区,主要目的是贸易或其他形式的交流。凯亚克无论规模或繁荣程度都比预期高上不少,换言之,人口和商业成长已经超过协议设下的限制。然而有山脉庇护,加上长期受到密云遮蔽,非法市镇逐步扩大。同样道理,能发生在这里的现象就能发生在地表上的蓝区其他领地,而且红区绝对知情,单靠云雾屏蔽不可能彻底避开侦察。但红区为什么没通过外交途径抗议?恐怕因为他们也在做同样的事,规模还更大,于是两区的默契就是互不干涉。
地表上究竟住了多少人?蓝区官方数据声称约为一百万,而且主要集中于摇篮孔座周边,但真实数字恐怕要高出许多。
终于有人过来搭讪了,还是个蓄着长发、嘴上胡子稀疏的艾族年轻男子。在这个地方——如果是五千年或一万年前相遇——大家会觉得他的故乡是亚洲,然后穿越原本的白令陆桥[36]进入南北美洲。他明知外来旅客会防备自己,却仍提起勇气过来讲话。男子双臂搁在身旁、掌心微微向外,仿佛想高举双手大声发问:“你们聚在这儿干什么?”但又将话吞了回去。年轻人表情精明、带点笑意。接近后,五个人注意到他比看上去高些,只是骨架细痩,而且微微驼背,造成身材矮小的错觉。
不过使团众人也想问年轻艾族同一句话:你过来干什么?看他那身五年前链哈顿流行的衣服的款式,加上兽骨皮毛的装饰,可以判断他是个原族人,来凯亚克这儿做生意,搞不好是注册居住区里最聪明的孩子,身上流着离经叛道的艾族梦想家血统,外出闯荡一番,希望发挥脑袋的潜能。有几个黛族好友随他一道来,他们望向裸女的表情好像局促多过兴奋。
“你们要上山吗?”他问。这小伙子观察过五人的衣着:全新、高质量且极度保暖。
众人还以为对方只是想打开话匣子,泰·莱克除外。“我们没有要请导游。”他抢在四人之前回应。
小伙子听了似乎有点错愕。“导游,”他复述,仿佛认为泰·莱克的话很突兀,但也合乎谈话的目的,“不,你们看起来不像想请导游的人。”只有具冒险精神的回环观光客才请导游,但在协议之中也属违法的事项。
不过这么一来,问题在于他将五人当成了什么身份。那瞬间气氛有些尴尬,片刻后他才又开口:“假如你们要去山的另一边,我可以带你们看个东西。”
“很特别吗?独一无二?你给多少人看过了?”泰·莱克问。
小伙子表情羞赧:“去过两次,很奇妙。”
“客人付了多少钱?”泰·莱克又问,“我说——”话说到一半,阿丽亚娜伸手搭着他臂膀。
“人家说了‘奇妙’。”她提醒,“要的并不是钱。”
“那你问吧。”泰·莱克让步。
“你叫什么名字?”阿丽亚娜接手。
年轻人揭开挡风面罩回答:“爱因斯坦。”一阵沉默,但没人笑。他这才挺直身子再走近些。
“你说的东西为什么奇妙?”
