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徐庶徐元直,荊州馬政

十日光景,匆匆而至。

建安二十四年的第一場雪,已經是開始紛紛而下了。

而且是越下越大,只不過一夜,天下皆白。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宛城。

府衙大堂。

劉禪端坐在主位上,他身披黑貂皮,此刻眼前食塌上,正放置着一杯滾燙的燒酒。

在大堂中,早有火盆升起,火盆之上,炭火烹煮着酒水。

汩汩汩~

酒水沸騰,滿堂之中,皆有酒香。

在劉禪身側,關銀屏正上前來伺候劉禪,無微不至。

一動一靜之間,皆是風光無限。

在劉禪面前,正有一位身穿錦衣的中年人。

正是商賈李明。

“臣下,拜見殿下。”

李明原本是南中游商,但是在劉禪攻伐高定的時候,願將全身家資壓上,最終被劉禪重用。

兒子如今更是在太子府中,爲太子賓客。

而他由原來的南中游商,一下子便有了太子劉禪的背景。

他手下商隊,不僅僅在南中之地行商,在荊州、甚至到雍凉之地,都有涉獵。

到了這種規模,其實他手下的商隊,已經不在他手上了,而是被劉禪收爲己用了。

說是遊商,但更是有‘皇商’的屬性。

“今日召你過來,便是有事要詢問。”

李明臉上綴着諛笑,他對着劉禪行一禮,說道:“殿下有何吩咐,儘可直言,臣下定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

劉禪微微一笑,說道:“我若是要在荊州養馬,你可弄來上好的馬種?”

荊州養馬?

李明一愣,有些遲疑的說道:“若是養馬的話,南中、武陵一帶,便有蜀馬,滇馬。”

“那些都是矮馬,不堪一用,我是要拿來做戰馬的。”

如今九州之中,馬匹大致分爲三種。

其一:烏桓馬。

這種馬屬於中體型馬種,產地在幽州、幷州一帶。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就是採用的這種馬。

其二,匈奴馬。

該馬屬於大型馬,原產地在西域的大宛、夏月一帶,也就是今天阿拉伯馬的祖先。漢武帝后,由西域引進該馬種,普遍產地在涼州一帶,所謂“西涼鐵騎”,用的就是這種馬。

其三,南馬。

這種馬生活在三國南方,在荊州、益州巴郡等地都有分佈。身材矮小,不適合作爲戰馬使用,但吃苦耐勞,很適合作爲後勤的馱馬使用。蜀馬、滇馬,都屬於南馬。

東漢曾在四川、雲南設置馬苑。西南馬適於山區生態環境,不乏名貴良馬,但作軍用多不及北方馬。

高不逾三尺。

像是大理馬,體型矮小緊湊,行動靈敏。四肢結實,筋腱發育良好,屬兼用型馱乘馬種。

比起虎豹騎所乘西域馬比起來,簡直就是成年人與小孩一般。

兩者若是在戰場上相遇,人家高頭大馬,打仗的時候就可以居高臨下,而且馬力更強,你哪裡是對手?

從虎豹騎手上搶來的高頭大馬,他手下騎軍個個爭着搶着要!

“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此事事關重大,你可有路子?”

李明知曉劉禪的決心,他只得說道:“雍凉之地產戰馬,亦可得到西域良種,但若是要做種馬,一時之間,最多帶百十匹過來。”

主要是雍凉之地現在還非在劉禪之手,要想走私的話,難度比較大。

用重金收買羌酋,可得些許良種。

但要多的話,不可能。

“百十匹的話,也夠了。”

南馬個子雖矮,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

那便是耐力強。

若是西域馬能與南馬雜交,生出高大威猛,又耐力十足的馬匹,那自然是最好的了。

“殿下,既是要去買馬,便需要找會相馬的人,免得被人矇騙。”

劉禪輕輕點頭,他說道:“你放心,我早有安排,我已找了馬媛後人了。”

隨着馬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相馬這一行業也應運而生。

比如春秋戰國時的寒風相口,麻朝相目,秦牙相前,贊君相後……

以及西漢時的儀長孺相額,中帛氏相齒,謝氏相馬鬃、馬脣,丁都君相馬的身材等等。

而相馬集大成者則是東漢的馬媛,他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對良馬各部位應具之優異形態集中在一馬身上,使這匹馬的外形骨相達到良馬最完善的境地。

劉禪選的人,自然也是得了馬媛真傳的。

“如此的話,臣下便放心了。” щщщ⊕тт kan⊕c o

有了相馬者,買馬的時候就不會被騙了。

“殿下準備在南郡養馬?”

