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崇明種田上

明末時期,崇明島還不是一整塊,有大大小小七八個沙洲。

公元696年,唐萬歲通天元年,沙洲上便有人墾殖居住,不久唐王朝便在沙洲設鎮,取名崇明,隨後崇明沙洲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沙洲面積增大,人口逐漸增多,終於在明朝洪武年間設縣。

明朝末年,天下動盪,江南卻歌舞昇平,經濟繁榮,崇明也得到充分開發,人口已達二三十萬。

清軍南下時,明朝宗藩義陽王朱朝墠,曾在義軍的擁立下,盤踞於崇明沙洲,號稱擁衆十萬,不過很快就被清軍擊敗,朱朝墠逃往福建,崇明被清軍佔據,遭到極大的破壞。

崇明之地,乃是“長江門戶”,清軍佔據此地後,因爲不便管理,騎兵不能直接上島,擔心復明勢力重奪此地,所以對崇明進行了清洗,導致崇明人口銳減,田地拋荒。

如今正是二月時節,春耕之時,趙銘登島後,並沒有馬上撤離,而是一邊組織百姓搭建帳篷開墾荒地,一邊打探江南和浙江的消息。

二月就是陽曆三月多,正是播種的時節。

趙銘本就缺少糧食,若是錯過了耕種,就得在等幾個月,而十餘萬人每個月消耗極大,遲一天收穫,都有可能發生饑荒。

因此趙銘來到島上後,立刻就組織百姓,進行開墾,軍隊也都投入其中,並把李成棟的人,也拉來一同勞作。

對此,李成棟相當不滿,他急於離開崇明去浙江、福建,可趙銘不走,他也沒奈何,只能讓人幫忙,希望趙銘早點忙完。

這時,趙銘騎馬視察崇明,觀察了縣城一遍,城牆十分低矮,若是清軍登島,恐怕難以堅守。

趙銘將崇明視作自己的根據地,不過崇明距離舟山太遠,離清軍又近,若是遭受攻擊,短時間內肯定得不到支援,便需要崇明能夠堅守到趙銘從舟山趕過來。

趙銘看了看城牆,肯定難以堅守,於是對夏完淳道:“小隱,崇明一地在手,本將就能隨時再入長江,威脅南京。它日清軍若攻浙江,本將可入長江,清軍攻福建,本將亦可入長江,清軍攻湖廣,本將還是可以入長江。有此地在手,清軍就不得安寧,我料想清軍必會進攻,設法奪回此地,因此我準備在此地築造銃城,你以爲如何?”

趙銘想在崇明附近的沙洲上,築造棱堡,清軍若攻上島嶼,軍民便退守棱堡,然後向舟山求援,趙銘則會領水師前來,屆時上岸的清軍,便會腹背受敵,失去支援,必然大敗。

夏完淳笑道:“將軍佔據崇明,北虜如芒在背,必定深恨將軍!”

按着趙銘的想法,清軍但凡作戰,趙銘就如這次般進逼南京,多鐸甚至整個滿清朝廷,可能會被趙銘給煩死。

趙銘微笑道:“爲將者就是要讓敵人憎恨,做讓他們不快之事,能讓建奴憎恨,便說明我這個策略有用。”

夏完淳道:“下官覺得將軍之策能夠執行,至少能牽制十萬清軍,不過築堡耗費極大,需要石塊木料,崇明乃是沙洲,取材不意,且百姓尚未安置,恐怕短時間內,無力建造堡壘。”

趙銘聞語一愣,沉默片刻,點了點頭,不得不承認夏完淳說的乃是實情。

趙銘呼出一口氣,將話題轉移到軍民安置上來,問道:“百姓安置如何呢?”

夏完淳其實並非趙銘屬下,是中央官員,不過趙銘卻把他當屬下再用,並準備將他留在身邊。

夏完淳回道:“崇明地處前線,下官建議,軍民以衛所形勢安置,壯丁全部編爲屯軍,分配土地,守備各個沙洲。”

趙銘微微皺眉,“衛所軍隊糜爛,難有戰力,編爲衛所,是否不妥?”

夏完淳卻道:“衛所敗壞,有很多原因,早年大明衛所,並非沒有戰力。將軍若想募兵,需要大量錢糧來養兵,同時需要衆多的百姓來耕種,眼下難以實現,不如先編爲屯軍!”

趙銘思考片刻,便知道夏完淳說得有理,崇明地處前線,島上最好是全民皆兵。

趙銘以海島爲基地,與陸地上不同,或許應該採用一套不一樣的制度和策略。

“小隱說的有理!”趙銘點了點頭,遂即拔馬道:“就按着衛所來安置。”

當下一行人,離開了城下,前往安置地點,夏完淳便走邊道:“崇明各個沙洲上,原來的人口,暫且不管,跟隨我們撤來的十餘萬人,已經被分成數股,安置於附近的各個沙洲上,屆時每個沙洲可設立一個千戶所,來管理屯田和屯軍訓練。”

趙銘點了點頭,問道:“進行屯田,沙洲上的土地足夠嗎?”

夏完淳道:“崇明島上土地很多,不過地勢低矮,多半都不能耕種!”

趙銘不禁問道,“爲何?”

夏完淳道:“沙洲位於江中,若是江水一漲,田地只要被淹沒幾日,便會顆粒無收。因此適合耕種的土地並不多,且都被本地百姓耕種。”

說話間,趙銘一行人已經來到沙洲邊上,整個沙洲一馬平川,地勢很低,稍微發水,就會大片被淹。

如今初春,上游降水稀少,大片沙洲裸露於外,可一旦上游發水,沙洲的面積或許會縮小一小半。

趙銘皺着眉頭,想了片刻,開口道:“可否趁着沙州裸露,堆砌土堤,將沙洲圍起來。”

長江口寬闊,上游來的洪峰,在長江口最多提高一兩尺的水位,土堤不用修太高,工程量並不大,洪峰一般也就幾日時間,過去之後便會恢復正常水位,土堤只要擋住幾日,不讓莊稼被淹,大片的沙洲就能被利用。

夏完淳稍微思量,便說道:“這個辦法可行,不過需要抓緊,並且需要大量人手。”

趙銘沉聲道:“我讓大軍一起動手,爭取儘快將土堤堆出來,儘量不影響春耕!”

夏完淳遂即笑道:“最好將崇明島上的居民,全都動遠起來。”

趙銘點了點頭,“就依小隱之言!”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