“是造物。”爱因斯坦说。
“不懂。”凯丝Ⅱ开口,“你是说谁造了个奇妙的物体,还是——”话没说完她就停下来,因为她心里一下会意了。爱因斯坦说得太简略——他的意思是古造物,也就是原点前旧地球人遗留的痕迹。
“这我倒真想看看。”泰·莱克坦承。
第二天,凯丝Ⅱ驾驶滑翔机带大家飞越群山,他们对爱因斯坦也有了多一点了解,一行人也意识到,像他那样靠自己双腿找到古造物有多困难。但是,这当然也引起了疑问:这小伙子最初是怎么发现的?“碰上乳白景象[37]之后完全迷路,结果运气好就撞见了”似乎是最可能的状况,但也很可能是他和同乡曾系统地搜查过这片山区。
滑翔机是和当初自卡扬贝飞到马格达莱纳岛的同一类型。没有引擎,所以穿过烬墙也不用担心机件损坏,飞行速度较喷射机更慢,也就无须担心凯丝Ⅱ的挡风玻璃会被显微镜等级的岩石碎屑磨花。真正需要顾虑的是,在云雾最深处她看不见方向,所幸凯丝Ⅱ知道附近山顶的海拔,只要高出一大段就不会出意外。视野稍微清晰之后,火山灰反而变成了个好帮手,它们就像墨汁在清水里头渲染一样标记出气流气旋的位置。
对使团七人而言,爱因斯坦十分稀奇。他在地表出生,而且从未离开,这是他第一次搭上飞行载具。从天上俯瞰山脉需要调整思考方式,小伙子反应得很快,更何况他还记录了古造物的经纬度。越过山头、空气干净之后,爱因斯坦指示凯丝Ⅱ朝海岸山脊与后面山峰之间的谷底接近。在高山上看不到生物,不过顺坡下去渐渐有了苔原与低矮灌木。植物分布很有规律,太空播种的痕迹明显。播种时,机器人控制的囊荚从天而降,落点经过精密的几何学计算,形成六角形阵列,接触地面后才会开启并释放生命。地球重塑由一些啰唆的高层人士特别取名叫ONAN——“轨道式新农业小型舱”(Orbital Neo-Agricultural Nacelles)。这么多年过去了,从ONAN蔓延的生态系统彼此连接交错后,通常就看不到六角形排列,但是极地高山植物生长很慢,还要好几个世纪才会真正回归自然风貌。
凯丝Ⅱ在山谷间上上下下好几回,最后挑了一条平滑的河床。这个季节的河水夹着灰烬,而且结冻了,刚好可以起降。滑翔机电池前一夜充满了,还没用到,凯丝Ⅱ绕了一圈减速,并朝上坡降落,先轻轻点了一下,确定河冰够坚硬才整个压下去。机翼很长,几乎触到两岸,大家本来担心会不会与凸起的石块擦撞,但凯丝Ⅱ灵巧地避开了,机身静止时毫发无伤。这次贝莱德和巴第先跳下去,朝不同方向小跑过去,两人抓住机翼抬起来顺时针转圈,由凯丝Ⅱ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要停。
接着,泰·莱克下飞机开货舱派出机器人,一对角蛇在地上扭着身子移动,一对巴基滚向高处、建立哨站与通信站。当务之急是固定滑翔机,免得被突如其来的强风吹走,角蛇本来就是为了旧地球科学而生的,擅长钻孔与挖掘,博士指示几分钟后,使团成功在河床两侧牢固的大石头上插锚。泰·莱克和巴第拿了绳子绑好机翼,贝莱德在附近走动警戒,凯丝Ⅱ和阿丽亚娜带出博士在山区移动需要的爪蟹。爪蟹基本功能就是轮椅,机械肢体走在崎岖的地面比普通人快。小缅帮博士着装准备,爱因斯坦则边看着大家行动边冒出上百个问题,大半由博士带着愉悦的口吻回答了。小伙子在原族人注册区看过影片也知道这些科技存在,但直到今天才真正看到实体。
