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方奇幻小说网 > 德古拉元年> 作者解说

作者解说

  《德古拉元年》出版后的多年以来,一直有读者费心製表,列出我「借用」(老实说是窃占)的小说人物或歷史人物,尤其喜欢点出我未道破姓名,或经过一番偽装的角色。我不想破坏读者自主追寻的兴致,所以我不打算交代所有跑龙套角色的由来,其他读者查证过的人名我也不提(时至今日,我就算有那个心恐怕也办不到)。这本书完完全全是一本吸血鬼小说,吸收其他小说(主要是布拉姆.史托克的《德古拉》75)生命精华、滋养出肥美躯干的作品,所以我很乐意报出养分供给者的名字,向他们致敬。感觉恰当时,我会列出延伸阅读或相关影像作品的清单。我怕解释太多,所以部分谜团就让它继续成谜吧……

  题词

  布拉姆.史托克将「狼人」一字拼成「were-wolves」。现代拼法并没有连字号,但為保持一致性,我在小说本文也沿用了这个古体字。在本系列后几集则改回现代拼法。史托克的拼法大概是取自萨宾.巴林—古尔德牧师的著作《狼人之书》(The Book of Were-Wolves,一八六五年出版),「Un-dead」(不死族)也是史托克的惯用拼法。

  第一章:雾中

  章名取自理查德.哈定.戴维斯的同名小说(一九○一年出版)。我為《德古拉元年》写下的第一篇未完成稿(如今已遗失)就叫「雾中的博雷加德」。当时还不是以吸血鬼為主轴,后来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我记得我在那篇稿子上也列了几个脚註。

  我将「记录人类之情」这个句子打散放入第二段之中,在前几个版本的手稿中就有这个安排了。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大概会这样评论—Brevis esse laboro。」小说家尤金.柏恩指出,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习惯在对话或信件中引经据典,感觉跟我们把流行歌歌词掛在嘴边或背诵《魔鬼终结者》臺词差不多,所以我才在《德古拉元年》中零星参杂一些拉丁文和圣经经文。顺带一题,史华德使用「Brevis esse laboro」所表达出的意涵正好与贺拉斯的原意相反。完整句如下:Brevis esse laboro, obscurus fio。(力求简略,晦涩必至。)

  第二章:吉娜维芙

  我的书目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版本的吸血鬼吉娜维芙.狄尔多尼,差异主要在中间名。她的多重人生实在是太复杂了,我不查维基百科根本写不了这条註解(而维基百科上的资讯并非百分之百正确)。

  首先,小说《龙岩山》中出现过吉娜维芙.桑德琳.杜朋.杜勒.狄尔多尼。《龙岩山》是我以杰克.约维尔之名所写的作品,世界观与游戏工作室(Games Workshop)发行的战棋游戏《战鎚》相通。约维尔/战鎚系列小说的名字就叫《吸血鬼吉娜维芙》(黑色图书馆出版)。

  吉娜维芙.桑德琳.德.利勒.狄尔多尼则是「德古拉元年」系列中的角色。

  而吉娜维芙.桑德琳.伊索达.狄尔多尼是「第欧根尼俱乐部」系列短篇小说的人物,这些小说曾集结成三本短篇小说集:《来自第欧根尼俱乐部的男人》、《第欧根尼俱乐部祕密档案》、《第欧根尼俱乐部的谜团》(猴脑出版)。《德古拉元年》当中的好几个角色也出现在「第欧根尼俱乐部」系列中(包括查尔斯.博雷加德和凯特.理德),而后者存在的世界与我们的现实世界较為接近。

  亚瑟.莫里森是马丁.休伊特侦探系列小说的作者,著有《多灵顿保险箱》与《亚果之子》。我从他的书中挪用了好几条街道名到《德古拉元年》的白教堂区去,包括旧亚果贫民窟。

  在《德古拉元年》的设定中,福尔摩斯被送往集中营劳改。有个书评正确地指出了我如此安排的原因:许多福尔摩斯/开膛手杰克故事都有个毛病,我不是非常喜欢,那就是英明的侦探总能在下午茶时间来临前推理出真凶、逮捕、使其认罪。只要把他发配边疆,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了。英国真的有恶魔谷这个地方,在萨塞克斯郡。

