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第746章 葫蘆當植海貨至

第746章 葫蘆當植海貨至

里長知道對於兒童教育方面憨憨的想法簡單,只要孩子學會簡單的識字和算術,之後愛學不學。

能夠看懂報紙內容,寫不出來詩詞沒關係,而算術基本加減乘除,日常生活中的數字能夠處理,好了。

至於有心想要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的孩子,相信他們會努力追求。

脫盲後的人,其實教他們養殖的時候,他們自己懂得學與記,未必需要會代數與幾何。

精通微積分的人養雞就一定比西河村的村民厲害?西河村的村民沒打算有更高的發展,只要養好雞即可。

下丘村的孩子們同樣不需要學會如何發射衛星,更不造原子彈。

“宜長,來,咱們下去滑。”朱元璋活動下肩膀,這裡沒有暖氣,潮,尤其是太陽升高後,水汽更大,他要運動運動。

“陛下稍等。”里長去拿冰刀,冰刀要放在下丘村,一旦出問題,屬於下丘的問題。

若放在宮中,滑的時候刀刃斷了,責任算誰的?

二人換上鞋,在冰上出溜,其他滑冰技術好的護衛跟在周圍。

朱聞天自然在另一邊,他的作用是朱元璋要摔倒的時候快速伸手去抓,他反應速度快,技巧厲害。

腦袋是摔不壞的,有頭盔,就怕把胳膊摔骨折,或者一屁股坐冰上,尾巴骨出問題。

“咱這總不動,越吃越胖,可有什麼好法子?”朱元璋邊出溜邊聊天。

“陛下,可建一個給孩子們玩的那種游泳池,每日抽工夫遊動。”里長立即給出辦法。

村子裡的人就經常游泳,不過是在人工池塘裡,身爲江南人,不會游泳,顯然不對。

“建在哪裡合適?”朱元璋想到了孩子們的游泳池,比較淺,女孩子的由宮女負責,男孩子的由村子裡的男人負責。

那都不是一個盯一個,是兩三個大人盯一個孩子,安全方面不存在問題。

“自是建在村子中。”里長可不想建在宮裡一個,然後總出事。

朱元璋笑了:“建個大的,咱水性不錯呢!跟陳友諒打水戰,好幾次就快淹死在水裡了。”

“咱也沒少被淹,現在不允許孩子冒那個險,養個孩子不容易。”里長沒誇朱元璋,往孩子身上引。

“是呢!年年有人淹死,水性再好,總會遇到危險的時候。

看樣子得叫地方官府安排人手做更多的救生衣,木頭的那種便不錯。

還有讓他們少下水,估計沒人聽,都認爲自己厲害。”

朱元璋說着話眼睛看向別處,找那個格子的溜冰孩子。

然後……他被朱聞天一把揪住,就他這溜冰技術,還敢不看腳下。

過了幾秒,他慢慢腳落冰面上,重新找到感覺,繼續滑。

里長在旁出聲:“給游泳的人拴跟繩子,後面連個不開口的葫蘆就行。

這還是前人的方式,欲渡河而怕溺,故此用大葫蘆,上面切開,把衣服裝進去,再塞好。

人抱着葫蘆游到對岸,把衣服取出來穿上,或者用豬尿泡。

羊皮筏子那個就不必了,羊皮用來製作其他的東西更好,以後造船技術先進後,可給需要渡河的人準備船隻。” 里長沒提修橋的事情,一般需要羊皮筏子過的河,基本上河面寬,而且水流急,否則怎麼不用木頭筏子?

“種葫蘆?咱村子會種?”朱元璋聽出來里長話裡的意思,需要大量的葫蘆,葫蘆哪來的?種。

“明年可種,先育苗,再栽秧,可用來做冬季儲備的食物,前朝即有記載,農書。

之前不提大力種植葫蘆,乃百姓剛剛經歷戰事後急於恢復農作物,葫蘆不屬於糧食作物。

若推廣,百姓顧此失彼,眼下大明藥材需求量大,葫蘆屬於其中廉價又方便獲取的。

百姓騰出一點時間,官府組織人手,或者以商業方式幫百姓育苗,百姓按照要求種,產量並不少。”

“唉~!既如此,種一種,哪裡最適合?”

“各處都種,先告訴地方官府有獎勵,只要種出的葫蘆大,便獲得獎賞,包括種的百姓。”里長也不清楚哪裡的最好。

似乎所有的地方皆能種葫蘆,一般當瓢用的多,百姓家裡種的少,倒是有種瓠瓜的,吃個純粹是菜。

“成,尤其寧國府、太平府、應天府等地,百姓願意聽朝廷的。”朱元璋考慮安排。

他心中這三個府最好,讓幹啥就幹啥,從來不懷疑,因爲照着做的時候確實增產增收,家中有餘糧。

等着又滑一會兒,朱元璋感覺舒服了,坐下換鞋。

小孩子們則是又跑去吃東西,他們根本沒想過吃飽,現在換成了涮串兒,吃一串兒就跑去玩一會兒。

“咱晌午吃這個?火鍋還是麻辣燙?”朱元璋看到有涮的串兒,想起以前的吃法。

“陛下,今日吃海鮮可否?把海鮮扔進去煮,喝溫黃酒。”里長看朱元璋的意思,不同意就換一個。

“好!你們安排。咱的船回來了?”

朱元璋一聽就明白,保證有船今日從海邊到此,否則不會換成海鮮。

自己從善如流,否則會打亂下丘村的節奏,雖說下丘村可以調整過來。

里長換好鞋:“陛下算得真準,運冰的船回來一大批,蒸汽機的兩艘船亦歸來,他們攜帶了大量的鱈魚,魚頭去了,魚的肝臟留下來。

今年咱們開始製作魚肝油,用來給百姓補充維生素,這樣吃骨頭的時候才能補鈣。

口角炎等病,吃它比較好,總在圖書館的孩子們由於營養均衡,倒是很少出問題。”

朱元璋看里長一眼:“不來圖書館的孩子爛嘴丫?抹甘油不成?”

“抹甘油治標不治本,還是太窮了,應該有更多的蔬菜、動物肝臟吃。

魚肝油的技術剛剛弄好,需要先用皮子等熬住出膠,再把膠做成筒狀。

魚乾蒸煮出油後灌進去,每隔一段距離像製作香腸那樣雜扎一下,不過不用繩子,用熱合的方式,等涼了磨一磨就成了軟膠囊。

成本比較高,但對於生病的人來說,還是值得的,村子在研究新的技術,會努力降低成本。”

里長提起怎麼做軟膠囊,首先得有明膠,每一個東西都代表着一系列技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