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船隻增稅再免費

第1115章 船隻增稅再免費

“旁邊是咱們開的菜地,也種豆子,咱們不是疍民,允許種菜的,只是總得打漁,離河邊近纔好……”

田海跟着沿河走了一會兒路,指着旁邊的地向朱棣介紹。

告訴朱棣知道今年夏天干旱後,多往河牀上種了一截,水漫不上來,地肥力還足。

一能種豆子和高粱的時候大家就種,不止四戶漁民,其他人一樣懂得怎樣做。

說好了的夏天旱,趕緊往下開地,先種上,秋天的時候即便下雨也漲不了多少水了,到那時全種的全收。

按照常規操作,百姓不但往河牀下面儘量開地,還會挖乾的淤泥挑回自己家,曬好了,鋪到園子中。

河邊的地,四戶漁民先選,別人再挑,因爲乘船去對岸不花錢,有時給點家裡的東西,不給也沒人索要。

而四戶漁民選完後不會再改,他們除了自己家附近的河牀選一塊地,還會到附近人家少的河流的某一處位置再種地,有船來回走,方便。

離河邊近的百姓今年都挺高興,多種糧食了,大豆百姓也當糧食,能生豆芽,泡開了炒、燉、蒸皆可。

要麼跟賣豆腐的換豆腐,或者一村裡統一榨油的時候把豆子拿去,大家一起使力氣榨油,豆餅拿回家蒸着吃。

田海與朱棣聊這些,朱棣不時跟着說一下小技巧,比如豆餅混合着野菜蒸之前,先稍微發酵一下,這樣更香。

還有往河牀下去的地方種東西,儘量別種需要搭架子的,因爲淤泥腐蝕搭架子的樹枝或竹竿特別快。

“咱這裡的南岸河牀比較好,淤泥多,同時剛下河堤的地方種大豆,河堤給遮蔭,往下再種大豆,必須先種高粱,不然大豆小苗曬多了會乾枯,澆水產量都上不來……”

朱棣把自己知道的知識講給對方,他求知慾望強,下丘村又什麼都可以教,自然就會了。

漁民們聽着露出欽佩的神色,燕王殿下這等年歲便如此厲害?

“葫,浮,漂着,水裡,葫蘆,浮蘆,嗯!嘿嘿嘿嘿……”

朱聞天突然用重機槍指着岸上搭架子種的葫蘆說話,又指指河。

“憨憨哥說得對,葫蘆掉在水裡就漂上來,按下葫蘆浮起瓢嘛!有人種了大葫蘆,還拿來裝衣服抱着過河呢!這樣就不怕被淹到了。”

老五朱橚趕緊翻譯一下,並且附和。

朱棡一愣,隨即出聲:“所以船大了,花錢載人來往兩岸時,得有葫蘆做的救生衣,上船就套上。

其實竹筒的也行,但既然咱們這裡種葫蘆,就專門用葫蘆,算是宣傳地方特色。

一個乘客再提供一個大點的葫蘆,讓他們把珍貴的東西放進去。

遇到危險時,人漂着,東西也別丟,再開發下文玩葫蘆,誰喜歡就賣誰。”

“不不不,殿下,咱們接送人不要錢。”

田海一聽收錢,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鄉里鄉親的,要誰的錢?怎麼開得了口?

“天哪!你方纔說願意交稅,你不會是以爲交漁稅吧?十稅一的。”

朱棡突然明白了一些情況:“咱們送你們船,就爲了收你們一點漁稅?漁稅纔能有多少?一共四戶人家。

咱跟官員們說一下,免了你們的漁稅,打漁賣魚不收稅。

你們要載外來的人過河,再把船裝修一番,會有橋,人家可以不乘船。 船裝修完,你不打漁,晚上掛着燈籠帶商人在河上漂着玩兒。

會做魚吧?教你們一些菜,伱們再下蝦籠、蟹籠,這樣賺到了錢,交一成的稅。

去上游的商人想到下游,走路哪有乘船舒服?尤其是離橋遠的,繞一圈走橋不花錢,乘船花錢。

繞着走橋,自己不花錢,僱人花錢,還耽誤時間。

你們的家人在岸邊開一個小酒肆,橋頭其實不錯,四戶一起,這個收稅。”

朱棡覺得被侮辱了,門縫裡瞧人,把人給看扁了,送你們一條船,就必須讓你們多交漁稅?

“啊?有商人啊?哪來的商人?”旁邊一個漁民四下看看,沒商人呀!

“很快就有了,算計得太厲害嘍!”

下山村的里長房大川悟了,原來是一環套一環,玩九連環呢是吧!

其他官員更明瞭,徐達露出笑容:“看樣子殿下們所學皆實用,臣心中甚慰。”

“將軍謬讚了。”朱棣謙虛,挺挺胸,看徐儀華那裡。

徐儀華也看着他,一臉崇拜的模樣,再呼扇兩下被鈴兒給挑睫毛的大眼睛,朱棣瞬間想要讓二哥快點納妃了。

wωw ▪тт kǎn ▪¢O

“要修橋了?”田海可不管別的事情,他開心地說:“太好了,有了橋,大家往來兩岸就方便了。

有時候咱打漁在外面,有人想要過河,咱也不知道,萬一有急事就耽誤了。

一般誰家有什麼大事情,都提前跟咱們說,來不及說的,哎呀!太好啦!要有橋了。”

其他漁民跟着點頭,表示高興。

他們沒覺得有橋後自己就失去了價值,反而爲不用總怕耽誤兩岸的人過河來不及應對而愉快。

提前說的自然是紅事,誰家要成親了,巨良村與大良村相互聯姻,成親需要接親、辦席,四艘小船來回運。

突發的一般是白事,誰家有人去世了,無法提前打招呼,人一走,臨時喊,兩邊的親戚就得立即過河。

像大良村裡長家裡出這個事情,巨良村的里長都得帶人上對岸,成親也是,雙方聯姻太多了。

都得計算,誰家跟誰家聯的,然後出沒出五服,否則就亂了,沒出的只好去外面再找,比如東邊的岸,還是得過河。

鈴兒露出笑容,這纔是美德,爲別人着想,她眼珠子轉轉:“咱有個想法,按照正常每個月能接送多少人,免費,然後官府給補貼。

沿着河多修碼頭,所有的人從任何一個碼頭上船都不花錢,你們負責擺渡。

然後所有的碼頭都有賣東西的鋪子,比如賣餛飩的,咱收他們的鋪子租金。

不租鋪子的就不收錢,他們自己推獨輪車帶東西到橋頭賣,賣多少都是他們自己的。

只要他們賺了錢,就得花,貨幣便流通起來,當地的物產必然有了更多的額外銷路。

對,免費的不一定是損失的,也可能賺得更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