他很识相,没问关于武器的事情。凯丝Ⅱ、泰·莱克、贝莱德和巴第装备了不同功能的投弹枪,但看起来并非官兵上战场,比较像是调查团员进入穷乡僻壤,提防大型猎食动物或原族人里的坏人而已。凯丝Ⅱ和上次执行任务一样带着小型枪,利用电磁推进单一种类的弹虫,目标设定为大型温体。弹虫借由红外线锁定目标,击中目标以后会像探测器在小行星表面那样搜索如何对敌人造成伤害。大型动物要是被两三只这种弹虫缠住,就很难再有吃掉凯丝Ⅱ的心思了。泰乌拉塔姆·莱克拿的武器看起来差不多,但型号和外观较旧、体积则较大,可以安装两个弹匣,其中一种弹虫与凯丝Ⅱ的相同,另外一个不知道类型,可能用于对付人类;贝莱德背上是大型双手持投弹枪,长条弹性弹匣像弹带一样挂在肩上。其实应该用不到这么大的火力,但反正没找到更合适的,而且他不在乎重量;伦巴第一身典型红区装备,身体仿佛动物园似的,有超过十种不同类型的弹虫在蠕动游走,投弹枪系在前臂下方,如同一层夹板。他要开枪时可通过手掌动作发出网络信号,弹虫收到指令后聚集在手肘,并进入投射口。该机制看起来累赘,但优势在于弹虫尚未发射时会持续在他身上巡逻,侦测到外来弹虫时又能够自动抵御。
对爱因斯坦或任何想要深究的人来说,这种设计十分神奇,但七位使节已经习惯成自然,完全不想多提。不熟悉红区科技的人看到巴第身上的弹虫会觉得新奇和不安,然而一行人在山谷走了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机器人都是按照程序设定移动的,模式其实只有几种,而且都很典型。例如停留在肩膀、绕走于腰部等。偶尔会看到几只想连接成列车状,但数量并不足够。
自摇篮出发后,贝莱德、巴第与泰·莱克在旅途中的空当找了个僻静房间坐下,打开装备箱取出球虫让它们彼此辨识熟悉,避免蓝区设计的武器与巴第使用的红区弹药互视为敌。目前看来调整有效,进入山谷以后,受限于地形,大家越走越近,甚至得挤过岩石缝隙,巴第的弹虫似乎侦测到贝莱德那圈蛇似的弹带,便爬到新尼人腰际,直往那方向试探,但没有打算进攻的态势。由于电子通信很容易遭到反方阵营干扰或入侵,高级球虫配备了其他沟通系统,其中一种是声音。超声波当然是首选,但实际上所有频率都可用,所以偶尔会听到巴第的球虫在发出噪声,不知是想判读还是扰乱周边的蓝区武器;有时是嘶嘶声、有时是数学演算转换为曲调,速度太快,人耳无法分辨。反观贝莱德、泰·莱克和凯丝Ⅱ的武装都没发出人类听得见的声音。一般而言,蓝区军备设计师倾向设计“哑巴”球虫,而红区则相反。
地势艰险,博士搭乘爪蟹之后反而比其他人轻松,或许爱因斯坦是唯一的例外,他天生就是攀爬能手。于是两人总是领先,贝莱德时不时大步追上,本能想要做前锋。伦巴第相反,他下意识成了后卫,也自然多与最慢的阿丽亚娜做伴,甚至数度直接拎起她穿过矮树丛。登高后,坡度渐趋平缓,不过一行人又得下陡坡回到ONAN播种后长出植被的海拔。接下来的地势终于好走些,只是灰土上生长着低矮茂密的灌木,要费心从空隙穿过去。他们的双腿和鼻子都能察觉这片土地曾经有过某种特殊微生物,应该是地球重塑初期的工具——火山灰里通常有硫黄等毒素,不经微生物作用,难以转换为孕育生命的土壤。
爱因斯坦口风很紧,下滑翔机之后才愿意解释,但无论如何,他终究还是对博士(或靠近偷听的人)说明了关于目标物的观察及猜测。
“到了你们自己看。”小伙子这句话说了很多次,透露出他没把握自己提出的是正确理论——他懂“理论”是什么,但却总发音成“理路”。
另一个爱因斯坦挂在嘴边的句子是“我查过”。他不知道博士的身份,以为只是很有耐心的长者。博士不只回答提问,也客气却精准地引导着小伙子做深入剖析。
“一些载具有轮子——”
“汽车?”
“不是。比较大、形状像盒子的那种。”
“卡车、货车之类。”博士道。
“理路上那个古造物应该就是吧。”
“但是刚才,”博士语调隐隐约约地带着微乎其微的埋怨,“你才说那个物体是被海啸卷到山里的。”
“对啊。”
“会被海啸卷上来,原本应该是在海里载浮载沉。”
“我的理路是这样。”
“不会沉到海底吗?大盒子没有气密,里面迟早会装满水。”
“盒子里的东西蒙了层黑色残渣。”爱因斯坦回答时发音又怪怪的。
“你的判断是?”
