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春麥已熟離別時

第1117章 春麥已熟離別時

“米飯好,就吃米飯,在應天府的時候就吃過涿州送去的水稻。”

朱橚看到設備開始給水稻脫殼,高興不已,這幾天一直吃麪食。

說着話他看一眼關崇,關崇有……大動作。

關同知剛剛偷摸塞給一個人一大包東西,這個偷摸的動作是標準的,就是那包太大了。

不用想就知道,這是他妾室的家人,娶妻娶賢,納妾納色,證明這家人的閨女長得漂亮。

即便如此,也是胡小河這個里長說話管用,你閨女給同知當妾室,你想在村子裡橫着走……不行!

不過一般情況下給你面子,你得想辦法讓州府給村子好處。

比如服役的時候,安排到近的地方,活兒不能太重,有什麼消息提前得知告訴村民。

被看到的關同知未解釋包裡放了什麼東西,順着話說:“殿下,今年沒有新米了,只有春小麥,馬上要收了。

咱涿州能種水稻,又能種冬小麥和春小麥,反正什麼都可以種。

其實水稻最好,因爲水多,今天不是特殊嘛!大家一看就全種春小麥了。”

“要收了?”朱橚看向里長。

“殿下,明日去地裡瞧瞧,乾旱的時候,人工澆灌不耽誤,日照時間長,確實到時候了。”

里長不確定,不看穀子怎麼知道行不行?瞅一眼才明白。

不下雨,一直曬着,缺水就人工灌,比水稻省事,水稻需要泡着。

“殿下,咱去看了,天天看,最多三天,咱村子就收,九成熟嘛!”

胡小河裡長對自己村子種的地最上心,他負責記賬,誰家交多少田賦,稱重後送到州里面。

今天提前知道乾旱情況,村子裡不種水稻,太累了,灌不過來的。

小麥看土壤情況,太乾了灌一次,平時放着無須理會,要收的時候驅趕鳥雀。

往年這個節氣能聽到蛙聲一片,眼下青蛙也少了,只能找小溪、河邊繁殖。

水稻田纔是最好的蛙類繁衍的地方,種水稻的地方孩子從小就會叉蛤蟆,癩蛤蟆,既蟾蜍不要,青蛙抓起來回家吃。

一般情況下不會吃,就吃個大腿的肉,其他的全扔,一百個青蛙能賣三五文。

青蛙抓那麼多,蟾蜍的數量卻並不多,而且在不用農藥和化肥的時候,青蛙是抓不完的。

水稻田裡一看就是一羣羣的蝌蚪,看樣子光滑的,是癩蛤蟆,背後有斑點的,纔是青蛙,很神奇!

青蛙最喜歡在稻田裡產卵,水流平緩,天敵又少,養分充足,蝌蚪從小就吃蜻蜓和蚊子的幼蟲。

抓青蛙在水田裡抓不到,那裡只有小的,蝌蚪慢慢長四肢,尾巴消失後,小青蛙就往旁邊的引水渠裡跳,到那裡長大。

引水渠裡面長草,青蛙躲在草下面,開始打洞了,北方的爲冬眠做準備。

小孩子拿出來兩股叉或單股叉來捉,不用手,怕碰到癩蛤蟆。

情況就是這個,今年的青蛙與蟾蜍數量見少,它們需要在河邊生存,產的卵被水衝下去,成爲了魚的食物。

等明年又種水田的時候,它們再跑到水田裡產卵,數量增加。

如果用化學農藥,它們就廢了,農藥會流進河裡,水田繁衍不了,河裡也死,魚都少了……

熟悉這個事情的朱橚點點頭:“明年開始,咱能不能引進別的青蛙?鈴兒姐。” “太麻煩,百姓專門養林蛙的成本過高,附近沒有山,與尋常的青蛙不同。

按照本地的特色來發展,平原地區就得有平原地區的樣子。

把原來當地不具備的東西附加給他們的時候,帶來的是習慣的改變與負擔。

只有生存狀態不好的地方纔適合大改變,涿州用不着,人家本身優勢在,是這樣……”

鈴兒搖頭,涿州大平原,養林蛙付出的成本高,種地纔是最好的,機械設備要送來幾百套。

明年開春後就得到位,這樣百姓時間多了,正好爲服務行業提供勞動力。

機械設備,不管是翻耕還是作物成熟後的收割,百姓要花錢的,租賃費。

不過朝廷出手,不賺取高昂利潤,維持個本錢就行,燃料錢、設備折舊、潤滑油什麼的。

給這邊弄完,再把設備運到更北的地方,繼續這麼操作,挨着山的地方就算了,機械過去發揮不了作用,浪費。

里長指揮着人送上菊花茶:“先歇歇,一會兒叫人改小蒸汽機,做成小收割機,幫着收。

過幾天直接去海邊,到定遼都衛,這邊其實沒有什麼可管的了。

有些事情越管越多,北平府是咱們當時回程停留過的地點,能做的官員已經做了。”

里長決定在這邊多住兩天,幫着把春小麥給收割了,不浪費時間,去東北。

東北那裡眼下還不清楚具體情況,消息傳來傳去的,傳消息的人可能對一些事情的理解本身就不一樣。

他們認爲沒有價值的東西,或許正是憨憨想要的。

人蔘都是論斤來賣,看大小,大的一斤就貴一點,小的則便宜,憨憨說了應該按照克和年頭來賣。

七八十年的人蔘都是一斤多少錢,很便宜的,下丘村讓那邊想辦法包在溼潤的地方送過來繼續種。

還有吃了真管用的蛤蟆油,根本就不值錢,東北一大片地方,地多人少,不像福建那裡地少人多。

福建的土地根本就比不上東北,東北是黑土地,針葉林的落葉一年年漚着,最後全是好的熟土,種什麼都行。

把那個土拿到瓊州種椰子,就比瓊州本地的土壤種出來的椰子好。

“大暑的時候應該能到地方吧?咱這邊確實差不多了,主要是諸位努力呀!”

朱棣其實跟他三哥朱棡一樣,想讓隊伍在北平府多住些時日,因爲每一天都不虛度。

下丘村每天看着就是忙碌着安排做什麼飯菜,實際卻是各種地方管理方面的事情。

朱棣見無法繼續呆着了,得配合大明整體,說一下,看向北平府的官員們。

涿州的他也順便掃一眼,反正大家都得配合。

“殿下放心,臣定當鞠躬盡瘁。”知府先表態。

“死而後已!”其他官員好默契。

但所有人的表情都是振奮的,認爲沒問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