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劉備稱帝:罵名我來擔!(求月票!

“可是,許都內外,洛陽上下,都是這麼傳的。”

漢帝劉協退位了之後,對魏國來說,已經是無關緊要的人物了。

他雖做過漢朝的皇帝,但是現在早已經沒有振臂一呼的能力了。

加之禪位的時候,劉協如此配合,可見他是一個聰明人,而在這個時候,聰明人就不會有其他的想法。

如此聽話的傀儡,如此能夠傳爲佳話的禪位過程,他曹丕怎麼會殺他呢?

“事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他雙目發紅,死死的盯着吳質。

“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還請陛下移駕一敘。”

曹丕轉頭看向那兩個方纔承露的美人,只得是點頭。

“罷!”

在侍女的侍候下,穿戴整齊的曹丕到了銅雀臺內間靜室。

原本是來銅雀臺找開心的,不想這開心沒找到,煩心事倒是來了。

“事情是這樣的.”

吳質仔仔細細的將前因後果說了出來,曹丕聽完之後,馬上發現了其中的異樣。

“那劉芳是建武將軍劉若的門客幕僚,他是漢室宗親出身,怎麼會去殺山陽公?”

吳質繼續說道:“華歆在許都已經是進行了一番調查,在一年之前,那劉芳還是個織蓆販履之輩,可以說是用家徒四壁來形容的,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卻做到了建武將軍府幕僚的位置上,其成勢,不可謂不快。”

曹丕眼神閃爍,問道:“此人有何特長?”

吳質道:“據劉若所言,這個劉芳特別有辦法,凡是他要的東西,劉芳都能滿足他,端是一個神通廣大。”

神通廣大?

“哼!”

曹丕冷哼一聲,道:“如此說來,此人便是間軍司的細作了?”

在這半年來,曹丕其實已經是下令要揪出許都、洛陽、鄴城的間軍司細作了。

然而.

成果卻是很少。

如今在許都的間軍司細作,更是能將山陽公都殺了,這種能量,便是曹丕,也不得不心驚膽戰。

這次他們能殺山陽公,下次,豈非就能殺他了?

“建武將軍劉若,他可參與其中?”

吳質搖頭,說道:“許都那邊的消息說,劉若並不知情,他也是被矇蔽的,其實仔細想來,劉若並未有殺害山陽公的動機,他也沒有成爲間軍司細作的必要,陛下對其恩寵,已經是非常隆重了。”

曹丕點了點頭,但雙拳卻是緊緊的握住了。

“山陽公,絕非是朕殺的,但其死在許都,便不是我殺的,這盆髒水,也是要潑到朕身上來了。”

就算山陽公不是你曹丕殺的。

在魏國境內,許都郊外,山陽公能死,還是在衆目睽睽之下被人刺殺,就算不是你殺的,也是你縱容刺客殺的。

“此事,要如何處理?”

這盆髒水,他曹丕肯定是不願意接過來的。

吳質思索片刻,說道:“陛下當立刻發詔書,言之是漢中王太子間軍司細作殺的山陽公,爲的,便是劉備要稱帝!一旦劉備稱帝,其便坐實了刺殺山陽公的罪名!”

間軍司細作爲何要殺山陽公?

一是敗壞魏國的名聲。

第二,便是劉備要準備自己稱帝了。

現在曹丕稱帝了,大漢被取代了。

那劉備的漢中王,又是什麼?

大漢都不存在了,大漢敕封的漢中王,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一如曹操稱王了,劉備也要稱王一般。

現在曹丕稱帝了,劉備自然也要稱帝了。

這是兩方勢力要對等。

不能說伱一個皇帝打我一個王。

那我不是先天性的低你一等?

這是劉備集團萬萬接受不了的事情。

但要稱帝,劉協活着,這稱帝了,難免會有些風言風語。

劉備以忠義著稱,此番稱帝,豈不是將自己陷入不忠不義的境地?

只有劉協死了,劉備的稱帝,才名正言順,纔沒有人能夠說閒話。

曹賊篡漢,又謀害了漢帝,如今爲了延續大漢續存,延續我四百年的大漢基業,那我劉備,只能稱帝了。

這話一說.

就順口得多。

而吳質自然是知曉劉禪的心思,如何會讓他如意?

“不錯!”

