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皇遗事 第383章

秦灼笑道:“更没什么过不去的。这么多年这么多霉头都过来了,还怕一个无所谓之人,一桩无所谓之事吗?”

陈子元一时鼻酸,被秦灼捏了捏后颈,那人笑道:“成了,空着肚子吃了酒,胃里不太好受。你叫他们给我煮完€€€€,吃完喊那哥几个来,咱们合计合计之后的事。”

陈子元立刻回魂,一壁要叫人煮饭一壁从柜上找,“连点垫巴的糕点都没有……怎么还给你送荔枝,你不是吃不得荔枝吗?”

秦灼看向那只金盏,红茸满盈,秀丽可爱。他笑道:“我小时候爱吃。我阿耶讣闻传来时,我就在吃荔枝。自那之后,但吃荔枝就作呕。这件事我和谁都没讲过。估摸他们瞧秦晟常给我送,这果子的确也在时季,就每日摆上来。”

陈子元不知怎么,突然脱口道:“萧重光却知道。”

秦灼一怔。

还真是。

潮州粮荒暂缓后,经济也要恢复,应季的果子也有人买卖。当地的荔枝虽不如南秦甘甜,但在夏天也是清新爽口。依约是二人夹缠不清时,萧恒买回来一次,阿双洗好摆了盏送上来,两人又说了一会话。说完话,萧恒就走了。

自那之后他就只买柑橘,再没有买过荔枝。

秦灼知道不能拿秦晟和萧恒比,根本不是一个事。可他心里清楚,秦晟虽冷言冷语,到底还有些关切他。秦晟真的没有变过,什么都写在眼睛底。

但萧恒不一样。

萧恒关切你甚至不会叫你“知道”,但和他在一块,就是那么好。

明明身在故乡,却蓦地生起一股置身异乡之感。

秦灼忽然很想萧恒,很想。

陈子元见他拈一粒荔枝陷入沉思,直觉有什么大事发生。是有关秦晟的安排尚有不妥之处,还是苏明埃的后续有些棘手?难不成是这荔枝有毒?每日都送,恐怕这下毒之人蓄谋已久……

突然,秦灼叫道:“子元。”

陈子元一个激灵,“卑职在!”

“准备纸笔,”秦灼说,“我要写信。”

陈子元一想,也是,如今温吉尚在途中,裴公也还没有前来会合,后方如何安排,商榷之处颇多。

他正要问寄往何处,便见他家殿下抬指蹭了蹭鼻子,又清了清喉咙,正色道:“隐秘些,送去松山。别叫温吉瞧见。”

第348章 一一四 遗策

萧恒抵达松山时正逢一场暴雨。

只李寒一个人没有甲穿,头戴竹笠,在电闪雷鸣里大声喊道:“大夥仔细脚下,油布都蒙好,切勿淋了粮食!”

梅道然指挥大军行进,“这么大的雨,怪不得会涝。”

细柳营归顺后,由萧恒集成收编入潮州营,许仲纪亦在其列。他腰刀在鞘,手中却握崔清那杆长枪,抹把脸对萧恒道:“这雨再这么下下去只怕外头也得淹,咱们不好驻扎啊!将军,还是早些进城为妙!”

李寒当即道:“松山内部还没有摸清,进城不能急于一时。”

萧恒拨马掉头,喊道:“城郊东北坡有处高地,还算平坦,全军进发此地扎营!蓝衣派哨子查探,看看松山城关守卫如何。若没什么异样,你亲自去一趟,将文书带去,说我们前来捐粮。”

梅道然道:“咱们大军在此,说是捐粮人家肯信?”

萧恒道:“无需隐瞒,他若问,直接讲给他,要借宝地一用,绝不伤及百姓!”

现在也没什么更好的法子,梅道然也说不准李寒这一出搞的是险招还是昏招,抱拳领了军令,振鞭快马而去。

雨水一阵大似一阵,等潮州营暂时扎好营帐,已是一群泥人泥马。李寒命令清点人数粮草,便往萧恒帐篷里去。

帐中仍听得暴雨如注,帐身也微微晃曳。探哨正向萧恒禀告:“松山刺史丁忧未归,只一个长史代为统管。”

萧恒沉吟,“属实?”

探哨道:“他们大门不开,梅统领前去喊话,上头便说只有长史守城,不敢擅专,要与府中同僚共同商议个章程。”

李寒走上前,“没有直言拒绝?”

探哨摇头,“没有。这事也出乎梅统领意料,才叫属下赶紧回来禀报将军。”

李寒示意他退下,摸着嘴唇说:“若一州长吏不在,属官一般不敢和我们这些‘叛逆’有所交往,约莫坚壁清野,以免落人话柄。不然刺史回来,随时能以通敌之罪将他论处。”

这位长史的回话太模糊了。

李寒缓缓撕着嘴皮,“或者是我多心,又或者是松山缺粮太久,他为生民所计……”

他手被人猛地一敲,从唇边放下来时萧恒已撤回手腕再次开口:“还是先等蓝衣的消息。”

直至深夜,梅道然才从大雨中赶回来,还带着一个同行之人。

梅道然将盔摘下来控水,对萧恒道:“这位是松山长史郦丛芳,来与将军面议捐粮一事。”

郦丛芳敢只身入营,不管胆气还是诚意都远出萧恒所料。郦丛芳没有下拜,只是拱手一揖,“见过镇西将军。”

萧恒垂手扶他,“辛苦郦长史冒雨而来。长史愿意见我,心中应当有了考量。”

郦丛芳垂着头,雨水沿他的须发滚落,六品绿袍也被淋成深黛之色。他躬身问道:“将军果真要捐粮?”

