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收編蒙古

在滿清時,關寧軍並不算最爲翹楚的軍隊。

在絕大多數人看來,要論戰鬥力,八旗纔是第一,關寧鐵騎只能算第二。

因此,趕來的蒙古軍,並不懼怕吳三桂,甚至有些看不起,這個背叛了福臨,竊取了西清將山的叛將。

這時,兩萬五千蒙古騎兵,在面向西面,列成戰鬥隊形。

層層疊疊的蒙古騎兵,衣甲比較混亂,有的船隻蒙古八旗的盔甲,有的則戴着氈帽,穿着臃腫的襖子和皮甲。

畢竟滿清政權崩潰後,沒了後勤補給,衣甲破損後,也沒有工匠修復。

從新退回到部落狀態的蒙古人,無法維持數萬大軍的裝備補給和更換。

雖說,蒙古人的賣相不太好看,但是身上兇悍的氣息,卻讓人無法小覷。

兩萬五千蒙古騎兵,擺好陣勢,風出得大旗獵獵作響,數萬大軍一片靜寂,殺氣騰騰,要與偷襲他們的周軍決一死戰。

吳三桂收回千里鏡,對於眼睛的蒙古騎兵,卻不以爲然。

世人皆以爲,關寧軍害怕滿蒙韃子,其實不然,他們只是不想爲誰拼命而已。

早些時候,關寧軍與八旗拼命的時候,並不懼怕八旗,甚至還數次擊敗多於自己的八旗兵。

至於後來,不僅打八旗不行,連剿流寇也不行,幹啥啥不行,則完全是關寧軍的心態問題。

此時,關寧軍無疑是想打的,而起戰意洶涌。

畢竟,以前替別人賣命,如今卻是自己創業,豈能不豁出老命。

吳三桂回頭看了一眼,在身後聚集的關寧鐵騎,只見將士們一個個都躍躍欲試,不禁慢慢抽出配刀,向前一指,便催動戰馬開始衝鋒。

大纛一動,左右周軍鐵騎,唯吳三桂馬首是瞻,兩萬鐵騎踐踏着大地,如鋼鐵洪流一般突進。

蒙古軍大旗下,還懷着一絲傲慢的蒙古騎兵,紛紛握緊了兵器。

看周軍騎兵,洶涌而來,土默特臺吉,毫不示弱的抽出彎刀,朗聲嘯叫,“殺光他們!”

一瞬間,兩萬五千蒙古騎兵呼嘯而出,騎兵奔馳中提起全速,雙方騎兵看向對面,入目俱是一片爭先恐後,向前涌動的馬頭。

萬蹄踐踏大地,濺起片片泥土,雙方騎兵都以絕死的勇氣,筆直的撞向對方。

四萬多騎兵的大戰,永樂之後,幾乎罕有,戰場令人熱血沸騰,山河變色,遠處的陰山山脈,都隨之顫抖。

趙銘與清軍多次交手,其中不乏十餘萬人的大戰,不過卻從未進行過,如此大規模的騎兵對決。

“殺!”一聲怒吼,吳三桂內心激動。

在他的怒叫聲中,率先衝出的火槍騎兵,向兩翼散開,而後勒馬持槍。

一片密集的槍聲響起,蒙古騎兵的左前和右前方,騰起一片硝煙。

密集的彈丸,藉着火藥爆炸的推力,噴射而出,防禦單薄的蒙古騎兵,如撒豆子般,在槍口下墜落。

蒙古騎兵,立時張弓搭箭,漫天的箭矢,普天蓋地的落向周軍。

雖說,周軍騎兵裝備精良,前排的騎兵,都穿了板甲,但是蒙古騎兵射術精絕,還是有不少騎兵,被射中咽喉和麪龐,墜落下馬。

不過蒙古騎兵沒來得歡喜,兩軍已經衝到十餘步內。

雖說,關寧鐵騎,已經裝備了不少鳥銃和燧發火槍,但是標誌性的三眼銃,也並不少。

這東西殺傷力小,精度差,但是動靜大,能嚇對方一個半死,深受關寧軍的喜愛。

因爲這不僅是一件火器,還是一件趁手的鈍器。

騎兵對衝,更多是比的雙方的氣勢,被三眼銃一嚇,對面氣勢一跌,心裡一怕,自然被關寧軍沖垮。

此時,周軍前排的騎兵,拿着三眼銃,衝到有效射程,大概十米之內,立時紛紛開火。

騎兵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轟蒙古騎兵一臉鐵砂,然後掄圓了就上,那畫面簡直不要太美~

兩軍騎兵撞擊在一起,鈍器揮打,綻放團團血花,不斷有騎兵墜馬。

這時,吳三桂手持一杆丈八的馬槊,身穿金甲風馳於陣中,他馬槊連刺,迎面而來的蒙古騎兵,被紛紛刺落下馬。

蒙古騎兵的鋒頭,在周軍騎兵的衝擊下,鋒銳迅速瓦解。

這時,正面吳三桂領着騎兵衝殺,兩側的周軍火槍騎兵,接連發射,蒙古騎兵死傷慘重,連連墜馬。

這讓陣中的土默特臺吉,目瞪口呆,吳三桂他了解,關寧軍他也熟悉,曾經還一起做過戰,不過一羣慫包軟蛋。

正當他驚愕,關寧軍是不是打了雞血,怎麼變得這麼猛時,一騎奔馳到身前,急聲呼喊:“臺吉,額璘臣王爺跑了!”

祿格臺吉聞語大驚,扭頭一看,只見右翼已經崩潰,頓時駭得面無人色,急忙怒吼:“快撤!”

“殺啊!”震天的怒吼聲,在曠野上響起,周軍騎兵發起了全線追擊,蒙古起兵漫野而潰。

祿格臺吉,一路奔馳,逃向歸化城,額璘臣爲了躲避周軍追擊,則向北逃竄,而後折返向西,去投靠漠西強大的準格爾部,向準格爾臺吉借兵。

如今蒙古一盤散沙,東面的科爾沁、察哈爾部不是周軍對手,漠北四部實力不濟,唯有漠西蒙古十分強大,據說還裝備了不少火器,應該能與周軍一戰,爲他奪回牧場。

這時,祿格臺吉領着騎兵,奔馳一日一夜,抵達歸化城附近。

可是迎接他的,卻並非是右旗的騎兵,而是嚴陣以待的周軍士卒。

在土默特部向西增援鄂爾多斯部之後,在歸化的晉商,立刻就派人,告知了屯兵於朔平殺虎口的晉王姜襄。

姜襄也早欲解決,山西北部的蒙古人,得到吳三桂的密令後,遂即率領三萬大軍,等待時機。

他一得到晉商傳回的消息,立時便連夜出兵,包圍了歸順城,土默特右旗臺吉託博克遂即向姜襄投降。

左旗臺吉,看着恭候自己多時的周軍,又見後方追來的吳三桂,遂即率領部衆,向吳三桂投降。

吳三桂遂即,將土默特部,還有鄂爾多斯部的蒙古騎兵,照搬八旗制度,編爲三個旗,又徵發百姓,於河套設立九原,東勝,雲中,玉林,鎮虜五個衛所,並就地構築堡壘,控制西起賀南山,北到陰山、狼山,東至歸化城的廣闊區域。

(求月票,推薦,訂閱,感謝今晚打飛機的打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