  第三章:入夜

  第欧根尼俱乐部。亚瑟.柯南.道尔爵士在〈希腊语译员〉中首度提及这个组织,也让它最重要的成员登场—迈克罗夫特,名侦探福尔摩斯之兄。后来的〈布鲁斯—帕丁顿计画探案〉向我们透露了另一个事实:迈克罗夫特不只為英国政府工作,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他就等於是英国政府。我看了比利.怀德与I.A.L.戴蒙德共同编剧的电影《福尔摩斯的私生活》,才得知第欧根尼俱乐部是伊恩.佛莱明的「环球出口」(英国特务机关欺敌用的假公司)的老祖宗。

  第五章:第欧根尼俱乐部

  伊凡.德拉苟米洛夫这个有良心的刺客是杰克.伦敦小说《暗杀局有限公司》(The Assassination Bureau, Ltd,作者在完稿前辞世,后半由罗伯特.L.费雪续写完成)的登场人物。我这部小说受到一长串古装「闹剧」影响,而巴兹尔.迪尔登改编、奥利佛.李德主演的《国际暗杀局》正是其一。延伸阅读:《入错棺材死错人》、《架步春光》、《飞行大竞赛》,还有《福尔摩斯的私生活》(由衷推荐)。

  第七章:首相

  小说家约翰.波利多雷根据诗人拜伦的断简残篇完成《吸血鬼》(Vampyre),而书中的主角正是鲁斯温爵爷,一般认為这是一部讽刺拜伦的作品。《德古拉》问世前,鲁斯温是一般人心中典型的致命吸血鬼,他后来还出现在十九世纪一系列小说续集、改编戏剧、歌剧中。

  我要感谢以下作者,我的鲁斯温才有那一长串吸血鬼长者的名号可呼唤:J.M.雷蒙、查尔斯.L.格兰特、罗伯.麦肯曼、切尔西.昆恩.雅伯、赖斯.丹尼尔斯、苏西.麦基.卡娜、史蒂芬.金、乔瑟夫.雪利登.拉.芬努、玛莉.布雷登、F.G.洛林、朱利安.霍桑、布拉姆.史托克,还有演员罗伯特.夸里、费迪.梅恩、大卫.皮尔、罗伯.泰曼、贝拉.鲁格西、强纳森.佛里德、赫曼.罗布列斯、葛洛莉亚.荷顿、芭芭拉.斯蒂尔、黛芬.赛丽格。

  第八章:二轮马车之谜

  章名取自弗格斯.修姆的同名小说,推理小说黎明期的重要作品。

  渴血欲望。我要感谢乔治.马汀(註:《冰与火之歌》系列的作者。)想出这个辞汇,这来自他的吸血鬼小说《炽热之梦》。我以杰克.约维尔之名撰写的吉娜维芙系列的其中一集也以此為书名。

  第十章:网中蜘蛛

  维多利亚时期暨爱德华时期的犯罪大师在此章纷纷现身,有的我直接点破其身分,有的我刻意不点名。只有盖伊.布斯白的尼可拉医生(野心勃勃、足智多谋,在《企求珍宝》中初次露面,并在后续集数中不断追寻著长生不老药)从头到尾都没登场。

  我曾让亚瑟.柯南.道尔创造的塞巴斯钦.莫兰上校担任我一系列短篇故事(〈贝格拉维亚大屠杀〉、〈朱红书〉、〈红星联盟〉等等)的叙事者。这些故事当中也有一个结构相似的地下社会,不过吸血鬼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中现身。这些元素最终混合成我的另一本书,《德伯的追寻》。

  第十一章:无足轻重之事

  小说中奥斯卡.王尔德对眾人发表高见时,引用的当然是现实中王尔德的发言。关於评论的那段长文取自他的论说文:〈作為艺术家的评论者:我看无為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死者黎明

  碧雅翠丝.波特。在此澄清,她不是《彼得兔》等作品的作者碧雅翠丝.波特,而是一个费边社会主义者,结婚改姓后的名字较广為人知:碧雅翠丝.韦伯。

  休伊.格林爵爷的作品选集《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对手们》(有好几本续集,后来还改编成英国电视剧)当中有不少维多利亚时期暨爱德华时期的侦探表现活跃,我也在作品中提到他们的名字。创造出这些大侦探的作者还包括:威廉.荷普.霍奇森(寻鬼人卡纳基),恩尼斯.布拉玛(马克思.卡拉多斯侦探),我们的朋友亚瑟.莫里森(马丁.休伊特)、贾克.福翠尔(凡.杜珊教授)。考特福跟凯特.理德一样,是布拉姆.史托克当初很想放进《德古拉》的角色,但他找不到适切的安插点,只好作罢。浩克萧曾经是知名度颇高的角色,大家会拿它借代「侦探」一词,就像《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Shylock)等同於「放高利贷者」那样。他登场的作品是汤姆.泰勒一八六三年的剧作《假释犯》,那是侦探类型拓荒期的作品。

