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多收雞蛋看窯洞

第595章 多收雞蛋看窯洞

“夏天,夏天,這纔是夏天,太暖和了。”距離芒種還有五天的時候,隊伍終於抵達了大同路的大同縣。

軍隊分散開,找有人家的附近安營紮寨,他們需要休息三天,然後一部分人出發去北平。

時間是大家搶出來的,半個月的路程,用十一天走完,現在是享受的時刻。

這個過程中,下丘村的人和朱標、朱樉全下地打綁腿走路。

提前到達有個好處,能趕上小麥收割,去北平那裡的休息完要加快速度。

北平的冬小麥收穫時間一邊在六月中旬,現在陽曆爲六月一日,休息三天六月四日,七百里的路,需要他們八天走完。

或者他們少休息一天,這樣就能趕上收小麥了。

先去北平的屬於輕裝,蒸汽機不帶,只帶食物和工具,有馬匹借力。

他們在北平收完小麥,立即用馬匹翻耕,把麥茬打下去,然後放水、施肥、扒地、起壟。

種植高粱和大豆,到時候高粱生長速度快,幫着大豆遮蔭,大豆不需要太多的日光照射,同時大豆爲高粱固氮。

論單獨種植,那一種都比不上只種一種作物產量高,兩個加起來,畝產要超出單獨種一種一大截。

鎮守在大同路的軍隊知道情況,他們過來拜見,朱標給他們分了一些薰魚乾,讓他們繼續回各自的地方呆着。

大同路受太原府管轄,其實叫山西行中書省,主要官員在陽曲縣,他們沒得到消息。

太原距離大同,直線就超過五百里,哪有時間跟那邊的官員扯皮,趕緊幫着收完東西種下糧食,大家好轉移到北平。

大同路是常遇春打下來的,現在有軍隊鎮守,百姓在此耕作。

朝代換了,百姓看看,發現沒危險,繼續種自己的地,誰來都那樣,交租子唄!

結果現在看到那麼多的牲口和軍士,發現不一樣了,和鎮守在此地的兵都不同。

原來的兵只是不欺負人,卻與百姓涇渭分明,如黃河的河水一般。

如今一支支隊伍紮營完畢,就把薰魚乾擺出來,有人負責叫賣。

“稱重,一斤乾的薰魚,換一斤麥子或高粱,一斤豆子換兩斤薰魚乾。

看看這個魚乾,梆梆硬,幹得不能再幹了,一換一,換回去能吃好幾天。

沒有多少了,要換的趕緊換,小娃娃別走,來,給你吃爆米花棒。”

士兵們一個個吆喝着,他們想吃主食,碳水化合物,不想吃薰魚乾了。

主食少,捨不得,又不能搶百姓的,花錢買都不行,人家不賣糧。

有看熱鬧的小孩子被人一喊,站在那裡想走還不敢動,嘴癟癟着,一副隨時哭出來的樣子。

直到士兵拿過來爆米花棒,自己先吃一口,又遞到孩子的嘴邊,孩子好奇地咬一口,一切就全變了。

“你們哪個衛的?”有窯洞羣落中的里長出來,駝個背,打聽情況。

“旗幟上那麼大個字看不到?”

士兵又遞給旁邊過來的小孩子一根爆米花棒,指指旗。

“不識字啊!你們是來收租子的?常將軍說好了的,先不收,這才幾年啊!”里長露出愁苦的神色。

打完仗,算上今年才四年。 “大伯,不收租子,太子和秦王殿下不管收租子的事情,咱們是來幫忙收麥子,收完了都給伱們,咱不要。

你們願意換,跟咱換薰魚乾,從和林那裡冬天捕的,咱吃膩味了,想吃正經的飯。

哎呀!這邊有河的,回頭就去捕魚,對,有御河段、合河段、十里河、桑乾河,桑乾河大,是吧?”

下丘村的孩子們上前,幫忙說明情況。

“是太子殿下、秦王殿下的隊伍?哎!太子來了,大家把家裡的好東西拿出來,給太子和秦王送去。”

駝背的里長一聽是太子的隊伍,腰都直了許多,回身招呼其他人拿東西。

百姓們跑回窯洞,有的挎個籃子出來,有的順手把窯洞外面的雞抓一隻。

“娃兒,太子在哪?咱去給磕頭、上貢,太子不下令讓催苗,咱地裡的麥子就全完了。”駝背里長看着下丘村的孩子說。

這孩子瞅一瞅雞,母的,挽起袖子伸手摸一摸,搖頭:“不行的,下蛋的母雞,而且連蛋了,開春有蟲子吃,太子和秦王不會要。

那雞蛋我們要,大家有雞蛋的全拿出來,雞拿回家,繼續下蛋,呀!快下了,咋這麼軟?跟水似的,不對。

懂了,放心,回頭等咱捕了魚就給解決軟殼蛋的問題,這裡沒有石膏和石灰石嗎?”

孩子說着放下老母雞,拿出絹帕擦手,使勁擦,似乎還想找水洗一洗。

窯洞區的一些人愣了,這孩子穿的衣服漂亮,富貴人家的,卻懂得摸蛋,結果還嫌棄髒。

“去拿蛋,太子和秦王要雞蛋,別愣着,沒有太子和秦王的命令,咱今年就吃草吧!”

駝背里長不管別的,見人家要東西,那就給。

於是所有人把家裡的雞蛋一個不剩地拿出來,他們的孩子抿着嘴不出聲。

其他的軍隊紮營位置也差不多的情況,下丘村的人一個地方派一個,幫着溝通,怕軍士不會說話。

大家收集了很多雞蛋和小麥,這點小麥是百姓最後的存糧了,就等着收穫冬小麥。

拿小麥、高粱和大豆上貢的,按照之前說好的給他們薰魚乾。

工匠們看情況,開始利用蒸汽機打井,此地黃土高原,大部分百姓住窯洞。

即便不是窯洞,也是泥和草做的房子,縣城裡纔有少數的磚瓦房。

工匠用最快的速度砌火炕,溫度計放上,雞蛋開始照蛋,受精的和沒混的好蛋留下人工孵化,其他的給隊伍裡身體狀況不怎麼好的人吃。

另外有的工匠咣咣咣打鐵,趕緊造出來鐵皮船,放到河中拉網。

順便給百姓發放蠟燭,免費的,再給幾包火柴,讓里長負責使用。

兩天時間一到,另一撥隊伍離開,他們休息兩天就恢復妥當,趕去北平幫忙。

沒離開的將士們,重新有了活力,詢問百姓想再哪裡建窯洞。

窯洞對於百姓來說就是家,成親的時候,必須掏出來個窯洞,然後在裡面過自己的日子。

挖一個窯洞很費勁,許多人一同幫忙,靠一戶人家是不行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