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广告屏蔽插件

多年坚守,做站不易,广告是本站唯一收入来源。

为了继续访问本网站,请将本站加入您的广告屏蔽插件的白名单。

猎欲 第34章

第42章 摩斯电码-----

覃淮生见他看得入神,安静了一会,直到离开前他邀请道:“明天支队有个案情同步会,您如果有空,可以过去一起听一下。”

宋明栖看了一眼课表,答应下来。

关上门后,他重新拿出美国DNA检测实验室寄回的报告。

之前有多期待这份报告的结果,现在的情绪就有多平静。因为结果完全可以预测,他很清楚那把梳子上的头发不会是矿业家属楼案的死者,而应该属于周沅。

所以在撕开信封后,看到那个不匹配的结果,宋明栖没有多意外。

尽管心里还记挂着周羚和周沅的2€€10案,但这边矿业家属楼和附属幼儿园案也进入了一个紧锣密鼓的分析阶段。

第二天宋明栖作为顾问到刑侦支队参会,没想到这次会议规模不小,参会的还有不少其他高校的专家和警方的心理学专家,大概是发生了第二起案件,案情重大,警方又加大了投入。

会议后马不停蹄进入现场勘察。城光附属幼儿园离矿业研究院不算太远,附近几个事业单位都会把小孩送到这里来上幼儿园。出了这个事之后,幼儿园宣布了暂时停课,不少职工都只能带着子女去上班,人心惶惶,影响非常大。

宋明栖穿着鞋套在现场实勘了一会,做了一些记录。他发现新的案件确实提供了一些新的数据,他适当调低了身高方面的侧写,但大的侧写方向没有变化,性功能障碍,社会流动人员,对周边环境熟悉,反侦察意识强,有案底。

走到厕所外大概300米的地方,他停了下来,蹲下身,指着一处新鲜的泥土拖拽痕迹问:“这里是……?”

覃淮生也走过来蹲下:“这里毕竟是幼儿园,小孩跌跌撞撞的,有爬着走的、有走着走着摔了的,这样的痕迹不少,目前不太好确定。”

宋明栖歪头看了一会:“一般成年人摔倒时会有更明确的自主支撑意识,能产生明显的支撑点,可以根据这个来区分一下。”

过了一会他又问:“粉笔是从哪里拿的呢?死者的包里?”

覃淮生摇了摇头,又向远处指了一下:“应该是从哪里捡的,对面就是黑板报、宣传栏。”

宋明栖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直在意的问题,第一案的时候,他考虑过或许水彩笔只是一个在现场看到、一时兴起的行为,可到了第二案,凶手冒着被摄像头拍到的风险,专门去找了一截粉笔对死者的嘴唇进行涂抹,说明这个行为就是一种明确的表达,一个典型的犯罪标志。

它对凶手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可能是破案的关键。

可宋明栖对此仍然没有太多头绪。

好像自从出了周羚这件事以后,他开始频繁怀疑自己的直觉,有时候又会太过着急,他对自己现在的状态不满意。如果熊老师在就好了,总能给予一些非常有用的指导。

警方这边的工作结束后,他临时起意打算开车去看望一下老师。

熊玺住在广南大学东边的家属院里,虽然楼宇破旧了些,但人车分离,环境安静,绿化也不错,宋明栖在院外停好车,手里拎着牛奶和果篮摁下门铃。

传来可视电话接通的声音,很快又挂断,是袁桂云开的门。

“哎哟,小宋……” 袁桂云正在做饭,手往围裙上揩了两下,把人往里让,“怎么也不打招呼就跑来了,早知道我多炒几个菜。”

“师母。”宋明栖笑着说,“您不用忙活,也是突然想老师了,就来了。”

袁桂云也笑起来,眼角抿出几道皱纹:“多大人了,怎么还跟小孩一样。”

“您和老师身体都还好吧?”

“都好,他不还指望着我呢吗,我必须得好!”走到客厅里,袁桂云又说:“你老师在阳台上,你去陪他说说话,我再去洗点菜。”

宋明栖放下东西:“那我跟熊老师打个招呼就去帮您。”

袁桂云笑着摆摆手,走进厨房里。

宋明栖就往小阳台上去,这个70平的房子被袁桂云打理得井井有条,虽然不算富裕,但充满了阳光和干净的味道。书房整柜的专业书籍,都是熊玺病前收藏的图书,之前做的剪报也被折叠整齐,一一收纳在纸盒里。

熊玺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父子关系疏离紧张,儿子在国外也很少回来,就和袁桂云两个人生活在这里,大概只有昔日的学生常来拜访。

宋明栖熟门熟路地在小阳台上找到了熊玺,他头发又多白了一些,不过看起来气色还不错,腿上盖着一块薄毯,坐在一张藤编扶手椅里闭着眼睛晒太阳,旁边的小圆凳上放着一个支着天线的收音机,正在字正腔圆地播报新闻。

宋明栖放轻声音喊:“熊老师。”

熊玺缓慢睁开眼,一看到他脸上的五官立刻活动起来,可惜完全不受控制,眼睛斜、嘴巴歪,但宋明栖还是可以看出他非常高兴。

宋明栖搬了一个小圆凳也在他旁边坐下,窗台上蓊郁的绿植隔绝了一部分直射的太阳,但还是难免刺目。

“晒不晒?要不要拉上一点窗帘?”