  第十三章:奇异的激情

  ……如德鲁丽路剧院的鬼魂般……德鲁丽路的皇家剧院於一八一二年竣工,是十九世纪晚期知名的通俗剧剧场,壮观且特效惊人。史华德指的是剧中出现的拖著裹尸布的鬼魂演员,不是真正的鬼。不过这栋建筑物内据说真的有幽灵徘徊著。

  第十五章:克里夫兰街上的房子

  奥兰多彻头彻尾是我创造的角色,他不是维吉尼亚.吴尔芙小说中的变性主角,不是童书中的橘猫,不是山姆.基德在电视剧中饰演的无赖,也不是任何小说中的奥兰多。我也许应该要取一个不会令人联想到那麼多人物的名字,但我还是用了奥兰多。為了弥补他,我让他在另一个短篇小说(也是另一个平行世界)〈克拉珀姆公车上的男人〉中出现。

  第十六章:转捩点

  路易士.鲍尔(别名包括:路易士.包尔、杰克.曼寧汉、保罗.莫伦和乔治.安通),是派翠克.汉弥尔顿剧作《煤气灯》(别名《气灯》、《天使街》)中的角色。他成天惦记著藏在隔壁邻居家中的宝石,动不动跑去东翻西找,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妻子逼疯。他在故事进入尾声时彻底失去理智,所以才会被关进帕弗利特疗养院。我尤其喜欢安通.沃布鲁克在索诺德.狄金森的电影中詮释的路易士。

  第十七章:银

  瑞德的设定。绰号独行侠的约翰.瑞德发现了一处矿藏丰富的银矿,所以有本事戴著面具四处流浪、行侠仗义。话说回来,他明明就有个伙伴,為什麼还叫「独」行侠?「银弹可杀吸血鬼」的设定原本是要彰显生命的宝贵,夺取它得付出昂贵的代价。结果这个坐拥银山的家伙冒了出来,状况就变得有点诡异了。

  第十八章:暂时停止呼吸

  中国电影传统中跳跃移动的吸血鬼(殭尸)是最古怪的吸血鬼子类型之一。我在伦敦中国城的电影院看过刘观伟导演的《暂时停止呼吸》(一九八五年),后来衍生出的新系列、续集、改编作品接连推出,在香港本地之外的观眾间也造成旋风。这系列作品產生一个挥之不去的后续效应:自影集《魔法奇兵》与漫画《刀锋战士》起的所有吸血鬼往往都懂中国功夫,连西方人也不例外。

  第十九章:装腔作势

  我原本打算加写一篇《德古拉元年》系列下的中篇西部故事,描写埃德加.爱伦坡讨伐吸血鬼比利小子的过程。我在写《血腥红男爵》中的爱伦坡时有了这个想法,因為根据歷史记载,派特.葛瑞特跟一个叫坡的男人一同前去诛杀比利小子。《德古拉元年》提及吉娜维芙当时也在大西部,而且认识霍利德医生,所以我在预定写的小说中也打算让他们两人以及我最爱的吸血鬼枪手德瑞克.洛比(是电影《不死诅咒》的角色)登场,再加入一大批实存人物与虚构角色。我原本已帮他取了篇名—〈十六枚银币〉,典出巴布.奥林格的威胁。巴布.奥林格是比利小子的手下败将之一,他曾(至少有几个影视改编作品是这样安排的)拿一把装填硬币的猎枪对付比利,结果最后反而被炸死。(「零钱不用找了,巴布。」电影《左手神枪》中的保罗.纽曼有这麼一句臺词。)可恶的是,我现在没有办法写这部作品了,因為有人已经写了吸血鬼比利小子的故事。更可恶的是,作者是绰号魔人乌波的德国导演乌维.鲍尔,他交出来的作品叫《吸血莱恩2:解放》,改编自拙劣的电脑游戏,直接出成DVD。

