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方奇幻小说网 > 七夏娃(全三册)> 五千年后 2

五千年后 2

若非莫伊拉与特克拉的后裔彼此情谊深厚,凯丝Ⅱ还真想翻个白眼嘲笑一下眼前这画面,比方说“特族人走路的时候大脑不需要氧气呢”之类。只是想想同样道理也适用于自己,人家驾驶的飞机有引擎、有动力,又不是原始社会,做不出机器,为什么不用呢?更何况,她大可将飞行操控交给算法;结果她不仅乘着没引擎的滑翔机脱离大气,还几乎都靠自己的判断和技术才来到这里,和面前的特族男子同样是在不必要地冒险。假如她自认一切是为了测试和锻炼自己重视的能力,推敲起来,那男人也是。
凯丝Ⅱ到达气闸后还剩不少时间。现在这衣着简直就像没有保护,里头地板也因此特地铺了软垫,她用力一翻躺了进去,轻轻擦撞到同样以手掌膝盖爬进来的另一人。凯丝Ⅱ将呼吸管接到气闸墙壁上的插孔,空气涌入头罩内。特族男人进来了,直接瘫坐在长凳上。气闸外门关闭、封死、内部加压,凯丝Ⅱ的衣服侦测到后不再绷紧,变成像是居住区标准环境下的运动衫——所谓的居住区标准环境是指空气经过调配、略微稀薄,近似旧地球科罗拉多州亚斯本市的环境。
内侧舱门开启,凯丝Ⅱ也用手掌膝盖撑起身体,跟着进了主舱。里面有四个座位,三人分别就座、扣紧安全带之后身体放松了。终于可以躺下了。椅子将腿部垫高,过程中,身上的智能衣悄悄链接到飞艇的语音网络——她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凯丝Ⅱ听见两人与自己一样大口地喘着气,但没人开口说话,忍个几分钟再出声才不会那么费劲。特族男子不改本色,呼吸节奏控制得很好,强壮的臂膀硬是离开扶手,抓住头罩摘下,任它的重量压在腹部,胳膊又“砰”一声打在椅子上。凯丝Ⅱ隐约瞥见他的亮白头发和颧骨,都是正常特征,所以她懒得转头,就盯着前方上面的显示屏,不过眼球被强烈的G力朝眼眶内侧压扁,有点难以专注。
起初进入吊库时是水平飞行的,每小时一百千米。过了几分钟,原本逼得她非得像蜥蜴般趴在地上的向心力换了方向,往前又往上,持续地对三个人和周围的一切施着力,接着进入正常太空飞行该有的巨大加速度。祖先们曾用过结构华丽还会喷火的引擎系统,相比之下现代科技真是朴素:链球原理如同大卫用以击败歌利亚的投石索,只不过放进去的不是石块,而是飞艇。
链球转了四分之一圈,也就是说,飞艇已经背对地表移动了,指向遥远的环状居住区。那是他们和另外三十亿人口称为“家”的地方。
通过显示屏上的影像视窗,可以看到吊库后门开启,黑碟似的宇宙正慢慢扩大。三人听见金属摩擦的叮叮咚咚,知道飞艇下面的轮橇已经解开刹车。艇身顺着向心力沿斜坡滑落,速度渐快,可是到了甲板边缘,就发出“嘎”的一声,轮橇被避震器停住。飞艇脱离轮橇,从三人的视角来看,仿佛自甲板坠入了太空,出去以后稍微滚动,但推进器立刻喷射修正了角度。
