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第344章 試探吃虧民族誌(第一更 月票

“宜長啊!你村子兩岸要起箭樓啊!咱站在河邊,河上船隻有人往下放箭,射到咱怎辦?”

朱元璋一副怕死的樣子對里長說,他此刻來到河邊,河上有船隻往來。

他的意思是建箭樓,以後他再來,上樓看河。

“回頭種完水稻就建,去年種得可是粳米,產量比秈米少兩成,今年準備縮短差距。”

里長纔不信呢!哪裡有危險?上下游都被水軍佔着。

上游來的船隻有軍士管,到下游時下船,下游來的船還是軍士在上面,到上游下船。

想建箭樓,建吧!那是問題嗎?人家陛下在那邊給自己建兩個村子的樓,自己在下丘村建幾個箭樓還不行?

“粳米產量真高啊!你村子把技術拿出來,別人照着學居然也比不上。”

“他們只學其表,我下丘村精耕細作,屬於試驗示範田,育種基地,投入多。”

“宜長,外面的種子好不好?”

“陛下,好和不好在於適合與不適合,把種子拿來種,看產量等情況,才能判斷。”

“宜長,石臼湖那邊的百姓所種麥子也該收了吧?”

“他們得等幾天,種得晚了,即便他們很努力地用淤泥沖水追肥也不行。”

“那他們還能跟咱村子一樣種水稻了嗎?”

“他們種大豆,水稻種植要求人力過多,他們承擔不起,大豆已經很好了,屬於一年兩茬。”

“宜長,你說北征的隊伍會勝利嗎?”

“陛下放心,百分之二十的燧發槍,百分之十的改進火銃,加上大量的後勤物資與戰地醫療物資,咱沒理由輸。”

“倒也是,宜長啊!高人是誰啊?”

“是憨憨啊!”

朱元璋:“……”

里長:“……”

這一刻,二人各有想法。

朱元璋想的是,伱們村子對高人的保密已經到了這等程度?我這招很少出差錯的,怎麼到你這裡就沒用?

里長則想,你太壞了,你詐我,我居然沒反應過來,說出了實話。

“宜長,你說得對,憨憨確實很高,有把子力氣。”朱元璋鬱悶地說。

“還行吧!他現在估計能頂四分之三頭牛了,以前是半頭牛。”里長心情愉快,果然沒人信。

“憨憨,我,嗯!嘿嘿嘿嘿!”一直在旁邊的朱聞天迴應。

朱元璋當作不知道之前要表達的真實意思,里長也不可能挑明。

二人繼續聊,里長保證陛下不敢把自己怎麼樣,真敢殺自己,憨憨會幫自己報仇的。

朱元璋則擔心裡長跟高人說,萬一高人不高興怎麼辦?得穩住里長。

在二人身邊的朱聞天其實想笑,里長終於被人家給套路了,這玩意兒一般人都反應不過來。

但沒關係,自己的人設維持的好,一旦有外人在,必須偶爾插一句話,表明自己的情況。

到目前爲止,還未出現問題,要堅持,演下去,堅決地演下去。

一旦暴露,下丘村的價值就低了,不利於村子的發展。

自己藏起來,對推動大明前進不受影響,村子的待遇會越來越好。

“都說水往東流,唐末,後五代十國,李後主被俘,趙匡胤做得太過了。要殺便殺,何必圈養羞辱?

無非是沒能力直接讓南唐的人直接臣服,所以拖着,廢物。

李煜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多好的詞啊?

看歸義侯明升和歸德侯陳理,咱就不羞辱,咱把他們送去高麗了。

咱額外給了錢糧和衛兵,到那邊,他們總比在咱眼前強,不用看咱臉色。”

朱元璋往着面前的黃池河說起亡國之君的對待問題,他覺得自己比趙匡胤強。

“陛下,西流之水,更利往來,有石鹼之地旁邊的河就爲西流之水,我還知道東北之地有渾河,也爲西流。

凡此等之地,必有礦產。李煜之死,不在一江春水,乃他無勾踐之志。

心無志者,自哀自怨,他帶不起來曾經的隊伍,哪怕有的人還想反抗。

南唐後主如此,四川夏國明升亦如是,受儒教影響過甚,皆不如北元。

今大明只可佔北元之地,卻滅不得北元,草原民族,狼者、鷹者。

如大明行商之人,不甘自處,甘於冒險。故前朝多有抑商之策,以穩固統治。

往來夷人行商,或唐時大食後裔,或西域宗教之士,或拜占庭帝國,以及種種。

是以,固守一偶,待死爾。天下之財,如水而動,不動者必被動者所趁。

正如兩軍列陣,一方靈活調動,一方只守不攻。

可伐不可守,可守不可久。只有千日作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

不止大明水師,陸路武裝護衛,亦是壯大明之策。商不可阻、路不可斷。

宋起之邊武,故行強幹弱枝之策,後亡於之策,非策不對,乃沉寂商之繁華,忘工之軍事。”

里長藉此機會給朱元璋講,人沒鬥志就完了,所以李煜該死,但人家元朝的後裔不會死的。

同時商人就有着不服氣的鬥志,想要改變生活,過上好日子,哪怕支持武裝力量。

大明想守,不可能的,外面的人一直在戰鬥,海岸線那麼長,如何守?

所以不但不能守,還要大力發展水師,並且陸地上的絲綢之路要徹底打通。

然後鼓勵工匠研究更好的戰爭武器,始終領先別人。

朱元璋聽着,覺得這回沒白來,果然啊!除了增產的事情,還有額外收穫。

這就對了,自己出來一趟多不容易啊!

他知道里長後面的高人不是要讓自己去打仗,而是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叫別人不敢打。

北元就是因爲打得太多了,窮兵黷武,百姓民不聊生,活不下去了,造反,所以才完蛋的。

大明不能那麼幹,大明應該做買賣,武力是維護買賣的存在,不是主動打人的。

當然,北元還跟那邊很多國家簽訂協議,關於稅收方面的。

爲什麼最後不行了?因爲沒安下心發展技術,打仗拼得是戰術和生死,那不對。

朱元璋如是想着,問里長:“宜長!晚上吃什麼?”

里長:“……”

他深呼吸,連續四次,感覺好受了,回道:“羊……羊湯行嗎?”

“哈哈哈哈!好,就羊湯!”朱元璋覺得自己找補回來一局,讓你騙我高人是憨憨,看,我也把你問懵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