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夫郎都有金手指 第130章

还不是跟赔了没什么区别。

徐鹿鸣看他们神色犹豫,又道:“大家放心,我们只压一年的货款,一年后,不管这货有没有卖出去,我们都给你们结货款。”

“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

众人一听只压一年,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全都挤身上前,嚷着抢着叫徐鹿鸣收他们的货。

一年,他们拉来的货,靠他们自己,好几年都卖不出去哩。

徐鹿鸣见大家积极响应,便让手下组织秩序:“排好队,一个个来,流程还跟先前一样,验货,估价,写条子。”

都是跟徐鹿鸣合作过的,大家一听,全都按照先前跟徐鹿鸣合作的流程排好队。

徐鹿鸣的一众手下也是干惯了这种活儿的,一个个验货、写条子,动作非常迅速。

先前闹哄哄的城门立马又恢复到以往的清静。

高东宝的亲信见状,瞧着他的神色,犹犹豫豫地说:“老大,好像徐副指挥使真是来帮忙的。”

高东宝也有点不敢置信,自徐鹿鸣来到司里,他一点忙都没给徐鹿鸣帮过,一直跟徐鹿鸣作对,抢他的商人,抢他的生意,按理说徐鹿鸣应该恨透了他才是,怎么会主动来帮他的忙。

高东宝摸不清徐鹿鸣的意图,瞧着徐鹿鸣那骨相完美,圆融的后脑勺,离谱地猜测。

难不成他脑子坏掉了?!

商人们见徐鹿鸣收了他们的货,不仅写了货条子,还给他们打了欠款条子,上头按的还是皇城司的印章。

哪怕徐鹿鸣以后不在皇城司干了,只要皇城司还存在,他们都能拿着欠款条子来司里找人要钱。

满意得不行。

这才像个干事儿的嘛。

如此一对比,他们愈发觉得高东宝就像个草台班子,夸徐鹿鸣的时候,还不忘踩高东宝一脚:“还是徐副指挥使是好,一口唾沫一口钉,不像某些人,没有本事还说大话,学人精学不到精髓,东施效颦还出来祸害人,啊呸,什么狗屁玩意!”

他们说这话一点都没背着高东宝,有些甚至还吐唾沫吐在高东宝脚边,骂得原本对徐鹿鸣挺身而出的举动还有点感动的高东宝,再次黑了脸。

夸吧,夸吧,他看徐鹿鸣收了这些货,卖不出去,给他们结不了货款,怎么办!

“……”

中秋即将来临,整个京城都忙碌了起来。

京里的高门大户们忙着给各家送节礼,京里的商家们忙着过节好卖的物什,京里的百姓们忙着过节这日到来。

徐府的下人也在为中秋忙碌,今年府里添了好多人情往来,人家会给府里送月饼,同样,徐府也得回一份回去。

这月饼就得提前做出来。

姜辛夷不会做,但很会吃,从下人口中知晓京里人家一般都会送什么月饼后,让两个糕点师傅尝试做莲蓉蛋黄月饼。

莲蓉蛋黄不是很难,两个糕点师傅照着姜辛夷的说法,很快便做了出来。徐鹿鸣尝了尝,味道很不错,给了两个糕点师傅赏钱,让她们多做一些。

他好给他的下属们也发上一份。

夜里,徐鹿鸣还没有去上值,趁着徐鸿雁还在外头玩儿没回来,姜辛夷勾着徐鹿鸣要了两回。

两人正躲在被子里,你亲亲我,我亲亲你,好不缠绵的温存。

姜辛夷特别坏,总是在徐鹿鸣亲上他的时候,故意后撤,引得徐鹿鸣不停地凑上前。

挨挨蹭蹭的,又有点心猿意马。

反正屋里没人,徐鹿鸣打算再来一回。

“木兰,小鹿,你们起了没?”

屋外传来赵二娘的声音。

徐鹿鸣提枪上阵的心,顿时哑了火。

姜辛夷笑着捏了捏徐小鹿,轻声安抚:“不差这一回,等你下值回来再做也一样。”

“好吧。”徐鹿鸣委委屈屈地从被子里爬出来,穿好衣裳,来到外间打开房门,“起了,娘,有事吗?”

“也没什么大事儿,我从隔壁陈夫人那儿听说,中秋京里会开三天宵禁。”

赵二娘瞧见徐鹿鸣笑了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说:“京里好些大户人家都会趁这个时候,摆些小摊儿卖些小玩意儿捧个人场,你说我们要不要带绵绵出去卖些小玩意儿,教她认认钱儿。”

上次赵二娘和陈夫人因荔枝闹崩了一回,不过到底是左右邻居,陈夫人又特别会左右逢源,又是送礼又是道歉的。

赵二娘的心肠又不是特别硬,没过两天,便心软,重新与她交好起来。

只是到底是闹了一回,没有以前那般交心了。

“好啊。”徐鹿鸣听了哪有不应的。

绵绵小朋友自出生开始就没吃过苦,家里人又偏疼她,到现在还不知道一文钱和十文钱的购买力在哪儿,只晓得她要什么,说买,就有人给她买。

他巴不得有人教教她金钱观,不是不让她花钱,而是要她知晓,挣钱不易,可以花钱,但是不能乱花。

“€€,那就这样说定了。”

赵二娘见徐鹿鸣应下,欢喜不已。

她来到京城,没再养鹌鹑挣钱,天天在府里带孩子,虽然平日的花销他们可以随便去账房支钱,到底还是没有自己挣钱自由。

尤其是曹家父母偶尔来家里串门子,说起他们的饮子买卖,眉飞色舞的,赵二娘可羡慕了。

她要带孩子,长久买卖必定是做不得的,这次中秋佳节这个时机就很好,能带孩子玩的时候,也能看看自己还有没有挣钱的能力。

“娘,你打算做啥买卖啊。”

姜辛夷慢徐鹿鸣一步穿好衣裳出来,两人说话没有刻意压低声音,他在屋里听得一清二楚。

赵二娘眉飞色舞的:“我和你爹打算卖油果子,拿竹签子串好,再做个糖葫芦那样的草靶子,扛在肩上,带着绵绵又能逛街又能做买卖!”