熊玺啊啊地叫了两声,然后幅度很小地摆了摆手。

外面院子里有一架葡萄藤,透过窗飘进酸涩的葡萄的气味。宋明栖陪他晒了一会太阳,正踟蹰不知从何开口。

“城光附属幼儿园再现命案,望知情者提供线索……”

收音机里播音员不带感情的播报令熊玺突然激动起来,在宋明栖的大腿上摸索着找到他的手,松垮垮地握着朝他啊啊叫。

“嗯,就是有想不通的事才来找您。”宋明栖紧紧回握住那只皱巴巴、不断颤抖的手,笑着安抚,“都是我不好……平日不来,一来就是找您排忧解难的。”

熊玺安静下来,看着他。

宋明栖其实有很多话想讲,想讲一讲熊玺牵挂的2€€10案,想讲他居然遇到周沅的弟弟,而这个弟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正在筹划一件胆大包天的事;还想聊矿业家属楼案和城光幼儿园案,想问他猜不透的水彩笔,想知道自己的侧写哪里出了问题;还想问面对周羚这样的案例,他一直紧追不放,就是想根据捕捉到的犯罪心理倾向去预先阻止犯罪,这到底是不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但一面对熊玺,他好像又开不了口了。

吴关下个月就要出狱。他阻止不了,以熊老师目前的身体状况更是无能为力。何必还让他干着急。

宋明栖最后只问:“老师,您说,什么样的人会用蓝色和棕色涂抹尸体?大概是脸的下半部分,嘴唇和下巴。”

熊玺不动了,看起来愣愣的,过了很久他啊啊叫了两声,宋明栖听不懂,他把旁边放着的本子和笔递给他。

熊玺的手指没办法握住笔,歪歪扭扭地在纸上留下了两条弧线之类的像嘴唇一样的形状。宋明栖看了一会,指着其中一条线问:“这是?”

熊玺着急地抓过笔又画了两道竖线,似乎是想写字,但字更精细,他写不出来,结果越急越用力,纸背都被他戳破了。

宋明栖不想让他伤心,赶忙握住他的手背阻止,以防止他伤害到自己:“好的好的,老师,我知道了,我看懂了。”

他点着头接着问:“那老师……还有个问题……”

又担心太过矫情,在嘴里踌躇了一下措辞,“有个人对我不错,但他可能还是觉得跟我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吧,最近总躲着我,不愿意见我,换了住址也不接电话,我怎么才能找到他?”

熊玺看了他好一会才低下头去,这一回画得有点久,而且看起来在费力地控制手指,当本子重新回到宋明栖手上时,他看到上面画了一颗不太规则,但仍依稀可辨的爱心。

离开熊玺家时,宋明栖带走了那一页纸。

他不确定以熊老师现在的状态是不是真的理解了他的问题,这或许就是问题的答案,也或许只是些毫无用处的符号。

好在支队那边本来也没有完全依赖侧写办案,传统的刑侦手段仍在有序推进,没有给他太大压力,但找不到的凶手和不知所踪的周羚还是让宋明栖的失眠更严重了。

不过现在,每当这种时候,色谱仪模型取代了弹簧笔的作用,摁动开关按钮总会令他慢慢平静下来。

实验灯一亮一灭。一亮一灭。

一眨眼,距离吴关出狱只剩下17天。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段时间宋明栖在学校的工作稍微顺心了些,学术道德委员会终于认可了他提供的原始数据,证明他学术上的清白,这之后博士生招生工作开展,以一方博弈胜利告终。

日子照常过,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位从国外引进回来的研究员一回国便风光无两,从各色传言里宋明栖也渐渐搞清楚了这位新人的关系,似乎正是新院长的得意门生。

这位新人入职不久便接手了院里的青年促学会,今夜特地组了个沙龙,请几位比较有实力的新锐研究员在清吧喝酒聊天,分享一下最新的科学进展。

宋明栖也在受邀之列,他之前还没跟这位得意门生打过交道,只感觉大概是位学术能力很强的研究员,不然也不会归国前在UCLA任职。出于失眠的困扰,他想着也许出门聊一聊,再喝点酒,也许今晚可以睡个好觉。

不过到了之后,宋明栖就发现自己不该来,这个酒局充斥着自我吹嘘和相互奉承,他关心的国外科研进展是一点也没听着。

没过一会他就厌倦了,但这种小型沙龙,座椅都没坐热就离场又十分失礼,他干脆躲进角落用手机翻看起《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的最新头版。

