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章 異界(一一五)

“布洛斯之花”駛出布洛斯島軍事基地的那一刻,李易斯正在龐小南的艙位坐着,他看着窗外的風景,問龐小南:“心情如何?馬上就要面對布洛斯圓盤了。”

“沒什麼,”龐小南雙手抱頭躺在牀上,“有些期待。”

“我倒是有些緊張,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到未知的地域。”李易斯毫不隱瞞此刻的心情,作爲東嶽派的大弟子,他去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那都是去增長見識,不過像布洛斯圓盤如此兇險的地方,他從未踏足。

“現在還不到緊張的時候,”龐小南坐了起來,拍了拍李易斯的肩膀,“等你發現電子設備都失靈了,再緊張不遲。”

“布洛斯圓盤不像描述的那樣,就僅僅是讓電子設備失靈吧?”李易斯看向表情輕鬆的龐小南。

“當然不止,可能還有狂風暴雨啊,未知的海里猛獸啊,等等。”龐小南指了指窗外的大海,“可能我們會遇到傳說中的龍也不一定。”

“哈,那就撞了大運了。”李易斯順着龐小南的手勢看向了大海。

在駕駛室,儀表顯示“布洛斯之花”號離布洛斯圓盤的距離越來越近,布克頓林的表情越來越嚴肅,他對開船的機械師說:“大概還有多久到達布洛斯圓盤的邊緣?”

“大概10分鐘吧。”機械師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前方的海面,只見原本平靜的海面開始波濤翻涌起來。

布克頓林的表情也是愣了一下,隨即他離開了駕駛室,朝船艙走去。

“所有人,集合!”布克頓林站在船艙的入口朝裡面大喊,船艙裡的人都被他叫到了甲板上。

大家在各自的艙位都提前感受到了海面的顛簸,被布克頓林一叫,原本忐忑的心裡更加的七上八下,火速的集結到了甲板上,大家都知道要面對真正的危險了。

布克頓林指着洶涌澎湃的海面,這時“布洛斯之花”已經開始大幅度的搖晃起來,“我們馬上就要抵達布洛斯圓盤了,在抵達之前,我想給大家佈置一下任務!”

海上的浪花越來越大,拍打着“布洛斯之花”的船身,發出巨大的聲響,布克頓林不得不加大了音量,幾乎是吶喊着和所有人說話。

“所有黑曼巴的成員,回去取裝備再回來甲板上,全體做好戰鬥準備!”布克頓林看向表情嚴肅的黑曼巴護衛隊的隊員,接着又看向眼裡滿是驚恐的科考隊員,“科考隊的科學家們,請下去船艙在餐廳集合,沒有我的命令,不許離開船艙。”

布克頓林又看向龐小南,“龐小南和李易斯,留在船艙保護科考隊員,沒有我的命令,不許擅自離開船艙上到甲板上!”

“大家都聽明白了嗎?”布克頓林大聲的吶喊道,浪花拍打船身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大,幾乎要把他的聲音淹沒,而船身也搖晃的越來越厲害,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明白!”黑曼巴護衛隊和科考隊的隊員異口同聲的答道,巨大的應答聲音讓他們的心裡有一種激情在迴盪,這是團隊的力量,這讓他們的心裡稍感心安。

“執行!”

隨着布克頓林的指令下達,各個隊員都開始執行自己的任務,龐小南和李易斯保護着7名科學家下到了船艙裡。

這艘登陸艦的生活區很簡單,除了各人睡覺的艙位,就只剩下一個大大的餐廳,此時此刻,所有的科學家都聚集到這裡,加上布里奇摩爾根和他的助手,所有人的表情都有些驚恐,因爲船身晃動的越來越厲害。

龐小南自己坐到了慄三明教授的身邊,然後指揮李易斯坐到了餐廳的另一邊,兩人一前一後,把餐廳的兩頭堵死,互成掎角之勢。

慄三明教授的臉上倒是和別人不太一樣,他看着圓形窗戶外的洶涌波濤,沒有一絲驚慌只色。

“慄三明教授,你沒事吧?”龐小南以爲慄三明教授嚇傻了,他知道慄三明有心臟病,生怕他還沒到布洛斯圓盤就已經出現了不測。

“沒事,”慄三明教授轉過頭來,笑着看向龐小南,“這點風浪算不得什麼,想當年我在野外工作的時候,碰見的洪水猛獸比這個可怕的多。”