“我查过,古时候卡车用来运很多东西,不一定都很重,也有土豆片、运动鞋、玩具之类。我的理路是,那辆车就载这类东西,停在岸边遇上早期小海啸,被卷到海里,结果没有沉下去,因为——”
“因为里面装的是土豆片之类。”博士说。
“嗯,而且也没有烧起来,至少刚开始在水里所以没事。后来又被卷走,就像创造出子午岛的那种大海啸。海浪把卡车抛进山里砸下来……就在前面,差不多能看到了。”
“到了山上,里头货物起火,留下黑色残渣。”博士故意强调咬字。
“嗯,然后烤漆坏了,轮胎和不是铁做的东西都烧光了。”
“五千年里,不会直接生锈分解吗?”
“我查过,”爱因斯坦说,“这个地方很干燥,加上卡车可能原本埋在地下。其实有点生锈,但还是保存到蒸汽世纪。”
这大概又是爱因斯坦查出来的词。蒸汽世纪大约是4300—4400年,人类复原了大海,但地表温度依旧很高。
“等到河流经过才造成侵蚀。唔,现在曝露出来的部分都生锈了,不过有些地方用了不同金属材质。”
“铝。”博士说。
爱因斯坦忽然安静下来,眼睛瞪着判别经纬度的仪器,满脸茫然。
后来他钻过一丛较高的灌木,大家跟着过去,可是视线遭到遮蔽,什么也看不到,所以还没找到造物就先听到小伙子大叫:“搞什么——?”
“怎么回事?”泰·莱克问。
“被人挖走了!”爱因斯坦又嚷嚷。
八人围着直径与深度十来米的坑,四周的刮痕是铲子留下的,模糊的脚印出自活人,而非机器人;洞内深处的灰土沾了铁锈,但最低点空空如也。生锈物体已被带走,只有几块坚硬的黑色塑料、几片锈了化成粉的钢板可证明爱因斯坦没撒谎。
泰·莱克小心地跳进坑内,用脚尖踮了踮带着锈渍的湿润泥土,弯下腰伸手拾起一样东西。拍掉泥巴后,他递给站在坑边的贝莱德,特族军官拿起一看,是个弯曲的黑色圆筒。
“还算有收获。”泰·莱克宣布,“各位朋友,我们的确找到了一个古物,现在眼前看到的是五千年前汽车上的水管。”七族使团不禁五味杂陈,好奇是谁、又是为了什么目的挖了坑,也同情没能履行承诺找到整辆卡车而深感歉疚的爱因斯坦——虽然有铁锈与散热管,但他的失落感依旧不小。此外,他们不禁保持警觉,怀疑附近有人在提着铲子埋伏。但是,最为强烈、仿佛海啸淹没山顶的澎湃情绪是自己竟能如此接近原点前的遗物。过来的路上大家都聊过,不算博物馆的展品,连博士这辈子也只见过三次古物,而其他人完全没见过。
众人站着沉默了好几分钟,古物在彼此手中传递,心里千头万绪:不知制造管子的工厂在哪儿?设计师、组装工人、卡车司机是谁?磊雨开始的那天是什么景象?他们不禁发现,想象七十亿人口的命运似乎没有想象单个人的遭遇来得惊心动魄。
贝莱德把玩了下古物,眼神有点费解。之后他把东西交给凯丝Ⅱ,自己从坑洞边缘退开,在附近绕了几圈。不消片刻,他便开口要大家过去,语气并不紧张。
十米外的山坡有个可以眺望谷底的断口,前面立着一根图腾:与成人同长、氧化泛白的铝管垂直插在地面,顶端以几条铜丝捆着个圆形物体,是个钢箍,被焦黑的物质包覆起来;中间有个十字,外围空隙垂下电线。
“方向盘,”泰·莱克见状道,“塑料膜烧焦了,但钢骨架没坏。”
“是谁放在这儿的?”阿丽亚娜问。她是最后一个到的,得挤过几位较高的使节才能看清楚,为此还差点儿被一条隆起的土堆绊倒。方向盘图腾柱就立在土堆末端。
“看来就是埋葬司机的人。”泰·莱克回答。
博士盯着爱因斯坦:“你之前有没有发现这具人类遗骸?”