重量消失了。凯丝Ⅱ取下头罩,不过头还靠在座位上休息、等着内耳适应。她从扶手抽屉拿出视辅(全名叫作视觉辅助逆投影装置,这已经成了没人讲的古代词汇)。视辅取代平板电脑成为操作应用程序的界面,虽然有很多不同款式,但最常见的类似粗框眼镜,镜框装有摄影机,侦测使用者的手部动作,麦克风接收语音,还有另一组摄影机追踪视线的方向。凯丝Ⅱ戴上眼镜后,视野边缘出现了一些光点,她伸手,代表启动轨参仪,屏幕显示出飞艇的位置和周边的情况:中央的蓝色碟形是新地球,外面包着一层灰色,是大气;更外面能找到链球的重心点,被两个吊库的弧形轨迹围绕着。三人刚刚离开链球,闪烁的绿点才是飞艇所在的坐标与航道,宽椭圆航道的最高点与居住回环的轨道交会,回环高度则设定与地球运转同步。要经过12个钟头他们才能冲到那么高,届时又得回到座位,根据要前往的居住区来决定需要多少ΔV。
如果从“上面”(自地球北极向北延伸出去的超高空)“往下”观察整个系统,三十多亿人类居住的空间看起来会是个如发丝般纤细的环状结构,84 000千米宽,大约为蓝白色母星直径的七倍。相较于居民个人而言,组成回环的每个单位自然巨大,但与整个圆环相比,它们只是沧海一粟:想象一条细得不能再细的项链,一如美女颈间难以察觉的一抹白金光泽,再想象它被拉长为直径十米的正圆,这就是圆环的粗细同结构整体的对比。其实只有凯丝Ⅱ这样利用视辅调阅电脑绘图出来才容易看清楚,图示上每个居住区块都被放大得不成比例,并以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
图像上的正圆被切割为八个大小大致相等的弧,每个占据45度角。镜头拉远时,八道弧线闪着耀眼的虹彩,彼此之间以很短的灰弧连接,那些地方被称作垃圾场。
镜头带近,影像变得仿佛点彩画。电脑系统自动加上标签和经度数字,目前的八大弧段有超过九千个使用中的居住区域,垃圾场内总计也有几百,不过多半废弃了,正被慢慢拆解回收;此外还有月球的碎片、以前捕捉的小行星,充当着储备建材。
无论是因为未完工、遭弃用,或只是石块,无人居住的部分到了屏幕上都以灰点呈现,所以八个垃圾场才变成那种模样。
八大弧段颜色缤纷,从远处侦测时每个弧段近乎单色,色码之中隐藏着建筑物本身的历史,同时也就是几千年来的人类史。现在是第五千禧,名为圆环千禧。在此之前,也就是磊雨降下的几千年里,太空中充满了阻碍与危险,人类被迫躲在如月凹那种以镍铁为主的巨型防护体下。这类物体的轨道理所当然与其起源也就是原始的月球十分接近,和眼前的居住回环相比较,距离地球是九倍远。杜布·哈里斯预测正确:月球轨道很安全,应该可说是地球被火雨侵攻时唯一能够发展文明的地方。然而,人类持续发展,最后还是不得不回地球。磊雨结束了,起初陨石逐渐减少,但进入第四千禧以后,机器人如洞里的蝙蝠般从镍铁建筑物中倾巢而出。它们清扫天空,监控残骸云,将小体积的石头捆绑起来抛到与对地同步的规律轨道上,火流星数量陡然减少。大部分工作都是利用阳光的压力。这种形式的推进力需要好几百年才能看出效果。
第五千禧之初,也就是大约一千年前,地球同步轨道上出现了第一个新型居住区,取名为格林尼治,因为位于本初子午线上。原先这个居住区的邻居只有石块与坏了的机器人。等格林尼治建好了,从它向外扩展出更多的居住空间,人类与机器人以此为起点,往左右如火如荼地将原料变成建筑物。
人类七族联手打造了格林尼治,之后也一起造出邻居沃尔特、东边的巴努卡西姆、西边的阿特拉斯和罗兰。因此凯丝Ⅱ在视辅上看到的这些地方都是白色。
格林尼治处于回环八个等距端点之一,向西过去的七个点依次名为里约、孟菲斯、皮特凯恩、托科马鲁、京都、达卡及巴格达。每个点都成立了居住区,拥有继续拓展的能力。几百年过去,它们同样向左右发展,随人口增加,有了更多建筑物。