  第二十章:纽格拉布街

  弗兰克.哈里斯那搬弄是非、自吹自擂的回忆录《我的生活与爱情》曾带给他相当大的名气。杰克.李蒙曾在德尔默.戴夫斯的「牛仔」(一九五八年)扮演他,不过大家都不太记得他在马背上的那段日子,反而对他跟伦敦文学圈的交际印象较深。他的廝混对象包括奥斯卡.王尔德、H.G.威尔斯、乔治.萧伯纳。雷纳德.洛塞特在一九七八年BBC电视剧《勇敢的弗兰克—冒险家生涯中的軼事》中扮演他。

  虽然我现在还是觉得「身穿皱巴巴的白色西装、头戴十年前款式草帽的愤怒美国矮子」的描写很有趣,但我开始為自己的安排感到后悔了。他登场的年代不对,应该把他放到「德古拉元年」系列第四集《强尼.阿鲁卡德》(暂译)才最适合。记者卡尔.寇查克在杰夫.赖斯的小说《锦衣夜行》首度登场,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视电影,由李察.麦森撰写剧本。达伦.麦克加文饰演卡尔,他后来还以同样的角色在电影《暗夜勒人魔》以及集数不多的电视剧中登场。ABC电视臺曾推出二十一世纪翻拍版《锦衣夜行》电视剧集,拍得有点漫无章法,主角由史都华.汤森接棒。

  巴黎咖啡馆的报界人士当中混进了一个多產但后世名气不大的小说家,那就是威廉.勒丘,《一九八七年英伦大战》的作者。而罗伯特.唐斯顿.史蒂芬森提出开膛手是在进行超自然仪式(罗伯特.布洛克的经典短篇小说〈开膛手杰克敬上〉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假说,结果自己被当成嫌犯。

  送稿员奈德是霍华德.沃德罗普电影《刮磨机笛音冒险记》的角色,「蒸汽引擎驱动的机器溜出实验室大开杀戒」论也是出自这部作品。后来奈德(即艾德华.杜恩.马龙)成為了亚瑟.柯南.道尔爵士《失落的世界》中的叙事者。

  第二十一章:追思

  一般认為金士德墓地是以海格特公墓(指维多利亚时期的位址,不是现今卡尔.马克思的下葬处)為蓝本,不过有些《德古拉》研究者保持怀疑。我的短篇小说〈埃及大道〉(出自《来自第欧根尼俱乐部的男人》)当中也出现了这个墓地。

  第二十二章:再见了,黄色小鸟

  蒙塔.约翰.德鲁伊特。我在七○年代首度读到开膛手杰克的相关报导,当时大家认為德鲁伊特最有可能是凶手,原因很单纯:开膛手犯下最终谋杀案后不久,德鲁伊特就自杀了。后来阴谋论者激增,他们纷纷推举出名气更大的嫌犯,同时也有扎实的研究显示德鲁伊特应该是无辜的。在白教堂区彻夜未眠、犯下谋杀案的凶手不太可能在隔天跑到伦敦外打板球,还拿下佳绩。他有好几场比赛都是在谋杀案发生的隔天举办,表现也很出色。现实世界中的德鲁伊特是律师兼男教师,跟汤恩比馆完全没有交集。我将他写成那裡的职员是為了向荣恩.潘柏与丹尼斯.德.曼恩的音乐剧《开膛手杰克》致敬(我曾经演过这齣剧码)。

  那位女护士来自E.F.班森的畅销作品《安沃斯小姐》,它摆脱大部分吸血鬼类型作品落入的窠臼,打造出外表平凡的中年女恶棍。

  第二十六章:沉思与截断

  玛莉.曼寧与其夫弗德利克齐力谋害她的情夫派翠克.欧康诺,因此在一八四九年双双上了绞刑臺。曼寧夫妇邀请放贷业者欧康诺来家中共进晚餐,谋财害命。八卦小报形容这是「伯蒙德西恐怖杀人事件」。查尔斯.狄更斯见证了行刑过程,大為惊骇,做出以下评论:「那场面之丑陋简直不可思议。今早聚集在刑场的人山人海表现出的恶毒与轻率超乎任何人的想像,就算是异教徒也无法在光天化日下做到那种地步。」瑞士人曼寧夫人是英国人最鄙视的维多利亚时期罪犯之一,臭名流传百年,跟露丝.埃利丝或米拉.韩德莉有得拼。