爱因斯坦举起双手:“你们得明白,这卡车是像飞镖一样头朝下砸进土里。”
“当然。”博士说,“重量主要在引擎。按照刚才的推测,货厢里面应该塞了很轻的物体。”
“之前从地面露出来的部分大概就一截保险杠和一点点车厢,”爱因斯坦张开手掌,大概比画出一米的距离,“那个人坐的位置——”
“驾驶座。”泰·莱克接着道。
“——被埋得很深。你们得明白,东西会被挖走——”
“——你完全不知情。嗯,这我们相信。”博士回答。
“上次过来是什么时候?”伦巴第问。
“两年了。”爱因斯坦说,“可是你们得明白,假如我那个注册区里有人提着铲子过来挖走整辆卡车,我一定会听说呀。”
“动机是什么?”阿丽亚娜忽然换了个话题。
所有人都注视着她。
“卡车留在原地反而是无价之宝,先不论是否违反协议,绝对会有很多游客不计代价想要见识见识。挖开周围土壤还有道理,因为能让游客看见整辆车。但——”
“但车子被带走了。”博士说,“连同所有有价值的东西。”
“价值?我不大确定这话什么意思。”阿丽亚娜说。
“人家要的是汽缸。”博士的态度仿佛这一句话就回答了她的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过了半晌阿丽亚娜才明白。
“唔,”她开口,“类似挖宝的意思。”
巴第也懂了。“博士是想说,”他推敲,“汽缸现在已经到了摇篮某个有钱人的收藏柜里吧。”
“虽然两位的推论有道理。”博士虽是附和,却显然并非这意思,“但我认为挖宝以后还隆重埋葬驾驶员有点不太寻常。”
“如果不是当成宝物、收藏品来卖,汽缸还有其他价值吗?”凯丝Ⅱ也问。
“珍贵的是铁。”博士回答,“好几百千克的纯金属可供熔化、铸造成其他形状。”
“这宇宙里的铁还嫌不够多吗?”巴第讥讽,“大家不都住在铁框里头五千年了。”
“我们是住了五千年。”博士附和完轻轻扬手,爪蟹椅载他离开坟墓,朝大坑回去,忆缅回过头,露出微妙的神情后尾随上去。
一行人又集中在坑洞周围,重新调查。泰·莱克发现有块灰土沾染着红褐色的小点,猜想是有人锯东西后锯子铁屑落在地上生的锈。他以手指捻起,果然看到一些干净的金属粉末。巴第找到了一块坏掉的硬木楔,宽的那侧有很多捶打的痕迹,可能是被用来拆解汽缸以方便运送。贝莱德还是四下巡查,又捡到一米多长的硬木条,一端圆滑一端锐利。“他们的一把铲子折断了。”中尉举起木杆,转了转后看到上头印了字,便念出来,“Srap Tasmaner?”
“我看看。”博士说。
贝莱德将木杆交过去,他瞪着不讲话。明明看似垃圾,博士却越来越专注,最后所有人都站在旁边凝望。胡·诺亚的眼睑松垮下垂,很难分辨他究竟是在集中全副精神抑或是睡着了。
许久后,他将木杆尖端指向地面的泥泞,划出字母。
C
“贝莱德,你刚才将这字母发了S的音,不过以前学校应该教过,历史上有段时期它可以发好几种音,其中之一是我们现在写的K。”
博士在C下面标了K。
“接着两个字母的发音、符号与新英语相同。”
CRA
KRA
“然后第四个字母,你以为是没写好的。不是你的错,因为现代已经不用旧字符F,同一个发音,我们改为斯拉夫字母phi。”
CRAF
KRAΦ
“再来两个字母TS,在新英语中也合并为一个符号。”
CRAFTS
KRAΦЦ
“最后三个字母没改变。”
CRAFTSMAN
KRAΦЦMAN
“‘工匠’的意思。”贝莱德看懂了博士的注解,“最后那个R又是什么?”