——理所当然,延伸到最后会彼此相连。例如格林尼治一直朝西侧延长,就会和里约向东的新增建筑碰在一块儿。弧段中间尚未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少,与可回收废物凑起来变成了垃圾场;本该消失的垃圾场因为发挥意料之外的作用,得以留存。最初是储放材料,后来作为了政治上的缓冲区与分界线,如同某种边疆地带,而且那些发觉自己不适应居住区拥挤生活的人就会逃进去。格林尼治和里约之间的垃圾场叫作佛得角,往西依次是的的喀喀、大峡谷、夏威夷、堪察加、广州和印度河,位于巴格达与格林尼治之间的则是巴尔干。垃圾场大小不一,本来分隔达族与卡族的广州后来因两边人口爆炸而被整个消耗掉。
老祖宗艾依达一语成谶。不出几个世代,新生人类明白七夏娃会议造就的种族差异,就如同脚指甲或脾脏间的差异一般再也不会消失。尽管没有官方政策,但大家以脚投票就完成了表决。结果艾族集中在里约、莫族去了孟菲斯、特族占了下一个——是皮特凯恩。
格林尼治隔壁的巴格达成为黛族据点,再向东的达卡主要是卡族。至于达族和茱族,也借由居住地的选择传达着那挥之不去的疏离感,分别盘踞了京都与托科马鲁。圆形上,茱族的东郊接着特族的西端,中间仅以夏威夷垃圾场分隔。以垃圾场而言,夏威夷特别大,与茱族人口少、利用资源程度低有关。
各区域种族纯净度不一致。格林尼治由七族共同创设,也始终最多元。左右的巴格达和里约也类似,黛族和艾族的比例并没有那么高;三个区段都有浓郁的世界主义氛围。其他族裔相对封闭,所属弧段的民族融合程度低。回环上还有很多小特区,比方说黛族那片空间正中央就住着五千个茱族人。
夏娃之一的莫伊拉在实验室内以色标区分不同种族的细胞。那么做单纯是因为当时手边文具正好有几种颜色的试管标签,以及几支毡头笔,结果这习惯沿用了五千年。
蓝色:黛娜
黄色:卡米拉
红色:艾依达
橘色:茱莉亚
绿蓝:特克拉
紫色:莫伊拉
绿色:艾薇
白色:无特定种族[5]
电脑系统以同样色标来呈现回环分区,所以黛族占多数的地方会是蓝色,以此类推。太多不同颜色的小点掺杂在一起,则成了屏幕上彩虹般的图案,但可以看出个大概的趋势。没人知道莫伊拉当时是否刻意,但就结果来看,色调较冷的蓝色、绿色、紫色、绿蓝色正好代表她自己和与自己较亲近的三位夏娃,而暖色系的红色、黄色、橘色则分配给其他人。
回环经过种族迁徙后,若从远处看,并且将格林尼治置于12点位置、托科马鲁视为6点钟,大概盘面上的10点(印度河垃圾场的西边)到5点(夏威夷垃圾场的东边)之间是一条冷调长弧,而6点到9点多这段长度稍短、视觉温度高。环形的“顶端”以格林尼治为中心,呈现雪白,仿佛极地冰帽下面有紫色山脉、绿色丘陵和蓝色水域;圆的左下侧仿佛遭到焊炬烧灼,因卡族、达族、茱族三族而发烫。
发烫弧段的前后在电脑绘图上被两条红线标出,其一在西经166° 30′,对着旧地球的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在太空中则是茱族聚居地的东侧;其二正好位于东经90°,连接到卡族为主的达卡区中心点。两条红线是边界——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真实、人造的屏障,是截断回环的关卡。关卡守住的范围包含茱族地盘的大半、整个达族势力,以及卡族生活区的一半。对于凯丝Ⅱ与艇上另外两人而言,被标记的那片区域就是外国。他们生活在较长的冷色系的弧段内。双边关系有很多形容词可用,最直截了当的说法就是交战中。
