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換種許可買賣垂

第1120章 換種許可買賣垂

“殿下,能當種子賣嗎?”當大部分小麥收割完,並且晾曬上的時候,關同知確認春小麥增產一成後,期待地看想朱棣。

朱棣的封地在此,離得近,要換也是朱棣換,給送到其他地方種。

“這個……”朱棣明白多方的意思,增產一成,再額外給一成,相當於多收穫兩成的小麥,即五分之一。

“殿下,換,這種子好,以後要長期種植春小麥,留下專門種春小麥的種子。”

里長支持交換多給對方百分之十,春小麥的種子是冬小麥的,才用悶麥法,不然生長不了。

悶麥法,也叫春化法,把冬小麥的種子裝進罐子裡低溫保存幾十天,然後再拿出來種,就能夠開花結果。

涿州百姓在知道要乾旱的時候,紛紛採取行動,把種子給提前處理,纔有此刻的豐收。

朱棣想一想,認同:“換了,只要增產,就可以換,前提是還要比照其他地方種春小麥的,比他們高,才能多換,否則沒用,就在周圍找。”

朱棣明白里長的意思,估計百姓努力種地,讓糧食增產,百姓看到有更多的好處,自然會學習,不是正常看天吃飯,該追肥就要追肥。

涿州的官員們露出笑容,終於爲百姓爭取到好處了,其他地方種春小麥的少,一般種冬小麥,收完頂着乾旱種大豆和高粱,澆水也很累呢!

瞧眼下的樣子,多賺一成,不對,好像是多賺一成一分,先是增加了一成的產量,換種子的時候這一成產量的一成也得算上。

“今日六月初四,咱們差不多該走了吧?”

朱棣還想繼續去幾個地方,又知道不行,北平府將來有機會隨時可以安排事情,定遼都衛不早點到,會耽誤朝廷大事。

“再有兩天是大署,也是二伏,可惜新麥不能立即磨粉,不然吃一次面也不錯。”

里長意思再等兩天,百姓就把地裡的麥子全處理妥當。

正好一部分人去打前站,該運輸的東西往那裡運,前些日子運過兩回,再來一回,自己等人乘船過去。

陸路不走,憨憨說那條路崎嶇,以後再說,現在怕走過去耽誤時間。

等到了定遼都衛看看當地的安全問題好不好,然後建冶煉廠,修鐵路,從那裡修到北平府。

不過現在不行,缺少人手,大明人力資源珍貴,修那條鐵路收穫的經濟成果遠遠比不上百姓做其他事情來得多。

最開始那條鐵路是老毛子和倭寇爲了爭奪華夏資源各自慢慢修的,修着修着,挨在一起便矛盾激化,在那裡開始打仗。

老毛子與倭寇在華夏領土上挖塹壕,互相打來打去。

當時修京哈鐵路各段線的時候死了不少華夏人,幹活是保護措施不到位,營養不足。

大明想修同樣的鐵路,可捨不得讓百姓出事故和餓死,一個勞動力需要養很多年,躲過一次次自然災害與傷病,才形成。

在重視小寶寶的時候,更應該給予成年勞動力更多的輔助。

花十貫錢能夠救活一個勞動力,這個勞動力每多活一年,大明就多賺一年的好處。

技術越先進,勞動力的剩餘價值越多,人口增長,不影響大明的糧食供給,可以去外面佔土地。

東北地區的女真人的人口很少,北面的草原更是一片片見不到人煙之處。

還有西南、西邊、西北,同化過去,地方就是大明的了。 ……

兩日後,不知是天真的熱,還是心理作用,大家感覺呼吸的空氣都是帶着火的。

今天終究吃上了面,百姓們的種子沒有曬好,提前告訴他們,給他們換,吃的面就是換的一部分。

大家都吃過水麪,隊伍負責做雞蛋醬,實際鴨蛋、鵝蛋皆有,買的蛋,又耗費大量的醬,算請百姓吃一頓醬。

面可請不起,涿州人太多,關鍵缺少其他資源,蛋有,醬少,從本地買醬不夠用,尤其是百姓自己用豆子下的大醬,做不好的很臭。

“晚上還是吃麪條?”午飯的時候,老五朱橚加口涼拌菜,看着晚裡的過水麪,一臉抗拒的樣子。

“你往碗里加點井水就能吃下去了,誰讓你吃幹拌的炸醬麪了?”

鈴兒知道對方爲什麼不想吃,天熱,炸醬麪正常不放水,煮完的麪條過兩遍涼水,就加雞蛋醬,黃瓜絲。

接着拿筷子攪拌一下,往嘴裡送,沒有什麼小菜,有小菜誰炸醬麪啊?吃菜不行麼!

鈴兒自己也嫌幹,就加井水,吃一口面,吃一口雞蛋醬,根本不混合到一起,拌菜就爲了這個準備的。

“我知道加水,我就想換個飯吃,本地的大米好吃。”

朱橚邊說邊從旁邊的桶裡向外窯井水,倒進自己的碗裡。

“給你蒸米飯,炒兩個菜。”鈴兒跟哄弟弟似的。

“要煮的,然後炒飯,加上鍋巴一起炒,我其實就想吃鍋巴。”

朱橚說實話了,他其實看到有本地小孩子吃鍋巴,饞,又不好意思管人家要。

另一個原因是他嫌棄對方髒,小手沾了口水抓鍋巴,自己怎麼吃?

“晚上做鍋巴,喝點酒,明天晌午前出發。”

鈴兒吧嗒下嘴兒,覺得鍋巴確實挺香的。

下丘村的一條街還專門賣鍋巴,就是糊弄人的,正常鍋巴是大土竈放進去米飯煮,煮好後下面一層是鍋巴。

顯然這個不符合批量製作的方法,於是就先用大鍋煮一鍋米飯,然後把飯粒壓着抹到鍋底一圈,燒火,起出來,再抹,再起……

這種方式做出來的鍋巴其實很正常區別很小,還有一種直接用麪漿烘烤,就是朱聞天那時賣的鍋巴。

吃過正經鍋巴的才知道那種鍋巴屬於糊弄人,要口感沒口感,要味道沒味道,全是香辛料的味道。

關鍵還是油炸的,賣得很貴,吃幾口就膩味。

“要不讓當地種完水稻後做鍋巴,鍋巴乾製後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像下丘村的做法。”

朱樉聽五弟非要吃鍋巴,考慮到本地的特產水稻,認爲再加工一下,這樣附加值更高,利潤自然也多。

百姓們在不農忙的時候做鍋巴,前提必須符合衛生要求,這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