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喪家之犬,後續安排!

“汝南郡,便交由孟公威來治理,汝南孟氏爲殿下傾盡所有,是有功勳的,殿下自要厚賞,以安汝南人心。況且殿下之前常言汝南是汝南人的汝南,若是任命非汝南人去做這汝南太守,怕是人心也不服。”

諸葛亮緩緩說道,雖說是推薦自己的好友,但他心中絕無半點私心。

“殿下或許覺得殷壽可擔此任,然我等離去之後,魏國必會反撲,以殷壽之才,做一別駕便已經勉強了,若其爲郡守,亮恐汝南不保。”

劉禪點了點頭,說道:“孟建是個人選。”

他也沒有直接答應。

“龐德此人,坐鎮汝南可否?”

龐德?

諸葛亮愣了一下,說道:“不若讓鄂煥鎮守汝南,畢竟這江夏,便已由降將鎮守,這汝南又爲降將鎮守,怕軍中會有非議。”

劉禪想了一下,卻是說道:“龐德作戰勇猛,也算盡心盡力,不給他個合適官職,怕這纔會寒了人心。”

諸葛亮輕輕一笑,說道:“不若表其爲南郡太守,對其功勞,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汝南日後是要面對魏軍反撲的。

諸葛亮要將鎮守汝南的大將換一個更放得下心來的人。

“以龐德之勇,放在南郡倒是可惜了。”

放在一年之前,南郡太守這個職位,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職位。

畢竟要時刻面對江東的偷襲,還要防備北面的魏軍。

然而現在荊州已在漢軍掌控之中,南郡現在已經不是前線,而是後方了。

“若他不願,殿下可帶其歸成都,侍奉殿下身側,他必是願意的。”

到了南郡當太守,立功的機會就少了。

龐德不願意,那便歸成都。

在殿下身邊,那肯定是有立功的機會的。

“龐德對魏軍頗有了解,鎮守汝南,他必是人選之一,鄂煥也可留在汝南,待汝南安穩之下,再召其不遲。講武堂學生,留下一半,帶走一半,以及箇中賞賜,軍師也應該趁早擬定了。”

劉禪未聽他言,諸葛亮也不惱。

“亮領命。”

龐德乃降將,鎮守汝南在諸葛亮看來還是太冒險了些。

畢竟直面魏軍。

但殿下如此決策,倒也是有道理。

正因爲他之前在魏軍待過,對魏軍的底細瞭解清楚,那便更會對付魏軍。

反正軍中,也並非是無人節制他。

以孟建之能,定不會讓龐德有叛逃的機會。

是夜。

劉禪在府衙後院留宿。

不必說了。

翌日清晨。

劉禪精神正好的從美人堆裡起身,洗漱一番之後出了房門,卻是見到一臉幽怨的關銀屏。

原來劉禪星夜趕回新息之後,關銀屏也沒有耽擱時間,連夜便驅馬回來了。

“郎君,早茶準備好了。”

後院涼亭中的食塌之上,早點琳琅滿目。

“事情有些急,來不及知會鳳兒了,你不會怪我罷?”

關銀屏嘟着嘴,小聲說道:“郎君都說是正事了,鳳兒哪會怪罪?我只會心疼郎君。莫說了,昨夜累壞了罷?吃些東西,補一補。”

看來關銀屏臉上的黑眼圈,並非是趕路趕出來的,而是一夜聽牆角聽出來的。

“到了怎麼不進去?”

關銀屏小臉一紅,說道:“我纔不和她們一道呢!”

然後其雙手叉腰,有些蠻橫的說道:“今夜郎君得補償鳳兒,若不滿意,休要出房!”

劉禪手拿起一塊肉脯,微微頓住了。

見劉禪這幅模樣,關銀屏莞爾一笑,這原本心中的些許不快,也就消失殆盡了。

“瞧把你嚇的,鳳兒有這麼可怕?”可怕倒不是。

這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看來今晚,又不得閒了。

吃完早點,劉禪當即便到大堂主事。

“殿下,前方軍報。”

不想劉禪這屁股才坐穩下去,費禕便帶着軍報走上前來了。

軍報?

劉禪接過費禕手上的軍報,拿在手上細細端詳起來了。

“撤退了?”

劉禪臉上稍有些詫異。

“昨夜慎陽的魏軍趁夜色離去,慎陽城中,怕只有三四千人馬了。”

魏軍撤退,看來汝南的局勢真定了。

“放魏軍離境,不必騷擾。”

慎陽、安城、新蔡、上蔡、鮦陽等城,看起來還得水磨功夫才能攻下來。

但魏軍主力離去了,留下的數千人,也只能拖延時間而已,翻不起什麼大的風浪了。

新蔡城外。

魏軍列陣。

此刻夕陽西下,殘陽如血。

司馬懿看着高聳的新蔡城,心中那是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撤罷!”

城中留了三千人,以供守城之用。

至於能守多久,司馬懿心中也沒個底。

若是按照城中的存糧來看,夠這三千人用五六個月了。

但三千人,面對漢軍猛攻,在士氣不高的情況下,能否守住一個月,那都是未知數。

“不若將城池焚燬了,帶城中百姓輜重離開?”

司馬懿搖頭,說道:“焚城失人心,況且,裹挾百姓離開,行軍速度快不起來,必會被漢軍所攻,我等只是暫離汝南罷了,還會再回來的,焚城作甚?”

雖然屠城焚城在這個時代屢見不鮮。

然而司馬懿不贊成如此做。

畢竟他若是焚城的話,那劉禪小兒絕對不會放過他。

他已經知曉賈詡帶着一部魏軍撤出汝南了,漢軍根本沒有攻擊,而是放其離去。

他此番離汝南歸魏,肯定也沒人會來阻攔的,但燒了新蔡城,屠了新蔡城,那又不一樣了。

“駕~”

司馬懿驅馳着身下戰馬,緩緩朝着慎陽方向奔馳而去。

數戰數敗。

哎~

司馬懿最後回望了被夕陽照得發紅的新蔡城,忍不住嘆息一聲。

漢中王太子。

這在汝南,我不是你的對手,但日後,那可就說不準了。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日後的勝負,還要待史書來評說。

而作爲勝利者,書寫的歷史的,必是我司馬仲達!

司馬懿已經下定決心了。

養生!

你劉公嗣年紀雖輕,但身側美人無數,我就一個張春華。

我看誰熬得過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