特族男人注意到凯丝Ⅱ的脑袋离开椅背,也就是要加入飞艇上的小社会了,于是转过头来。他右肘弯曲,手掌伸直,掌心朝下朝自己挥去,直到拇指指甲接触下巴,稍微停留后抬高至前额。“贝莱德·托莫夫。”他开口自我介绍,但凯丝Ⅱ早就知道了。因为对方衣服上印了名字。
她也做出类似动作,可是因种族之别,习惯也略有不同。她使用左手,而且掌心朝内、轻轻握拳:“凯丝·阿玛耳忒亚娃二世。”
两人望向旁边的黛族。刚才他转过脸,大家都了解这通常代表当事人正在利用衣服内置的集尿系统,要给予人家一点隐私。此刻他也抬起头行礼,同样是左手,但一开始掌心朝内,往上挪到前额的同时翻过来,掌心对外:“里斯·阿拉斯科夫。”
行礼手势可以追溯到云方舟初期,以及七夏娃在月凹孕育出的头几代。当时人类常常套着宇航服,头盔附有遮阳板,可以上下拨动,根据阳光强度来调整。遮阳板放下的时候面孔会被一片经过金属电镀的反光材质遮蔽,推上去才露出绒毛。那年代人口密度大、流行手势信号:往上拨代表“哈啰,我有空聊天”,往下拨则是“再见”或者“请给我个人空间”。随着居住回环的扩张,人人都能保有隐私,手势的意义不在了,然而却转变为礼仪保存下来。贝莱德·托莫夫选择的是军人风格,以右手行礼的潜台词是“我不会用暗器杀了你”。若有重力,下一步大概是握手,但在零重力下这不实际,所以多半跳过。左手行礼代表自己不是军职,或者因为右手在忙着处理其他事务。手势根据种族而有细微分别,其由来已经成为民俗学的考证主题,但大家都认同一点:就算隔着距离或包着太空装备也能借此表明自己的种族,毕竟只靠身材、体态、姿势要辨识,其实不那么容易,要是看不到五官和发色就更难了。里斯·阿拉斯科夫头发是蜜糖色的,脸上的雀斑是标准的黛族特征。同样肤色偏白。里斯的长相气质给人以开朗和善的印象,贝莱德则颧骨高、下颌方,兼具骨感和肉感;蓝色眼睛淡得近乎发白,头发乍一看像是光导纤维,剃得很短,能看见颅骨,散发的氛围与外观相符。凯丝Ⅱ皮肤黝黑,绿色眼睛加上鬈曲黑发,可说与当年的夏娃莫伊拉很神似。三人里头,她和贝莱德反差特别大,不过五千年文化已决定了人际互动的模式,假如此时碰上麻烦,两人大抵会下意识就彼此信任、并肩作战,平时两族人也特别容易互有好感。类似的互补关系也存在于黛族和艾族之间,可惜第四个位置空着,里斯·阿拉斯科夫落单了。
许多潜在信息都在不到一秒的时间传递完毕。里斯轻推座位,荡到前方屏幕阵列,也就是飞艇的控制面板。所有功能通过视辅也能操作,但同艇人一起注意情况比较好,所以惯例上会启动大屏幕,显示数据。
里斯打算与正好位于轨道最高点的居住区建立通信,谁“接听”就找谁协助处理返航事宜。缓缓飘移的途中,他开口:“相信两位调查都顺利吧?”
“蛮平淡。”贝莱德回答。
凯丝Ⅱ本来也想这么回应,却想起湖畔树林内看着自己飞走的那个人影,或许是“原族人”?单单惊鸿一瞥,无法肯定是不是错觉,她认为自己确实看见了,但人类记忆没那么可靠。
“我这趟挺有趣。”里斯说。凯丝Ⅱ起初分心了,没搭腔。
“有异状吗?”贝莱德出声的同时,凯丝Ⅱ也张嘴:“有趣的点是?”
