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朝鮮無間道

四月初,清軍通過一番探查,斥候終於發現了在旅順修建堡築牆的明軍。

消息傳到瀋陽,代善與多鐸俱是大驚,不自覺想起了當年的東江鎮。

如果讓一支明軍,在遼東紮根,整個關外都不會安寧。

關外是滿洲龍興之地,也是他們搶來的老巢,滿清禁止漢人出山海關前往關外,就是怕漢人佔據他們的老巢,讓他們失去後路。

滿清做爲文化上的矮子,對於統治中國並不自信,總覺得有一天,會被趕出中原,所以他們一直將關外之地留着,以便萬一在中原待不下去,還能有塊地方,讓他們繼續生存延續下去。

當年東江鎮存在,使得滿清在戰略上極爲被動,只能困守遼中,險些撐不下去,所以代善和多鐸絕對不會,容忍明軍佔據旅順。

多鐸當即帶領大軍,疾馳着奔向旅順,於四月初十殺至金州衛。

趙銘得到消息後,便將人員撤往山島、偏島、小龍山島,只留下已經初具規模的旅順堡。

明軍以堡強爲依託,旅順口內,又有戰船火炮掩護堡壘,多鐸強攻數日,遭受明軍艦船炮擊,損失一千六百餘人,便放棄了攻擊,後撤至金州衛。

多鐸令清軍於此築城,與明軍對持,等待明軍糧盡。

四月下旬,夏完淳秘密前往朝鮮,拜會朝鮮親明派大臣林慶業,由其引薦,見到朝鮮王李倧,達成密議。

早在去歲,洪承疇封鎖江浙沿海,使得浙江海上走私貿易遭受重創後,趙銘財源斷絕,獲取軍資的途徑也被斬斷,便派程璧前往朝鮮,經過朝鮮之手,採購皮革、鐵器、馬匹。

朝鮮雖是滿清屬國,但是朝鮮對於滿清,不僅沒有感情,反而蔑視滿清。

此時的朝鮮與後來完全不同,當然這種不同,很大原因是漢文化的衰落導致。

以前的朝鮮認同漢文化,並以做大明的狗爲榮,而後面的他們不認同了,改做別人的狗了。

在明朝,朝鮮從立國之初,就對大明奉行“事大”的高度親明政策,始終以臣禮來事明。

明朝的諸多藩屬中,朝鮮對明朝的恭敬和嚮往,絕對是第一位的,可以說跟親兒子一樣。

明朝曾經還爲了朝鮮這個親兒子與隔壁逆子大打出手,狠狠的教訓了逆子,爲朝鮮出了頭。

在壬辰倭亂之後,朝鮮上下感恩大明的再造之恩,對明朝更是親近。

在建奴崛起之後,朝鮮作爲明朝的親兒子,也曾想過爲父母之邦出力,可是朝鮮軍隊的戰鬥力一如既往地的穩定。

面對倭國的人馬,他們被打得屁滾尿流,跑過鴨綠江,躲入明朝的領地,被倭寇下破膽,不敢與倭寇交戰,厚顏聲稱,“死也要死在父母之邦!”

打建奴時,朝鮮也曾出力,薩爾滸一戰,派出一萬四千多人,隨着明軍出征,結果被建奴輕易擊敗,一萬四千餘人全軍覆沒,連都元帥姜弘力也被俘。

朝鮮國小民貧,北部還盡是大山,歷代以來,中原王朝都瞧不上這塊又冷又貧瘠的土地,只有隔壁飽受地震折磨的倭國纔將這裡當成寶貝。

朝鮮雖有心爲明朝出力,不過確實沒得實力,全國也沒兩萬軍隊,一戰被滿清乾沒一大半,朝鮮頓時就被打慌了。

這時朝鮮王一看,踢到鐵板了,他害怕滿清報復,感覺朝鮮無論如何也打不過建奴,於是便忙寫信給努爾哈赤,表示願意臣服。

這也沒辦法,實在幹不過,而且手上也沒兵了。

朝鮮王光海君,這樣做多半也是被逼無奈,爲了保護朝鮮,可是此時的朝鮮人,卻比後來的要記恩得多。

努爾哈赤稱汗後,雖打贏了薩爾滸,但是明朝依舊是個龐然大物,後金的外交環境依舊十分糟糕,四周蒙古人、女真部落,不少都還是與明朝有聯繫。

這種情況下,明朝第一藩,朝鮮暗中投靠後金,努爾哈赤自然要宣傳。

光海君暗中寫信歸順,主要還是想穩住後金,讓後金別打朝鮮,可是直腸子的朝鮮人不幹了,憤怒了。

沒等明朝下旨詢問,小老弟怎麼回事,怎麼和努爾哈赤搞在一起,朝鮮人自己就把寫信的光海君給廢了。

天朝上國,父母之邦,壬辰倭亂,父母之邦怎麼救你的,現在父母有難,你居然不僅不幫忙,還幫建奴,還算是人嗎?

就這樣,朝鮮人推翻了光海君,改由綾陽君李倧繼位,史稱“仁祖反正”。

朝鮮心雖向着大明,可是實力畢竟有限,李倧繼續推行親明國策,立刻招來建奴的攻擊。

“丁卯胡亂”“丙子胡亂”滿清兩次攻入朝鮮,李倧很不服氣,但是細胳膊細腿的,最終還是被滿清俘虜,只得臣服於滿清。

清軍兩次入侵,朝鮮險些亡國,讓朝鮮人終於認識到,“虜雖醜,然治我有餘!”

認識到這一點後,朝鮮不再明面上繼續反清,轉而暗中謀劃,一面寫信給明朝,希望父母之邦能夠理解,朝鮮真打不過建奴,不得以向滿清稱翻,一面想着積蓄實力。

無奈朝鮮是真的窮,實力沒積蓄什麼,卻等來崇禎皇帝自縊的消息傳入朝鮮。

朝鮮上下立時哭聲一片,舉國戴孝百日,朝鮮王李倧聽到天子自縊的消息,直言猶如“天崩地解!”

此時朝鮮雖是滿清藩屬,不過與朱以海、趙銘都有聯繫,曾經還準備聯絡倭國,找德川家借兵,來攻擊滿清。

趙銘與朝鮮聯繫也有段時間,朝鮮王李倧曾表示,適當的時機,朝鮮願意反正歸明,但是被趙銘嚴詞制止,讓朝鮮千萬不要衝動。

以朝鮮軍隊的戰鬥力,跟個東方意大利似的,真要反正,肯定一衝就垮,還得明軍去救,不如暫時繼續身處清營,利用滿清藩屬的身份,從滿清、蒙古爲明軍購買一些物資。

當年滿清靠晉商,趙銘現在就靠朝鮮了。

趙銘在兩淮獲得大批物資,有些是趙銘不需要的,便通過朝鮮換取一些牲畜和糧食。

夏完淳從朝鮮帶回來五船糧食,而金州的多鐸卻已經糧草將近,無奈之下,多鐸只能留下三千騎兵在金州一線監視明軍,自己率軍返回瀋陽就食,不久又退回關內。

趙銘大軍長期在外,時間到五月後,搶的糧食也消耗巨大,需要從南方運糧,所以也率領船隊,經山東回到了舟山,結束了從去歲十月至隆武三年五月,長達半年的遠征。

(感謝大家的支持,感謝黑貓和狸花的1000,一斤白糖的打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