劉禪搖頭,說道:“非是在南郡,而是在武陵、長沙、零陵三郡設馬場養馬。”

養馬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劉禪這段時間從古書上,或者是直接詢問養馬人,將如何養馬,養馬的條件與成本,都是瞭解清楚了。

馬居六畜之首,無論在遊牧文明還是農耕文明中,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幫手,或者說馬就是生產力的標誌。

很多人有誤解:馬只要喂草不就可以了嗎?草不是到處都是嗎?養馬是很簡單的事情。

其實,這大錯特錯。

馬是很精貴的牲畜。

首先,馬是食草動物沒錯,但是馬的消化能力很弱,因爲馬不像牛一樣會反芻。

養馬想一次餵飽幾頓不吃,那是不可能的。

歷史上也有類似記載:“大中祥符六年二月二日,牧制置使言,淳澤並諸處馬監,每冬寒至,春草未出時,馬在野,多因草少,致成瘦弱。”而馬一瘦弱就幹不了活了。

其次,馬的胃口很大。

一匹馬一年的需求量大概是三千多斤;而牛的飼料就比較寬泛,麥秸、高粱杆、粟杆皆可,一年也就接近三千斤;雖然驢和馬一樣,也不反芻,但是一頭驢一年需求的草兩千斤,比馬少多了。

再者,馬不能光吃草,還得喂糧食,特別是乾重活時,戰時的戰馬就更不用說了,幾乎“一日三餐”都得喂糧食,甚至普通百姓都吃不上的豆料。

這成本,太高了。

“在三郡之地設馬場,或還能成。”

南郡百姓稠密,若是將良田做草場,那不是浪費資源嗎?

“殿下或可讓百姓養馬,然後官府高價收購,或許可以降些成本。”

在一邊,關銀屏亦是點頭。

“這個方法好,若是人人養馬,日後軍中肯定就不缺戰馬了。”

想得倒挺美。

“此計恐難成。”

李明與關銀屏所想,後世的時候,宋朝也幹過。

而且宋朝丟失燕雲十六州,與劉禪現在一樣,都是沒有主要的產馬地。

《宋史》記載:“元豐三年春,以王拱辰之請,詔開封府界、京東西、河北、陝西、河東路州縣戶各計資產市馬,坊郭家產及三千緡、鄉村五千緡、若坊郭鄉村通及三千緡以上者,各養一馬,增倍者馬亦如之。”

顯然,城市戶家產要達到三千貫,鄉村五千貫,這才養得起馬。

這要求顯然是比較高的,普通農戶根本養不起馬。

要想推廣出去?

人家還活不活了?

家裡養了個大爺,別馬沒餓死,人先餓死了。

“養馬頗爲家資,尋常人難以承受,況一匹馬,少說要數十畝地的草場供草,尋常人家豈能有之?”

劉禪瞭解過了,東漢時設的馬苑,馬監草地四萬八千餘頃,也只能養五萬匹馬,一馬佔地五十畝。

而五十畝地,差不多是一箇中上等五口之家的水平了。

因此,民間養馬僅限於想象。

“只是.僅憑商隊得來百十匹馬,等到何時,才能爲軍中供應良馬?”

一兩年的時間,根本不夠。

劉禪輕輕一笑,說道:“一年不夠兩年,兩年不夠三年,這是百年大計。”

在沒得到產馬地之前,便只能通過自己的途徑養出馬來。

要麼

便是北伐,將雍凉之地拿下。

但短時間內,恐怕難成。

打了太多仗了,未有一兩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休養生息,民力根本恢復不過來。

而在這段時間內,劉禪可不想等。

況且

在荊州養馬,若是能雜交出良種出來,未必不如西域寶馬。

“箇中之事,便交由李君了。”

李明誠惶誠恐,連忙起身對着劉禪行禮,說道:“既然殿下都已經打算好了,那屬下也不再多說了,多則一年半載,少則三個月,這百十匹良馬馬種,必送到荊州來。”

“好。”

劉禪輕輕點頭。

“那屬下告辭了。”

李明離去之後,劉禪對着關銀屏說道:“益州郡有不少銅礦、銀礦、鐵礦,儘快命人前去開採,還有,卷城西側鐵山上,亦有產出鐵礦,此事交由董允負責,讓他多打造些農具出來。”

荊州百廢待興,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劉禪來做了。

“鳳兒知曉了。”

關銀屏現在差不多成了他劉禪的小秘了。

俗話說得好。

有事秘書幹,沒事

咳咳。

昆陽城中。

城中府衙。

魏王曹操臨時行苑之中。

“咳咳咳。”

曹操捂着手巾,臉色蒼白,眼神無神,全身上下,散發出一種虛弱的氣息。

他的額頭佈滿細密的汗珠,滴落在手巾上,形成一片淡淡的溼痕。額角的皺紋更加深了,臉上的皮膚蒼白而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看起來憔悴不堪。

曹操捂住口腔,伴隨着咳嗽聲,手巾上染上了鮮紅的血跡。每一次咳嗽都讓他身體劇烈地顫抖,呼吸變得急促而困難。

“大王.”

