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欲擒故縱

趙銘其實一直沒有放鬆對朱姓宗室的監視。

當初在武昌城下,趙銘便打算徹底摧毀朱姓勢力,只是因爲朱以海在後方干預,吳三桂又陳兵邊境,準備插手明朝內部的戰爭,讓趙銘不得不進行妥協。

趙銘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向默許了隆武一系繼續曾在。

此後,趙銘回到南京,先是搞掉了不聽話的朱以海,扶立朱由榔爲帝,解決內部的不和諧。

在解決和清洗了南京朝廷中朱以海一派後,趙銘遂即一面離間和分化隆武一系,一面擴充軍隊,整理永曆朝廷的內政,充實國庫,逐漸坐穩了攝政王的位置。

這個時候,趙銘兵強馬壯,要兵有兵,要錢有錢,逐漸掌控局面,他便開始後悔當初沒將宗室問題徹底解決。

從那時開始,其實趙銘就已經再考慮,怎麼向宗室下手,只是苦於沒有藉口。

畢竟,明朝立國近三百年,宗室人口幾十萬,佔據了很大的社會財富,並且不需要交稅,還要朝廷出錢供養。

當然,朝廷早就停了宗室的俸祿,可是宗室勢力,依然阻礙着明朝的發展,還有趙銘將要進行的改革。

明朝的宗室,大多富得流油,而有錢,就有勢力。

宗室的特權,來自皇室身份,政治上天然保皇,所以絕對不會容忍趙銘把持朝政,威脅朱家江山。

趙銘與他們的矛盾,幾乎無法調和,只能徹底分個高下。

爲此,趙銘一面消除皇帝對朝廷的影響,將內閣和朝廷搬到揚州,一面外鬆內緊的監視宗室,等待宗室犯錯。

畢竟大明江山姓朱,趙銘之前又與朱聿鐭、朱聿鍔、朱琳源,以及朱以海達成了協議,動手總是需要一個站得住的藉口。

去歲開始,趙銘移駐揚州後,便故意放鬆了對朱以海的監視,對於唐系三藩,也比較縱容。

果然,軍情司不久,便發現南京城中,多了一批被裁撤的江北兵將。

當年趙銘逼迫朱以海退位,而後對他的嫡系人馬,進行大規模的清洗,許多江北軍將士,都被趕出了軍隊。

雖說趙銘發了遣散費,但是打了十多年仗的將士,除了打仗,什麼都不會,種地又耐不住寂寞,很快就花光了遣散費,流落江南各地。

這些人大量出現在南京,立時就引起了趙銘的警惕,讓軍情司秘密監視。

不久之後,趙銘召集諸藩,出兵北伐,李定國、金聲桓、高一功等人,都帶了近萬精兵前來助戰,唐系三藩加起來,出兵還不到一萬,而且兵馬都是些新卒,完全是糊弄趙某人。

趙銘北伐,南面必定空虛,對於反對他的人來說,將是一次機會,也是唯一的一次機會。

若是趙銘北伐成功,光復了神京,那趙銘就算要謀朝篡位,天下人也都沒意見,甚至趙銘不謀朝篡位,天下人都會替趙銘着急,攝政王怎麼還不當皇帝。

趙銘聯繫到南京城中,出現的前江北軍兵將,又看唐系三藩保存實力,便預感到宗室要搞事情。

不過宗室的舉動,趙銘其實並未放在眼裡。

若是武昌之戰前,朱姓宗室聯合起來,要對付趙銘,趙銘還有些擔心,可現在趙銘已經做了近三年攝政,朝廷上下都是他的人,地方都是他的黨羽,他對於宗室的動作,不僅不擔心,反而故意縱容,等待他們行動。

因此趙銘察覺到苗頭後,並未採集行動,而是安排好朝廷和各地事宜,繼續進行北伐,準備再解決阿濟格的同時,順便也將宗室處理掉。

當趙銘攻下徐州後,軍情司果然傳來消息,朱以海不知道從哪裡搞到大筆銀子,開始聯絡曾經的部下,大批被趙銘裁撤的江北軍,紛紛向南京聚集。

於此同時,唐王、粵王、鄂王的藩兵,也蠢蠢欲動,乘坐商船,秘密前往南京。

趙銘得到軍情司的稟報後,知道朱以海等人,要趁着他北伐的機會,在南京動手。

因此,趙銘攻下徐州後,並未立刻北進,而是一面等待朱以海動手,一面開始進行佈置,安撫和拉攏各方勢力。

趙銘利用北方土地,將商賈、江南士紳,還有軍隊,包括李定國、金聲桓等人,拉攏到自己一邊,而後秘密召見留守揚州的內閣成員,以及心腹大臣,並將堵胤錫打發到遼東安置降軍。

趙銘做好了準備,只等朱以海發動,大軍便立刻回師,將宗室叛亂鎮壓下去。

誰知到,朱以海等人太慫,見趙銘大軍停在徐州,根本不敢發動。

趙銘見此,猶豫一陣後,終於決定還是冒險北上,給朱以海一個機會。

果然,在趙銘大軍進抵北京城下不久,南京城中的宗室勢力,認爲趙銘遠離江南,又深入東清境內,對江南鞭長莫及,終於發動政變,控制了南京。

如此一來,宗室便可利用皇帝名義,傳旨江南各地,定趙銘爲國賊,並藉機控制江南,趙銘便是有家難回。

屆時,在南京宗室,還有東清,以及周國吳三桂的合力之下,趙銘便是三面受敵,再加上北伐大軍中的隆武一系乘機做亂,趙銘必然大敗。

只是朱以海沒有想到,趙銘心機深沉,早就等着他們這麼幹了。

當然,朱以海其實也察覺到一絲不對頭,意識到趙銘可能給他設套,但是朱以海不能放過這次機會。

因爲一旦趙銘收復神京,那他的地位便無可動搖,朱以海便再無機會。

所以,朱以海明知存在風險,也要放手一搏。

這時,趙銘在南面,其實已經佈置妥當,朱以海雖然控制南京城,但內閣和六部早轉移到了揚州,南京剛發生政變,留守大學士陳明遇,就已經做出應對,將動盪範圍控制在南京。

如今朱以海其實只控制一個南京孤城而已。

在江南,趙銘做好了準備,周國吳三桂,還在於蒙古激戰,阿濟格更是自身難保,一切其實都在趙銘的掌控之中。

這時,趙銘在李定國等人面前演着麼一出,其實就是仗着北伐和收復神京的大義,逼着衆人站隊表態。

一面是一心收復北京,忠心大明的攝政王,一面是不顧大義,在後面拖後腿的腐朽宗室。

不說,北伐關係他們的切身利益,關係着農場能否兌現,光是眼看北京將被攻下,就不難選擇,誰也不想做秦檜,留下千骨罵名。

這事,如果他們幫助宗室,以宗室的尿性,他們也不會有好下場。

再者,朱家向來對自己老朱家的人賞賜豐厚,對他們這些武將,則相當吝嗇。

宗室勝了,他們沒什麼好處,今後說不定因爲政治需要,給趙銘來個平反,他們難免被拿來頂罪,如秦檜般被鍋。

(求月票,推薦,訂閱,求書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