吳質靈活的思緒,讓曹丕眼前一亮。

“除了下詔之外,朕還需要做什麼?”

吳質再次沉思,片刻之後,他又說道:“陛下應封賞山陽公後代,以堵住悠悠之口。”

封賞。

曹丕點頭。

“除此之外呢?”

吳質再說道:“封鎖消息,誰人敢來討論此事,陛下派人殺之!”

不討論,自然就沒有後續了。

“同時,陛下派人前去抓那些間軍司細作,將罪責,全部都推到間軍司細作身上。”

罪責推到間軍司細作身上曹丕倒是會。

但是

這間軍司細作,抓不到啊!

“季重有何良策,可抓間軍司細作?”

吳質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他笑着說道:“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趁此機會,陛下可將那些不聽話的臣子,全部打爲間軍司細作。”

一句話。

只要我殺的人夠多,還怕沒有殺到間軍司細作?

那些不順服的人,大概率就是間軍司細作!

趁此機會,排除異己!

“此言有理!”

曹丕的政治能力不俗,馬上便明白了吳質的話外之音。

趁此機會,或許可以對朝堂,進行一次清洗。

稱帝之後,他曹丕,也是要掌權了。

不把魏國的權勢牢牢掌握在手,如何與那漢中王太子劉公嗣爭鋒?

成都。

太子府。

大堂之中,此時滿是穿着官袍的大臣們。

“殿下怎還不出來?那曹丕篡漢,還把陛下給殺了,現在大漢傾頹,得要有人來做主了!”

一如魏國臣子想要曹丕稱帝一般。

這劉備集團的臣子,自然也是想要劉備稱帝的。

劉備稱帝了,那麼大家的屁股都可以往上挪一挪。

“大王休養,誰都不見,現在漢中國主事的便是殿下,怎殿下也找尋不到?”

這些官吏面有焦急之色,若非是有太子親衛侍立在側,他們怕是要衝進太子府後院,將劉禪‘請’出來了。

此刻。

太子府後院。

竹林裡面的涼亭處。

正有七個人圍坐在涼亭下的火爐旁。

火爐上面煮着一壺酒水,此刻正汩汩的沸騰着,一時間酒香四溢。

法正,張飛,馬超,諸葛亮,許靖,吳懿,此刻便與劉禪圍着這火爐坐。

一月份的天氣,雪雖然不怎麼下了,但是積雪融化,反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劉禪披着一件白裘披肩,臉頰微紅,精神氣看起來不錯。雖然房事不少,但是身邊有華佗和他的幾個弟子料理身體,健康方面,是不需要擔憂的。

“天氣酷寒,諸位,喝碗熱酒。”

一人倒了一小樽酒,劉禪面帶笑容,先將一小樽熱酒飲下。

“啊~好酒!”

精釀過的美酒,熱了之後,就是比一般的酒水要帶勁。

“好酒!”

絡腮鬍黑張飛喝了一樽酒之後,黑臉也是浮現出兩朵紅雲出來了。

衆人都喝了一杯酒,但是都無人開口說話。

彷彿是在憋氣一般,看誰耐心最差。

衆人的目光,有意無意的都定格在張飛身上。

不想此刻的張飛也是變成了滾刀肉,對周圍人刀子般的眼神,直接無視起來了。

憋氣大賽,最後還是許靖輸了。

作爲在劉備集團中名望最高的人,許靖想要這勸進之功久矣。

他擼了擼自己顎下白鬚,開口說道:“殿下,曹賊篡位,陛下被刺,國不可一日無君,社稷不可一日無主,我大漢四百年的基業,不能如此便中斷了,還請殿下在大王面前言明,早登大位。”

有許靖開口,吳懿也是上前說道:“大王海內人望,功勞無雙,如今漢室傾頹,唯有大王,才能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張飛呀呀一聲,說道:“這皇帝位,那曹丕小兒坐得,我家哥哥便坐不得?”

諸葛亮亦是說道:“如今九州之中,仁人志士不無翹首以待大王登基,以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還請殿下明鑑。”

劉禪喝着酒水,看着他們的表演。

“既是要父王登位,何來太子府,諸位應去王宮纔是。”

法正輕輕一笑,說道:“我等自然可以去,但若是有殿下帶着,那便更好了。”

從龍之功,勸進之功。

這種功勞,首功要給他劉禪?

