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經濟金融關聯鎖

第936章 經濟金融關聯鎖

四個兄弟曉得下丘村究竟有多深厚的底蘊,父皇賞賜的那麼大一片地,旁的百姓想種地人手不夠。

下丘村對那些地始終是種藥材、培育種子、種牧草改良牲畜、家禽品種。

其他的工業技術全給了大明,村子自己沒留什麼錢財,現金流充裕的情況下,都是進行了長回報期的投資。

像村子自己出錢修黃池河到丹陽湖的臨岸路,幫助石臼湖那裡擴展種植與水土保持的經濟林和耕種土地。

按照下丘村的模式,一個投資下去,三十年才能徹底回本,沒有一個商人會學着做。

這個回本不是投入多少回多少的本,包括通貨膨脹的貨幣貶值與正常的借貸利潤,算複利。

比如三十年,每年貨幣貶值百分之一,同時那錢借貸的利息是月息五釐,不是三分。

最開始規定是月息不得超過三分,後來下丘村高人送題本,錢壓得可是很低了。

就是朝廷管金銀鋪子‘自願借’錢的利息,一個月給五釐,一年百分之六。

下丘村就這麼計算三十年的投入與彙報週期,即,在貨幣貶值方面三十年每年百分之一,是百分之七十四,需要額外加百分之二十六。

三十年一萬貫,變成一萬兩千六百貫,有浮動,突然貶值厲害了,跟着也要把損失補上。

按月計息一年內是沒有複利的,年和年之間有複利,即五點七四三五倍。

然後這個倍數要乘以貨幣貶值的倍數,得數據七點六一二三。

就是今年投資一萬貫,三十年後應該有七萬六千一百二十三貫。

錢呢是扣除了所有成本後的,這個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維護成本、折舊成本、稅賦成本、流動資金佔有成本、非經常性損益成本……

如此仔細一看,利潤一點都不少,把所有可能減值的情況全包含在內,計提之後,三十年獲得七點六一二三倍的利潤,這個纔是下丘村的回報比。

正常來說不是這麼計算的,真如此的話,大家都玩這個了,誰還搞金融啊?

下丘村偏偏照着算,還讓人覺得吃虧了,憑藉下丘村的本事,賺七倍多需要三十年?

大家各想各的,朱聞天的想法則簡單,三十年七倍多正常,下丘村沒佔絲毫便宜。

因爲未來幾年,是技術和經濟爆發的時期,下丘村選擇了不去促進通貨膨脹的路線,爲國爲民。

只是針對這一筆投入的,不代表所有下丘村的投資。

跟國債一樣,看是固定利息還是浮動利息,看通貨膨脹程度與利息支付方式。

固定利息年百分之六,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那麼三十年後,絕對不是整體的百分之六。

半年支付的利息可以再投資,利滾利的模式。

或者是買的時候固定利息百分之六,而這個國債可以抵押貸款,固定利率貸款,利率百分之八。

抵押出來的錢剛到手,馬上遇到了通漲行情,爲了應對通漲,採取提高準備金率的方式。

銀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利息來穩定準備金,同時調整浮動放貸的利息。

達到百分之十的時候,把抵押貸款的錢存進去,這樣在保證固定國債利息百分之六的情況下,多賺了兩個百分點。

主要在於是固定的還是浮動的,貨幣的貶值程度和是否購買了抗通漲的關係。

計算起來挺麻煩的,但只要有規則,就是可以算。 朱聞天計算的就是規避風險的三十年七倍多收益,這個是給大明朝廷看的。

這筆投資不是下丘村全部錢財的投資,而是各個店鋪及背後廠子各拿出來一部分的投資。

接下來朱聞天準備讓下丘村的所有獨立店鋪互相之間進行交叉持股,兩兩聯合與兩三、三四、四五……

等等方面的店鋪聯合模式,聯合後的新的經濟經營體再次跟其他的經濟經營體進行交叉持股。

接着是每一個原來的店鋪單獨與每個經營體交叉持股,甚至再成立新的經濟經營體。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公司的子公司、不同的孫公司、獨立的、非獨立的……

相互之間繼續交叉持股、互相擔保、關聯交易、資金拆借、資本對賭……

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爲了難爲朝廷的戶部,而是教他們如何理清這方面的關係。

到時候有商人自認爲自己聰明,費盡心思弄個交叉持股,想規避稅務審計。

結果遇到已經被下丘村折磨得快瘋了的戶部審計人員,戶部的人便會冷笑:就這?用不用我好好教教你?嘿嘿嘿嘿……

……

“看樣子想從河裡尋食兒確實不容易,捕魚業的工具太過落後,很多魚一般的漁民打不上來。”

朱棡說着技術的優勢與沒有這種工業技術只能憑藉自己經驗和手上技藝的漁民的事情。

隊伍來到汾水旁邊,小蒸汽機船在拖網捉魚,爲今天中午和晚上做準備。

也有漁民在,漁民劃小木船,然後拋旋網,麻繩編織的,下面有鉛墜,一撒就是一個大圈。

旋網有個特點,會漏魚,在鉛墜合攏之前,必須保證魚在網的收攏範圍之內。

太大的魚,旋網一般帶不上來,往上一收的時候,魚就掉下去了。

旋網是提拽式收攏的網,在收攏之前和收攏之後,網口都有漏魚的可能。

小蒸汽機船不是,它們是兜網,只要大於網眼的魚,一律被兜起來。

旋網不是隨便就扔出去的,需要看水流、陽光下河面與河中的陰影晃動、氣壓、水底情況。

一般淺水地方到深水地方的交界位置,魚多,水流沖刷的時候會向下衝,然後帶氧多,魚就跑那裡去呼吸。

氣壓低,魚離水面近,氣壓正常,陽光足,魚下沉,拋網的人都得了解。

捕魚的人以經驗和技術來拋網生活,蒸汽機拖網不講道理,來回轉就可以了。

“所以今天晌午咱們吃薰魚大餅,跟在家吃的燻肉大餅差不多是吧?”

老五朱橚心思根本沒放在民生上,他考慮下一頓飯吃什麼。

再吃炸醬麪缺肉,百姓需要補充肉,其他的肉大批量買,會讓本地肉價上漲。

唯有吃魚肉最方便,眼下的季節魚多,什麼草魚、鯉魚、鱅魚全能薰。

鱅魚的魚頭可以不薰,它腦袋大,單獨吃魚頭,天熱流汗多,需要補充鹽分,那就醬燜,否則蒸,放豆豉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