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自古有人先扶志

第1066章 自古有人先扶志

官員們自我分析不影響隊伍行進速度,大家騎馬、乘車,去千靈山,明朝此時就叫房山,叫房山縣。

這裡乾旱了,地勢高,無降水,關鍵綠化面積不是後來那麼好,有大量的石頭。

千靈山所在是房山的一部分,歸方山縣管,離太液池挺遠呢!走路是不行的。

即便騎馬、乘車,今天晚上還得在縣裡住。

爲什麼石頭那麼多,還有人居住?這個……人家山頂洞人就在這裡生活,說明適合,特殊情況除外,但能堅持。

隊伍一路急趕,終於在晌午的時候抵達。

朱聞天上次回來路過沒到過此處,現在打量,找不到熟悉的影子,山怎麼這麼禿?

最乾旱的地方,百姓住在土坯房裡,房子外面的牆上草枯黃,房頂也是草的,不見瓦片。

還有百姓乾脆直接在山腳下高一點的位置挖洞,跟山西的窯洞似的,沒毛病!山頂洞人就這麼幹的。

地形好,易守難攻,很多年前,估計水源很充沛,山上也是跟後來一樣鬱鬱蔥蔥。

整個一大片區域有高低不同的山、不一樣的礦石、平原、河流。

石頭品種多,符合石器時代大家找工具的便利性特徵。

再看山頂洞人,不,大明百姓,正圍着一口井往外打水,顯然剛鑽完,原有的井又用昨天運過來鑽井機往下打的。

向下打,又打出水,百姓幫忙把渾濁的水給提出來,一邊提一邊往木桶裡裝,裝滿後,一個人挑扁擔給送到山上開的菜地裡澆灌。

又有工匠拿工具給百姓修臺階、提前來紮營的護衛們給百姓修葺房屋。

小村子中沒有暗渠,只有爲了應對雨水的明溝。

孩子們同樣圍觀,小的孩子不管男女,全光着身子,也不怕曬,頭髮枯黃。

“房山縣是怎麼回事兒?”朱棣愣一下,轉頭看官員們。

“殿下,此處歸房山縣管,卻離縣治所很遠,說是讓遷到就近,百姓不幹,那邊琉璃河還有一些水呢!

村子裡的兩口井還是上次乾旱前給挖的,平時百姓喝山泉水,有小溪。

村民就習慣這個地方的生活方式,不好強遷,到時候他們再往回跑……”

知府必須出聲,他解釋緣由,不是不照顧,是百姓不配合。

“知縣呢?”朱棣壓着火氣問。

‘噗嗵!’十幾步遠的地方一個人跪下:“臣房大山有罪!罪該萬死!”

“你這姓和名,這什麼村?多少戶、多少口?”

朱棣又愣一下,房山縣知縣房大山?那個大字多餘。

“回殿下,此村叫下山村,戶六十二,口二百七十九,其中原來的口二百零五,兵荒時逃過來九十餘口,後來又死人了。”

房大山依舊跪着,沒讓他起來,敢起身就可以拿欲行刺爲藉口幹掉他。

“起來吧!本王自己看。”朱棣瞪對方一眼,又瞬間滿臉笑容“里長,村子的名與下丘村只一字之差。”

“殿下放心,會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里長明白,人家村子就不搬,朱棣不會傻傻地叫人家遷徙,現在的情況指望房山縣的官員顯然不行。

下山村與下丘村差不差一個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朱棣求助了。

“麻煩里長了!”朱棣笑了,說明有辦法,這破地方得怎麼做呢?真爲難人……

“快,過去給弄衣服,小孩子要大一點啊!孩子長得快,大兩圈,鞋子不要大,多給做幾雙,平時穿草鞋。

大的穿剩下,還能給小的,衣服也是,記得給帶些邊角料的布,打補丁用。 其他的東西讓村民排好隊,太醫呢?王叔,石膏拿來了是不?太醫保證忘。

花眼的眼鏡給試試,放心,他們不會賣,他們脾氣倔着呢,不然早搬走了。

荊條捆子往山上運,先幫着扦插一下,之後叫他們自己擔水澆灌,秋天就不旱了。

測地形,看水平面,能開田的正好咱們在……”

鈴兒在那裡指揮着,王叔就是王藝千,太醫們不敢看她,去找村民望聞問切,果然沒帶石膏,這怎麼弄假牙?

王藝千的工匠隊伍石膏常備,下丘村的隊伍裡也有石膏,不過不值得給村民用,醫用級的,給人吃,特別純,咬牙印用那麼好的作甚!

下丘村的人忙碌起來,測量的測量,收集情況的去收集情況。

然後一個熱氣球在村民跪下仰望行爲中升起,把官員們也給嚇一跳。

宮女們去爲村民量身,小孩子做大的衣服,袖子和褲腿可以捲起來用線牽上,隨着長大往下放。

肩膀的寬度同樣拿線給牽窄了,骨骼生長後放開。

做衣服的邊角料給村民留下,他們自己會把破損的地方給補好。

布鞋想來百姓平日裡捨不得穿,小孩子的逢年過節穿一次,腳大了換一雙,小的給更小的孩子。

本地村民最缺的是工具,成套的鐵製工具給他們,包括針、錐子、頂針。

扶貧先扶志,扶志有三種方法,一種是激將法,一種是引領法,有時候都不好用。

那麼還有一種是物質推動法,給出足夠的工具後,再給新衣服,百姓感覺有心氣了,屬於由簡入奢。

配合前兩種方法,百姓會努力做事情,何況他們原來感覺也很努力。

如果真是由於懶惰,這三種辦法都不行,那就上第四種,打,打板子,或者抓走服刑。

抓走服刑可以變通一下,勞動力抓走,幹活的時候給工錢,但被抓的不知道。

工錢一部分攢下來,一部分給被抓的人,告訴其家人這人在外打工。

等攢個一年錢,把人放回來,對方習慣了勞作,回家一看這麼好,還有積蓄,便願意勤奮了。

武力有時很好用的,能夠把人打殺的跪下當奴隸,那就可以叫人脫貧,針對懶惰那種。

孩子們被喊過去先洗手,洗乾淨了給滷的鴨頭、鴨脖、鴨爪子。

這些東西在大明不好,絕對賣不了幾十文一斤,一隻鴨子都不值那些錢。

就跟排骨似的,那玩意兒不是有人買肉搭的嘛!怎麼敢賣得比肉貴?

小孩子不嫌棄,兩手抓着啃,滷味不是吃肉,是吃味兒。

更小的牙都未長齊的給他們鴨肝,醬的,不滷。

“里長,你們來之前全準備好了?”

朱棣發現里長答應一聲後,根本沒動,全是鈴兒在指揮。

“皆賴殿下指導有方。”里長迴應。

“想讓咱父皇打咱就直說,咱哪敢指導下丘村。”朱棣撇嘴。

站起來杵在那裡不知道做什麼的房大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