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糧草好辦熟人遇(第一更)

第597章 糧草好辦熟人遇(第一更)

“咱算是發現嘍!人多幹活快,消耗糧食更快,要吃不上飯了。”

前往北平的路上,朱樉選擇忘記百姓送別時的場面,否則他的眼圈會跟着紅。

“關鍵在於修路,本地的百姓還吃土鹽,咱幫着提煉一番,順便得到硝。”

朱標跟着說,這一回可是幫了本地百姓的大忙了。

這裡的百姓自己在鹽鹼地裡熬土鹽,就是小鹽,含硝和其他雜質的鹽,也有滷水。

小鹽吃多了對身體不好,百姓沒辦法,別處的鹽運過來貴,大同又有前朝留下的煤礦,百姓自然自己熬鹽吃。

現在則叫他們幫忙提煉硝,到時候用其他的鹽來換取硝,百姓就能吃到含雜質少的鹽了。

同時又留下人手負責大棚和養牲畜,此地算一個飼養場中轉場。

百姓過上三個月收穫大豆,再過兩個月收穫高粱,立即翻耕種冬小麥。

指望着百姓吃大棚蔬菜花高價錢是做夢,百姓寧肯不吃,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家產。

里長笑着在旁邊出聲:“想來今年會有許多當地人成親,咱把不少工具送給了百姓。”

“對,他們有房子了。”朱樉跟着笑。

“值了!”朱標頷首。

他們想到幫百姓挖的窯洞,挖了那麼多,還專門加固一番,百姓娶媳婦兒難就難在沒有住的地方。

一家好幾口人擠在一個窯洞中,誰想成親,周圍的鄰居幫忙挖,挖個窯洞要很長時間。

本地總是地震,大震倒是沒幾個,小地震多,窯洞修不結實,都不用準備棺材了。

隊伍的人手多,加上工匠,一五七口的人家,夫妻帶五個孩子,四男一女,女的等着嫁人,男的找媳婦兒。

於是就給他們家挖了八個大窯洞,兩室一廳的那種。

原來的那個窯洞都是小洞,住着不舒服,留着當倉庫,夫妻搬出來住。

四個男孩子娶媳婦兒,四個窯洞就夠,女的以後要嫁出去,回孃家得有個自己的窯洞。

額外的兩個讓夫妻繼續生,或者客人來了臨時住。

整個大同,不是一處小村子如此,所有的都一樣,雙方一看,你們有新的洞了?我家也是,那咱就說個親吧!

今年還能收穫大豆與高粱,吃飯沒問題,將來的日子一定好過。

至於彩禮什麼的好說,象徵性地給點即可,大家都窮,想多要就別嫁人,想嫁到外面?一百里外拿路引。

……

在朱標隊伍幫大同百姓的時候,陽曲縣那裡終於得到消息,官員估算了下距離,選擇放棄,不去了,到地方人家又走了。

而北平所在,收麥子比大同晚一些,現在也都收完,同時幫着種下大豆與高粱。

徐達帶着太子府與秦王府的部分人手到此坐鎮,在聽到有的地方總是被水淹沒,大家都不願意種糧食的時候,太子府的人提議改種水稻。

別人收小麥,這裡開始翻地、育苗,育苗所用的還是隊伍裡的水稻。

隊伍一般不直接帶大米和白麪,保存期短,容易受潮,唐朝、宋朝、元朝的行軍都是如此。

把這些個水稻給種下去密集育苗,其他的地翻耕、耙平、修田壟格子、施肥、灌水。 當小麥收完,並且幫着種好大豆與高粱時,水稻的秧子終於能夠用來插秧了。

同一時間,朱標的隊伍趕到,得知種了一大片的水田,他問里長:“這是適合種水稻嗎?”

“之前就有,種水稻的地方乃是順義縣,旁邊是大河,上游有湯和、南河、潮河三條河,最後是白河。

接着一部分進到三角澱,一部分從運河入渤海灣,那條河很大,不種水稻就總被淹。

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別人種小麥,那裡種水稻,如此纔有收穫。”

里長介紹當地的情況,補過課的,到一個地方之前,必須先學。

“如此說來,朱太一確實不錯,膽子大,還聰明,敢下決定。”朱標高興,他沒去那裡看呢,只聽人說那裡大量種水田。

朱太一出的主意,他是太子府的人,以前總在下丘村混,爲人機靈、行事果決。

“咱這糧食不夠吃了吧?”朱樉現在愁吃食,在大同的時候只換了一點糧,百姓要留着糧食生活。

到北平,同樣只能換一點糧,十萬大軍,一般地方養不起。

里長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派人去北平與河間、山東等地,告訴他們,夏糧不用運輸,留下,咱們吃。”

“對呀!咱們截留,總不能把咱給餓死,哎呀哎呀!忘了剛收了麥子,他們得拿出來一部分交田賦。

而且山東那裡去年還多收了一茬大豆呢!不,他們還有魚,大明水師已經到這邊來撈魚了。

北平的先截留,再看其他地方的,然後咱們走運河?運河不運糧,漕運的船咱用上?”

朱樉聽里長一提,反應過來,收完糧食得交糧,尋常的百姓交三十分之一,官田交得多。

北平是元朝的大都,徐達打的,打完了之後,官田則多,交的糧也多,養軍隊夠用。

“走,去四弟的地方看看。”朱標要去看北平以前元大都的修建,給四弟修宮殿。

如西安府爲二弟修宮殿一樣,慢慢修,這樣的地方空曠,有地方安營紮寨。

徐達的人在忙完其他種植之後,分一部分人手插秧,人多速度快,最多到明天晚上便全能插好。

百姓們都怕徐達,是徐達曾經打過來的,把地方奪走,現在又帶着大軍回來。

不過此次與上次不同,上次打完留下一部分人手,就離開了,眼下幫忙幹活。

人多力量大,那收麥子的速度才快呢!人家帶牲口也多,負責在麥田中搬運,又給耕地,把大豆和高粱一起種下去。

後來聽說是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也過來,那就對了,感謝太子、秦王,派人提醒倒春寒。

不然今年吃什麼?大家都餓死了。

他們沒想錯,史料上有記載,這邊、河南、山東、陝西等等地方,百姓是旱災、蝗災,接着餓。

沒提倒春寒的事情,估計那時旱災和蝗災過去後,大家都不種了,倒不倒春寒又如何?反正是餓。

中午的時候,朱標來到修建宮殿的外圍區域,這裡跪着一羣人,一羣叫人一看就發現跟尋常百姓不同的人。

“回無?你說你從村子走的時候也不打聲招呼。”里長看到了熟人,笑着搖搖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