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

在基本實現明朝的統一後,趙銘下一個目標,就是挽救整個舊世界,也就阻止東亞文明的衰落,對抗勢頭正盛的西方文明。

爲此趙銘的施政方略,也將圍繞着這一目標。

今後幾十年內,對內趙銘將力求實現工業化,對外整合東亞,並將西方文明,擋在美洲、印度等地,建立一個龐大的勢力範圍。

而具體到眼下,首先是支持李成棟在東洲的戰爭,並與吳三桂和英國爭奪印度,然後着手整合整個東亞。

這時趙銘看了衆人一眼,囑咐道:“馬上就要過年來,在年前,內閣儘快拿出一個整合大明與藩屬,以及東亞各國市場的經濟方案出來,並撐着各國使者在京,與之商議,說動他們加入這個方案。”

堵胤錫點點頭,“臣等儘快去辦!”

趙銘遂即又道:“寡人最近得到消息,吳三桂最近應該已經在印度稱帝。如此一來,烏斯藏一地,便是朝廷遏制此賊的關鍵。今年烏斯藏的使者來京沒?”

戴之俊管着禮部,忙道:“朝廷和烏斯藏的聯繫已經斷了十多年了。那裡現在爲和碩特蒙古控制,並未派遣使者前來。”

趙銘頷首道:“烏斯藏、漠北、西域、還有外東北,這幾個地區,朝廷今後必須納入版圖之內。內閣給李定國發條旨意,讓其挑選一萬精兵,進行訓練,明年之內,準備入藏!”

對於明朝本部的版圖,趙銘最低的目標,是恢復海棠葉的形狀,否則豈不連清都不如。

堵胤錫記下趙銘的吩咐,不過卻提醒道:“殿下,烏斯藏地處高原,將士們難以適應不說,與朝廷還道路不通,聯繫不遍。若是駐軍的話,補給恐怕比駐軍西域還要困難。臣以爲,不如先遣使者,曉以利害,若是和碩特蒙古臣服,朝廷便不要勞師遠征了。”

趙銘看了堵胤錫一眼,他的想法和戰略,堵胤錫還是很難理解,不過堵胤錫說的也是事情,往高原上運兵,確實很難,不過趙銘要的不是名義上的臣服,而是切實的掌控,所以維持駐軍,還是很有必要。

“先派使者,不過軍隊也要訓練!”趙銘沉聲道。

堵胤錫見趙銘同意派遣使者,便也就行禮領命了。

趙銘不僅要駐軍,還要修川藏公路,只是現在實力不允許,所以趙銘也就沒提。

當下,趙銘又強調了一下,剛纔說的一些事,尤其強調了西方文明興起,對大明的威脅,希望內閣不要放鬆警惕。

趙銘與幾位內閣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令幾位大學士都比較震驚。

畢竟歷代以來,中原統一後,就該休養生息,專於內政,沒想到趙銘又找出這麼龐大的一個假象敵出來。

雖說大學士們並不都贊成趙銘的想法,但是卻不敢違背攝政王的意願,只能按着趙銘給的方向去做。

畢竟,這些事情對於明朝,還有百姓似乎也沒什麼危害。

明朝內部的戰爭結束後,山東、河北、河東、關隴四川剛歸附不久的士紳和商賈,爲了接近權力的忠心,紛紛在南京購買屋宅,或者開設商鋪,給南京注入了新的血液,形成了南京繁盛局面。

雖說江南蘇州、常州、揚州等地,陷入了逆城市化的危機之中,但是南京城作爲政治中心,城市有其它城市不具備的優勢和吸引力,卻似乎不受影響,反而比以前更加繁華了。

前些日子,趙銘與幾位大學士商談之後,便給內閣下達了一個任務,便是與趕來朝貢的諸多藩屬,簽訂一份經濟上的條約,以便整合東亞的市場。

眼看着臨近新年,內閣在制定出大致方案後,便希望儘快與各國達成簽約意向。

這其中漢國、延平其實,早就有內似的條約,所以不用多費口舌,安南、琉球、也比較容易說服,唯有日本、東籲、暹羅有點麻煩。

這天上午,禮部主事錢秉鐙,帶着幾位使者一邊前往禮部,一邊給衆人講解南京風物。

“那裡便是司天臺!”錢秉鐙指着雞籠山上一座高大的建築道:“此臺高九丈,又是建在山上,是南京城中最高的建築,比皇城的宮殿都高。攝政王在這裡養了許多西洋博士,還有欽天監的官員。當然,要說觀察天文,還是城外紫金山的天文臺,更爲適合。”

錢秉鐙又指着南面,一大片蔓延的建築羣,“那邊以前是國子監,現在改爲帝國大學。今後各藩屬的學子,也可再此學習。”

衆多使者有的是第一次過來,有的則來了幾回,對南京的風物早已十分了解。

日本德川幕府的使者,乃是戰國明將真田信之的後人真田信道,只是隨聲應和,有些心不在焉。

事實上,這是他第二次,授德川家之託,前來大明拜見趙銘。

這些年來,日本在與大明的貿易之中,長期處於劣勢地位,國內白銀大量外流,給德川幕府的經濟,造成了嚴重了問題。

此外,幕府對明朝藩屬,漢國與日本國內外樣大名之間勾結,以及猖獗的走私貿易,也感到十分的不滿。

去年,他前來與明朝商討,明朝這邊站在漢國一邊,使得近一年來,漢國越發不將德川家放在眼裡,而德川家考慮到明朝,也不敢對漢國怎麼樣,便只能再次前來明朝,希望明朝能夠約束漢國。

對於日本而言,慶長文祿之戰過去不到百年,對於明朝的強大,他們還是心有餘悸,只能低三下四的進行商議。

不過真田信政,對於此行的結果,卻不太樂觀。

對面於明朝而言,漢國是親藩,第一代藩乃是當今攝政王趙銘,二代藩是攝政王長子,而日本不過是表面稱臣,並未進入新的朝貢體系,明朝會爲日本主持公道嗎?

“錢主事,這次來禮部,是來討論漢國與日本之間的問題嗎?”真田信道小心翼翼問道。

真田氏在犬伏之別後,真田信道祖父真田信之投靠了德川家康,他們這一支,性格上比較謹小慎微。

德川家也是看上他性格,不至於激怒明朝,所以才擺脫他出使明朝。

錢秉鐙並沒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笑道:“今天召集各位前來,就是一勞永逸的解決,大明與各國之間的問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