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螃蟹取消政治重

第920章 螃蟹取消政治重

‘嗡嗡嗡嗡……’的聲音中,小蒸汽機帶動的插秧機在水田中如正常人走步一般的速度前進着。

一個人負責操縱設備前行,一個人在後面放一坨坨的稻秧,並且舀水往上澆,後面送秧的板子是斜坡的,容易滯住。

插秧機的輪子前面小後面大,一律外齒輪、輪轂大部分中空,如此輕便,同時又能抓住地。

設備一次能插六排,會出現漏秧、傷秧和多秧的問題,有比例的。

“開始前與百姓說過了?”朱樉盯着看,這東西比下丘村的那個小,更靈活,因爲更新換代了。

插秧機不需要太大,只要能代替人即可,沒人願意彎着要在泥濘的水田裡一步步腿着把秧苗插進土中。

旁邊一個村子的里長回答:“說咧!大家都說好,大不了自己再補一補,只要把成插好,剩下的容易。

幹活少便省力氣,省下來的力氣做旁的事情,飯總歸不能白吃。

今年種妥當,往後大家心中有數,知道插秧時不急,等你們把其他的地翻耕完,咱們就去刨坑種高粱。

曉得呢!先種高粱,高粱長起來一段後再種豆子,高粱幫豆子遮陽。”

“那個……種高粱和豆子也快,插秧的機器改一改,就變成了高粱播種機。

另外還有兩種,一種推着的像個輪子的點播器,一個扎一次種下一回種子的杆式點播器。

無須刨坑放種子再埋,新翻耕好的地用推的最輕鬆,土已經被翻完打碎耙平了。”

這回是朱棡開口,村子裡給出許多種小工具,在應天府、寧國府、太平府、鎮江府等附近的府,百姓可以租,可以買。

輪子的租一天五文錢,杆子的一文錢,在山上種地的願意用杆子的,花幾十文買到手,要不然就得用钁頭刨坑,扔裡種子,用腳把土蓋上。

“那個地方缺苗,快補上,補上。”

這邊說話時,有百姓看到插秧機過去漏苗了,喊着去給補,其實不是他家的地。

許多人不幹活,盯着瞧熱鬧,做夢都不曾夢過的東西幹活速度快,還不是一個,幾十個一同插秧。

昨天干一次,瞧着今天到晚上所有的地就全插完了,昨晚可是始終未歇息,掏個灰兒,喂點水,再喂點煤,自己亮着大燈籠就幹活,那燈跟大眼睛似的,通亮通亮的。

“幹活去了,幹活去了,別看了,耽誤自己的事情,晉王殿下好心幫咱們,咱們要懂事兒。”

知縣王仕童對着看熱鬧的百姓喊,讓他們離開,哪怕回家弄弄院子,也比站在地頭耗工夫強。

百姓們紛紛散去,昨天插了秧的地,百姓順着走,看到空的位置補一株,看到一個地方有兩株的帶走一個。

再瞧瞧哪株種淺了,拿起來瞧瞧傷沒傷,沒傷直接按下去,傷了換一株按下去。

這邊插秧機走,是自己地的百姓跟在後面,沒輪到的去割草,準備餵豬、喂兔子,切碎了雞、鴨子和鵝也吃。

等水稻再長長,按照軍士教的,把鴨子趕進稻田,鴨子專門吃雜草和水稻上的蟲子,不吃水稻。

鵝和雞不行,它們吃,要看好了,有鴨子就不要叫鵝靠近水田,哪怕田埂上的草也無須鵝來處理,鴨子順嘴解決。 不過又說要抓螃蟹過來養,那就不能跟鴨子一同,鴨子吃螃蟹,螃蟹怎麼養?

“殿下,臣聽聞有人說抓其他地方的蟹子放在水田中養?”

王仕童估計是想到百姓想的事情,問出來。

朱棡搖頭:“不養了,麻煩!榆次縣的螃蟹就讓他們本地抓,到時候做成醉蟹。

一個地方的富裕人家少,想發展都發展不了,大家全窮,賣誰去?

夷人又不愛吃,賣他們需要跑很遠,本地的螃蟹估計不好賣,哎~!”

朱聞天碰一下里長,里長連忙接過話:“殿下,螃蟹還是要有的,送惠民藥局和生藥庫,有方子。

不管是曬乾的蟹肉,還是做成了醉蟹的,只要有人生病需要,就可照方拿藥。

應天府那裡有不少人用上了,有的也是偷吃,尤其是醉蟹,放不住了,就被醫官們吃了。”

“他們吃得少,剩的大部分賣了。”朱樉撇嘴:“眼看着時間太久,剩半個來月時,他們賣給有錢人,便宜,比正常的便宜一半。”

其他官員:“……”

“秦王殿下,那如何判的?”照磨呂煜就負責審計什麼的,他別看品級低,專業能力卻強着呢!

“判什麼?又沒給他們發獎金,他們填個單子,太醫院看一下沒問題,就通過了。

賣的錢交上來,一部分給他們當補貼,一部分用來修繕藥房和增加設施,如銀針。

他們不敢貪,相互之間舉報。但遠的地方一般都是先賣,後出單,不然來不及。”

朱樉攤下手,賣歸賣,並非私賣,價錢透明的,誰敢作假賬?不怕被同僚給舉報了?

“記得里長說過,鹽池附近也有螃蟹,派人去組織一下,告訴當地的官員配合,秋時一同收,賣不出去就當藥材。”

朱棡結果話,他本想指望螃蟹賺錢,發現還需要在水田裡隔離,百姓忙不過來的,關鍵上哪找富貴人家?

“不過今年本地的醉蟹要給咱送到南京,咱回去過年,嘗一嘗,這裡怎麼能變富裕呢?”

……

“憨憨,是不是需要大量的商人過來?”

晌午之前,天熱,大家回自己的帳篷歇息,準備吃午飯,里長找到憨憨詢問。

“沒有晉商了,或者說沒有販糧換鹽引的晉商了,想要在這裡暴富,只能等其他地方需求資源。

本地的煤炭多,加上鹽池,現在煤炭無所謂的,別處也有,河南府的正在向其他地方輸送。

鹽,更別想賺大錢,那麼多產鹽的地方,價格難以提升,除非有政治因素。

反正將來一段日子內,大明誰都別想當豪商,豪商無國,至於再以後,那不是你我所需要考慮的。”

朱聞天沒說別的商人是不是過來,而是提不允許商人太富有,對政權有衝擊,等大明錢多到一定數量,商人才能多撈點錢。

無關對錯,所站的立場不同,真要是那麼玩兒,自己先帶着村子發展起來不是更好?然後朱元璋會惦記,幹不幹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