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加工難爲主食挑

第901章 加工難爲主食挑

朱樉要建固定橋,浮橋的技術有,黃河好幾個地方都在建浮橋,有的已經建好,方便百姓和商人通行,運兵也快。

原來蒲津渡的地方還沒有重新搭浮橋,既然如此就不要浮橋了,黃河冬天壺口瀑布那裡結冰,流下來的水很少。

即便旁邊有個汾水參與也沒用,汾水照樣結冰,汾水就是汾州名字的來源,這裡有酒出名,汾酒,牧童遙指的那個杏花村。

“殿下欲建新橋,今年怕是不行,隊伍中的工匠必須跟隨隊伍去定遼都衛,應天府的工匠抓緊時間製造機械設備。

不若先讓當地百姓建座浮橋,待咱們騰出手來,再利用浮橋運輸材料,把固定橋修上。

鐵牛是現成的,木頭船隨便就能造出來,不足一里的距離,用蒸汽機船來回開閤中間的口子即可。”

里長不在乎打樁修橋,沒難度,兩岸距離近,憨憨說原來的浮橋三百六十米,固定橋用不了多少個墩子。

走大的蒸汽機機械設備走不了,走馬車和人畜,保證結實,人在橋上站滿了,亦不會坍塌。

“二哥,我覺得行,我的封地人多。”

老三朱棡希望有座橋把自己的地方與二哥的地方連起來。

蒲津渡不在太原府的範圍,蒲津渡歸平陽府管,平陽府的蒲州。

但那不是問題,自己這個晉王難道還不能利用平陽府的便利?何況是從太原一直用汾水到黃河邊,走一短陸路上橋,那邊又進渭水。

如果沒有橋,只能用小蒸汽機船來運輸、渡客,百姓需要等小船。

有了橋,百姓趕個驢車、牛車就走了,方便百姓,才能帶動地方經濟,平陽府佔大便宜了。

朱樉見弟弟願意快點修,轉頭與里長說:“出個設計圖?”

“明日?”里長現在沒有,天知道大家跑過來會說修橋的事情。

蒸汽機船最方便,從長安能直接跑到太原府,太原府的府治所陽曲,以及周圍有河連接的縣,小蒸汽機船皆暢通無阻。

最厲害的當然是多功能的小船了,之前往回趕着報信製造的,雪地、陸地、水面,換零件便通用。

事情決定下來,衆人又等片刻,臊子面做好,有寬面亦有細面,看人的口感。

寬面可以吃慢點,細面吃慢了就越吃越多,還得加湯,湯全讓面給吸了。

隊伍有大鍋做的紅燒魚塊,然後百姓自己湊上來,河邊有渡口,有打漁的人。

大隊人馬到地方的時候他們看着幹活,幫不上忙,等隊伍吃飯,他們過來一起吃。

負責運輸的人吃細面,幾口一碗沒了,又去幹活,之前幹活的現在休息,吃寬面。

百姓是被四個王府的人喊來的,在哪吃飯不是吃?加雙筷子而已。

朱聞天單獨給炒了個香椿煎蛋,十幾個煎的大餅子,夠村子人和四個殿下吃了。

本地的香椿已經老了,拿來的是人家用鹽醃製的,用水洗洗,炒蛋的時候不用放鹽。

現在華陰縣沒有蔥興村,紅香椿卻有,百姓習慣長時間保存,附近有鹽湖,鹽最便宜。

一般情況百姓把香椿早上採摘下來,放鹽裝進罈子裡,擺在陰涼的地方,要麼只能曬乾,那樣口感會很差。

香椿一直都好吃,只是有的地方跟臭椿一同生長,嫩的情況下,臭椿的臭不是特別重,但吃時還能吃出來,故此有人認爲香椿不好吃。 “此香椿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否?”

朱棣吃一口香椿雞蛋,發現不錯,考慮讓百姓種,二哥不想種,自己的北平種。

香椿樹隨便找山坡種下,年年收穫,矮化種植,跟下丘村弄的矮桑樹一樣,方便養蠶。

現在這個桑樹矮化種植技術傳遍了大明,品種不行的話,就不停地削枝、打尖,不允許桑樹朝上長,葡萄也要打弦,否則長多了結的葡萄又小又酸。

香椿自然也是如此,南京的大棚裡有種,冬天也能吃到新鮮的。

里長搖頭:“只能自己吃,香椿樹各地皆有,新鮮的保存不了太久,醃製的和乾的,又賣不上價錢。

只能是村子裡種香椿,到了季節採摘後賣到縣城,有利於村民,無法外銷。

若殿下們非要用香椿來賺錢,可以在明年的時候收購,就地製作成香椿醬,裝在罈子中密封好。”

里長給出方法,你盯死了,必須拿香椿給當地百姓增加收入,加工吧!

朱棣搖頭:“百貨商店會做的,咱等百貨商店,咱找不適合種地的山,讓百姓種香椿,扦插。”

他放棄了,發現山野菜加工輪不到他,百貨商店全大明佈局,自己做的那點,根本比不了。

乾脆讓百貨商店收購,百姓提供原材料,就是賺錢少了。

一頓飯吃完,去休息,被喊來的百姓也心滿意足,魚真香,臊子面裡放那麼多的臊子。

百姓們覺得臊子比魚珍貴,臊子裡放的不是魚肉,魚看着船跑來跑去拖網,上魚的速度才快呢!

划着小船,用麻編織的拋網捕魚的漁民羨慕壞了,蒸汽機船幹半個時辰,夠自己忙一個月。

擺渡的人同樣羨慕,這邊是黃河與渭水交匯之處,划船很難的,有漩渦。

看人家的船,轟隆轟隆地就跑遠了,什麼順流逆流的,沒有絲毫影響。

……

天再一次亮起來,太陽升起,梳洗一番,今天早飯是饅頭和燉魚。

本地收的小根蒜直接用鹽醃漬,此時月份正好有它,當地有的叫薤白,屬於藥材,但不要後面的葉子,只要那個白色的頭。

至於爲何還是吃麪食,那是因爲本地主打糧食作物爲小麥,換成江南,就是米飯了。

隊伍沒帶那麼多的吃食,最多五天的量,其他一路走一路買,一萬五千人而已,又不是十五萬。

當地有什麼便買什麼,周圍如果只有一個小村子,那就上山打獵,吃飯時把村民喊上,一起。

“中午能吃個炒飯不?咱帶米了是吧?好的粳米。”

老三朱棡不想吃麪了,打算換個,秈米他不吃,就要吃粳米做的炒飯。

“成,不過要等晚上,中午咱們對付一頓就得趕路,來不及蒸飯,太慢,有現成的饅頭。”

里長同意了,再提醒一句,早上蒸了很多饅頭,爲了帶着吃的,不耽誤行進,去你的地方,你不是着急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