她察觉贝莱德的视线射来,转头一看,意识到他是同时询问两人。
不过里斯是个黛族,总认为所有人都会对自己说话。他的眼珠子在凯丝Ⅱ与贝莱德之间来来回回,发现是自己该接话,露出典型的迷人笑容。“我想这两个问题可以一次回答吧,”里斯到了驾驶舱中间的椅子,“犬科的表变很厉害,都快认不得它们了。”他扫几下手指,唤醒控制界面,身边几个屏幕同时亮起来。
犬科原本有狗、灰狼、郊狼等。可以一种一种复育,但博士——胡·诺亚博士——从旧地球原点前不久的文献中得到灵感,指出这些常见物种之间的差异小到不具意义,而且可以互相交配、产生混种,是因为其他因素才依据体形、体态来群聚,而人类主观视其为不同物种。在超出人类认知的年代,或者环境变动够大的时候,就会有郊狗、狗狼、灰郊狼等各种组合出现。郊狼能群体狩猎,灰狼也可以独来独往,原本避开人类或袭击人类的生物与它们会互动,过去认知中的宠物恢复了野性。
胡·诺亚现年一百二十岁,年轻时与许多科学家一起质疑地球重塑思潮中流传几百年的传统,后来青壮派取得了优势,落伍思维被他们戏称为TOT,也就是“慢慢来”(Take Our Time)路线。TOT派认为旧地球经过数亿年演化,说明形式生态必然是个缓慢过程,需要耐心守候。而且人类有本钱,太空居住区比起地表那难以预料的环境更安全舒适,不如享受接下来几千年的稳定生活,同时一步一步重建出和旧地球完全相同的生态系统,最后母星的角色将如同生态保护区。非洲大陆的轮廓依稀可见,不过经历磊雨之后已然变形,计划成功后还是能有长颈鹿和狮群在草原生活,它们来自夏娃莫伊拉颈上那支闪存内的0与1。不只非洲,每块荒芜大陆都能重生。
当年的青壮派现在只剩下博士一人了。相对于“TOT那群人”,他则是GID派,主张“就要快”(Get It Done)。最初领袖是洛伊克·马尔可夫。胡·诺亚追随时,这位恩师年纪也已过百。光从名字就知道他是黛族(取自夏娃黛娜的男友姓氏)。不过博士和大部分GID学者来自艾族,与生倶来一派严肃正经与值得信赖的特质,这对于推动新观念有很大帮助。莫族内大部分思想家和GID结盟,因为他们质疑TOT对地球重塑设下的前提:完整重现旧地球的生物群系不仅所需时间长得夸张,对旧自然的执着,更反映出自磊雨以来跨世代继承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人类是时候走出伤痛了。五千年前的生态系统回不来了,就算真能仿造,也不值得漫长等待。更何况,仿造计划单是逻辑就不成立——博士正是靠这个论点击溃了TOT——天择的力量岂是人类能够预测和操控的?
然而,GID最强大的优势并非思想,而是人性的急躁特质。七个种族多多少少仍有这个性格。再者是竞争心态——不过卡族已经失去这种特质,仅见于其余六族。起了这两种心念的人都倾向要重塑就快点儿动手。要是几百年能达成,为何要虚掷千年光阴?
