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坚守,做站不易,广告是本站唯一收入来源。
为了继续访问本网站,请将本站加入您的广告屏蔽插件的白名单。
找回了虞粥丢失的玉坠,萧景和垂着眼,亲手把小葫芦系在小伴读的腰间,桀骜的眉眼染上了几分柔色,从没有做过类似的事,他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
而且,和福儿离得好近,再靠近一点,便能挨到小伴读的腰。
好不容易将小葫芦系好,萧景和保持着面无表情,耳根通红。
起身后,仗着自己比虞粥高,他忍不住将视线停留在小伴读的脸颊,耳根更烫了。
福儿真的好漂亮,白白的,小小的,他一只手就能抱起来,抱高一点,那双白藕似的手会紧紧搂住自己的脖子,身上有一股香香的味道,软绒绒的甜气,很好闻,萧景和不太喜欢吃甜味的糕点,虞粥身上的甜味却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咳咳。”萧景和咳嗽了两声,借此隐藏自己的失态。
像是为了转移心思,萧景和询问虞粥:“既然抓住了偷玉坠的人,福儿是怎么想的?”
萧景和的话基本告诉了在场所有人,虞粥身后有他撑腰,不管他要怎么欺负萧临这个皇子,都有他在后面支撑。
虞粥本来是想好了萧临不承认,他直接对萧临来一波冤枉和污蔑,再好好惩罚“做了又不认”的萧临。
结果,因为萧临的当场承认,虞粥心里想的种种设想都没能用上。
虞粥还有点别扭,大概是察觉到了萧临奇怪行为背后的深意,萧临一定知道了这是一场他对他的故意陷害。
面对不屈服的萧临,虞粥有好多个坏主意欺负人的法子,面对沉默如潭水,眼神无波的萧临,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的坏法子消失了一样。
“你要和我道歉,说对不起。”他故意恶声恶气,抱着要激怒萧临的想法。
萧临说不出清心里是什么滋味,陷害他,就只是为了让他说一声简单的对不起嘛。
坏,也坏得不纯粹。
“对不起,是我错了。”
虞粥和萧临的关系一夕之间僵硬了下来。
虞粥不想对上萧临那双黑幽幽的眼睛,萧临同样没有主动和虞粥说话,不知不觉便疏远了。
......
十年时间悠悠过去。
酒楼包厢。
少年半靠在酒楼栏杆,穿着上好的红色锦袍,脸蛋漂亮精致,他喝了一点点酒,两颊染上洇过的潮红。
“不愧是明川,我们这些人里,数你读书学问做得最好,探花啊,我看,要不是明川长得俊俏,不被点成探花,说不定还能当状元呢。”
“我也觉得是,明川都当官了,我们还是无所事事消遣喝酒,人与人的差距真是越来越大了。”
当初的小胖墩,如今已经判若两人,长身玉立,脊背挺直,一席青衫透着淡淡的书卷气,将他衬托得面容如玉。
他坐在最靠近虞粥的位置,时刻注意着靠在栏杆吹风的虞粥。
他们坐的包厢,八仙桌一边位置靠近栏杆,虞粥要看外面的风景,坐在了离栏杆最近处,只需一扭头,便能靠在栏杆侧。
其实,虞粥这时候已经醉了,意识迟钝,偏偏听到有人在夸林明川。
那些夸奖的话,瞬间把他从不清醒的状态中拉出来。
探花是第三名,不就是考了个第三名,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平时,纨绔子弟的聚会,中心人物毫无疑问是虞粥,皇子伴读,皇帝厚爱,京城中就没有哪个纨绔能像是虞粥这样,肆无忌惮进出皇宫,把皇宫当后花园。
皇子们在虞粥面前,也是讨好的多,宠着他哄着他,从来没有给他气受过。
更别说,最近朝堂有了苗头,崇明帝要给长乐郡主唯一的儿子封一个郡王。
封个郡王,其实不是特别大的事,关键是皇室宗亲那边的压力。
长乐郡主并不是真的出身皇室,没有皇家血脉,她的儿子又没有功绩在身,成天逗猫遛狗,无所事事,凭什么封郡王。
其中几位郡王爷闹得最凶,他们从上一辈手里继承郡王之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披荆斩棘,经过无数明争暗斗、腥风血雨,赫然是小型夺嫡场面,而如今一个黄口小儿,居然能直接封为郡王,凭什么?