  第二十七章:杰奇博士与莫洛博士

  我后来又透过中篇小说〈「杰奇博士与海德先生」奇案的后续发展〉与〈市场上的一帖药〉(算是「杰奇元年」吧)重访杰奇博士宅邸。每次重读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我都会被他精準的笔法震慑一番。本章当中有不少叙述是直接挪用自他的作品。

  马木瓦王子由威廉.马歇尔饰演,是电影《黑古拉》与《尖叫吧,黑古拉,尖叫吧》的主角。

  第二十八章:潘蜜拉

  马车夫克雷登。亚瑟.柯南.道尔爵士《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的读者看到这名字一定会想起他曾与迫害亨利.巴斯克维尔爵士的行动牵扯上一丁点关系。菲利普.荷赛.法莫《泰山在世》的读者对这位马车夫的了解会更深入,知道他出身高贵得令人意外,而且和葛雷史东伯爵—约翰.克雷登关系密切。如果法莫没有写出《泰山在世》与《野蛮博士:他的浩劫人生》,后来的许多书籍、漫画、电视节目都不会问世。我乐於承认《德古拉元年》也是深受那两部作品影响的其中一员。

  卡蜜拉。我想要卡恩斯坦家的吸血鬼在我的书中登场,虽然在拉.芬努〈女吸血鬼卡蜜拉〉的描写下,她的丧生已成定局,没什麼转圈餘地,而且那发生在比《德古拉元年》更古早的年代。她是史上最有趣的吸血鬼角色之一,德古拉登场后也没让她相形失色。她消极却又凶狠的掠食方式十分奇特,比十九世纪男吸血鬼那通俗剧式的强硬与诱惑更令我发毛。后来也有许多电影具体詮释她的形象,包括《吸血鬼》(Vampyr)、《血与玫瑰》、《吸血情人》、《血溅新娘》、《欲恋吸血鬼》等等。卡蜜拉虽然是重量级吸血鬼角色,却很少跟其他怪物出现在同一个故事中。唯一的例外是卡通《蝙蝠侠对决德古拉》,卡蜜拉在这裡成了德古拉的灵魂伴侣。

  第二十九章:暂时停止呼吸之二

  我当初应该要遵循中国续集电影的命名方式,把它订為「新暂时停止呼吸」才对。

  第三十一章:狂喜以及罪恶玫瑰

  亨利.威尔寇克斯。这位金融鉅子是E.M.佛斯特《此情可问天》的人物,也是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墨詮艾佛利製片公司改编的电影版中詮释的角色。我喜欢威尔寇克斯,认為他是维多利亚时期虚偽人士的缩影,所以让他在短篇小说〈七星:木乃伊之心〉以及〈六诅咒的冒险〉中再次登场。他在前者与凯特.理德起了争执;在后者收到一张私人狂欢派对邀请函,结果被塞巴斯钦.莫兰上校偷走。

  第三十三章:黑暗之吻

  约尔加将军。出自罗伯特.克尔扬导演的《约尔加伯爵—吸血鬼》,他原本要把这部电影拍成色情片,取名為「约尔加伯爵的爱情」,后来因故作罢。七○年代初期,新一波生气勃勃、场景设在现代的吸血鬼电影接连上映,《约尔加伯爵—吸血鬼》也是其中之一,虽然约尔加(罗伯特.夸里饰演)根本是德古拉的翻版,是身披斗篷、风度翩翩的掠食者。续集《约尔嘉伯爵的归来》的预算追加,儘管挑衅味似乎弱了些,伯爵的演技也变得自然多了。约尔加一度成為电影世界裡第二知名的吸血鬼,不过第三集电影一直没有下文。在《德古拉元年》中,我将他设定為喀尔巴阡人近卫队当中最想取代德古拉、野心也最显著的吸血鬼。我之后将他跟「死亡大师」中寇达.夸里饰演的的嬉皮印度教导师合併成一个角色,放到《强尼.阿鲁卡德》的沙漠中的城堡〉段落中,他也因此回到原本活跃的时空—七○年代的加州。

  亨佐.鲁伯特。他当然就是安东尼.霍普《赞达的囚犯》中的瀟洒反派。道格拉斯.范朋斯在罗纳.考尔门一九三七年主演的改编电影中,以这个迷人的反派角色达成演员生涯中的最成功的一次转型。