“這樣罷,我等上一個勸進表,先讓父王明白我等的意思。”

明白意思?

劉禪可太明白了。

實際上,昨日劉備便召見了他。

談論的,便是登基的事宜。

當時

法正就在旁邊。

現在這廝倒是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

爲了這登基事宜,從去歲便開始準備了。

劉備之心,那是路人皆知。

劉備稱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有這幾點:

其一,歲數不饒人,劉備已到花甲。惺惺相惜的對手曹操已經被埋在七十二個奇門墳遁陣裡了,此刻不稱帝,便沒有稱帝的機會了。

其二,曹丕篡弒,湮滅漢室,漢朝沒了。今上無天子,漢朝的皇帝沒了。

漢朝已經滅亡了,只能繼承漢朝兩祖(劉邦、劉秀)的事業,三造大漢。

其三,稱帝有罵名,與其讓這罵名給自己的兒子擔着,不如他趁還活着,將這個罵名給攬過來。

其四,也是政治需要,魏王稱帝,那麼他這個漢中王,就必須稱帝,這是勢力對等所需要的。

不過

稱帝是要的,但也不能說稱帝就稱帝了。

便是曹丕,都要來個三辭三讓,劉備這邊,自然也是要有對應的儀式了。

“此事甚好!”

諸葛亮當即起身,說道:“我等先聯名上表,若是陛下不允,再說其他。”

這個其他。

自然有很多重意思了。

衆人合計一番,當即便先行署名,再到太子府大堂,讓其餘臣僚署名勸進。

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柱、少府王謀.

一干臣僚,先是上了個勸進表。

毫無疑問,這個勸進表,當天就被劉備給否了。

雖然是否了,但並沒有責罰任何人。

這下子,大家都知道劉備的心思了。

四個字:加大力度!

於是乎,有心人,當即開始搞起了祥瑞。

半個月內,各地都紛紛報告出現了吉祥的黃鳳氣、彩雲和丹鳳,還說在漢水中發現了漢高祖的玉璽。

西南方向多現帝王之相的瑞氣祥瑞。

言外之意很簡單:大王,你快稱帝吧,這是上天的旨意!

三國時期,有很多從《河圖》《洛書》衍生出的命相學典籍,都是關於占卜預測的教參,大約四十八種。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家從這些典籍裡找到了一些上天預測劉備當皇帝的證據。

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是《洛書甄曜度》:“赤三日德昌,九世會備,合爲帝際。”

就是說,具備火德氣運的朝,要有經歷三次昌盛,經過數代,有一位叫“備”的人會成爲皇帝。”

藉着這陣東風,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大司馬屬殷純、益州別駕從事趙莋、治中從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紛紛上言:

“臣聞河圖、洛書,五經讖、緯,孔子所甄,驗應自遠。謹案洛書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會備,合爲帝際。'願大王應天順民,速即洪業,以寧海內。”

現在祥瑞都有了,法理都有了,大王,你就稱帝登基罷!

然而.

劉備還是否了。

一次不行。

兩次不行。

於是乎,百餘臣僚,再上表勸進。

沒有任何波折,劉備又否了。

但這三次拒絕,沒有嚇退這些勸進的臣僚。

建安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

法正、諸葛亮、馬超帶着八百多餘臣僚,聯名上書勸進,並且這八百多人,還一起到了宮中。

上書曰:“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

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羣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鹹稱述符瑞,圖、讖明徵。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幹祇降祚,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

考省靈圖,啓發讖、緯,神明之表,名諱昭著。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紹嗣昭穆,天下幸甚。”

這一次,劉備就沒有拒絕了。

在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劉備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擔之南。

爲文曰:

“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備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漢有天下,歷數無疆.

操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

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阼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修燔瘞,告類於天神,惟神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

以諸葛亮爲丞相,許靖爲司徒。置百官,立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

漢中王劉備,在此刻,變成了漢皇帝劉備。

從織蓆販履之輩,到成爲一國之君主,劉備的故事,不可謂不勵志。

而成爲皇帝的劉備,並沒有志得意滿。

他現在心中,只有一個想法:

趁他還活着,將所有的罵名,都攬在自己身上。

這三興大漢的重任,我啊!

交給你了。

太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