一些曾经崇明帝当皇子时还在的宗亲和官员,听说过崇明帝和长乐郡主曾经的往事,他们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一个女人而已,陛下的一段风流往事而已,如今陛下膝下那么多位皇子,后宫充盈。
可当这个女人坐稳皇帝白月光的位子,连郡王之位都要封给她的儿子,他们坐不住了,劝谏的折子一封接着一封,语气委婉,言辞不激烈,但字里行间都是于礼不和,想让帝王以国家大事为重。
封个朕喜爱的小郡王,与国家大事何干?
这是崇明帝给出的答案。
崇明帝不是会被朝堂和宗亲掣肘的帝王。
自他登基,用最快的速度掌握了权力,将兵权握在手中,所以,在崇明帝坚定,将一封封折子驳了回去,当堂训斥了几位闹得最凶的出头草,朝堂安静了,只剩下他的声音。
虞粥要封郡王的风声从朝堂传出,他更是风头无两,讨好他的人不计其数。
所以,自然而然,纨绔子弟的桌上,也提到了这个。
趁着是单独包厢,四下无人,他们又是自小相识,关系很近,用了小郡王的称呼来称呼虞粥,一声声,调侃热切,包厢里热闹一片。
虞粥被喊得美滋滋的,比起大官,还是小郡王适合他,他都听爹说了,大官做错了事,官位会直接没有,严重点,还会全家都流放。
小郡王就不一样了,不是小郡王做错事不用受惩罚,而是,大官要处理好多事,当了小郡王的他,选择不做事,不做事,便不会做错事,只需要享受。
他不由看了眼林明川,林明川就是这样,天天读书,做那么多的功课,把脑袋都读得呆了,到头来,考中探花,只能去翰林院,当个才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平时也不能打人板子,不能作威作福,只能在翰林院里负责文献编修,文献编修这项职能经过虞粥的理解,就变成了——看书整理书编撰书。
林明川和虞粥家离得近,林明川一路考上去,每一次得到名次后,都会来和虞粥说。
虞粥不爱听这些,但因为林明川来找他的时候,都会给他带吃的,给他带礼物,虞粥勉强也听了,听着听着,林明川说的名次都是远远靠前,甚至还有一个会元。
心里阴暗的小霸王见不得的林明川一帆风顺,偷偷在背地里诅咒林明川考个坏名次,他也不是想让林明川考不上科举,就是要挫挫他的锐气,不过是考的名次好,次次来和他说,次次要他点评,在虞粥眼里,就像是专门来他家炫耀的。
可惜,林明川依旧越考越好,怕林明川考上以后比自己厉害,虞粥的心情很是低落,他觉得林明川不应该那么厉害,直到虞粥朝自家爹爹打听了,就连科举殿试后的状元,也不过是被授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都是和书有关的,一点不厉害。
虞粥低落的心情霎时回暖。
考上了也没有他厉害,哼。
皇子们早已到了出宫建府的年纪,但具体还是要看崇明帝的意思。
崇明帝想要给虞粥封个小郡王其实也有这部分的缘故在,皇子们封王,封郡王,没道理,虞粥什么都没有。
如果说崇明帝之前对虞粥是爱屋及乌,眼下,除了爱屋及乌,他是真的把虞粥当成了儿子在养,比起皇子们要用心很多,最新鲜的瓜果贡品都会送到虞粥那一份,虞粥想要的崇明帝就没有不给的。
虞粥也是唯一可以在崇明帝面前口无遮拦讲话的,放在别人身上是冒犯天威的大不韪,放在虞粥身上便不算什么大事了。
崇明帝曾和朱公公聊起过几句,感叹——“福儿被养得天真单纯,也只有他不怕朕,不畏朕。”
虞粥美滋滋听完,听大家提起皇子们出宫建府,哪几位皇子会封王,哪几位皇子会次一等,想到自己的小郡王,又觉得小郡王不是那么厉害。
萧景和大概会封个王爷,萧珏也是,也会是王爷。
他是小郡王,平白矮了别人一头。
这也就算了,那是宫里的事,眼前聚个会,他自己听到的追捧还没有听过瘾,相识的纨绔们居然去吹捧林明川去了。
“林明川是探花,那就说明他只能考到第三名,才不是你们说的因为他长得俊俏变成第三的。”