“是。”

“敢问将军,能捐多少粮食?”

“现有新粟五万石,陈米八万石。这场大雨下来,恐怕会有两三万的磨耗。”萧恒道,“我知松山人口众多,这些粮食取用时间不能长久,但长史想必听闻,我手中有条粮道。若松山不弃,愿为供粮。”

郦丛芳凝视他片刻,问:“将军这十余万石粮食,要如何交易?”

萧恒道:“我同长史讲了,是捐粮。”

“不取分文?”

“不取分文,但有两个条件。”萧恒道,“其一,我的人要主持分粮。”

李寒和他目光一对,缓缓点头。

万一松山州府内部收了粮食并不发放,而是高价销售谋取暴利,那萧恒此举就不是救民而是害民。另外,他虽说是捐粮,但也不是大公无私的赈济,做这个好事最重要的就是赚个民心名声。以粮买名,这也是萧恒的目的之一。

再者松山城中虚实如何,总得有人眼见耳闻。

郦丛芳道:“其二。”

“其二想必梅统领已经讲过了。”萧恒道,“请松山为我依凭,以拒许€€云大军。”

郦丛芳许久不言,萧恒也不催。帐外大作雨声如同鞭棰,郦丛芳终于抬起眼睛,“那松山便是附逆之行。”

萧恒点头,“的确。”

一直沉默的李寒悠悠开口:“郦长史的思虑不无道理,但松山粮荒许久,想必也向朝廷请求过赈济,如今长史肯与萧将军谈判,说明赈济粮已经指望不上。一边是君威一边是口粮,我们也不逼长史,长史好好想想。”

郦丛芳肯来,说明心中已经有了偏向。

半晌,郦丛芳道:“在下并非信不过将军,但此事体大,在下请去验看粮食。”

萧恒看向李寒,说:“可以。”

李寒接道:“正如长史所言,此事体大,我们也得验看长史衣衫,还望长史体谅。”

郦丛芳也不恼怒,张开双臂。梅道然上前搜身,摇了摇头。

李寒又道:“准备一抬竹竿,请长史蒙眼前往。”

正如郦丛芳要求验看粮食是怕萧恒滥竽充数,那李寒搜身便是为防他怀物做标记,蒙眼是为防他记路。

做交易就是交换利益,必须周全。

郦丛芳显然明白这个道理,也任其所为。

梅道然青泥出身,任何把戏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亲自陪同前往。

帐外抬竿声和脚步声隐在雨中,只剩萧恒和李寒两个人。萧恒问:“你觉得如何?”

李寒想了想,“他的分寸很好。”

既没有过分亲热,也不显得冷淡。不卑不亢,就事论事,是谈生意该有的样子。

这样目的明确的利益交互,更能让人放下心来。

雷鸣雨响之声涌灌入耳,萧恒道:“雨下得太大,从关外很难探听出什么。要知道底细,还得入城。粮食也放不久,就算有帐篷,再过几天也得沤烂。”

“进城不能再拖。”李寒说,“但也不能太快。”

萧恒和他对视,李寒看着他的眼睛点点头。

约莫过了一刻,郦丛芳再度打帐进来,梅道然紧跟身后,对萧恒一颔首。

萧恒快速一眨眼,看向郦丛芳,“郦长史以为如何?”

郦丛芳深吸口气,后退一步,拱手一揖到底,“在下代松山各位州吏,愿请萧将军入关放粮。”

萧恒上前扶他一把,说:“明日我叫梅统领随长史同往,先放粮一万石。”

“五千石吧。”李寒打断,“有劳梅统领,这一万石粮食明后两日分两次发放。一切得当,将军再带剩余十万石粮草入关。”

他笑看郦丛芳,“如此安排,郦长史以为如何?”

郦丛芳深深看他一眼,点头道:“好。”

一桩事将将谈定,由许仲纪护送郦丛芳返程。梅道然找了块手巾,也是湿的,他随意擦了把脸,说:“军师谨慎。”

李寒笑道:“我们和松山没有过来往,还是小心为上。”

萧恒给梅道然端了碗热水吃,“明天你带五千石粮食进去,摸一摸城中虚实。没有问题,二次放粮之后,我们就率军入城。”

“将军,”李寒突然叫道,“太晚。”

“太晚?”

“太晚。”李寒笑道,“还请将军下令,全营整点装束,若无错漏,后日入关。”

***

后日。

“今天就入城?”郦丛芳愣了。

他本是迎接梅道然第二次放粮,谁料一出城门,竟伫立萧恒麾下三万之众。

郦丛芳忙赶往萧恒马前,“将军不是议定先放完一万石粮食吗?昨天刚放了五千,怎么今日突然……”

“梅统领昨日放粮顺利,足见松山诚意。诚意到了,自然不拘泥这一日两日。怎么,将军早些发放全部粮食,郦长史觉得不好?”

李寒按马在萧恒身侧,仍一袭青布衣衫。雨势未停,他便戴斗笠披蓑衣,唯一年轻点的脸叫影子罩住一半,活像个钓鱼回来的小老头。

他言笑晏晏:“怎么,长史高兴糊涂了,还不请将军就此入关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