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4.第888章 電報加急行軍迅

第888章 電報加急行軍迅

商丘縣屬於平原,一個大平原,同時這個位置有夏糧與秋糧,夏糧就是小麥,冬小麥,接着能種大豆、高粱、小米。

不把運河修通,商丘的百姓會被卡在一個尷尬的位置,明明開封就在旁邊不遠,偏偏過不去,睢水的源頭就是運河眼看就沒有什麼水的地方。

那麼也就是山,翻山越嶺走陸路到開封太遠了,去黃河也沒有河流,只能陸路到河邊,再乘船逆流去開封。

如此好的地方不能堵住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等着徹底封死,再想挖開可就難嘍!

說發電報就發電報,嘀嘀噠噠的聲音中,一封電報發出去,想來南京會負責。

小船蜂擁而來,隊伍開始提速,把大量的東西放到船上,有一部分東西已經通過別的船運往太原。

黃河旁邊的路不好走,不然隊伍直接沿着黃河向上遊,那樣少走一段路,但就到不了朱樉的封地西安府。

他還想看一眼上次過來後的結果,兩年了,都說百姓收入翻了幾倍,瞧一瞧。

原來的官員也換了,不用戴枷辦公,弄到別處當官,沒收拾,畢竟後來都很努力,爲了活着。

新的官員接替他們,看他們戴枷工作,之後自己管理時選擇蕭規曹隨、按部就班,別瞎出主意就行。

果然發展起來了,百姓們聽話,讓咋做就咋做。

當地又是挖煤,又是冶鐵的,還有蔬菜大棚,利用豐富的水利資源,大搞養殖。

種菜的時候讓大棚先給育苗,別的地方將將能夠下種子的時候,那邊已經開始移栽了。

蔬菜提前上市,用船給運到別的地方賣。

比如黃瓜、茄子、豇豆等菜,這不就賣高價了嘛!貴一倍有人買的,夏天的菜本來就是價格浮動大。

大家都上市的時候,價錢低到可憐。

蔬菜提前一個月上市,就賺到了半年的賣菜錢,這錢拿來買大牲口,種地的就省力。

等大量的蔬菜出來,一角錢一斤的黃瓜,當地百姓再大量收購,倒是幫了別的菜農忙,至少不用爛在地裡。

收上來的菜立即乾製,成批保存,冬天的時候拿出來做鹹菜,繼續賣到別處。

每一次操作都能產生利潤,加起來就比原來多,再有賣家禽和蛋的錢、一年兩次輪作,收入確實翻幾倍。

之前的來信說封地的百姓期待着秦王殿下趕緊就藩,這離着那麼遠都能幫上忙,到了封地,豈不是更好?

朱樉高興,要看看,但他現在不想這麼早就藩,他覺得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一旦就藩,想回南京可就麻煩嘍!而且還不能把下丘村給帶到西安府,那是太子哥哥的村子。

像這回過來,就帶了石油蒸餾設備和技術人員,在自己的封地弄一個廠子。

從北面運來的石油在封地加工,就地銷售蠟燭等東西,給百貨商店供應,不直銷百姓。

設備與技術不屬於自己,包括副產品的礦脂,也要先把蛤蜊殼先運過來,再加工後變成蛤蜊油。

本地百姓增加就業崗位,這不牲口多了嘛!耕種同樣面積的地減少人手,叫解放勞動力。

被解放的找個新的工作賺錢,如此西安府成爲一部分石油產品的加工供應區,百貨商店全收,再送到周圍的州府賣。 ……

“停,停,籲~~!真快!原來不考慮行軍規則,有船隻負責負重,再騎上馬,能跑這麼快!”

隊伍停下,老三朱棡露出笑容,他瞎喊的,跟他沒關係。

隊伍把大量的輜重扔到船上先送到洛南縣,再轉頭回去拉人。

於是前兩天隊伍的行軍速度維持在八十里,後面開始一天一百二十多裡,一百五十多裡,二百里,二百五十里,三百里。

隊伍沒有盔甲,就攜帶半天的糧草,其他的用跑來跑去的船運,船又運人又給這邊路上的送糧草。

因爲太原府的電報傳過來了,那邊走黃河直接去太原府,發現天氣好,能夠提前開鐮收小麥。

朱棡知道消息後快急哭了,兄弟們覺得應該拼一下,說好了的過去幫太原府幹活,到地方那邊都收完了麥子,並且種上了別的東西,顯然晚了。

需要調整的,山西北部、中部、南部的情況不一樣,最北邊一年只有一茬糧食作物,然後再考慮能不能弄點生長週期短的雜糧。

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兩年三熟,指主糧,如果種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那個就可以多收一茬。

關鍵在於土壤問題,不是你想種就能種的,需要養地,實在不行,最不好的地方種藥材、棉花,棉花一年一熟即可。

換成種大豆,可以一年種兩次,第一次正常收穫,第二次來不及成熟,那麼就變成青貯,正好大量養殖牲畜。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隊伍不到地方,天知道現在那裡是啥樣。

故此開始強行軍,一共七天時間,每天平均二百二十里,從亳州跑到洛南。

按照節氣來算,還差四天就是小滿,麥子南方都開始收了,再過些日子,山西的運城的麥子也要收,叫安邑。

接着便是太原,隨後大同,大同收完麥子就應該種白菜和蘿蔔,再種豆子還得弄青貯,這個沒問題,有和林那邊的牲畜過來,養他們。

之前就挑地方種的苜蓿草,爲養殖作準備。

另外燒陶瓷器,把路修一修,有水路的用水路運輸,沒有的地方套牲口把煤炭、焦炭和陶瓷運到別處賣,可以百貨商店負責收和運轉。

先乘船到的人已經晾好了溫水,還有鹽,加上水面漂浮的麥麩,營地早扎妥當。

人下馬、下車,馬和騾子有人用冷水沖洗,這是每天最後時候的待遇,衝一衝,趕緊喝水。

“好騾子,一匹匹的跟尋常的不同。”本地的百姓知道親王們又來了,過來湊熱鬧。

他們一直盼着,從洛南到藍田的山給打通了,許多運輸的隊伍就走這條路,洛南在這頭,正好招待旅人。

光是提供食宿就沒少賺,又提供倉儲服務。

他們沒見到正主,那便先幹活,等正主過來再磕頭,本地就是歸西安府,大家全是秦王的人,秦王到此就是到家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