“好啊。”姜辛夷弯了弯眉。

他是真没想到,老两口在家自己琢磨的买卖,还真不错。且可能是因为来了京城,长了见识的缘故,两人身上的畏缩感少了很多,以前见他们住县里他们都不肯,现在都敢出去自个做买卖了。

“我们也要去!”

大人们要出去做买卖,姜紫芙和李净慈两个也吵闹着要去凑热闹。

姜辛夷问他们:“你俩要做什么买卖?”

“卖药膏?”

李净慈弱弱开口。

因为他鼻子灵,总是能嗅出各种药材的药性,姜辛夷寻常实验总带着他,上次两人一起研发的治风湿骨痛类的膏药,很管用,好多人用了都说好。

“那我们是不是得把自己打扮得老一些?”

姜紫芙在一旁哈哈大笑。

京里卖药材的商人也多,好些商人喜欢把什么虎鞭、狼鞭、还有狗皮、虎骨啥的摆一个摊儿。

这种摊儿就叫卖狗皮膏药的。

姜紫芙看到过不少,且这些摊主无一例外,都是一些年纪大,蓄着胡须,长得神神叨叨的老人家。他们面嫩,不扮老一些,怕人家不信。

李净慈挠挠头,他没想过这点。

“这样,你们也别去做买卖了,跟我到城门口去义诊吧。”姜辛夷听他们商量半天,也没商量出个好买卖,搓了搓脸,给了个任务。

“义诊?!”不光姜紫芙和李净慈,徐鹿鸣和赵二娘等人听到他的话,都向他投去诧异的目光。

姜辛夷觉得他们大惊小怪:“京里能治的病人我都治得差不多了,这次京城开宵禁,来的人多,遇到的病症也多,你们跟着我也学了有一段时间了,一些简单的小病小痛会看了吧。”

可能是看的病人多了,普通的病症已经满足不了姜辛夷了,他现在喜欢看自己没看过的病。

而且他还打算著一本《疑难杂症经》,专讲一些疑难杂症的特征和治疗方法,不多找一些病症,怎么支撑得起他的著作。

“好吧。”姜紫芙和李净慈表示没有问题。

徐鹿鸣却皱了眉:“义诊会很累的吧。”

他都不敢想,要是京里的百姓和城外的百姓知晓,大名鼎鼎的姜太医要免费义诊,会有多少人往京城跑。

姜辛夷觉得还好:“就三天。”

他凑到徐鹿鸣耳边:“家里的药材太多了。”

这几年,徐鹿鸣一直用空间给姜辛夷种药材,一些百年份的药材就不用说了,那些一年份,两年份的药材,用上灵泉要不了多久就会成熟。

徐鹿鸣空间堆了一堆。

姜辛夷寻常送礼都喜欢给人送药材,他有太医的身份,又是京里有名的神医,拿这个送礼,不仅不冒失,别人还欢喜得很。

徐鹿鸣想到空间里一堆姜辛夷做实验都用不完的药材,没再多说。

只是晚上去上值前,他搂着姜辛夷亲了又亲,一副好舍不得的样子。说什么义诊,说什么药材多,都是借口,分明就是听说他收了一堆货,想要多帮他吸引一点人气。

不然他在哪儿义诊不好,偏偏要在城门口。

“还不走?”姜辛夷嘴巴都快要叫他亲木了,一个劲地把他往门外推。

徐鹿鸣反手把他搂得更紧,与他唇舌相交:“再亲一下就走。”

“……”

中秋佳节,知晓城里会开宵禁,还会放烟花的老百姓都纷纷往城里涌。

原本冷清了半个月的城门,一下又人满为患,不仅白天有人,晚上也有不少人进进出出。

且老百姓不知道从哪儿听说大名鼎鼎的姜太医会在城门口义诊,不少家里有病人的京城人,从十三日晚就跑到城门口观望,想看看姜太医什么时候出诊。

徐鹿鸣见城门口的人气起来了,让下属们把他们先前收的货物给摆出来。

旁边还给姜辛夷搭了个义诊用的小棚子。

知晓他看病不可能只把脉,听心跳,必要的时候,还会做一些小检查,小手术。

棚子分为里外两间,外头治病开药,里头放张小床可以做检查,中间用木板隔起来,不用担心走光。怕亮度不够,徐鹿鸣甚至放了三盏煤油灯。

姜辛夷跟太医院的两位院使说好义诊的事儿,来到棚子里检查了一遍,十分满意。跟徐鹿鸣咬耳朵:“有点战地医院的感觉。”

徐鹿鸣扬起唇:“你喜欢就好。”

说完又心疼地捏捏他手:“不要累着自己。”

义诊啊,海量的病人往这儿涌,且有些没病的人听说神医在这儿,也会过来诊个脉,求个安心。

姜辛夷捏捏他脸:“放心吧,累不着我。”

义诊的棚子一搭出来,原本还在疑惑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的老百姓一看,全都心里安定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