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行事大氣略費驢(第五更)

第23章 行事大氣略費驢(第五更)

下丘村中午喝羊湯,殺了三十隻羊,昨天晚上出去買的,村裡自己的羊不能殺,生小羊了有羊奶喝。

來幫忙的超過三百人,村子裡自己五百五十一口,有的太小不能吃肉。

換成朱聞天的時候,三十隻成年羊,同樣的人數根本吃不完。

如今百姓的飯量,再看到肉……

即便如此多的羊,村裡依舊做別的菜。

溜豆腐、豆乾炒韭菜、攤蔥花雞蛋、千張絲拌綠豆芽、竹筍燒竹鼠、莧菜炒竹鼠肉絲、切開的鹹鴨蛋、臘肉炒蔥。

八個菜,羊湯算湯,主食爲烙麪餅。

不烙餡餅,也不做包子、饅頭、花捲,帶餡和發麪的東西費勁。

別村的人哪見過這等席啊!得參加婚宴才能吃到吧?下丘村大氣!

朱聞天仍舊坐主桌,主桌上多了蔥爆羊肉、手扒羊排、水爆肚、扒羊臉。

他直接抓起條羊排,粘鹽和花椒麪吃。

官員們啥都不說,上次之後就理解了。

“喝酒!”里長給衆人倒酒:“今天準備了薰竹鼠,諸位回去的路上餓了吃。”

他先問一下,你們能吃竹鼠不?不行你提示一聲,給換。

“竹鼠好,上回看到了,養得又大又肥,居然能養。”李知縣表示自己愛吃。

“幾天前過來,其實我想討要一隻回去吃,實是抹不開面子。”縣丞跟着表態。

“比豬肉香。”主簿就一句話。

“我吃。”今天典史來了,姓王。

其他三個人認爲有好處應該帶上他,怕他檢舉。

知縣上次回去,兩個豬蹄都給他了。

見四個官全吃,里長放下心,至於衙役,沒有選擇權。

“宜長啊!你可是把我們的嘴養刁了。不知道的,還以爲桌子上的菜是哪個宣城大酒樓做的呢!”

李知縣稱讚一句,菜樣多,關鍵還好吃。

“比不得、比不得!”里長謙虛,內心則想,宣城大酒樓就行?哼!

朱聞天還是提前下桌,他又不喝酒。

其他人吃得同樣快,吃完還得去幹活,只有這桌人慢慢飲。

朱聞天沒去做夢,他跑到四口水井的位置觀察。

旱情持續,要種水稻了,河面明顯降低一大截。

四口井旁邊已經架起了桔槔,一根豎棍子,豎棍子上面一根橫棍子。

橫棍子另一頭綁塊大石頭,這頭是個水桶,用繩子連接。

人利用體重,把這頭水桶的給墜下去,一鬆手,裝了水的水桶就上來了。

挖出來的井,這個是最方便的。

還有一種取水工具叫渴烏,這個不能用,它利用虹吸來取水,另一邊必須比水位低。

田裡比水位低,挖坑,挖的坑那麼低,那不直接出水了?又一口井?

至於轆轤,太慢。

“多,配,件,啊!嘿嘿嘿!”朱聞天跟負責工藝的村民說。

“一口井十套,第一個壞時我就帶人繼續做或修。”村民用數據說話。

“嗯嗯嗯!”朱聞天滿意,又去看翻耕的牲畜。

那邊收差不多了,不等結束,牲口下田,之後得灌水、泡地、移苗、插秧。

由於要套種黃麻,插秧必須一條線,歪了不行。

去年還是人工自己調整,今年拉麻線,拉出來一條條的,沿着線插。

線上有繩結,一個繩結一株苗,插秧速度更快。

秧馬村裡一直有,用來拔苗、運苗。

朱聞天觀察着,每一個步驟儘量別出漏洞。

乾旱危害大,有準備的前提下,旱又有好處,避免下大雨把稻苗打倒。

水稻種植,雨太大的時候,放不出去水,最後田的間隔全被沖毀,稻苗倒伏。

不過跟黃麻一起種,黃麻能夠起到一些穩固作用,同時減少雜草和病蟲害,水稻增產。

轉一圈,發現沒問題,他上山,小夥伴們都在山神廟這邊睡午覺。

他躺下,不等做夢,又起來,找到紙筆畫另一種取水工具,這種有點費驢,得買驢。

***

“李知縣、關縣丞、鄭主簿、王典史、諸位兄弟,有時間多來看看啊!”

里長在村口與官員們作別,竹鼠送出去了。

當官的十隻,衙役五隻,知縣多給包了份醬羊肝。

“宜長,過兩天我們就來,看你們種水稻。

收稻後種苧麻和油菜要上報,你說的水稻套黃麻,我們看過後也要上報。

記得多準備好吃的,我們空着肚子來,就指望你這一頓了。哈哈哈……”

李知縣笑着迴應,不怕吃窮下丘村。

以後若是選縣裡所有村子給一個村子好處,保證選下丘村。

因爲下丘村,憂國捨己、懷民獻器、和睦鄰里、良善德序、行無罪戾、言止合意。

送走官員,里長兩手搓搓,露出開心的笑容:“咱村子咋變成這樣了?肉隨便吃,做夢都沒敢夢,太嚇人。憨憨哪去了?”

他急着找守村人,憨憨小時候就總亂跑,一看不到便怕。

去年下雨天打那麼大的雷,都得冒雨去找。

眼下更是,憨憨不能丟了。

問問人,里長來到山神廟。

“憨憨,你沒睡?”里長小聲問,其他孩子睡得香呢!

“買,驢,看。嘿嘿嘿!”朱聞天把自己畫好的圖紙從小桌子上推過去。

“買買買,這是什麼東西?”里長先同意,再看圖。

“嗯……井車,上面一個橫着的大齒輪,下面一個豎着的齒輪,豎着的齒輪軸上掛鏈子,鏈子上放一個個水斗。

整個有水斗的鏈子進井中,上面橫向旋轉,下面縱向旋轉,水斗裝了水被帶出來,到上面因設計角度,水就出來了。

這個跟在外面的大水車是一樣的,需要用驢來轉,像拉磨。

若要出水快,大齒輪套小齒輪,多幾組架高就可以了。

如此晝夜不休,除非井的水不夠用,不過咱挖的井深。

桔槔白天的時候用,這個晚上用,或者兩口井用桔槔,兩口井用井車,對比一下。”

朱聞天沒辦法單字表達,真不行。

“好東西,這還沒有吧?”里長聽懂了。

“早就有了,唐朝時便能看到,一般村子用不起,就沒誰去傳。”

朱聞天給出答案,四川鹽井,就有這樣的。

不過是兩個口,一個進入口,一個出滷水的口。

“今天太晚了,明早去買驢,驢拉磨最合適。我現在找人做這個。”

里長說着摸摸憨憨的頭:“你想吃什麼找人做,或者你自己做。”

“嗯嗯!嘿嘿嘿嘿……”朱聞天一下下點頭。

五更完畢,月票、推薦票支援一下,嘿嘿嘿嘿!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