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建房

確實如汪浩哲猜測的那樣,潘家大伯孃和二伯孃沒有就此消停,過年也不讓人清靜,從大年初一那天起,不論大人或孩子,每天總要到小荒坡走一遭,看看大牛一家做什麼,吃什麼,堂哥們來了沒什麼耐煩心,轉一圈就走,伯孃來了就沒完沒了,嘮叨家長裡短,坐上半天才肯走,堂嫂們帶着孩子來更煩人,小孩鬧大人叫,吵個不休,更討嫌的是小孩子們竟然一致喜歡上大牛家寬敞的大院子,來了就不肯回家……大妞姐妹終歸是女孩子氣量小些,又不是喜歡的人,每天一見孃兒幾個進院門就氣鼓鼓給臉色看,潘二孃倒是沉澱下來,懶得理會他們,關院門那不合第五十三章 建房實際,大過年的,再說還有村上別人家來玩呢,只跟他們打聲招呼完事,與普通的村鄰一視同仁,有空就大夥坐坐,沒空就恕不奉陪,自個玩。

過完年初三潘富年父子開始拓建院子,過來找大妞二妞結絡子做針線活的春花、秋菱、金花姐妹看見,就回去跟爹孃說了,知道大牛要準備娶親了,大伯二伯倒也痛快,第二天倆老哥背了柴刀過來幫忙,潘富年再三阻攔,說這一點活兒,剛好夠爺幾個年節間消遣,不好意思勞動大哥二哥,潘大伯說:“消遣到幾時?過了年就鬧春耕,多搭把手做快些完事好準備料理農事,小子們陪媳婦回孃家走親,沒空來,咱們哥弟三個做着吧!”

潘富年沒撤了,潘二孃暗地裡恨得要命:那幾個小妮子純粹就是來盯梢的,這個家還能藏得住點什麼事?每天看着四蛟帶了三妞和妞妞跑進村尋小夥伴玩,小喬卻要守着屋裡不敢離開半步,怕那幾個厚臉皮的進屋驚着汪浩哲,金花和秋菱就是兩個不安份的,不時探頭探腦想進阿浩房間,大妞二妞第五十三章 建房拿話敲打也不知收斂,反而跑進大牛兄弟屋裡去,七嘴八舌引二虎說話,潘二孃心裡堵得慌,直想把這些沒臉沒皮的扔出去。

大牛婚期在五月,汪浩哲卻想越早離開大院越好,大牛就跟爹和大伯、二伯說先建好表哥表弟的院子,潘大伯不以爲然:不過是來投靠的遠房親戚,有個屋住就不錯了,還給他們另起院子?這也太客氣了!

大牛就搬出潘二孃:“我娘跟表姨自小要好,不肯虧待阿浩和小喬,阿浩性子弱,膽怯怕吵,我娘非要給他建院子,不管他住多久!對了爹,這是小喬畫的圖樣,他說要照這樣兒起房子!”?? 天定良緣53

大牛從懷裡掏出一張紙攤開,潘老大、潘老二湊過來一看,都不由得大爲驚詫,在他們看來,紙上是一個精巧樸實的小樓,如何施建用什麼材料都寫得清清楚楚,潘家二伯早年就是個搭建房屋的好手,做這樣一個小樓並不爲難,只對所用材料來源質疑:

“大牛啊,你表弟非要住這樣的房子?若是搭個竹樓倒也罷了,用桐木、松木、楓木板材,那是要花銀子的!”

大牛說:“只是一小間房子,夠他們躺臥就行,用不了多少木料,他們從家裡來時也帶了幾兩銀子,自己出錢!我昨兒問過村頭李家,她們家要賣木板,都是很好的楓木板,咱們家牛欄裡有桐木松木,剛好夠用。”

潘大伯搖頭:“唉!小孩兒真不懂事,糟蹋銀子……”

小喬用黑炭畫的其實是一個日式建築,即和室,因想到建房舍需要大冷天下田和稀泥壘牆,很不願意讓潘家父子太辛苦,索性花銀子買木板釘個簡約的小木樓住就是了。汪浩哲看到她的畫,順手接過去添上幾行字,居然是和室修建方式和所用材料的補充說明,精細而老到,小喬呆了一下,思及汪浩哲從小應該是博覽羣書,涉獵多種領域,他不可能見過日本民居,但各民族建築有相通之處,某些認知來自他腦子裡蘊藏不露的智慧,忍不住問道:

“哥,你腦子沒壞吧?你又記不起以前的事,卻怎麼能懂這些?”

汪浩哲很平靜:“總有一天我能想起以前的事!我們是兄弟,性情、喜好或不同,但所受教養應相差不大,你小小年紀詩詞文章張口能背,畫得出這麼好的草圖,我知道那些有什麼可奇怪的?終究是學過的東西,一看就懂!”

潘家三個老爺們領着大牛、三豹在後院忙活了幾天,潘大伯家的四個兒子又加入進來,潘大山、潘大滿、潘大梁和潘四兒,前面三個倒是實心幹活,後面這潘四兒比大牛年長一歲,許是從小被慣養,沾了鎮上小夥吊兒郎當的習氣,幹活拈輕怕重,油嘴滑舌專找大牛說城裡的事,問他什麼時候回六福樓開工,可要記着替他留意着,早日帶上他去……大牛本就不歡迎他們來,被他多嘴多舌惹得心煩意躁,半句不想搭理,最後還是潘大伯喝止了潘四。

二伯孃知道潘大伯家四個兒子上陣了,又聽得潘二伯回家說及大牛小表弟都有銀子起那樣的木樓住,趕緊把自家兒子潘金山趕出門,讓他也到大牛家來幫忙,潘金山和潘四同歲,體弱多病,小時候讀過兩年私塾,算是認得幾顆字,終究不是讀書的料,回家做點農活也是三天曬網一天打魚,從小到大被大伯孃取笑,在四個堂哥面前總是低着頭。

當看到小喬畫的那張草圖時,潘金山眼睛發亮了,也像潘四那樣成天追着大牛,不過他問的是小表弟以前在家可是讀過書?作的畫真是太好了!想和小表弟多親近些要怎麼做?那小孩喜歡什麼啊?

大牛煩不勝煩,只應他一句:“我比他年長那麼多,誰知道他喜歡什麼?你問四蛟去!”

潘四取笑潘金山:“搬塊木頭都歇三晌,你也就只好跟那些小屁孩玩兒去!”

潘二伯心疼兒子,不時叫了潘金山到身邊,教他認看木樓的榫卯結構,待得大牛需要進城買些物件,便乾脆叫大牛帶上堂哥搭個伴,潘四也追着要去,大牛實事求是說再多個人牛車就慢了,潘大伯纔出聲把小兒子喝回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