作爲一個傑出的地質學家,慄三明教授常年在野外工作,所以碰到的意外驚險確實比常人走過的路還多。

龐小南笑着問:“教授,能不能給我講講布洛斯圓盤的故事,我只聽說這裡非常的詭異,你知道具體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

龐小南是想引開慄三明教授的注意力,也許講故事能夠讓慄三明教授不再沉浸於狂風暴雨中。

慄三明教授砸吧砸吧嘴,開始向龐小南講述布洛斯圓盤的各種神秘猜想,他本來就是大學裡的著名教授,最喜歡就是把一生所學傳授給弟子們。

“到目前爲止,對布洛斯圓盤的解釋可歸納爲以下幾類,第一類觀點,這些現象是由於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聯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飛碟在作怪。第二類觀點認爲,這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異常、洋底空洞,甚至還有人提出泡沫說、晴空湍流說、水橋說、黑洞說等等看法,用一些奇異自然現象來解釋布洛斯圓盤。”

慄三明教授陷入了回憶中,他的助手遞過來一個保溫杯,“教授,該吃藥了。”慄三明教授接過一片紅色的小藥丸,擰開保溫杯的蓋子,把小藥丸丟進嘴裡,然後拿起保溫杯灌了一口水,把藥丸嚥進了肚子裡。

“旋渦論是比較廣泛的一種猜想,有些科學家認爲,船舶通過布洛斯圓盤海區時之所以會突然失蹤,這可能是由於這個海區存在着某種威力無比的神奇的漩渦。布洛斯圓盤海區正是令人驚異而又著名的馬尾藻海的所在,在水動力上,馬尾藻海是熱能聚存的場所。這個海周圍的海流複雜,它的邊界不是陸地,而是由大東洋的幾個洋流結合的逆時針環流構成。阿馬裡卡國有一位研究漩渦的學者認爲,漩渦旋轉的方向與哈利路亞星自轉有關係,北半球的漩渦方向是逆時針方向。暖流在布洛斯圓盤海區匯合了幾股流向不同的小股海流,形成巨大海流,對船舶航行是一種極不利因素。據說,25米的大海浪就能把大型的船舶折爲兩截,能吞噬猝不及防的船隻。但是,一些國家的氣象學家卻反駁,不會發生那樣像妖魔似的大海浪,更不可能把一艘成千噸甚至幾萬噸的大船打到海底而不遺任何痕跡。除非是某種神秘而強有力的東西把它們拖到海底。”

慄三明教授頓了頓,拿起保溫杯喝了一口水,這時一個大浪打到了窗戶上,船身劇烈的晃盪了一下,慄三明教授一下沒坐穩,朝龐小南倒了過來,龐小南連忙一手扶住了他的身子,一手扶住了他的舉起保溫杯的手,以防杯子裡的溫水灑出來。

“謝謝。”慄三明教授坐穩後,繼續和龐小南講課。

“有些學者認爲,布洛斯圓盤海區可能存在着兩股或更多股反向奔流的水流,形成了界面水質密度不同的現象,這就是所謂內在波濤,在潮汐返流的過程中,使海水產生了漩渦震流,表現爲一種大尺度垂直撓動的渦漩。而有些學者認爲,在強大北風和海洋深處洶涌波濤的作用下,有時可能發生高達數千米的內在瀑布和逐漸下降的巨大水流,這種內在瀑布在海面上幾乎是不現形跡的,因此,人們從海洋的外表無法看到這種內在瀑布。但在一定的條件下,質量巨大的液體在下降時會達到極高的速度,有時旋轉速度可達到0.5米/秒,這樣就會形成直徑150~200千米、深500米的巨大漩渦。這種漩渦足可以使巨型船艦葬身海底。其次,布洛斯島常遭可怕的颶風襲擊,這些颶風就是從布洛斯圓盤海區方向襲來的。颶風掀起巨浪,常會形成十多米高的水牆,這裡有時還可遇到海龍捲,甚至能把海水吸到幾百米或幾千米的高空。如果航行於布洛斯圓盤海區的船艦和飛機,遇上這些可怕的奇異現象,那就逃脫不了粉身碎骨的命運。”

