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因爲熟悉才忽略(第三更)

第573章 因爲熟悉才忽略(第三更)

朱元璋三個人吃完飯,開始喝茶水,下丘村的綠茶。

朱元璋不忙,以前他看題本,都是這個地方百姓生活不好了,那個地方的歉收了。

還有沿海地區倭寇又打來啦!什麼地方準備修一下河堤、清理河道,沒錢。

如今同樣的事情,他不愁,仔細一想,俱是錢的問題。

倭寇打不過來,大明水師帶着海邊百姓撈魚呢!誰配合倭寇啊?

歉收的數量不多,免了租子,個別百姓田地出問題,是意外,讓地方官府幫着補貼。

修河堤一般都是讓百姓用那一個月的勞役來做,正常不缺心眼的官員不會讓百姓在農忙時節去幹活。

以前遇到這樣的情況,是百姓自己帶着工具和乾糧幹活。

現在朱元璋看到了,覺得應該修,就由宮裡提供工具,然後再提供一些錢買東西做飯。

至於是否會有貪墨的情況,查一下而已,有就收拾。

如此一來題本好批覆了,朱元璋輕鬆起來,發現丞相應該放下更多的權利。

“現在主要的事情是造蒸汽機?給船隻和礦區用上?”朱元璋再次提起此事。

“嗯!”湯和也再次認同:“陸路不好走,百姓的流動性小,除了特殊地方的勞務人員到應天府,其他的俱受路引限制。

商人行商,多用水路運輸,除非之前給邊關等地區提供糧食換鹽引的商人。

陛下,臣記得下丘村提過關於西北之地的茶葉換馬的事情,可是改過來了?”

湯和說着說着就想了下丘村要求降低交換價格的那回,下丘村好像什麼都知道。

“早改了,哼!大明如今不缺馬,願意換就換,不願意換他們別想拿到茶葉,下次更貴。

茶葉籽油咱大明也用上了,可以把苦澀去掉,人能吃,也能點燈。

哎呀!給得實在太多了,說一件事情,就會涉及到下丘村,他們最開始是怎麼提議的?”

朱元璋說着說着,發現大明稍微有一點好事情,就是下丘村推動的。

平時感覺不到下丘村都幹啥了,眨眼間幾年過去,似乎很平淡。

爲什麼是這樣?是習慣了下丘村在身邊,還是下丘村的名聲太小?

“陛下,下丘村從來不在朝堂上往前站,也就應天府的百姓得到好處才知道下丘村。

下丘村的買賣屬於收攏性的,百貨商店不以下丘村爲名。

關鍵下丘村沒有亂七八糟的事情,百姓到下丘村的店裡買東西,只知道是下丘村開的,可以放心購買,其他的不多考慮。”

湯和看出來朱元璋的心思,他琢磨一下,同樣發現下丘村很低調。

給人的感覺是習慣,不刻意宣揚,哪怕丹青圖書館那麼大的名聲,百姓也只會說圖書館。

再多問,百姓想起來了,是下丘村的,陛下題字,大明棟樑,很好!

羣臣許多時候會忽略下丘村,下丘村不當官,更攢不下多少錢。

曾魯跟着說:“是這個道理,下丘村與外人接觸都是吃的方面,順便賣點衣服、玩具、陶瓷器等東西。

招牌上沒寫下丘村,包括盒飯店,它叫丹青盒飯店。 臣和家人每日裡吃下丘村的飯菜,就是親切,明白下丘村是照顧咱們,飯菜好吃。

仔細回憶,下丘村在指引着大明的發展,應天府百姓全知道的時候,沒有人會刻意去提。”

曾魯說的時候,寒毛乍起,害怕,水越深越平靜。

下丘村明明就在那裡,東華門與朝陽門都有大片建築,尤其是朝陽門外,只是那裡沒有別人過去。

百姓閒聊中會說哪家老爺又娶了小媳婦兒了,可了不得,有錢。

誰誰家的鋪子賣假東西,被人發現,官府來抓,哎呀!完嘍!

秦淮河上的哪個青樓來了漂亮的女子,本事大着呢!花魁!

沒人單獨提下丘村,每天吃盒飯的不少,去居必七買東西的更多,在圖書館看書的也是常態。

那一條街都是下丘村的買賣,除了福華樓,對,福華樓的名聲都比下丘村響亮。

這是怎麼回事兒?不對呀!下丘村若是可以被忽略,還有什麼值得記住的?

曾魯說完,跟朱元璋、湯和,面面相覷,果然如此哦!

旁邊的宮女與太監互相看看,也點頭承認是這樣。

……

“現在咱們的商行就要開始運作了,主要是參與土堡建設,以商行的名義。

不要有下丘村的名,因爲大部分人都會考慮眼前的生活,不會去打探背後的事情。

知道與否與他們太遙遠,過日子是所能接觸到的最近的情況。”

朱聞天也在跟里長說關於如何讓別人忽略下丘村的事情,他故意的。

所有的下丘村買賣,都不以下丘村來命名。

這就跟他那個時候菸草一樣,抽菸的人,只知道煙的品牌和價格,當然也有口感。

菸民聞一下別人抽的煙,能夠立即說出是什麼煙,因爲香料的味道不同,包括煙的膠水不同。

但你問他們哪種煙的香料是誰提供的,他們就茫然了。

還有很多公司,比如連鎖超市,超市的名字一樣,問消費者這個超市的背後是誰?對方很可能反問你,你吃雞蛋還要知道是哪隻雞下的?

身份就這樣被隱藏起來,自己不去鬧事情,不刻意宣揚,誰管伱啊?

故此有許多公司是層層控股,交叉控股,讓別人查起來很費勁,最後尋常人誰去關注?

下丘村也是這個模式,除了縣城縣的官員和另外二十一個村,整個寧國府又有幾個人想着對下丘村進行了解的?

然後當有人觸碰到下丘村根本利益的時候,纔會明白下丘村是什麼樣的存在。

至於說有人買了下丘村以別的名字開店熟食店裡的東西,自己的原因沒吃,放到第二天壞了,過來找店裡,說東西壞了。

店裡直接就給你換,不會跟你爭執,因爲明白你的所圖,你買東西是爲了吃,不是爲了坑熟食店,你自己知道就好。

如果熟食店不同意換,那麼這個人很可能鬧,然後官府介入,很多人關注,這人被收拾,其他百姓突然想起來,這個店是下丘村的。

朱聞天一直採取同樣的路線和方式,商行直接參與進土堡建設,從開始就讓人知曉,隨後才能‘遺忘’,因爲太熟悉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