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素養有別事親爲

第1023章 素養有別事親爲

當朝火藥保存十分嚴格,知道它會爆炸。

火藥配方並不是最優的,差一點,但好調整,下丘村做的時候沒少試驗。

燃燒幾次便知道含量多少,有標準的比照着,哪一種東西少了一看便知。

材料本地全有,補上,顆粒化,用來炸石頭,它開礦並不是特別好,比不上雷管引爆的硝酸甘油。

不過總比先燒石頭,再往上澆冷水強,製作紙殼彈也不用以前的火藥,新兌出來的纔給做新子彈。

本地硝石和硫磺全有,不值錢。但這個配方,一般人拿不到,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午飯後,一羣工匠配合下丘村處理原來庫裡的火藥,周圍挖了溝,溝裡流水,旁邊放一排鐵的東西,誰想進,先雙手碰鐵消靜電,然後有人往身聲噴水霧。

官員們不進去,不想知道秘密,也不敢。

謝成也在外面等待,倒是謝巧兒兩個去幫忙了,其實沒有明火、靜電,重物砸,火藥沒危險,太陽再熱,也不可能引燃火藥,除非在赤道那裡。

因爲在農村的火炕的炕頭,燒熱了後,小鞭放上去會被點燃。

真的,那誰小時候有過切身經歷,可惜那麼多小鞭了,應該拆着一個個放的,結果一整掛……

“從未想過,大明有一支這般的隊伍,前朝皇帝外出巡幸,亦無此番。”

郭景闌沒離開,站在隔離線外,也不打遮陽傘,手上端一碗羊湯,不放羊油的清湯,小口喝。

他之前喝酒了,羊湯又多放鹽,渴,喝什麼水?什麼水都不適合,包括吃水果,只有繼續喝羊湯才行。

端着的羊湯裡面鹽少放,喝着肚子不會出問題,喝茶不行、喝果汁不行、喝白開水又脹肚。

柴殊努力地伸長脖子,墊着腳往裡面看:“別的出巡隊伍給人的感覺是威嚴、莊重,殿下們的是安心,感覺天塌下來亦無所謂。”

“給你望遠鏡。”謝成把自己脖子上的望遠鏡摘下來遞給同知,官員沒有望遠鏡,軍事層面的。

“謝謝!哎呀!確實看得真切,戰場上見敵於先啊!有此武器和工具,再打敗仗,當誅九族,哦咱不是說你。”

柴殊一激動順口說出話,發現錯了。

“無妨,咱打敗仗雖說不能誅九族,但咱也無顏活下去。”謝成表示理解。

沒有好火器的時候他都不在乎跟北元打,又不是沒打過,眼下武器領先,收拾不死你們。

望遠鏡能夠看到敵方將領指揮,火槍射程遠、裝彈速度快、盾牌和皮甲一律打穿。

這樣還能輸,得傻成什麼樣?想找棵歪脖樹吊死,歪脖樹都嫌棄你。

寧化巡檢司的千戶唐成摸摸腰間的小手槍:“咱大明巡視地方的隊伍皆如此就好了。”

“做夢呢?”他頂頭上司延安侯唐宗勝拍他一下:“這支隊伍什麼都能幹,遇到敵人便消滅敵人,遇到病人即醫治病人,大明組不出來第二支。

行軍的隊伍裡始終有濫竽充數的,咱知曉,只要不影響大局,忍了。

看現在的隊伍,包括每一個太監和宮女,單獨拿出來,已經高過尋常人幾等。

王府護衛一個個的基本具備小將的本事,比千戶在戰場上的作用還強。

你能想像一支由千戶組成的軍隊有多厲害嗎?打不潰的,接受命令的速度快到不可思議。” 打仗的人最在乎軍人的個體能力,延安侯唐宗勝觀察後發現,這幫護衛每一個拿出來都可以指揮作戰。

把這樣的人當成普通士兵,整支隊伍的戰鬥力得多強?單兵配備的武器就不一樣。

打仗最怕的是逆風局,一旦某個區域被敵人給攻破,便全線崩潰。

怕死,是正常的。

但王府護衛不會,他們不敢,他們家人都被好好照看着。

不退是死,家人待遇提升;退還是死,家人一起死。

要好武器有好武器、要戰鬥素養有戰鬥素養、要忠心有忠心的隊伍,究竟有多強?

而這,還僅僅是保護四個殿下的外圍,裡面是下丘村的隊伍,再外一層是宮女太監。

宮女太監戰鬥力弱嗎?拿刀或許不夠猛,但他們用槍和手雷。

延安侯唐宗勝琢磨過,鼎盛時期的北元十萬大軍,面對這一支四親王的隊伍,如果不跑,保證全軍覆沒。

信不信親王們的隊伍一邊打仗、一邊移動,一邊就採礦造武器?

圍不死的,前面有條河,河裡有魚,親王們的隊伍滾動向前過去捕魚,能攔住不?

敵人的糧草儲備的地方,親王隊伍派出突擊堆過去搶,誰可以擋下來?

武器不對等,尤其是下丘村那個衝鋒槍,百步範圍內又快又準。

敵人也不是鐵打的,圍攻衝鋒,一片片被割麥子似的放倒,不潰?

“他們是把咱當樂子看了?圍觀是無禮的行爲。”

鈴兒帶着謝巧兒兩個輕輕用水攪拌火藥,發現外面的人在瞧熱鬧。

“鈴兒姐姐,是怕泄密嗎?”謝巧兒手上戴着塑料手套攪拌,不能用木頭棒子,萬一力氣大了,正好就把沒溼透的火藥給夾在槽子和木棒之間爆了呢?

天氣熱,總有乾的火藥在槽子邊緣出現,手纔是最靈敏的,而且也不會給出那麼大的擠壓力。

“黑火藥必然泄密,北元跑了,他們到了外面,火銃還用着,想不泄密怎麼可能?

但配方差一點,火藥爆炸的威力就差很多。

火藥分的類別不少,發射藥、爆炸藥、引燃藥,配方要調整。

我是說他們閒的無聊了?看咱們在這邊幹活有什麼用?給他們找點事情吧!”

鈴兒搖下頭,光是遠遠看,看不明白的,她只是單純地看別人輕鬆而自己幹活心情不好。

於是……

“大娘,家中地裡快要老了的菜曬沒曬呀?咱是太原府知事曹礱照,問一下,不收田賦和稅,也不讓你們服勞役,就問問。”

“這位仁兄,你咋賣這麼多魚?這魚怎麼吃啊?三寸長,得燉吧?你一定是網的,沒,沒別的意思,伱想作甚?打人啊?咱不問魚怎麼來的了。”

“小娃娃,田螺養幾天了?放鹽沒?加點油能讓田螺吐更多的泥沙。”

“孩子,錯了,採錯了,你這個不是艾蒿!明天過節不插這個,就是……作甚?啊!知縣呀!好,收,這種收了比艾蒿貴,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