慄三明教授看向龐小南,雙眼中有一絲擔憂,但很快他又平靜下來,繼續講述。

“國外有一位研究漩渦的學者認爲,一箇中尺度的漩渦,等於是一個凹面鏡,太陽光照射在漩渦也就是這個凹面鏡中,聚光焦點就能產生很高的溫度。他做了一次試驗,把一種強光以60°~75°的入射角,入射到模擬的漩渦中,結果使這個漩渦的聚光焦點能點燃一張薄紙片。他根據這次試驗的結果,從而斷言,布洛斯圓盤海區有許許多多的巨大漩渦,就是許許多多的巨大“凹面鏡”。太陽光的入射角在60°~75°時,照射在一個直徑1千米的漩渦中,則聚光焦點的直徑就有一米左右,溫度可達幾萬度。這麼高的溫度足可以使飛機、船艦頃刻間熔化或爆炸。漩渦的直徑越大,其聚光焦點的溫度也就越高。夜晚,沒有太陽光,漩渦雖然無法聚光,但由於巨大漩渦的旋轉速度極快,必然引起電磁場擾動,進而引起磁羅盤和其他的航海儀表失常,使飛機、船艦失控而葬身海底。30年前,由阿馬裡卡國、奧英美聯合王國和拉什國科學家組成的調查布洛斯圓盤之謎的小組,利用在太空運行的人造衛星進行偵察。根據激光掃描的照片發現,在這個三角地區有一個威力無窮的巨型湍流漩渦。領導這個調查小組的首席科學家克爾斯博士表示,這個巨型漩渦出現時只不過3秒鐘,但其威力無窮。它的吸引力之強,比哈利路亞星上任何颶風、大地震或火山爆發的威力都強得多,與夜亮影響哈利路亞星潮汐的萬有引力相比也毫不遜色,它可以影響夜亮上的天氣。這個巨大的漩渦出現時,飄忽不定,難以測摸,要在大東洋尋找到它,如同大海撈針。當突如其來的巨大漩渦出現時,所向披靡,海上的艦船,九霄雲空的飛機,都將被捲入海底,造成機、船失蹤。這一發現,爲漩渦說提供了現實依據。”

龐小南聽的津津有味,但是船身卻晃動的越來越厲害,他不得不關切的看向慄三明教授,打斷了他的講話:“教授,你的身體還好嗎,要不要休息一下?”

慄三明教授擺了擺手,說:“我身體沒事,我們繼續講。”

“還有一種學說是海穴說,有些學者認爲,遠古時代,在大陸漂移過程中,經歷過千百萬年之久,布洛斯圓盤區的海底地殼上形成了一些陷坑或空穴,到近代,此處地殼運動仍然頻繁,布洛斯島東邊的大不點列斯羣島常發生地震。當發生地震時,這種空穴的頂部可能會坍塌,凹下去,就像海底張開大口似的。海水就急劇地涌入張開的大口裡。如果船艦有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就隨之被吞沒。因此,在海面上不會留下船艦的殘片、油漬、船員屍體及其他任何痕跡,任何東西也逃脫不了被捲入海底大口深淵的厄運。但不少學者對上述推測持懷疑態度。因爲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布洛斯圓盤海區的地殼有發生過張開大口或足可以使海面船艦被吞沒的劇烈活動。”

“那這只是一個猜測咯?”龐小南喜歡這個張開大口的比喻,這樣說來,其實海底也是一頭生物。

“不一定,”慄三明教授搖了搖頭,“也有可能是真的,因爲也沒有數據表明,布洛斯圓盤的海底就沒有發生過張開大口的劇烈活動。”