一路隨從的曹洪臉上露出關切之色。

他眉頭緊皺,心中很是焦急。

這十日來,曹操的身子,那是一日不如一日。

生命力的流逝之快,讓他有些措不及防。

若大王在軍中薨逝.

不!

不行!

這種事情,絕對不能發生!

“還是回許都罷。”

曹操搖了搖頭,他將手上沾血的手巾放下去,說話的聲音,亦是有些無力起來了。

“徐元直可到了?”

曹洪點了點頭,說道:“便在堂中候着。”

曹操微微頷首,說道:“便在此處見他,隔開帷帳,不要讓他看到孤的模樣。”

“諾。”

退出葉縣,後續收尾,所有的事情都安排下去了,但是曹操依舊不放心。

他想在離開之前,再見一見徐元直。

徐庶?

今能去劉玄德帳下,想必是欣喜若狂罷?

很快,房中便升起帷帳,將房間分成兩半。

吱吖~

房門打開,在外面等候良久的徐庶緩步入內。

“臣下,拜見大王。”

徐庶臉龐輪廓分明,線條柔和而勻稱。雖然歲月留下了一些細紋,但仍然保持着相對年輕的風采。

他的身材勻稱而挺拔,透露出一種優雅和自信的姿態。身着樸素的衣袍,彰顯出他不追求世俗華麗的風格,更注重內在的修養和品質。

此刻在房中,隔着帷帳,徐庶根本看不到曹操的模樣,只看到一個半躺在牀榻上的人影。

以及

房間中濃重的藥草味,和這藥草味中,隱隱帶着的一絲一縷的血腥味。

魏王曹操的身子,竟敗壞至如此程度嗎?

徐庶眼睛一眯,頭卻低得更低了,直朝着胸口埋去。

“元直,已有多年未見了罷?”

他曹操得知徐福之名,還是劉備在新野之時,幾次三番壞他好事。

好在,在當陽長阪坡被他率大軍追上,此人的母親亦被他所獲,徐元直爲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只可惜.

徐母終究還是死了。

以至於這位大才,竟不能爲他獻策獻計,哪怕一言。

“確有多年。”

徐元直不願爲曹操獻計,自然也不留在曹操身邊參謀軍機了。

曹操隨便打發徐庶一個無權無勢的閒職,眼不見心不煩。

但現在被那漢中王太子一提,終還是要再見。

“那漢中王太子劉公嗣要你來換我魏國大將軍,你的性命,當真值錢啊!”

徐庶只是說道:“殘軀而已,智思已盡,怕也不能爲漢中王太子獻策獻計了。”

“哦?”

曹操眉頭微皺,語氣也是變得有些冰冷起來了。

“你在我帳下,確實是一計未獻,但到了荊州,那可不一定了。”

徐庶自然是感受到曹操身上散發出來的殺氣了。

“漢中王太子天縱奇才,我徐庶之才,遠不如他,他此番相召,不過是念在舊情罷了,我在魏國也住久了,大王若是心中存疑,還請大王將我留在魏國。”

那劉公嗣之智,確實不輸徐庶。

“也罷。”

曹操輕咳一聲,繼續說道:

“你我之間,也算是有一段君臣情誼,去了荊州,還望莫要忘卻舊情了,你雖換新主,但我曹孟德自詡未有對不起你的地方。”

殺母之仇,難道不算?

徐庶眼中寒光一閃而逝,但語氣卻是非常平靜。

“臣下去荊州,不過也是孤老一生罷了,於臣下而言,在魏國還是在荊州,並無太大的區別。”

希望當真如此。

“若是在荊州不樂意,想要回來,魏國大門,隨時歡迎,汝之長子,已被我命爲世子隨從,臨別之際,更有財帛美人相送,還望你莫要拒絕,也算是不負一段君臣之情了。”

扣我長子,做人質?

送我財帛美姬,想要離間我與漢中王太子之間的關係?

徐庶眉頭微皺,但還是點頭應諾。

“謝大王重恩。”

此番若是不答應的話,他想去荊州?

怕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在帷帳之中,曹操慘白的臉上,那一雙虎目中,殺意更盛了。

沒有拒絕?

看來這徐庶,是鐵了心要去跟那劉公嗣啊!

想要去輔佐那劉公嗣?

看你有沒有這個命了!

徐元直在換得曹仁之前,當然不能出事。

但換完了之後,那就不一定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