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第153章 江山姜山各有信(第三更)

第153章 江山姜山各有信(第三更)

“放河燈嘍!”伴隨着孩子們的歡呼聲,衆人來到河邊。

孩子們把提前準備好的花燈取來一一點燃,花燈由染的紙製成荷花形狀,中間放一截蠟燭,下面是竹板。

初五的夜空月亮基本上見不到,於是星星愈發明亮,花燈在河中飄蕩,似與星星相互映照。

五百四十六盞蓮花燈入水,分散聚合間隨水漂向遠方。

一盞燈代表一個人,村子到今天還是五百二十二個人,加上太子府的二十四個。

明年的時候花燈數量要調整,村民有九個懷了孩子。

尋常的百姓看到孩子多的時候會採取一定的避孕方法,怕養不活,通常是採用弄外面的方法,有時沒用,還是懷上。

或者把寒性的東西製作成香囊佩帶,由於沒有錢,弄不到麝香、冰片等效果好的,故此還不如弄外面。

村子第五百二十二口人就因爲避孕失敗出來的,好在出來的時候村子已經有錢了。

現在村民們不避孕了,生,能生就生,讓憨憨開藥,給年歲大的人用。

大家準備努努力,五年時間讓村子人口翻一倍,養一大羣孩子。

可惜憨憨不讓到十六歲的人現在成親生孩子,而之前說好了親事的應該外嫁的村子少女,悔婚,給男方家賠償。

不嫁了,即便已經十九歲了,依舊要找上門女婿,倒是十八歲以上沒成親的青年有訂婚的要求女方家快點。

若女方家的閨女才十五六歲,先嫁過來,不生孩子,可以做羊腸的工具,憨憨會處理好。

而藥則不用,太傷身,用多了到最後想懷都懷不上。

被退婚的男方家沒說什麼,已經知道下丘村多麼富裕,還知道下丘村的人一同參與制作冰糖和香皂。

嫁過來是跟着一起過苦日子,還是帶很多嫁妝養婆家?或者教會婆家做東西?

得一大筆錢,再找一個便容易了,挺好的。

男女雙方之間也沒什麼感情可說,未見過面。

“宜長,不如帶上村子年過十八的未成親女子到縣學看看,不止宣城縣的官學,其他五縣也去。

我等把家中兒子多,生活不易的學生叫出來,瞧着哪個行了,再問對方的意思。

想是但凡覺得自己能考中的學生,知道條件後都願意入贅。你待如何?”

李知縣看完放花燈,說起拉郎配的活兒,包辦。

宋知府在旁同意:“正是,寧國府六個縣的官學隨便看,今年本府欲加錢多招學生。”

“我下丘村捐一千貫用以學子讀書用。”里長這就是同意了,對,多招,村子出錢。

如今村子除了娃娃,人人識字、會算術,會多會少的區別罷了,卻一直在學。

找一個不識字的來當上門女婿,對方壓力大,是不是得跟着學?

本來上門女婿就丟人,再承受各種壓力,別想不開尋短見。

嫁過來的女子反而沒問題,女人地位低,知道自己嫁來要聽夫家的話,讓學就學唄!

“果然是忠正、仁義、良善之村,本府待府中讀書人謝過了。”

宋知府抱拳,一千貫可以的,反正下丘村的錢隨時能有,上回養濟院就出了一千兩銀子。

事情商量妥當,官員們愉快地喝酒,擡眼便是各種顏色的琉璃燈。

……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五月初六衙門中的人吃完早飯,騎上依依不捨的馬,趕着車與村子作別。

馬得出去騎,牌坊裡面不行。

牌坊一立,下丘村有人犯事,官府想拿人,人一到牌坊,下馬的下馬、下車的下車、落轎的落轎,氣勢瞬間就沒了。

他們帶着大量禮物一走,王老蔫那二百工匠到來,幫忙製作大棚。

其他村子的人忙完各自的事情,跑來幫忙種姜。

此時種姜算晚的了,應該是立夏種姜,然後夏至的時候回收種姜。

現在已過了夏至,那時太忙碌了,眼下只能抓緊時間種。

隊伍回村子時就開始了,先是給姜催苗、分姜、泡鹼式硫酸銅,目前正好能種。

如此一來便不能回收種姜,同樣需求大量人手,並且對操作有技術要求。

下丘村要種五十畝地的姜,村民之前買回來兩萬五千斤姜,不是放了兩年以上的老薑。

一畝地需要扔進去四百斤的姜作種子,正常可以收穫四千斤,好的話六千斤也沒問題。

剩下的姜,分給來幹活的人當工錢,都給催完芽了,他們拿回去自己能種,種個半分地試試。

來的二百人,一人給二十斤姜,四千斤就沒了,剩一千斤村子吃,一個人不到二斤,可以吃很長時間了。

“咱們屬於種晚了,晚四十多天,種姜不回收,嫩姜要收,嫩姜拿來做糖薑片,算是藥吧,也當零嘴吃。

今年咱們有大棚,收完嫩姜還可用醋酸鹽泡,再放到大棚裡種,就能有好吃的姜芽了,這叫姜芽軟化栽培。”

里長對朱太一四個人講解,四人忙着記錄,等下丘村稍微不忙時,要立即派人回去把記錄好的上報。

昨天朱里長說得還是高屋建瓴的話,今天轉頭講起腳踏實地的生薑種植。

昨天指點江山,今天指點姜山。

來幹活的人已經提前知道工錢用姜來結,在家中開出來半分地,三十平方米。

今天村民在旁邊教,加上村民,一天能種完五十畝地,回家明天自己種。

說是種下去二十斤姜,過來學照料,兩次收穫有二百斤的姜,嫩姜醃製、老薑拿來做菜或衝薑糖水。

屬於下丘村白給的,幹一天的活兒,哪值二十斤姜?中午吃一頓飯就比工錢多。

朱聞天挑扁擔,一頭一個籃子,裝上姜運輸。

護衛們跟着下地,他們不會種姜,學到了,以後跟別人聊天的時候可以用上。

其他村民佈置水車引水渠,種姜對水要求多,離水邊遠的地方不適合種,能把人累死。

別村的人中午吃一頓飯,休息半個時辰,頂着日頭下地,晚上又被留下吃一頓飯,用馬車和騾車給送回家。

“姜種完,下一步還種什麼?”里長白天被曬得迷糊了,吃完飯坐在祀堂裡喝茶水。

“竹蓀,今年大規模種植,去年的成果,明年咱們就有很多竹蓀吃了。”

朱聞天提醒,今年還從其他村子收竹蓀,不考慮賣給貨郎什麼的,自己吃。

去年種的竹蓀今年拿來當種子,培養菌種,明年端午節前,可以有幾十畝的竹蓀,給宮裡送去一部分。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