“還有一種學說叫水橋說,有些學者提出了一個獨特而新奇的看法,布洛斯圓盤海區與東大東洋桑步思島雖然相距很遠,但兩者之間卻有一條海下水橋。這一看法始自一次偶然發現。有一次,來自東大東洋桑步思島的一位友人,告訴我國學者布朗阿隆森一個奇怪的消息,在桑步思島的沿海有時看到一些不明來歷的破船殘片。島上所有的居民都感到十分驚奇,當地海域並沒有發生沉船事件,爲什麼會突然從海水裡涌出這些破船殘片,它們究竟是從哪裡來,居民都覺得神秘莫測。阿隆森對這個奇怪的消息十分重視,經他再三調查和核實,證明了桑步思島沿海突然浮涌上來的破船殘片,正是當時在布洛斯圓盤海區已經神秘消失的船艦遺體。阿隆森興致勃勃地對布洛斯圓盤之謎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廣泛地收集了大量資料,並詳細考察了布洛斯羣島和桑步思島之間的海底地質結構和複雜的水文氣象情況,從而提出了獨特而新奇的見解,在布洛斯圓盤海區與東大東洋桑步思島島之間確實存在着一條天然的海下水橋,水橋的磁場強度極大,迥異於其鄰近海面,且變幻無常,從而有時形成一股威力無比的吸引力,倘若船艦偶然遇到這種奇異的吸引力,船艦上的導航羅盤等儀器就會失靈,從而導致船艦失事沉沒。海下水橋好像一條輸油管一樣,沉船沿着“水橋”從這頭流到那頭,即從布洛斯圓盤海區流到東太平洋桑步思島海區。阿隆森把他這一獨特的見解報告給了華國聖達裡堡地質研究所,該所的喬納森史密斯教授肯定了這一發現的重大價值和可靠性,認爲阿隆森的獨特見解爲今後進一步深入探究布洛斯圓盤海區之謎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可信的途徑。阿隆森的新奇發現和獨特見解,轟動了全世界,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廣泛注意和議論。爲了證明布洛斯圓盤海區與東大東洋桑步思島海區之間確實存在着一條漫長的海下“水橋”,阿隆森進行了試驗。他先是精確地測定了地球的磁場,然後再在一個小型水池裡進行水流跟蹤磁場的試驗。30年前,他用一部電子計算機和5萬公升鮮紅的水,給來自世界各地的地質學家表演了他的試驗。但是許多學者對阿隆森的新奇發現和獨特見解持懷疑和否定態度。甚至認爲上述種種假想是根本無法實現的神話。”

“這確實有些扯淡。”龐小南笑着插了一句話,雖然他對科學原理不是很拿手,不過這水橋的神話故事好像過於扯淡了一點。

“在沒有確切的證據之前,所有的猜想都是可能成立的。”慄三明教授是科學家,對科學一直抱有嚴謹的態度,他不會肯定哪種學說,也不會否定某種學說。

“還有一種學說是次聲說,有些科學家認爲,布洛斯圓盤區的“魔鬼”是一種強烈的次聲波,它具有極大的破壞力,這是造成飛機和輪船毀滅、乘員死亡的主要原因。早在100年前,拉什國地球物理學家勃勃舒列金就發現了由海浪產生的次聲波。後來許多科學家還發現,火山爆發、地震、激光、打雷、飛機飛行、風暴等等,也都能產生次聲波。在醞釀着暴風雨的地區,在暴風雨即將來臨之前,會發出次聲波震盪。這種震盪是在空氣流受到浪峰的拍擊時產生的,它們在空氣中以高達330米/秒的速度傳播,而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則更快,達到1650米/秒。次聲波是人耳聽不到的一種聲音,但它們的破壞力卻大得令人驚奇。當次聲波的振盪頻率爲6赫左右時,能使人產生疲勞感,隨後又從焦躁不安發展爲本能的恐懼。當頻率爲7赫時,能使心臟和神經系統陷入癱瘓狀態。強烈的次聲波能使人由痛苦到死亡,能使船體破裂、飛機解體。40年前,一架阿馬裡卡國飛機飛越布洛斯圓盤區的邊緣,竟然從熒光屏上消失了10分鐘,飛機着陸後,所有機上鐘錶都比地面上慢了10分鐘。30年前,一位探險家和他的四個夥伴,乘一架水上飛機進入布洛斯圓盤區探險,在那裡逗留了數天,有一天晚上,吃晚飯時,他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他們吃飯使用的叉子突然彎曲了,同時水上飛機上的十幾把鑰匙都變了形,甚至羅盤上的指針也偏離了40°。有些學者猜測,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奇怪現象,可能是由於遇到了一種弱的或中等的次聲波振盪。有些學者不同意上述看法。他們認爲,只有高強次聲波對動物和人體的器官才能發生影響,但那是在密閉的腔體中進行的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在自然界中很難產生高強次聲波。也有科學家設想製造次聲波武器,但只不過是設想。”

龐小南的眼睛亮了,“你是說,有探險家進入了布洛斯圓盤還活着出來了?”

