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不犯錯誤

滿達海在岸邊注視江面片刻,並不敢久留,他從情報上得知,明軍戰船火炮十分犀利,威力大,射程遠,要是明軍火炮忽然砸來,那就完蛋了。

“洪總督,帶我去看看你修的炮臺。”滿達海一拔馬繮,便催馬向西而去。

洪承疇忙拔動繮繩,身後衆多紅甲八旗兵,紛紛調頭跟着疾馳,數十名騎兵,揚起一道塵土。

滿達海是建奴宗室,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第七子,驍勇善戰,清初理政三王之一。

在博洛和尼堪被趙銘弄死後,理政三王已經就剩下他一人。

滿清朝廷中,多爾袞與豪格、濟爾哈朗對立,代善則是中立派,手裡握住兩紅旗,專門和稀泥。

滿達海作爲代善之子,並非多爾袞心腹,可是尼堪和博洛先後被殺,兩白旗損失數千旗丁,讓多爾袞不得不讓滿達海出任徵南大將,帶着正紅旗六千餘旗南下,就手江南軍務。

這時,滿達海與洪承疇一路奔馳,一個時辰後,來到福山炮臺。

去歲年底,趙銘一入長江,兵臨南京城下,震動江南,振奮民心士氣,助長了各地抗清義軍的氣焰,令滿清丟了大臉。

多爾袞對此大爲震怒,訓斥了洪承疇,而洪承疇爲了避免,趙銘再次進入長江,一面造船編練水師,一面在長江沿岸修建多個炮臺,用來封鎖江面。

福山炮臺位於長江之南,與北岸的狼山炮臺隔江對望,便是洪承疇所鑄炮臺之一。

滿達海一路奔馳至福山,見一座用磚石壘起的炮臺,於是奔至跟前翻身下馬。

滿達海注視炮臺,並不高,還不到一丈高,不禁皺眉道:“炮臺如此低矮,遇見海寇來攻怎麼辦?”

洪承疇下了戰馬,將馬鞭丟給屬下,走上前來微笑着解釋道:“貝勒爺,這炮臺的作用是封鎖江面,與江面上的海寇戰船對射,炮臺修得越高,就越容易被炮彈砸中,所以沿江幾處炮臺,除了位於江心的靖江、揚中外,都修得十分低矮。另外,在炮臺附近,都有馬步大軍駐守,海寇若是敢上岸來奪炮臺,大清求之不得。”

滿達海仔細觀察,不禁點了點頭,“有道理!”

炮臺露出地面的部分越低矮,明軍戰船上的火炮,就越難以擊中。

說完,一行人進入炮臺,便見一門門的紅衣大炮,擺放在磚石後,只留一個炮口,發射炮彈。

滿達海蹲着撫摸了下漆黑的紅夷大炮,看着炮身伸出射擊口,指向廣闊的江面,不禁微微頷首,“福山炮臺,配備了多少火炮?”

洪承疇道:“紅夷大炮三十八門,將軍炮、佛郎機六十二門,共計百門火炮。”

滿達海微微皺眉,“據說趙雜毛的炮艦,一艘就有火炮近六十門,而他足有七艘炮船,除此之外,還有衆多其它戰船。若是算下來,趙雜毛的火炮,豈不是炮臺的十倍不止。如此炮臺在對射中,能擊敗趙雜毛嗎?”

洪承疇胸有成竹,笑着解釋道:“貝勒爺不必擔心,海寇戰船和火炮雖多,但是船隻都是木頭所做,砸中幾炮,便能重創一艘戰船,而炮臺有磚石防護,海寇炮彈打在磚石上,一時間卻難以傷到炮臺。雖說炮臺不易擊敗海寇,但是海寇要攻下炮臺,卻以必須付出慘重代價,而這個代價,是海寇不願意承受的。因此我料定炮臺能夠擋住海寇進犯!”

滿達海剛到江南不久,對情況並不太瞭解,他見洪承疇自信滿滿,微笑道:“聽洪總督這麼說,本貝勒放心了!”

滿達海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最近朝廷推行穩固後方之策,各地匪賊被清剿乾淨,後方已經十分穩固。如此朝廷不僅能從後方抽調兵力,而且能獲取穩定的糧食和稅收。在秋收之後,湖廣和江西的戰事,就可以繼續,朝廷已經制定攻取贛州,進逼福建,迫降鄭芝龍的策略。如果能夠順利執行,僞明小朝廷必亡。”

清軍穩固後方的策略,已經初見成效,後方穩定,使得多爾袞底氣大增。

此時,眼看就要秋收,而少了義軍襲擾,各地已經能夠爲清軍提供一大筆錢糧。

這些雖然不足以支撐,滿清在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同時發起進攻,但是支持一兩處戰場,繼續進攻卻沒有問題。

滿清對時下局勢分析後,覺得要擊敗隆武朝廷,只能在湖南和江西兩個方向下手。

荊州爲天下之腹,又是天下糧倉,得荊州者得天下。

清軍只要佔據湖南,明軍就會缺糧。

佔據湖南,是緩策,拿下此地,隆武朝廷或許還會撐一段時間,但是大勢已定,遲早爲清軍所滅。

攻取贛州,進逼福建,則是疾策。

鄭芝龍蛇鼠兩端,談判進行多日,滿清已經同意他提的諸多條件,但是他卻依然猶豫不絕。

多爾袞與人商議後,覺得只有兵壓福建,給鄭芝龍施加壓力,他纔會做出決斷。

若是清軍攻下贛州,大軍殺入福建北部,鄭芝龍必然投清,而鄭芝龍投降,福建爲滿清所有,身在福州的隆武朝廷,便也會速亡。

洪承疇沉聲道:“趙鐵棒入長江,目的多半是爲了分散大清的注意力,攪亂大清後方,破壞朝廷穩固後方的策略,從而牽制我大清在湖廣和江西用兵,以及解救太湖匪賊。因此這次本督定不能讓他,攪亂大清的計劃。現在大清只需將趙鐵棒擋在長江口,然後不理會他,等江西和湖廣兩處得勝,天下大局以定,再回過頭來收拾他!”

此時,洪承疇已經看清局勢,趙銘只能襲擾牽制,只要不被他牽着鼻子走,大清國按着自己制定的計劃,取湖南和贛州,穩步推進,便能滅亡明朝。

滿達海頷首道:“如此,本貝勒便只需守着江浙,不讓趙雜毛有可乘之機,便算爲朝廷立功了。”

洪承疇笑道:“天下大勢,大清以佔八分,只要大清不犯大錯,一統之勢,就不可逆轉!”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