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第358章 政績升官由基層(第四更)

“鈴兒,照你們的方法,一年應該收四茬大豆纔對。”

朱元璋看到這邊大豆地裡已經出苗了,另一邊的兩萬畝收完麥子,大豆剛剛種下去。

那個大豆用來收穫成熟種子,跟眼前的不一樣。

只是下丘村的小麥收完立即翻耕,不種在麥茬上面,牲口多。

同時各種肥料也立即跟上,大豆提前處理好的,種下去出芽速度快。

等到深秋的時候,大豆成熟,朝廷會換走,送到別處當種子。

小丫頭搖頭:“不行呢!雖說種大豆養地,但連續種,大豆需要的東西就少了,得額外加肥養一下。

大豆重茬後產量減少,地如果不管,越種越差,最後估計都拿不回來種子的數量。

今年再收一次大豆青貯就不種了,咱村子已經使盡全力。

然後接着種甜高粱,甜高粱含糖多,適合當青貯,未來兩年內,都會種甜高粱。

甜高粱一年能夠割四茬青貯,高粱茬不好打,咱村子不怕。

陛下你不是給了很多地嘛!正好開出來種大豆青貯,過個兩年多,再回這塊地種大豆。”

朱元璋:“……”

這就把自己剛給的地方安排上了,不過養牲口確實不容易。

馬不能吃青貯,就得留出來幹飼料,同時喂糧食做的精料,加上鹽和礦物。

關鍵下丘村的大牲口還是用來育種的,一天吃的東西,趕上幾戶尋常人家的伙食了。

再轉一轉,朱元璋回自己的房子,與太子一起處理題本。

這邊的作物已經收完,新的也種了下去,得過上段時間再種黃麻,村子的人留下十個照看便好。

到時候大家一起走,依舊走運河,不去那邊的長江,長江水流大,容易出危險。

……

另一邊,秦王朱樉在與兩個人說話,負責下丘村百貨商店的李信和李言。

他倆終於確定自己在給陛下幹活,陛下大熱天的出巡,跑到下丘村看收麥子、種稻子。

下丘村聖恩如斯,太可怕了,自己得好好幹,幹好了還考個屁的科舉,直接當官。

“最近你們在村子裡熟悉得如何?”

朱樉比較看重兩個人,在下丘村別看不用管商店,需要學的東西卻更多。

“回殿下問,很累,他們村的人會的東西太多了,我們知道的,一旦學會,我們到下面當官,就能帶百姓做事。”

李信先開口,表示清楚在村子學什麼,簡單來說就是養殖和種植。

看上去很簡單,學起來才曉得難度。

一旦學好,將來到地方上當官,比如當個知縣,可以親自下鄉去看情況,指導百姓。

地方不同,作物什麼的有變化,還能寫信給自己的組織,就是百貨商店的上面,丹青圖書館。

圖書館再安排教學,或者發下來內部刊物。

“殿下放心,我等定然不負殿下之託,努力學,爲大明百姓點燃一盞明燈,照亮前路。”

李言跟着說,他發現跟上隊伍,就是官員的一條終南捷徑。

“咱可沒託付伱們什麼,咱是秦王,終究要到封地去,是父皇需要好用的人手。

以後再想通過考科舉直接當大官可不容易,只能從下面往上爬。

帶着政績才能升官,一步登天?哼!癡心妄想。

再好好學個兩三年,把文采也練練,算賬速度要快。

你倆看到朱里長沒?達到他那個程度就行,咱告訴你們,他可就學了三年多。”

朱樉不往自己身上攬功,也沒想過把這些人都帶到封地去。

等去封地的時候,有那麼八九十個就行了,主要依仗跟下丘村的合作。

說好了的,下丘村要把買賣一同開到封地,包括自己的弟弟,都照顧照顧。

李信和李言連連應聲,表示要努力爲大明做貢獻。

……

五月初六,吃完早飯,朱元璋的隊伍啓程。

宋知府和李知縣等人沒走,他們得再看看,陛下把地劃給下丘村沒問題,問題在乎那地有一大片原來歸太平府管。

劃地的時候,地是劃了,管轄權沒說,到時候聽誰的?不,下丘村誰的都不聽。

那麼太平府的人會不會也跑過來吃喝玩樂?他們的地方在山裡,就不應該到此處。

想來就在山中住,或許有窩棚什麼的,這邊的房子是自己寧國府的。

雙方必須就此事說好,你們太平府的不準過界,咱寧國府的也不過去。

現在得等,順便看看新種的大豆和水稻,反正不耽誤辦公。

……

“這邊的小麥都收了,種下豆子,石臼湖的百姓同樣勤勞,看遠處的小船在撒網。”

朱元璋其實很願意在村子呆着,他自己的孩子與村子的孩子相處得不錯。

包括剛滿週歲的孩子,也能跟村子同樣大的寶寶交流。

關鍵雙方都白白胖胖的,小胳膊小腿,像藕一樣,不哭不鬧。

宮裡以前可不是,寶寶會哭鬧,只能哄,抱着晃一晃,晃迷糊了就睡了。

後來下丘村搬過來,開始傳授育兒知識,寶寶哭的時候少了,更多的時候在跟大人學說話。

尤其是那個奶嘴,可管用了,給寶寶一個奶嘴咬着,再扔點玩具,寶寶坐在那裡自己能玩半天。

里長不知道陛下在想寶寶的事情,他也舉個望遠鏡看:“陛下所言極是,以前他們是能過一天算一天。

如今他們想要有更好的生活,人的精氣神跟着都不同了。

就在於希望,陛下建的惠民藥局,讓百姓知道即便最後救不回來,卻也沒被拋棄。

惠民藥局是免費的,能給的藥都會給,實在活不了,是能力問題。

沒有這個免費的,百姓自己拿不出錢來買藥,則是絕望,他們總覺得有錢買藥就能活。

湖邊的人,生病了可以去南京,也可以到下丘村。

不過應該先去南京,那裡有人給看,看完了抓藥時到下丘村。”

里長看着這邊的人,跟着高興,自己村子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讓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

“回去要給德之把脈,一晃就到五月了。”朱元璋聽到看病的話,又想起曾魯。

“陛下,到了地方,村子立即安排。”里長應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