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震動江浙

博洛在前跑,後面譚泰與圖賴先後從北門奔出,兩人領着數千精銳疾馳向北。

逃了二十餘里後,聽見前方傳來喊殺聲,知道有明軍阻截,而此時明軍又從後殺至,於是走小道倉皇而逃。

趙銘聽了斥候的稟報,頓時招呼一聲,“王翊清理戰場,其餘人隨我追擊!”

說罷趙銘翻身下馬,一刀砍下博洛頭顱,另李忠明用長槍挑起,便招呼屬下往西北追擊。

譚泰與圖賴抄小路倉皇而逃,一路丟棄馬匹物資,奔至嚴州府建德縣,五萬大軍已經只剩下不到五千人,兩人不敢於嚴州久留,直接向杭州逃去。

兩將領着八旗兵倉皇而逃,清軍的悽慘模樣,令嚴州清軍大震,知府和嚴州總兵,沒等明軍殺到,就領着一衆官員,還有數千綠營向北逃竄,投南直隸而去。

趙銘領軍一路追殺,令李忠明用長槍挑起博洛人頭開道,沿途所過州縣,驚駭之下,紛紛望風而降。

畢竟博洛的人頭,還是很有威懾力的。

在多爾袞、多鐸等人死後,博洛與尼堪、滿達海,爲理政三王,共同掌握滿清朝政。

博洛可以說是滿清第三代中,最有前途的貝勒之一,他深受多爾袞的器重,擔任徵南大將軍,主持江浙軍務,負責攻擊浙江和福建,相當於江浙地區清軍的總指揮,現在卻被明軍給打死了,震撼可想而知。

七月二十三日,趙銘一路窮追猛打,殺至嚴州府城。

這裡是浙西門戶,也是福建屏障,因爲守將吳六齊棄城而逃,而被清軍輕易奪去。

時隔半年,當初明軍浙省大潰敗的淒涼景象還歷歷在目,可是現在,明軍又打回來了。

望着嚴州城,一路追擊讓趙銘面有倦容,但他的目光依舊銳利,一旁李忠明問道:“大帥,怎麼辦?”

趙銘沉聲道:“嚴州至關重要,必須拿下來。清軍殘兵已經逃竄,這嚴州城裡量它沒多少兵力,你挑着人頭走一圈,進行招降,要是不降,再打下來。”

當下,李忠明點了點頭,大聲吼道:“跟我走!”

語畢,便挑着人頭拍馬而出,身後一百餘騎,緊隨其後。

老李頭威風凜凜,從未想過自己一把年紀,當了半輩子的兵,一直渾渾噩噩,居然能有今日這樣風光的時刻,他自豪的挺起胸膛,將騎槍高舉,心中對趙銘充滿了感激。

卻說此時嚴州城內,只剩下幾百清軍,當譚泰和圖賴逃走後,嚴州守軍便也跟着逃了。

剩下的清軍,多是嚴州本地人,不願意拋家舍業,便留在了嚴州城。

這時,幾百名清軍戰戰兢兢,惶惶不安,他們看見明軍兵臨城下,看見明將挑着一枚人頭,聲言乃是滿清貝勒博洛狗頭,早已經駭得魂飛天外。

趙銘目視嚴州城,心中豪氣萬丈,料定清軍不敢抵抗,必定望風而降。

果然,李忠明昂然在城下挑釁一番,還沒說出招降之語,嚴州城門就緩緩洞開,吊橋放下之後,一隊清兵便從門洞內奔出,丟棄兵器,然後嚮明軍走來。

不多時,一名滿清僞官,被領至趙銘面前,跪地行禮,“小人建德縣令,前來投降,恭請趙大帥入城安民!”