CRAFTSMAN®
“圈起来的时候不用发音,代表前面那是注册商标,应该说‘曾经’是。显然这是五千年前的商标。”
从博士的古今拼字学授课一半开始,阿丽亚娜变得特别认真,最后忍不住伸手捂着嘴。“我在史诗影像里面看过这个!”她隔着手指叫道,“新凯尔德号降落在伊米尔上,维亚切斯拉夫出气闸清除塞在对接埠的冰,那时他用了同样的铲子。”
“所以说——”凯丝Ⅱ示意博士继续。
“所以说这个铲柄本身就是五千年前制造的,带回摇篮可以卖很多钱。”博士举起木柄、拍掉折断那头的尘土,阿丽亚娜趁机拍照后在平板上按来按去,“而且这东西被丢掉,”他继续说下去,“代表本来的主人觉得没用,因为白令陆桥这一带长满树木,不缺木头。”
“什么样的人会觉得铁比较宝贵,但五千年前的古物是垃圾?”凯丝Ⅱ话刚脱口而出,一片尖锐的声音同时自众人身上传出。
行前每个人都领了耳麦,以备万一走散可以通信联系。他们大半没戴上,有的塞在口袋里或挂在脖子上,只有贝莱德没取下。他一手按住耳朵、一手放在面前,像是在看手表,但实际上有个小屏幕固定在手腕那里。接着贝莱德抬头望向来时的路,视野却被树木和地势的起伏遮蔽了。
“巴基侦测到有大型生物靠近,”他告诉大家,“有一架已经断线了。”
“昨天,”博士说,“当年轻的朋友爱因斯坦邀我们上山欣赏古物时,我原本不大情愿,觉得自己并非观光客,没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后来之所以同意,是想当作排练,今天这些程序到了任务阶段也要切实执行。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任务正式开始了。”
回到滑翔机,侧边机门旁也被立了图腾:五米的扒皮树苗贯穿弯曲树枝烧成的圆圈,直指天际。使团众人明白,虽然改成用植物来制作,但这图形和先前卡车驾驶员之墓一样是方向盘。这符号之于对方有何特殊意义?此刻实在很难不联想到动因贯穿月球一事。可是这也像希腊字母phi(ø)。这个字符进入新英语,取代了F和PH。视为字首的话可能性太多,是火(fire)、恐惧(fear),还是哲学(philosophy)?
离开坑洞前,巴第、贝莱德、泰·莱克先侦察了四周,以螺旋阵型逐渐向外扩大,确定附近没人埋伏才让大家移动。巡逻时,他们找到足迹之类的线索,证明不久前有人经过,很可能一行人在思索卡车为何消失的时候就受到了监视。
在沿山谷折返的途中,他们留意到了人影。伏兵待在河床左右的巨岩与石碓顶端。这样暴露踪迹显然是刻意为之。有些似乎拄着长矛,阴暗天色下矛尖反射出淡淡的蓝灰色光芒,其他人手里的东西奇形怪状,由绳子、滑轮、弯曲钢条组成。贝莱德认出那是强力弓箭。他们距离太远无法看清其容貌,只知道好几个人是红头发;男性大都蓄着胡子。其中少数以迷彩伪装得十分彻底,其余的人也尽可能融入环境背景当中。
从第一组埋伏中间穿过时,前锋贝莱德扬手示意众人暂停。其实不难理解他为何担心。继续前进等同将背面让给对方,欢迎人家从前后包围。伏兵看懂了,于是朝左右斜坡退开,腾出去把路给他们。
可惜这条路仅供步行。七族使团和年轻向导看见了图腾柱,也看见二十多个陌生面孔团团包围了滑翔机。他们从货舱搬出箱子整齐排好,并翻着看里面的东西,还有人在旁边清点记录找到了什么,似乎已经将其视为自己的财产。
“我想你没有见过或听过这群人吧,爱因斯坦。”博士问。
“有些传闻,但不知道有这么多。我们都以为是其他注册区跑来的。”
“嗯,如你所见,没有这么简单。”博士稍微提高了音量,要所有人听清楚,“现在大家应该冷静下来,也想明白眼前是什么状况了。对方并非七位夏娃的后裔,而是地球上的原生人种。他们的祖先逃过磊雨,研究出如何在地底生存,直到最近才回到地表。泰乌拉塔姆·莱克,这些人很可能与你算是表亲。”
泰·莱克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博士口中的表亲要追溯到五千年前。“是鲁弗斯·麦格理?”
胡·诺亚眨眼表示赞同:“夏娃黛娜的父亲在史诗中也有很多记载,他召集有志之士深入地底、另谋生路。在过去的一世纪很多人想确认对方的下落和现状,但没有取得成果。”
“或许他们是不想被找到。”泰·莱克说。
“这件事情你知道多久了?”阿丽亚娜问。
“那么你又知道多久了呢,阿丽亚娜?”博士反问,“反常的命令那么多,难道你都没有好奇过?”
