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接見使者

南京以朱以海爲首的宗室叛亂被趙銘平定之後,趙銘遂即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以及宗人府,來審理參與叛亂的宗室。

並暗示主持審理的官員,要搞擴大化,將朱明主要的宗藩,全都牽扯進來。

打倒了朱以海的浙系一派,又將唐藩一系的殘餘勢力剿滅,趙銘自然要鞏固戰國,徹底解決明朝的宗藩問題。

既然攝政王有交代,官員自然投其所好,將謀反一案擴大化,將在南京的宗藩全部牽連不說,連那些在地方,沒有參與叛亂的人,也因爲某年某月給朱以海或者是朱聿鐭等人送過禮品,而被認定資助叛亂。

朱明三百年,在籍的宗室子弟,近二十萬,算上眷屬,不下百萬之巨。

雖說清軍南下,殺了不少宗室,而明朝財政崩潰,無力承擔宗室俸祿,又限制宗室從事各種產業,導致許多底層宗室餓死,甚至脫籍,但這次牽連之人,依舊是個龐大的數目。

眼下,趙銘不希望,朱明宗室成爲他掌握權力的阻礙,也不希望,大明有這麼一羣不事生產,掌握特權的人存在。

那與滿清的八旗,並無多大區別,八旗至少還打仗,宗室卻只能佔據社會資源。

對於這個只享受特權,不承擔責任和義務的階層,趙銘覺得接着這次處理叛亂的機會,進行較爲徹底的改革。

三法司和宗人府,一口氣廢掉了大明大半的宗室爵位,只留下桂藩,又找到周藩等少數幾個,留下來稱場面,並乘機廢除宗室俸祿,產業同樣繳納賦稅,同時不在限制宗室從事各行各業,甚至可以做官,總之一句話,就是以後自謀生路。

當然,他們已經沒有這個機會,要從事各行各業也只能到海外,因爲絕大多數宗室,都因爲參與叛亂,而被流放到海外。

宗室人口龐大,即便對於許多底層宗室,趙銘沒有處理,但是要流放的男丁,依舊有數萬之數,加上眷屬,足足十餘萬人。

這麼多人,流放到新明洲,趙銘很擔心,再次形成一個反對他的朱明政權。

因此,東洲來人,便讓宗室多了一個流放之地,能實現分散安置。

南京攝政王府邸,勤政殿內。

趙銘端坐在大殿上,下面東城男國的長使季從良,行禮跪拜,“小臣拜見攝政王。”

趙銘觀來人,有些眼緣,不禁道:“孤可曾見過你?”

季從良喜道:“殿下稱霸東海之時,小臣與城主曾有幸在殿下麾下當過壯勇,不過後來被踢出了軍中。”

趙銘不禁問道:“張益達在東洲情況如何?”

季從良悲從心來,“回稟殿下,城主在東洲的情況很是危急,好不容易拓殖了一塊土地,找到了金礦,卻又被西夷奪取。”

“萬里之外,舉目無親,四下非夷狄,便是土著,確實不易!”趙銘感嘆一聲,遂即沉聲道:“你給孤說一說東洲時下的情況。”

眼下,中原大地,除了吳三桂外,趙銘已無敵手。

在趙銘想來,用不了幾年,他就能平定吳三桂,屆時放眼天下,他將面臨的是整個西方文明的挑戰。

這或許是比此前所有敵人,都要難以對付的敵人。

因此,趙銘早就開始部局,下一步,向東要在東洲西岸站穩腳跟,向南將南洋的西夷趕走,再向西與西夷爭奪印度。

趙銘最大的希望,就是有生之年,將太平洋變成內湖,然後向西將勢力擴張到印度。

如果活得夠長,那便來一場大戰,制定世界的新秩序,若是早死,就只能靠後來人了。

在東洲立足,能將西方諸夷的勢力,牽制在東洲,防止其影響力觸及大明的勢力範圍,因此拓殖東洲,將是趙銘的下一步重要戰略。

季從良道:“殿下。東洲之地,異常廣大,臣等居東洲五載,尚不知其邊界。只知向北,乃是少有人煙的極寒之地,有生番出沒。向南乃是被西夷佔據的廣闊區域,謂之墨西哥,再南的土地,據說同樣被西夷佔據,當年來呂宋的銀子,都是產自此地。向東是巨大的山脈,翻過山脈,則是廣闊的平原。這裡的土人,膚色較深,與我們到有些相似,與西夷截然不同。再東,則被另外幾股西夷佔據。”

趙銘微微頷首,問道:“孤聽理藩院說,你這次來,帶來了一船黃金!”

季叢良行禮道:“回稟攝政王,本來是三船,不過有兩艘船中途沉沒了。這船黃金,小臣代城主進獻給大明,請殿下正式冊封城主,並派遣援軍增援。”

要在東洲開拓,與西夷爭奪殖民地,需要讓朝廷和民間都有利可圖,纔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成祖時,鄭和七下西洋,比西方大航海早了百年,可惜朝廷虧錢,民間也沒獲得什麼利益,最終人亡政息,錯失時機。

否則,這天下,也就沒西夷什麼事情了。

趙銘沉思片刻,“孤會派給你們一個強援。不過這船黃金,先放在上海,孤會令市舶司,專門爲你新城藩,辦一個商品展覽,你則需要把這船黃金全部花完,只留一筆委託招商船運公司,進行海上運輸的錢。”

季從良不禁微微一愣,不解道:“可是,這是城主進獻給殿下的錢。”

趙銘微微擺手,“這個錢是要給的,不過不是現在。”

“那小臣要買些什麼?”季從良問道。

趙銘微笑道:“自是你們在東洲缺少什麼,就購買什麼,就算是買槍買炮,也沒問題。”

聽到居然能買槍炮,季從良興奮了,連忙叩首道:“小臣謝過殿下的恩德。”

趙銘遂即沉聲說道:“孤有一事,朝廷有數萬罪犯,需要流放至東洲。孤把他交給你們,你們可以用他們開礦,屯田,不過每年需要給朝廷支付一筆工錢。”

新城男國在東洲最大的短板,就是沒有足夠人口,新生人口,敢不上每年病死,還有在衝突中死去的人口。

若是長此以往,用不了多久,可能新城男國,自己就滅國了。

“攝政王殿下,新城願意將收益的五成,進獻給大明。”季從良興奮叩首。

趙銘擺了擺手,讓他退下,遂即吩咐道:“傳李成棟來見。”

趙銘給新城國找的強援,就是李成棟。

這廝第一個攻入南京,雖是撿了個便宜,但是趙銘不能食言。

現在,趙銘依舊不怎麼信任李成棟,便索性將他打發到東洲去。

這樣趙銘少了個威脅,而李成棟又確實比較能打,他到了東洲,應該能應付西方諸夷,讓明朝在東洲西岸站穩腳跟。

最後,幾年前,趙銘將不少浙系舊人,流放到了東洲,如今又流放數萬宗室。

趙銘對此多少有些不放心,派李成棟過去,正好可以相互牽制。

(求月票,推薦,訂閱,求加書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