趙銘追至嚴州,人困馬乏,加上後軍未到,糧草不濟,便止步嚴州,等待後續人馬趕來。

~~~~~~

另一邊,譚泰與圖賴一路奔逃,至富春山,撞見了張存仁的前鋒,驚魂未定的清軍,繼續向東北逃至桐廬縣,以至於趕來增援的清軍,也只能跟着潰兵後頭沒頭沒腦的狂奔回去。

七月二十四日,清軍主力趕製桐廬縣,四萬餘清軍到來,終於讓清軍潰兵鎮定下來,在嚴州與杭州交界之地,穩住了陣腳。

這時洪承疇與張存仁得知,清軍主力被殲滅於金華府,博洛被趙雜毛斬殺的消息,頓時極度震驚!

五萬清軍精銳,只逃回來四千多人,使得清軍在江浙失去了壓倒性的優勢,憑藉現有兵力,很難奪回浙西,反而有失去浙東的危險。

洪承疇與幾人商議之後,立時決定,一面派人向清廷告急,一面先穩定住局勢,收攏敗軍。

此時江南省尚有清軍十三萬,而浙江只剩下兩萬多清軍,洪承疇將四萬援軍交給張存仁,令其分兵三萬,進入浙東,增援馬光輝,又讓譚泰、圖賴收攏殘兵,並再次從江北調兩萬兵,進入浙江,使得浙江兵力增加至八萬餘衆。

洪承疇選擇放棄反攻浙西,而是先保浙東、浙北不失,等待滿清援軍,再來與明軍交戰。

金華之戰,明軍擊潰五萬清軍,總計斬首兩萬三千餘級,生俘清軍達一萬七千餘衆,斬殺清軍統帥博洛,大將準塔等十餘員清將,清軍伏屍數十里,僅譚泰、圖賴領四千五百餘人突圍而出,另有五千餘名清軍,被明軍殺散,逃入浙西山林落草,淪爲盜匪。

是役,滿蒙漢三族八旗兵,被斬殺萬餘,滿清大震。

明軍奪取可用戰馬兩萬餘匹,其他軍械鎧甲等物資無算,戰績可稱輝煌。

至此明軍具有浙南的台州、溫州、處州三府,浙西的金華、嚴州、衢州三府,共計六府之地,而清軍則佔據,浙東寧波、紹興,浙中杭州,浙北湖州、嘉興,共計五府之地,形成暫時的對持局面。

消息傳入閩中,正被荷蘭人搞得頭大的鄭芝龍,驚愕無比,萬沒想到明軍居然能大敗清軍,令他一時間,不知該欣喜,還是該憂愁。

臺灣荷蘭人,在鄭芝龍的牽線搭橋下與黃斌卿合作,欲滅掉金塘島,結果卻被黃斌卿偷襲,艦隊幾乎全軍覆滅,只有一艘炮艦帶傷逃回了臺灣。

黃斌卿背信棄義,讓荷蘭人以爲他們中了鄭芝龍的計策,而這時趙銘請功奏疏傳到福京,奏疏中大家讚揚了黃斌卿籌劃周密,英勇戰死的事蹟,隆武帝當即下旨追封黃斌卿,更是讓荷蘭人認定了鄭芝龍搞鬼。

隆武朝廷遷入福京後,朝廷賦稅緊張,國庫窮得叮噹響,鄭芝龍卻富得流油,令隆武皇帝十分不滿,幾次找鄭芝龍商議,希望鄭芝龍能上繳海稅,不過都被鄭芝龍以海上有紅毛夷,鄭家水師需要剿滅海寇,維護海疆,消耗巨大爲由拒絕。

趙銘殲滅了臺灣荷蘭人的主力後,隆武皇帝便舊事重提,讓鄭芝龍既要應對荷蘭人的報復,同時又要與隆武周旋,精力完全被牽制住。

這一不留神,明軍在浙西打了個勝仗,不僅收復了浙西,還把與他談判的博洛給打死了,便讓鄭芝龍震驚了。

同鄭芝龍的震驚相比,隆武皇帝則是欣喜若狂,激動得徹夜未眠,第二日便前往宗廟告祭大明曆代先皇,陳說金華大捷,並下旨,對有功之人,進行冊封。

與此同時,在北京攝政王府邸,多爾袞看見洪承疇八百里加急揍報,卻面目猙獰的將桌案上的奏摺、筆架、硯臺全都掃在地上。

“氣煞我也!”多爾袞捶胸大怒,驚得周圍太監,忙伏在地上,不敢發出一點聲響,渾身瑟瑟發抖。

(感謝殺戮覺醒的打賞,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加書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