只是这种宁静也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两截笔挺的西裤就停在了自己的眼前,宋明栖抬眼,发现正是那位国外回来的新锐研究员常书睿。

“宋老师对吧?”常书睿是个瘦高个,也不知道为什么国外的牛肉汉堡没有吃胖他,他的西裤有一半完全是空的。

“嗯。”宋明栖礼貌回应,但没有站起来,也没有腾出空地,就是没有和他深谈的想法,结果这个常书睿端着酒杯干脆紧挨着他的肩膀坐了下来,倒逼着他往扶手处挪了一段距离。

“我刚从美国回来,青年促学会的情况我其实不太了解,但院长交给我,我只能欣然领命,还请宋老师以后多来参加,多提建议。”常书睿脸上带着挤出来的亲热笑意。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直言不讳……”宋明栖看着他说,“我感觉应该选择更正式的场地,然后有含金量地探讨一些学术问题。”

常书睿脸色变了变,但很快又恢复笑容:“可能是我把UCLA的习气带回来了,有点水土不服。下次会考虑大家的意见。”

宋明栖点点头便不说话了,重新低下头去看他的杂志头版。

常书睿盯着他看了一会,觉得自讨没趣又不想轻易离开。过了一会又开口说:“听说之前的任院长非常喜欢你的成果,我也拜读过几篇。最近的一篇是研究公平规范适应能力是否具有可遗传性、是否可预测,我觉得很有意思,你花了多长时间追踪实验对象?”

宋明栖没有抬头,只是平淡回答:“8年。”

常书睿略有些意外。这是一个挺前沿的问题,更是Science期刊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宋明栖在研究生阶段就开始了研究,而且他居然真的花了8年。

“哦那很久,你很有耐心。”

“这是基本功。”宋明栖手上又翻过一页说,“做心理研究的,自己没活过几辈子,要是还不虚心多看看别人的人生,不拉长时间跨度去获得可靠的数据,那不就是学术诈骗?”

常书睿噎了一下,去看宋明栖的表情,好像只是单纯阐述事实,没有故意刻薄、冷嘲热讽的意思。

真他妈是个怪人。

“你说的对。”常书睿不好发作,只能僵硬地笑笑,“不过我听说宋老师还在给警方做事,做犯罪心理方面的研究?”

宋明栖终于抬头看了他一眼。

“我还真不太了解这种类型的顾问工作,奖励颇丰?”

宋明栖皱了皱眉:“大概就几千块钱劳务。”

“那我就不太懂了,感觉不为钱,也要为名。这种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和你个人荣誉都没有太多促进作用。”常书睿架起腿,手指在酒杯上点着,“现在我们在说什么,聚焦主责主业,我感觉宋老师还是应该想想以哪头为重。”

这种想法不独他一个人有。宋明栖之前就听到院里的其他老师对他这一工作不太理解,颇有微词,有时候警方开着警车来学校找他,兴师动众,引起恐慌,大家也会抱怨几句。

不过一个人拥有知识,不是为了垄断,是为了给更多人用。教书是这样,做顾问也是这样。

宋明栖不太明白常书睿的意思。

“对我来说,都很重要。”他终于不耐烦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袖扣,“我从小就有一个想法,世界我不想让给罪犯,学术我也不会让给烂人,我觉得我现在做得还不错。”他绕过对方竹竿一样伶仃的细腿,“麻烦借过一下……”

在常书睿愕然的眼神中,他神清气爽地坐到了吧台旁边,终于可以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喝一杯。

吧台这边人很少,左侧就坐着两个人,正在交谈。他特意隔开两个位置就坐,喝了一会以后发现其中一个人手里拿着牛皮纸信封先行离开了,只剩下一个人还坐在那里喝酒。

又过了一会,宋明栖感觉那个人好像在看着自己,他回看过去,发现这个人只是朝着他的方向在打电话,面相属于很出挑的类型,长一对柳叶眼,鼻梁右侧有一颗小痣,总是带着一种很好相处的笑意,嘴里隐约在说“方大律师”什么的。

宋明栖觉得自己偷听很不礼貌,就把目光移开了。

抱着要睡个好觉的心思,加上周围环境实在心烦,他一杯接一杯没什么节制,等到发现自己醉得有点大的时候,已经不受控制地头晕目眩起来,他跑到卫生间呕吐,回来找酒保要了一杯柠檬水,可还是很快头一沉,栽进了臂弯里。

零点刚过,一辆车在清吧门口停下,和宋明栖相隔两个座位的男人似乎等来了要等的人,手指敲了敲吧台,喊调酒师过来结账。

但调酒师站在那里对着宋明栖左看右看,过了好一会才朝男人走过来。

“他怎么了?”这个看起来很好相处的男人抻着脖颈问。

“这位先生醉得很厉害,怎么喊都不醒。虽然喝得多,但度数不高啊……”调酒师奇怪地说,“我们也快打烊了,不知道拿他怎么办。”

“他一个人来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