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查封小罐茶,拒絕智商稅(2,求自動訂閱)

一直以來,沈飛對商人,都沒什麼好感。

說白了,在他看來,那些商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剝削。

這不是沈飛危言聳聽,而是事實。

國內的這些資本家,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踩在老百姓身上吸血的,官商勾結這種事情,更是屢見不鮮。

權力得不到限制,會產生腐敗。

而商人如果得不到限制,那就會產生更多的腐敗。

就好像這個郭英,沈飛腦子裡回憶着關於他旗下的那些產品的資料,卻發現無論是哪一個,說白了都是利用虛假宣傳在收割智商稅而已。

背背佳當年宣傳可以矯正不良姿勢,讓無數家長不惜耗費巨資給孩子購買,結果到最後證明,那玩意就是忽悠人的。

還有這個所謂的小罐茶。

雖然網絡上給他洗白的各種論調都有,但有一點,是無法否認的。

那就是號稱八位茶藝大師親手炒制的小罐茶,需要每一位大師每天炒一千五百斤的茶葉。

這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

“這個郭英,做虛假廣告是做上癮了。”

沈飛淡淡地說道。

一個人一天炒制一千五百斤茶葉,你就算把哪吒找來,也忙不過來啊!

雖然沈飛理解,他賣的是茶葉的禮物屬性,說白了是給人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感覺,讓消費者覺得自己買了這種茶葉,送禮也好,自己喝也罷,都很上檔次。

但這種做法,在沈飛看來,本身就是虛假宣傳。

“不少人都在舉報這個事情。”

李英傑這才說出自己的理由,對沈飛解釋道:“總體來說,他這個倒不是質量方

面的問題,就是虛假廣告宣傳。其實不僅僅是他一個人,國內的很多產品,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一羣資本家,爲了賺錢,臉都不要了。”

沈飛冷冷的說道。

很顯然,按照李英傑的說法,如果這是行業潛規則的話,那毫無疑問,就是整個廣告行業的問題。

爲了招攬客戶,爲了銷量,無所不用其極。

“查一查吧。”

沈飛想了想,對李英傑吩咐道:“聯繫工商、稅務等部門,還有質量監察機構的人,對小罐茶進行調研。’

“好。”

李英傑聞言連忙點頭答應着,他自然明白沈飛的意思,如果有問題,那就把這個郭英當作是殺雞儆猴的對象,好好讓那些商人看清楚,再搞這種事情,必定要受到懲罰。

說白了,對於這種事情如何處理,全在相關部門的一念之間。

一般情況下,就是罰點錢,警告一下罷了。

但現在既然沈飛親自點名,估計這個郭英要倒黴了。

雖然這傢伙是億萬富豪,但無論是沈飛還是李英傑,都沒有把他看在眼裡。

一個靠着虛假廣告收智商稅的商人,雖然有本事很聰明,但在面對督導辦這樣的機構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餘地讓他閃轉騰挪。

等李英傑離開之後,沈飛拿着那份關於郭英的資料,又看了一遍。

不得不說,這傢伙是真的夠聰明,夠大膽。

別的不說,單單是這個小罐茶,就讓沈飛對他刮目相看。

而且,按照網友的計算,小罐茶的大師,每天要炒一千四百多斤茶葉,差不多就是大半噸的量,就小罐茶現在僅有的八位大師,怕不都得幹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事實上,這個事情發生之後,迅速引發大量網友圍觀評論,基本都是在質疑小罐茶涉嫌虛假宣傳。

不過,當事人的迴應也很快,不到一天時間,小罐茶官微立馬甩出一則官方迴應,裡面對網友的疑問做出瞭解答。

小罐茶表示:從未發佈產品是大師“手工炒制”的信息。

所謂大師作:“作”指的是大師的作品,並非大師親手炒制,大師技藝是小罐茶實現好茶標準化基礎保障,確保其品質優異。

看到這個解釋,沈飛只能說,文字遊戲玩成這樣,也算郭英是個聰明人了。

他特麼廣告裡面,可不是這麼說的啊!

這個強行解釋雖然差強人意,但總比不解釋好;然而小罐茶其實還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網友並非較真茶葉是否真的是大師親手炒制,而是在質疑小罐茶500元80g的價格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按照這個價,一斤小罐茶,就是近三千兩百元。

什麼概念呢?

大家平常喝的茶葉,大概也就二、三百一斤,上三千的,已經算是中檔偏高的茶葉了。

而且這還不算,在前些日子,小罐茶推出了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福鼎白茶,茉莉花茶、安溪鐵觀音(清香和濃香)、武夷大紅袍、滇紅、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共十種產品,以小罐裝,每罐四克即一泡的量,售價五十元,摺合六千二百五十元一斤。

一般的龍井多少錢?

三五百頂天了,好點的也就兩千左右,小罐茶只是加了個罐,就能翻三番賣出去?

這個“小罐”還真是天價。

說白了,這就是人爲炒作的產品。

郭英這傢伙最擅長的,就是這種炒作模式。

而且,沈飛發現,被他收割的基本都是八零年到八五年出生的人。

這些人小時候揹着背背佳上小學,中學了用好記星躲在書山後面玩遊戲,大學那會開始用E人E本考試作弊,工作之後有點成績,買了本汪石的成功學雞湯,壓書的就是8848手機。再然後,自己當了領導,也開始學着一邊泡小罐茶一邊調戲新入職的九零後秘書。

同一批人,被郭英用五款產品賺了二十年的錢。

在沈飛看來,這個郭英他所做的產品,宣傳手段一貫簡單殘暴:拿錢砸、找明星。

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女神還是遙不可及的成功人士,都能在郭老闆的產品裡找到一席之地。

他的東西走紅週期一般是三至五年,之後找個下家轉手,產品逐漸沉寂,而且這些產品存在的問題也出奇的一致:涉嫌虛假宣傳。

並不是沒人曝光過郭英旗下產品的問題,甚至當年的電視臺,也多次做過專題報道。

然而即便是傳媒多次提醒,也不妨礙他賺得盆滿鉢滿。

更詭異的是,有一次電視臺前腳播放了曝光8848涉嫌虛假宣傳的新聞,後腳就開始播放8848的廣告。

“............”

真是離譜!”

沈飛自言自語道。

不過他倒是也明白,在大夏,傳媒僅僅是傳媒。

若非如此,爲何鴻茅藥酒現在還能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帝國電視臺“國家品牌”的名單之列?

正是因爲傳媒的默許,甚至甘爲幫兇,才讓那些虛假宣傳的產品堂而皇之地出現在生活當中,讓羣衆防不勝防。

也許這些涉嫌“虛假宣傳”和真正的“假冒僞劣”還有一段距離,有人對輿論的撻伐也不以爲然:方便麪那封面還都是牛肉呢,你泡了才發現都是虛假廣告尤。

但問題在於,方便麪的宣傳,可沒像小罐茶這麼明目張膽啊!

所以,沈飛覺得處理這個小罐茶,真的沒有任何問題。

............

一個星期之後,微博上有人爆料,督導辦聯合工商、稅務等部門,查封小罐茶總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