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一顆丹心問歸事

第617章 一顆丹心問歸事

“憨憨烤串最好吃。”朱樉接過憨憨遞來的一把悶子,笑着道謝。

朱標伸手分走一半:“此運河還要繼續加深、拓寬。咱算看出來了,最好的運輸工具是火車,把鐵軌修出來,火車嗚嗚跑着,又快又穩。”

“殿下回去,可從南京沿秦淮河、胭脂河、石臼湖、丹陽湖、黃池河修一條鐵路,再修一條到鐵礦區的,形成個圈。”

里長把打算好的事情說出來,憨憨兩年前就開始惦記,要修鐵路到下丘村。

只要朝廷答應,下丘村自己掏錢都行,想有錢,很快便有錢。

“咱覺得應該先從應天府修到長江入海口,東西在那裡卸貨裝火車運到應天府。”

朱樉持不同意見,修鐵路到下丘村作甚?方便你們回去玩?

里長據理力爭:“殿下可是忘了蒸汽機船?逆流而已,長江水流大,不怕擱淺。”

“蒸汽機船去下丘村更容易,江南哪天河能擱淺?海船都能輕鬆跑,胭脂河很寬、很深。”

朱樉搖頭,就那個小蒸汽機船,現在跑一趟下丘村兩個時辰,從下丘村過來一個半時辰。

下丘村從黃池河進長江,一直到秦淮河入長江的地方,全是順流,最後的秦淮河一段逆流。

修鐵路有什麼用?難道縮短半個時辰就是目的?

朱標打圓場:“還是先修從應天府到礦區的鐵路爲好,運輸量大,而且距離近,一百來裡。”

里長想了想:“行,依太子所言,先修那條路,確實最需要鐵。

另外再修一條從咱們走的路線到秦王殿下封地的鐵路,把上面的延長縣帶上,那裡有石油。

冬季黃河枯水期時,依靠鐵路來運輸物資,避免出現耽擱。

哦!不能翻山,需要從藍田縣那裡繞山路,當初說好的修路,鐵路和陸路一起修。”

“行啊!”朱樉一聽要把鐵路修到自己家,連連點頭,支持,里長是好人呢!

“江南地區缺少煤炭,做飯使用的柴火獲取艱難,冬日裡的氣溫偏低,對心血管影響甚大。

河南的煤炭若能運到江南,還有晉王封地的煤炭送到江南,可促進江南地區經濟發展。

以後的建築,更多的時候會使用水泥與磚頭搭配的方式,簡單結實。

南江地區有燒製水泥的材料,卻沒有燃料,用柴火燒水泥,或者使用柴火冶煉鋼鐵,二位殿下知道消耗量和溫度提升難度。”

里長見說到此處,想着憨憨提到的事情,鐵路慢慢修唄!軍隊閒着也是閒着。

北元那裡的邊境,有個十萬軍隊足夠頂住了,北元現在還剩多少能打的?

他們就算使勁生孩子,孩子不需要長大?

每耽誤一年時間,大明的武器就會改進一些。

憨憨說的,再過兩年,槍裡面的便不是後裝紙殼彈,而是銅殼彈,緊接着是連發機槍出現。

北元每給大明下丘村實驗室一年的時間發展,其將面對的作戰難度就翻許多倍。

“對,煤炭值錢,只要比買柴火的價錢低,同時又有利潤,就值得運輸,終究能把修鐵路的錢賺回來。

關鍵還能運輸其他東西,包括人,到時候不怕各地百姓亂跑不好管理了。

得造鍋爐,鋪暖氣,咱發現了,應天府的冬天需要暖氣,冷!”

朱樉說着說着居然說道了暖氣的事情,誰說江南就不應該有暖氣的?冬天才零上幾度,不冷啊?

南京的冬天,有時還下雪呢!晚上零度以下,而人的適應溫度,至少得有十六度,最好十八度。

要是二十三四度的室內溫度,就可以開窗戶通風,在房間中無須穿衣服。

朱標端起啤酒自己喝一口,打個酒嗝:“呃~!感覺缺人口,現在是生產技術和生產力上來了,人口缺愈發顯得重要。 大量的勞動力耗費在田地中,顯然耽誤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得把百姓從土地種提出來,需要技術支撐。”

他開始分析起社會用工結構的問題了,有的地方是有人沒地,有的則是有地沒人。

一些有地沒人地方的人跑到了有人沒地的地方生活,因爲那裡戰亂少,又是之後爲了防止不好管理遷徙而至的百姓。

即土地的平均佔有人口在各地是不平均的,原來自己家有地的人,扔掉了土地,跑到別的地方佃其他人的地耕種。

“太子殿下,先不忙着把人口再遷回去,咱回去後,軍隊的士兵要分配到各地進行掃盲教育。

掃盲的過程中,本身就是學習知識的過程,把養殖和種植的技巧教給百姓。

生產技術轉化成生產力需要時間,哪怕叫百姓用牲畜耕作,也得有足夠多的牲口使喚。

蒸汽機的生產與操作,沒有技術人員不行,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

里長明白朱標的焦慮,總覺得發展慢,要加快速度,因爲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心中有了希望。

“唉~!”朱標伸筷子夾烤茄子:“茄子好,蒜末多,今年……有許多地方的百姓能夠吃到新鮮的茄子和黃瓜了。”

吃一口茄子,朱標有成就感,沒白跑一趟,還是放下了太子妃和兒子跑出來的。

總歸許多百姓能吃飽飯,同時又有了生產工具和資源。

想是今年冬天便不應該有許多人被凍死,更不用說餓死。

這屬於給自己的家人積福、積陰德了,只是希望不要再馬上出來,自己在皇城呆上個兩三年的。

朱標一邊進行自我心裡安慰,一邊又苦惱。

最開始出來的時候是琢磨着一路急趕,到地方把玉璽拿到,然後回來過年。

結果確實回來過年,卻變成了第二年的年,一路走一路停,百姓眼巴巴看着。

這回程,下一站是河間府,處暑那天能離開不?

“里長,河間府有沒有什麼事情?”朱標現在也不曉得是什麼心情,回去想快就能快,他又想,他打算把這一條線也給弄好了。

“沒有事情,那裡就一個靜海縣和一個會川縣,人口很少,咱們需要先路過三角澱,然後到靜海縣。

當地有河流,正常的種植就行,河流適合養殖家禽,包括會川縣,告訴當地百姓一聲即可。

加上南邊的滄州、南皮,滄州一大片平原,氣候好,關鍵水源豐沛,適合養殖業和種植業,可以成爲一箇中轉站。

南皮跟滄州一樣,最適合進行牲畜與家禽養殖,那裡的土,種苜蓿和小麥、大豆就行。

由於它跟滄州都有運河流經,那麼不管養殖什麼,最後都能送到別處,尤其是順流而下所在。

щшш● ttКan● co

不過過了河間府,進入山東後,地方就多了,那裡的情況更復雜,咱們遇到一地一分析。”

里長手上拿着一串兒板筋,來不及吃,回答太子的問題,說完才擼一口。

這個板筋切得厚,又不是賣串兒,切薄薄的,跟柴火似的,一點不好吃,這種厚一點的除了嚼的時候容易塞牙,沒別的毛病,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