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舟山羣島

江陰城內倖存的百姓,乘坐着舟山明軍的船隻,離開長江口,進入大海。

漢人不到萬不得已,不願義背井離鄉,衆人站在船頭,默默注視陸地,內心五味陳雜。

風景不殊,晉人之深悲,還我河山,宋人之虛願。

看着遠離的大陸,衆人目光憂鬱,心中無不傷懷,此去千里,不知道能否還有機會收復這片河山。

船隊的目的地是舟山,舟山羣島位於浙江東北,寧波對面,島礁衆多,星羅棋佈,有大小島嶼數百,以舟山島最大。

船艙內空間狹小,再加上海上風高浪急,大批人暈船,衆人苦不堪言,好在旅程不算長,船隊在海上乘風破浪的航行五日後,終於抵達了主島舟山。

這時趙銘站在船頭,望着波光浩淼的大海,一羣羣海鷗在海面上盤旋。

海天之間,漁船在海中乘風破浪,拋撒漁網,明軍哨船在海面上穿梭,巡視大海。

看到這副場景,衆人心情好了許多,程璧指着遠處,“諸位,那就是舟山島,還是大明的地方。”

對失去家園的人而言,看見眼前的島嶼時,衆人內心都激動了。

這時遠處兩艘哨船破浪而來,用旗語與船隊交流後,隨即引着船隊進入港灣。

趙銘等人站在船頭,看見船隊駛入海港,他放眼望去,只見港灣內停泊了大大小小的足有千條船隻,心中感到分外震驚。

一旁鄭森說道:“舟山靠近浙江,臨近南直隸,整個浙東的走私貿易,都在這裡進行。”

福建鄭家有山海五商,山五商負責在江南進貨,海五商負責將貨物運往海外。

舟山是海上走私商人,交易的中轉站,福建鄭家也有不少船在此。

這也是舟山臨近浙江,總兵黃斌卿沒有投效魯監國,而是擁立福建隆武朝廷的原因。

船隻在海港內停下,衆人走下大船,腳才上地面,心中立刻有了一股踏實之感。

“賢侄啊!你可擔心死我了!”一個粗獷的聲音隔着老遠就傳了過來。

趙銘等人扭頭看去,便見一名身材魁梧,留着絡腮鬍子的戰將,在一羣士卒的簇擁下,大笑着走了過來。

來人正是舟山總兵、肅魯伯黃斌卿,他聽說鄭森上岸,立刻親自過來迎接。

黃斌卿是福建人,與鄭芝龍相熟,鄭森走水陸去南京時,曾經過舟山,得到過黃斌卿的款待。

“世伯,別來無恙啊~”鄭森忙執禮道。

黃斌卿上來就執其手,然後拉着他往回走,“賢侄啊!你父數次來信予我,問及你的情況,今你平安歸來,我對太師也有個交代了。來來,你隨我入府,我們好好談談~”

鄭森不好掙脫,忙出聲道:“世伯,我給您引薦一人,還有在江陰抗清的閻公、陳公~”

黃斌卿回頭看了一下趙銘等人一眼,很敷衍的笑了笑,“不急不急,以後有的是時間,孝卿你讓人安頓一下他們!”

說完就拉着鄭森離去。

趙銘微微皺眉,面露不快,“這個黃斌卿太傲慢了吧!”

閻應元不說話,陳明遇微微搖頭,“他是朝廷封的總兵、肅魯伯,我們不過布衣百姓罷了。”

這時被黃斌卿吩咐的那將,隨口吩咐一名小校後,便快步追隨黃斌卿而去,也沒將趙銘一衆人當一回事。

“你們跟我來吧!”百戶走過來,隨意說了一句。

趙銘等人只得帶着百姓跟上,邊走邊聽那名百戶說道:“島上人太多,已經人滿爲患,各種物資奇缺,委屈你們暫時待在城外了。”

南京朝廷覆滅,滿清推行剃髮易服,江南大亂,不少百姓和士紳,渡海來到了舟山。

像江陰這樣抗清失敗,逃來的義軍和百姓,已經有幾十萬人,整個舟山人滿爲患,舟山官軍也見怪不怪了。

趙明等人聽了百戶的話,果見周山城外,四處都是難民和義軍搭建的草棚和帳篷,顯得十分混亂。

這時,百戶將一行人,帶到了一處小山下,回過身來,“就是這裡了。你們派十個人,跟我去領東西,我先跟你們交個底,不會太多,剩下的你們自己想辦法!”

趙銘沉聲道:“我們與大木相熟,還請多給點糧食和帳篷!”

百戶本不欲多理,他擡頭看了趙銘一眼,見其威武不凡,坦白道:“就是因爲有吩咐,纔給你們準備一些物資,其他人上岸,我們根本不管!”

陳明遇皺眉道:“都是抗清義軍,怎麼能不管呢?”

百戶沒好氣道:“怎麼管,管得過來麼?舟山纔多大,一下涌上來幾十萬人,糧食又變不出來!”

衆人聞語沉默了,原本以爲到了舟山能安定下來,現在看來,苦日子纔剛剛開始。

說完,百戶便拱手離開,趙銘讓劉四帶人跟過去,把物資領回來。

黃昏十分,劉四推回來十多輛大車,帶回來一些帳篷、鐵鍋和糧食。

陳明遇盤點了一下,帳篷根本不夠,糧食也只夠吃十多天的。

衆人一時間,滿面愁容,趙銘沉着臉,也沒什麼辦法。

閻應元道:“先埋鍋煮飯,讓大家吃頓飽飯,明日找大木想點辦法吧!”

於是衆人先生火煮飯,百姓們一路勞累,吃完飯便紛紛躺在地上睡下。

老弱婦孺們睡帳篷,漢子們就躺在枯樹葉中對付了一宿。

次日清早,趙銘便去找鄭森,在城門處就被攔住,等了好久,拿到一封信,鄭森昨天已經連夜搭乘一支前往福建的船隊,回福建去了。

趙銘回到營地,將信給閻應元等人觀看,衆人都是一籌莫展。

就這麼過了兩日,先前了百戶過來,通知他們移島,不能繼續待在舟山。

島上聚集人員太多,舟山養不起,長此下去,必然生亂,黃斌卿下令,將島上聚集的難民,分往諸多島嶼,官軍只提供一些口糧,剩下便只有難民們自己想辦法了。

興許是鄭森有交代,黃斌卿又給了一批口糧,趙銘等人便帶着糧食和物資,轉移到了距離舟山不遠的金塘島,作爲舟山島的前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