慄三明教授不置可否,“你是說那個探險家吧?這只是他自己宣傳去過布洛斯圓盤,可是他並沒有證據證明他真的去過,或許他只是在布洛斯圓盤的邊緣溜達了一圈。”

透過玻璃窗,慄三明教授指着船艙外面的波濤洶涌道:“你認爲他的水上飛機能夠抵抗住這麼大的風浪嗎?”

“很難。”龐小南失望起來,看來並沒有人能活着進入布洛斯圓盤再活着出來,但是他並沒有灰心,也許他們將打破這個魔咒。還有,那個探險家,也沒有確切的證據就表面他沒有去過布洛斯圓盤。

“還有一種學說是黑洞學說,黑洞之說,即一些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天體曾墜落在布洛斯圓盤海區,它們已經變成體積極小但密度極大的物體,任何物質包括光線,只要在它旁邊都會被吸進去。但它卻不釋放任何物質,所以人們無法發現它。它猶如一個黑洞,船和飛機受其影響,來不及求救就被吸入海中。這個觀點是由阿馬裡卡國學者韋勒提出的。他認爲在布洛斯圓盤海區有一顆1500年前墜落的隕星,這顆高密度的隕星使布洛斯圓盤地區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船隻和飛機一旦靠近,就被吸人其中,再也擺脫不了。而且離布洛斯島不遠的婆羅國半島上的伯利茲也曾經飛落過一顆隕石。這顆隕石摧毀了哈利路亞星上的萬物生靈,其塵埃在哈利路亞星上空瀰漫十年之久。布洛斯圓盤是否也受到了它的影響,人們不得而知。”

“黑洞不是外太空纔有嗎?”龐小南的知識儲備雖然不豐富,但是基礎的物理還是略知一二。

“這裡說的黑洞只是一種比喻,說的是它能吞噬一切。”慄三明教授耐心的和龐小南解釋。

“還有一種學說是可燃冰學說,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甲烷在高壓、低溫條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種固態物質,外貌極像冰雪或固體酒精,遇火即可燃燒。奧英美聯合王國地質學家,利茲大學的克雷奈爾教授提出了新觀點,他認爲造成布洛斯圓盤海域經常出現沉船或墜機事件的元兇是海底可燃冰產生的巨大沼氣泡。當海底發生猛烈的地震活動時,被埋在地下的塊狀可燃冰晶體被翻了出來,由於可燃冰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會因外界壓力減輕迅速汽化。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水面,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來所具有的浮力。恰逢此時經過這裡的船隻,就會像石頭一樣沉入海底。如果此時正好有飛機經過,當甲烷氣體遇到灼熱的飛機發動機,會立即燃燒爆炸。阿馬裡卡國一個實驗室曾做了一個模擬實驗,從一個小泳池底部向上吹大量空氣,形成的氣泡充滿水池,讓一位水性很好的游泳運動員跳入水池,這時他的身體會像秤砣一樣直向下沉,因爲充滿空氣的水已失去浮力。這就說明了爲什麼許多輪船在百慕大三角區會突然沉入海底而消失。到目前爲止,這種推測算是最有說服力的科學說法,而且科學家還在布洛斯圓盤海域找到了可燃冰的樣品。”

你也認可這種學說嗎?”龐小南很好奇這種可以燃燒的海水,如果真的存在,那布洛斯圓盤就是一個巨大的溫泉地了。

“只有我真正看到了這種現象,我纔會認可這個學說,否則,不管這個推測如何的有說服力,它終究只是個推測。”