但“就要快”成为主流观点之后,却导致学者们意料之外的政治波澜。七族有了必须竞争的目标——新地球的土地。
4820年代初,洛伊克·马尔可夫发表论文,推论新地球可以在5050年就准备完毕,适于人居住。这在慢慢来那派人眼里,已经快得不可思议,但对一般人而言依旧遥遥无期。负责地球重塑的科学家集团当时也尽说些场面话,后来甚至扬言能提早到5005年——顺便纪念人类进入月凹以来满五千年。但思潮倾斜之下,意外引爆了长期累积的政治能量。4830年,人类社会终于分裂为两区。其中一方由达族主导、卡族与茱族为附庸,4855年,他们在基里巴斯和达卡兴建关卡,截断居住环,还为新区域取了新名字。对立阵营无可奈何,只好跟着为自己命名,但最后大家为方便起见,依颜色简化称彼此为红区与蓝区。
地球重塑持续进行,转由红蓝两区边境地带的非常设实验室接手。23年后,新地球的空气总算可供人类直接呼吸了——双方立刻产生冲突,史称荒土战争。少部分冲突发生在太空,战场大半在还光溜溜的新地球表面。4895年,以被后世称作《第一协议》的和约收尾,内容约定之后地球重塑的相关规范。接着就是大播种,于是有了凯丝Ⅱ今天早上飞过的森林。随后数十年,人类放到地表的动物越来越大,按照计划,要快速促生出完整的生态系统。
其中一些动物——如凯丝Ⅱ早上提防的——属于犬科。里斯说它们“表变”很厉害,意思是这些动物正经历表观遗传的转变。
如果动因早个数十年炸裂月球,夏娃莫伊拉恐怕没机会钻研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在莫伊拉被送上云方舟时还是一门新学问,上了太空的前几年,机器设备封存在伊兹和坚忍号的安全区,她好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做了研究。莫伊拉是接受那个年代教育的人,一开始以为基因组,也就是身体每个细胞核内一对一对的染色体就陈述了有机体在遗传学上的全部命运。那时代的人类已经解析出少部分DNA八序列代表的功能,却发现剩下大半似乎没用,一度称之为“垃圾DNA”。21世纪初期,人类对基因的理解有了改变,进阶分析后注意到所谓的垃圾其实发挥了重要功能,它们规范了基因如何表现。看似单纯的有机体也藏着很多遭到压抑甚至失去作用的基因,都是这种机制的结果。基因组学原本以为了解基因组就等于了解有机体,这个概念被表观遗传学推翻,人类确定了表型(决定学者看到的生物,也就是所有可观察到的特征和行为)其实并不只受到基因组(DNA序列)的影响,事实上,细胞内的规范机制时时刻刻进行着纳米层级的决定,控制着什么基因要得到表现、什么基因应该沉睡。规范机制的种类很多,解析起来十分复杂。
若非动因忽然杀出来搅局,旧地球的生物学家早已预备投入整个世纪的时间整理和研究规范机制——这就是新兴科目表观遗传学。虽然他们没机会,但月凹上的夏娃莫伊拉和她培育的后世生物学家直接将表观遗传作为工具,因为要确保人类能在太空继续繁衍,需要用尽手段——甚至可说不计代价。为其余六名夏娃创造子嗣时,莫伊拉没有掺入表观遗传技术,但针对来自自己的基因组就多发挥了一点创意。初期并不成功,前面八次怀孕都没能保住小孩,所幸最后一回开花结果,也成为莫伊拉的独生女。为了缅怀剑桥大学,她将女儿取名为坎塔布雷吉亚[6],再从坎塔布雷吉亚衍生出凯丝Ⅱ全族。
大播种是花上数千年的事。此时表观遗传学研究已经成熟,学者改造DNA后将新物种放到新地球上。慢慢来一派的老人们当初坚持要控制基因序列与地球环境,制造最像也最合适的郊狼,但就要快的青壮派主张以表观遗传学来满足人类需求,直接投入整个犬科,预计经过几个世代就会自然演化出郊狼、灰狼、狗——或者不符合旧地球分类却适者生存的新物种。如果采取这个做法,仅需准备类似的基因组,表观遗传会根据环境决定生物展现什么特征,人类无须多做计划与筛选,只要在新地球播种,并且迎接成果就行了。除非某个地区没办法“构成”生态系统时,他们才介入。