虞粥酸溜溜地说。
虞粥待的是京城纨绔圈子,一群逗猫遛狗、无所事事的二代子弟,平时只注重玩乐,做一些混账事,林明川却不一样,可以说,林明川是圈子里最不像纨绔的一个。
他不做纨绔事,除了虞粥在的时候,会和纨绔们待在一块,出来玩乐,其他时候一心在家学习读书做功课,所以才让他不满二十,便考上了探花。
圈子纨绔公知的一件事便是,如果圈子里没有虞粥,林明川这样的读书人,还真不会加入他们这个纨绔圈子。
“福儿说的不错,我的策论文章还需要精进,能够得到探花,已是圣上眷顾。”
“看吧,我就说是这样。”
有了当事人林明川的附和,虞粥不免得意起来,不满的小脸露出了笑容,弯了弯眼睛,蹬鼻子上脸,开始指挥林明川给他夹菜。
林明川低眉顺眼,用干净的筷子给虞粥夹了一块炙羊肉,“福儿尝尝。”
众纨绔对视一眼,已经习惯了。
林明川对他们其实也很礼貌,但礼貌下是疏离冷淡,虞粥到来,林明川立马就活了过来,殷勤讨好的样子比起他们来还要更盛,纵容着虞粥使小性子,耍脾气,就没见他对虞粥生气过。
他们这些人私下也交流过,别看林明川次次都是被虞粥拿捏欺负的一个,可实际上,要不是乐在其中,林明川哪用得着每次陪着虞粥。
虞粥吃了口炙羊肉,羊肉烤得滋滋冒油,入口便是浓郁的肉香,淡淡的膻味恰好是羊肉独特的口感。
再吃了几样爱吃的,肚子被填饱,虞粥托着腮,手指有一搭没一搭拿着筷子玩。
身边突然靠过来一个穿着锦衣华服的肥胖少年,有一双眯眯眼。
虞粥没来得及赶人,便听他压低声音:
“福儿,你不是嫌弃最近无聊吗?我有个好玩的地方,你想不想去?”
“王小四,你说的是哪,直接说,别磨磨唧唧的。”
王家四郎,虞粥更愿意称呼他为王小四。
第373章 皇子们的小伴读38
太原王氏,大周的顶级世家门阀之一。
虽然崇明帝登基以来,一直广开科举,选拔寒门子弟进入朝堂,提拔有才之士,但能脱颖而出的寒门子弟,仍旧只占据小一部分。
世家无数世代积累,藏书无数,底蕴和资源经过一代代的沉淀,和寒门之间,有了一层厚厚的壁。
若非惊才绝艳者,跨越不了横亘在世家和寒门之间的天堑。
崇明帝大权在握,说一不二,世家门阀依旧是他心头的一根刺,世家门阀牵连甚广,根深蒂固,牢牢扎根于大周,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牵一发而动全身,崇明帝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朝堂需要这些世家的子弟和门生支撑,寒门没办法独当一面,如果只凭借着一己心意,没有经过深思熟虑随意打出取代世家的名头,只怕会国朝动荡。
好在这些世家不是拎不清的。
早年间,崇明帝雷厉风行处理了几个世家大族,杀得人头滚滚,其他世家门阀也知道怕了,意识到如今的皇帝不是一个可以被他们操控的,纷纷收敛起来,不会在大事上和崇明帝作对,以免自己成为下一个将要被杀鸡儆猴的鸡。
王长玄,小辈中行四,有了王家四郎的称呼。
他是王家嫡系,但上头有个无比优秀的长兄王长珩,比起长兄的优秀,王长玄像是被比下去的地底泥,旁人提起王家,有多推崇王家王长珩,便会把不成器的纨绔王长玄拉出来对比,感慨同父同母,两兄弟无论是相貌还是秉性天壤之别。
王家家主和其夫人管教了王长玄几次,没有扭过来他的纨绔性子,反倒让他变得变本加厉,没有半点世家公子的风度,你敢关着他,他就敢在地上耍赖撒泼。
靠着臭味相投,王长玄在纨绔圈子中认识了虞粥,两人一见如故。
当然,是王长玄单方面对虞粥一见如故,认为虞粥和自己脾性相同,率真不做作,不搞虚的假的那一套。
虞粥自从知道以后,就喜欢叫他王小四,他自认为自己是老大,王长玄是他的小弟,老大叫小弟,当然是要叫这种一听就能知道是谁厉害的称呼。
竹华楼,京城一家新开的南风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