“当然有!可是我——”
“许多人思考过、假设过。就我所知,真凭实据一年前才初次出现,早些时候就如爱因斯坦所说,一切停留在传言阶段,而且大部分异常现象更像是偷渡客贪图自由、躲进山林,或者红区侦察兵到蓝区领地上来刺探。两种案例调查团都有找到过。”博士目光转向贝莱德,贝莱德回望,“比方说红区势力深入中亚,想了解的话可以问问托莫夫中尉,不过他未必愿意聊。很多参战过的人觉得要是没有亲身经历,说再多都是隔靴搔痒。”
“所以你们系统化调查了至少也一年了。”阿丽亚娜的兴趣似乎局限于这点。
就像你们一样,只是你现在才知道,而我自己之前也并不确定,直到——”博士回头看小缅。铲子木柄交给她保管,结果她下意识就拿去当作拐杖。胡·诺亚浅浅一笑道:“直到摸了Srap Tasmaner的握柄。”
“对他们了解多少?”伦巴第问。
“目前,”博士回答,“我们八个掌握的情报已是整个宇人社会加起来的一百倍。”
“宇人?”
博士脸上又露出笑意:“之前讨论的时候——纯粹假设性讨论——我们发现需要新名词定义七夏娃子孙及回环的居民,否则无法和这些‘底人’做区隔,最后决定叫作‘宇人’。”
“仿佛早就安排好了呢。”阿丽亚娜说。
她语调带着责备,所有人听了都不太自在。然而,竟是卡族人开口反击——这才更叫大家吃惊。不知是因为提着木棍壮胆才声色倶厉,又或者阿丽亚娜此举简直贬低了博士人品,也连带冒犯到了她。总之,忆缅将铲柄往地面一抵,转身说:“请注意,我们正要与失散五千年的同胞进行首次交流,对很多人而言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刻。”
“我也这么认为啊,小缅!”阿丽亚娜碰上卡族的软钉子,过了几秒才回答,“但是若想解决眼下状况,我认为得从更大的脉络来处理。”
“教育良好的宇人都学过前后脉络。”小缅双手往天空一举,“但某些人的思维惯于鄙夷常识,视秘密为宝贝。”
阿丽亚娜很清楚多言无益。茱族与卡族间的历史漫长,但曲折诡异,这段对话甚至还体现不出其精髓的千万分之一。反正这时闭上嘴巴、一脸委屈就是最佳对策。
说了半天,还没讨论到动武的可能性。从姿态与眼神判断,泰·莱克、巴第和贝莱德三人都还在评估形势,爱因斯坦索性代为发言:“你们觉得如何?有胜算吗?”
“有。”三个人都这么说。
“最棘手的是弓箭。”泰·莱克补充。
“关键因素在于对方对我们和我们的武器了解多少。他们侦察很多年了吗?”贝莱德是朝博士问的,似乎以为他会知道些什么。阿丽亚娜见状,表情写着“看吧!我就说!”但博士只是浅浅笑道:“即使如此,他们也几乎没看过我们用武器,所以应该什么都不知道。”
“唔,但是巴基都断线了。”贝莱德瞟了手腕显示器一眼后提醒道。
“对方应该保有一定程度的科技知识,”博士分析,“就算不能制造巴基,也能看懂巴基的结构,能关掉它并不奇怪。”
“不奇怪,只是不怀好意。”贝莱德咕哝。
“进入弓箭射程,”泰·莱克说,“等我们一个个地倒下,就真的是不怀好意了。”
“看样子不能再前进了。”巴第附和。
“我就是这意思。”泰·莱克回答。
八人走到距离滑翔机一百米处,底人也都注意到他们了。其中四个坐在旁边高地巴基原本的位置,另外两个爬上机翼。这群强盗放下手边工作,围过来想看热闹,里头至少有三个小孩,男女比例差不多。
“反应参差不齐。”巴第打手势,宇人同伴见了不敢妄动。
“我试试,”泰·莱克说,“看看是不是真能攀上关系。”他走到贝莱德前方几步外停住,比手画脚模仿张弓拉弦与箭矢落下的动作,接着朝对方后头比画几下。