播种之后又过了几十年,表观转变持续发生,而且极为频繁。调查团派遣到地表的人数并不多,因此物种演变大半并不受到人类监控。少数能观察到并且引起大家惊叹的现象,在口语中就被简化为“表变”。虽然词汇不够正式,学界倾向避免使用,但里斯·阿拉斯科夫这样的人当然很会见机行事。
他调阅居住回环的图片,放大顶端的白色区块。飞艇的预估路径以鲜绿色呈现,弧线交会到格林尼治东边一连串小型建筑区上。每个节点如格林尼治、里约周边的居住区块,它们因为建立得早,多半较小;随着社会发展渐渐靠外,越靠近垃圾场建筑物空间就越大。里斯调整焦距、移动画面,电脑标示出各居住区的代号:汉尼拔、布鲁塞尔、奥约、奥弗涅、维钦托利、史蒂夫·莱克[7]。最后一个居住区闪了信号,代表有人回应,凯丝Ⅱ一有个朋友住那儿,不过变成二世以后,友谊不知还在不在。
她在视辅调出同一个画面,镜头拉远,以确认月眼的位置。
如果将居住环比喻为时钟盘面,月眼加上它朝地球与外太空伸出的两条锁链,看上去就仿佛指针。
要描述月眼,首先必然会提到它是史上最大的人造物,建材大部分取自月凹,或者换个角度说,月眼就是月凹进化变形的成果。最内侧是一个不断旋转的环形都市,中间空洞直径长达五十千米,所以再大的居住区也能轻松钻过,于是月眼可以在回环上移动,上万个居住区依次被它箍住。
——至少本来是这么设计的。但实践上,目前月眼活动范围限于蓝区领土,也就是从达卡往西绕三分之二圈左右到茱族领域的边缘,因为这两点上有障碍物——红区以镍铁碎片做成隔离墙,避免月眼侵入“他们的”势力范围。于是月眼没办法绕完整个圆,只能在蓝区领土范围内来回往复。设立隔离墙已经过了一个半世纪,红区看似建造出了与月眼相当类似的物体,理论上也能在自己的弧段往返运行,但它从来没有离开过望加锡海峡上空的静止轨道,是否能够运转到蓝区,尚不得而知。
旋转都市名为巨链城[8],中间圆形空洞如同虹膜,结构往两侧延伸出尖端,形状如眼睛,眼头永远指着地球,眼尾永远对着反方向。两边都挂着可以伸缩且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拴束。靠近地球那头拴住的建筑物叫“摇篮”,往宇宙那边则绑着“大石”平衡重量。调整大石那边的拴束长度,就能改变巨链重心;重心同地球的远近决定了月眼在居住环上移动的速度,于是月眼便可以像指针般前进倒退,或根据需求停在原地,方便被包住的居住区与巨链交换人员和物资。运输手段很多,包括飞艇、货运太空梭、群行球虫或者形如触手的伸缩式机械装置。
从居住区的角度看月眼,就算已经是特别大型的都会区也一样,每当月眼经过,套用原点前的说法就好比草原小镇看到曼哈顿从地平线飞来覆盖天空,并与其展开数百种不同形式的交流,完毕以后月眼又从容离去。月眼诸多功能之一是载客,要在居住区之间来回往复,以搭乘月眼最为直观,凯丝Ⅱ也是为此才要查询它的目前位置。
系统报告月眼在目的地西边20°,那是一个名为阿克雷里[9]的大型新居住地,正朝向分隔格林尼治和里约的佛得角垃圾场过去,也就是快要进入艾族为主的弧段。
“弹出去‘抢眼[10]’?”她问。
她提议的是让飞艇接上居住环常见的大型铝鞭装置,并被抛射到更高的轨道,从新轨道的最高点往下,能看到包括月眼在内的整个回环;从外侧落下后正好掉到月眼上,月眼有数百个对接埠,择一停泊,通过隔离检疫后三人解散,可以乘着月眼前往目的地,也有转运站提供飞艇或定期班机,航向回环其他地点。再不然,搭乘电梯可以前往摇篮,或直接留下来,月眼本身就是最大居住区,很多人终其一生以此为家。返航者通常尽可能去“抢眼”,这比起随便挑个居住区花几天甚至几周才能离开要好,通常大家都会同意。
“我可以。”里斯立刻回答。

推荐阅读:
  • 《沙丘》六部曲合集
  • 《波西杰克逊》系列合集
  • 《猎魔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