慄三明教授看向了窗外,很奇怪,剛剛還波濤洶涌的海面現在居然平靜了下來。

龐小南有一絲不好的預感。

慄三明教授卻略感欣慰,繼續轉過頭來和龐小南講解。

“下面幾個學說也是很流行的,一個是高壓油氣說,這種說法是奧英美聯合王國的唐納德戴維森提出來的。他認爲,布洛斯圓盤海區的海底蘊藏着豐富的天然氣,由於受到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這一海區的天然氣被大量釋放出來,使得這裡的空氣含氧量大大減少,從而讓飛機的發動機因缺氧而熄滅。而從機尾排氣管排出的灼熱廢氣,又引燃了這一海區不斷噴涌出來的天然氣,從而將墜落的飛機焚燒得一乾二淨。還有一個是晴空湍流說,有學者認爲在萬里晴空中,有時也會像平靜的海面下藏有洶涌的暗流一樣,偶爾會出現強烈的擾動氣流,使飛機產生劇烈顛簸,航空氣象專家稱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氣流爲晴空湍流。它被稱爲飛機的“隱形殺手”。航行的飛機碰上它便會發生劇烈顛簸,有時它還會產生次聲,將飛機撕得粉碎。有人認爲,百慕大地區的飛機失蹤之謎,便是因爲晴空湍流。不過這個學說只能支撐飛機失蹤的現象。還有一個是天然激光學說,有些科學家提出了天然激光的假說。他們認爲,太陽、大氣層的上層、空氣流、海洋麪會自行構成激光發生器的全部元件。太陽是波的發生源,大氣層的上層及平靜的海洋麪是光波的發射器,移動着的空氣流是特殊的活性介質。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有時它們會自行形成一股極強烈的天然激光。如果飛機和船艦偶然遇到這股天然激光,就會立即就地氣化,化爲烏有,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因此,遇難的飛機船隻的任何油漬、碎片或乘員屍體也就根本找不到,消失得無影無蹤。但這只是少數科學家的一種假說和猜測,還缺乏確鑿有力的證據。”

“教授,你的記憶力真好。”龐小南衝慄三明教授豎起了大拇指,一個70多歲的老人,竟然不用看書說出了這麼多學說和故事,讓身爲年輕人的龐小南大感意外。

“不是我的記憶力好,我只是在來布洛斯之前,就做了很多功課,畢竟我們這次的科考任務很艱鉅,更多的瞭解布洛斯圓盤的歷史和情況是很有必要的。”慄三明教授攏了攏頭上的幾根凌亂的頭髮,“我每天沒事就翻看布洛斯圓盤的資料,很多東西都爛熟於心啊。”

駕駛艙內,布克頓林問緊握方向盤的大副說:“我們到了布洛斯圓盤嗎?”

大副轉過頭,緊張的看着布克頓林,“我想應該是到了,我們的儀表失靈了。”

布克頓林朝儀表臺看去,果然,所有的儀表指針都降到了0的刻度。

“那怎麼辦呢?我們怎麼判斷船行進的方向?”布克頓林的表情嚴肅起來,船上沒有了儀表就好比成了無頭蒼蠅,只能在布洛斯圓盤瞎轉,能不能出去都得靠運氣。

“隊長,我早有準備。”大副拿出了一塊手錶,這是一塊全自動的機械手錶。

“這塊表可以判斷方向?”布克頓林疑惑的看向錶盤,上面並沒有指示方向的指針。

“利用這塊表和太陽,就可以判定方向。”大副指了指天上,現在風平浪靜,可以看到天上懸掛着明媚的太陽。

“哦?有這種事?”布克頓林原以爲大副會拿出一個指南針,可是他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連電力設施都失效了,指南針估計也會被這裡混亂的磁場干擾。

“冬季日出位置是東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東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後,日出正東,日落正西。只要有太陽,就可以使用手錶來辨別方向。按24小時制讀出當時的時刻,將小時數除以二,將得到一個小時數。把手錶水平放在手上或者地上,讓手錶的這個時刻對準太陽所在的方位,這時手錶表面12點所指的方向是北方,6點所指的方向是南方。”大副把手錶放在駕駛臺上擺佈了一下,調整着和陽光的角度。

“要是沒有太陽呢?”布克頓林可不敢對布洛斯圓盤內看到的太陽抱有希望,因爲惡劣的天氣很可能持續,剛剛他們在布洛斯圓盤的邊緣區域就已經感受到了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

“沒有太陽還有星星,我們不可能一直經受惡劣的天氣吧,狂風暴雨有時盡。”大副的臉上浮現出輕鬆的笑容,他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水手,不然也不會被黑曼巴派出來擔任此次行動的船長兼機械師,他擁有着超過30萬海里的海上航行經驗。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北極星和南十字星辨別方向,以北極星爲爲例子,我們首先找勺狀的北斗七星,以勺丙上的兩顆星的間隔延長5倍,就能再此直線上找到北極星,北極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夜裡有時可以看到南十字星,它也可以用於辨別方向。南十字星由四顆較亮的星組成,形同十字。在南十字星的右下方,沿甲乙兩星的連線向下延長約該兩星的四倍半處,就是正南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