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金礦停採待繁華(第二更)

大家吃晚飯,村子裡給做了小砂鍋,一人一個,爲了招待藍田縣的官員。

“這裡好不好啊?”朱樉不在乎四個縣裡官員作何想,他直接問里長。

“在唐朝的時候,藍田縣屬於京畿縣,到了宋朝就不那麼看重了,元朝更是如此。

藍田縣與洛南縣其實有很多共通之處,不過,即便史書上記載,也是洛南那裡有金銀出產,而藍田則是玉漸匱乏。

其實藍田玉一直都有,就是開採的手段問題,技術是最關鍵的。

另外藍田縣與洛南縣一樣,皆有黃金,好採的已經採沒了,剩下的難以開採。

若咱們不直接翻山,走另一條路,通過幹祐關,當地的河流叫泎水,縣名叫舊縣,旁邊有個野豬坪。

那個地方有黃金,而且還有比較好採的沙金,其實那些被挖了的金礦,如果願意麻煩一些,依舊能夠再弄出來很多黃金。

這栗子炒的不好,皮肉沒分開,剝起來費勁,估計是到過便民處的商人。

他只知道用石子來炒,其他的細節沒有學明白,多試幾次就好。”

“有黃金啊?其他的東西如何?”朱樉眼睛亮一下,又不在意黃金。

“跟洛南差不多,洛南有的自然災害這裡全有,洛南能種的這裡也都能種。

哎呀!忘了說溫泉的事情,秦嶺山脈的溫泉比較多,應該讓洛南那裡的百姓專門修修溫泉池子。

冬天多洗洗澡,不容易得皮膚病,藍田縣的溫泉也不錯。

秦王殿下將來到此,可以去華清池泡,距離長安城不遠的灞水同樣有溫泉。

殿下以後洗澡容易了,不像現在,三天沒洗澡了。”

里長對藍田沒什麼可說的,所有的東西皆能參照洛南縣來辦。

“無妨,本王寫封信,叫人半夜翻山過去給洛南送信,由縣裡帶人修。

沒有別的,我叫人按照洛南的方法告訴給本地的官員了?”

朱樉準備安排一隊人快點吃完飯休息,半夜的時候挑燈回去一趟。

“秦王殿下,縣裡的金礦……”朱樉不在乎黃金,縣中的官員在乎,知縣祁午期待地問。

“縣裡沒有金礦?都被北元挖光了?”朱樉反問。

“有幾個還能採,就是越來越不好採了,而且礦石很硬,需要磨碎了再用水衝,最後留下的是金子,再熔一下。”

祁午顯然關注過金礦,金礦能夠出黃金,自從封王之後,黃金不用上交,拿來修秦王宮殿。

“先停了,讓採礦的人做別的事情去,要到冬天了,燒點炭、燜個礁、洗個煤,都是好的。

金礦、銀礦放在那裡又跑不掉,等本王把其他事情處理好,再開採礦。

現在的技術不行,會有金子遺漏掉,又費人工,粉碎礦石要用多久?

里長,下丘村有技術是吧?比如能很快把礦石篩選出來?”

朱樉叫停採礦,修宮殿沒錢,他可以自己掏錢修,礦不好好處理,全浪費了。

里長點頭:“有,還知道哪裡有沒被找到的好礦,已經粉碎完被淘汰的石頭和沙子,重新來一遍,還能獲得很多金子。”

“看,咱們有更好的辦法,叫人去幹提高當地經濟收入的活兒,冬天難道不燒煤和柴火?最近的礦在哪?”

朱樉放下心,里長說有保證有,等下次過來時,再開採。

他又問一句,沒被發現的金礦大概位置。里長笑笑:“就在咱路過的地方,有好幾個地方能挖,挖就出金子。洛南縣更多。”

“天哪!把那裡給本王看好了,不準別人私自盜挖。”朱樉後悔問這一句。

“秦王殿下放心,沒人知道,就我們四個在。”

祁午好緊張,消息傳出去,自己倒黴。

其他三個人跟着點頭,他們更後悔,爲什麼要聽到?

衆人繼續吃飯,等吃完,有人爲四個縣裡官員講解下一步如何做,該種什麼、該養什麼……

順便給他們兩本書,讓他們拿着去抄,並且掌握熟練。

半夜的時候一隊人出發,朱標、朱樉的隊伍輪換着在溫泉洗澡。

第二天早上,隊伍不繼續停留,向着長安的方向前進,沿着灞水走,那個擡着的蒸汽機小船放下去。

有人把網掛後面,跑一跑靠岸,送上來很多魚,再繼續跑。

如此就能爲隊伍提供一部分肉吃,在灞水上打漁的漁民一個個看傻眼。

那小船嗖地衝出去,順流跑,過一會兒又嗖地回來,逆流航行。

眼見着一網又一網的魚被倒在岸邊被撿走,他們在看看自己的小船,想哭。

“唉!有了技術,打漁都要比別人強無數倍,以後是蒸汽機的天下。”

朱樉沒去心疼自己的百姓,他只感慨蒸汽機帶來的改變。

在陸地上,受地面和車軲轆的影響,蒸汽機的車優勢不是太大,無非能一直走。

到了水裡,一切變得不同,不受地形限制。

“里長。”朱標坐在同一輛車上,看着蒸汽機小船跑來跑去,問:“蒸汽機好仿製嗎?”

“不好仿製,給工匠們一臺讓他們拆,再叫他們打造,他們打造不出來的。

很多零件不是那麼想造就能造的,關鍵他們沒有測壓技術,給他們壓力錶他們看不懂。

蒸汽機是以基礎工業爲基礎造出來的產物,村子的工業比外面強。

故此,別人搶去一個兩個、偷去幾個,沒有用,他們拆了能不能裝回去還兩說呢!”

里長知道太子問什麼,怕大量製造後,一不小心被‘敵人’得到,然後別人仿製,再拿來對付大明。

朱標露出笑容:“如此便好,咱寫封信回去,讓父皇派人,把工匠分開,村子裡教他們各自造一部分零件。

關鍵的零件,村子裡自己造,到時候組裝起來,不允許他們相互學習。

看着這艘船,想到長江上的縴夫,咱心中不舒服,有了更多的蒸汽機船,至少內河航運上就解決了大的問題。

尤其是四川那裡,把好東西送到下游,下游再往上送,成本增加,四川的百姓買不到便宜的東西。

早知道不過來了,讓徐達將軍把東西帶回去。咱就在應天府忙此事,同時還能震懾四川夏國滅亡後一些地方懷有不同心思的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