  第三十四章:心声

  前拉斐尔画派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的再婚对象就是亡妻芬妮.沃的妹妹艾迪丝。根据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法律,迎娶亡妻的姊妹视同通姦。在这个儿童死亡率极高、生了女儿就非得嫁掉的年代,鰥夫想娶自己姨子不是什麼反常的事,民眾於是发起了废止这条法律的请愿活动(苏利文与吉伯特的《约兰特》曾拿这件是开玩笑)。经过长时间的争取,议会总算在一九○七年通过亡妻姊妹婚姻法案。在《德古拉元年》的初稿中,潘尼洛普与潘蜜拉真的是姊妹。多谢尤金.柏恩告诉我当时的社会状况,查尔斯才没订下一桩违法的婚约。

  第三十七章:唐寧街,紧闭的门扉后方

  克拉夫特先生。迦勒.克拉夫特,别名查尔斯.克洛伊登,是小说中最齷齪的吸血鬼之一,创造他的人是大卫.柴斯(《黑道家族》的创造者)。麦克.派塔基则在一九七二年电影《吸血鬼之墓》中饰演他。据说柴斯的剧本是根据他自己的小说《平静人生》改写而成—但我认识的人当中完全没在书店中看过这本书,有些人很认真找但也没找到。

  格拉夫.欧洛克。F.W.穆瑙《不死殭尸—恐慄交响曲》中的登场人物,由马克斯.史勒克饰演。他其实就是德古拉,套上假名是為了避免芙罗伦斯.史托克找上门追究版权问题。在这本小说中,他是德古拉的远亲。

  第三十九章:来自地狱

  章节名取自开膛手杰克的信。艾伦.摩尔和艾迪.坎贝尔创作的开膛手漫画系列也取这个名字,后来休斯兄弟把该漫画改编為电影《开膛手》。

  第四十二章:最危险的游戏

  章名取自理查.康奈尔再版不断、曾改编电影的短篇小说,〈韃靼弓的那个俄罗斯人〉也出自他的手笔。

  第四十五章:喝吧,美人,喝吧

  章节名节录自威廉.华兹华斯的诗作〈宝贝羔羊:一首牧歌〉。

  拉夫那医生。诺埃尔.维尔曼在和汉默电影公司的《吸血鬼之吻》中饰演的吸血鬼长老,态度高傲、淡漠。

  第五十七章:我们敬爱的女王的家庭生活

  据说维多利亚女王有个女侍官看了《安东尼与克丽奥佩脱拉》中莎拉.伯恩哈特饰演的克丽奥佩脱拉,惊呼:「她的家庭生活跟我们敬爱的女王相去甚远。」(虽然可能是有人编造出来的事实。)本章节名即是取自这句话。

  犰狳。陶德.布朗寧的电影《德古拉》(一九三一年)中最古怪的画面之一是:德古拉的外西凡尼亚城堡内养了一群威胁性十足的动物,定睛一看,裡头却有隻犰狳。没错,犰狳的原生地是美洲,不太可能出现在罗马尼亚。我不认為这是电影团队的失误,反而视之為「不对劲」的徵兆。拍摄动物的连续镜头中还有一隻「巨大昆虫」(是把普通昆虫放到微缩模型中拍出来的),但我认為犰狳的现身比巨大化昆虫的效果还要令人发毛。所以我也把犰狳放进了我的小说中。

  芭芭拉.迪.赛莉女爵(一三九○年—一四五二年)。神圣罗马帝国女王,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的皇后,别名「日耳曼的梅莎丽娜」,对龙骑士团的创建出了一分力,而德古拉就是进了这个骑士团才取得头衔。她的后裔遍布欧洲各国王室。在神圣罗马帝国女王任期内,她自然是得成天算计布局、背信忘义才能稳坐大位。晚年被逐出决策核心后,她开始研究鍊金术和超自然学。有些资料显示拉.芬努的女吸血鬼卡蜜拉就是以她為范本打造出来的角色,她却不常在吸血鬼小说中露面,真是令人意外。

  「剑尖如蜻蜓(dragonfly)般飞窜而来」。感谢《德古拉元年》原本的文字编辑海伦.辛普森,她明白我想表达什麼,将原稿上的「剑尖如金鱼草(snapdragon)般飞窜而来」改成书上的模样。海伦修正了许多我脑袋打结时產出的字句。

  75 原书名為《Dracula》,作者原名為Bram Stoker,在臺湾有数个译本。

推荐阅读:
  • 《沙丘》六部曲合集
  • 《波西杰克逊》系列合集
  • 《猎魔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