底人团体中央的一个男子马上转头。他退后几步、东张西望,明白宇人这边看到的景象后大叫出声。不过距离太远、风势太猛,他们没办法听清楚内容。对面的弓兵、哨兵拖拖拉拉,但还是回应了。他们自高处爬下后又被领头人训斥了几句,才乖乖放下武器向后退。
底人头目转身面对泰·莱克,举起双手掌心向外。
泰·莱克将投弹枪放在旁边的石头上。
底人那头出来另一名男子,拄着两根拐杖,但前进速度不算太慢。他头顶秃了、胡子灰了,来到男子身边以后,看似头目、年纪较轻的那人配合长者的步调慢步走来。
博士坐着爪蟹移动,小缅出于习惯也跟上,但才走了几步就被他伸手拦住。“那个交给我吧。”博士朝木柄伸手,接过以后夹在腋下。
泰·莱克等博士跟上后一起前进,几个底人留意着场上的局面,也按捺不住、悄悄上前,结果贝莱德与巴第见状不得不尾随。虽然没有言语交流,双方却默默达成了共识。八个底人、两前六后走进空地,与同数量的宇人对峙。底人之中有看来好斗的类型,视线锁定巴第和贝莱德,不过也有妇孺。宇人这边带头的是泰·莱克和胡·诺亚,小缅跟在几步之后。
爱因斯坦、阿丽亚娜、凯丝Ⅱ位居阵型中央,巴第与贝莱德的武器藏不住,两人走得特别靠后,各自守着一边,并遵守双方的默契,不进入射程范围。
两个队伍终于来到可以讲话的距离,好好打量了彼此。
对宇人来说,底人外表没那么特殊,纪录片里面就能看到,和史诗年代的原种人差不多。就基因来说同质性很高,都是金发或红发的白人,眼珠可能因为穴居太久而变淡了;他们皮肤本来就白,晒了地表的阳光后生出不少斑点。和原种人相比体形稍小,但比例差距不大,如果走在巨链城繁华街道上也不会像侏儒。宇人这方,撇开特族与新尼人是根据特殊需求才培育出强健体魄的,夏娃后裔的平均身形同样也缩小了,第一千禧尤其显著。纵使来到第五千禧,能够站直的空间够多了,身高也不会一转眼就回复原状。然而底人肌肉似乎异常发达,至少泰·莱克观察范围内的几个样本,都有这种特征。
反之,底人眼睛张得可就大了。从这反应可以推论他们很少或根本没见过宇人。泰·莱克没那么突出,博士有趣的地方在于年纪和移动工具。凯丝Ⅱ、小缅、爱因斯坦就稍微得到些关注,但并非因为基因改造,而是肤发与瞳孔的颜色。阿丽亚娜夸张的五官很吸睛,剩下两人更是怪物,巴第尤其如此。
端详八人之后,底人长老跨出几步,一开口仍是原点前的英语。
宇人看过史诗纪录片,所以能够听懂。“胆小鬼,逃都逃了,别把这儿当成自己家。给我滚。”
“挺顺利。”泰·莱克对博士道。
“耀武扬威给其他人看罢了。”博士解释,“就给他面子。帮我一下?”
胡·诺亚发出指令,要爪蟹折叠机械脚,尽可能贴近地面,自己则伸出手。泰·莱克扶他起身,博士下了机器人,站稳脚步,另一手拄着木棍当拐杖,才小心翼翼地放开了泰·莱克的手,先迈出一只脚。底人那边观望时窃窃私语,或许原本误以为博士是生化人,此刻才明白原来只是年纪非常老。胡·诺亚走了几步,找到一块好站的平坦地面后插下手杖。
“我看起来或许像是五千岁,”他开口说,“但其实我只是你口中那些胆小鬼的后裔之一。相信等到各位知道我们祖先在漫长放逐之中是如何努力求生,看法就会改观。不知我是否有荣幸提及各位的先人鲁弗斯·麦格理?”

推荐阅读:
  • 《沙丘》六部曲合集
  • 《波西杰克逊》系列合集
  • 《猎魔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