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臣 第117章

“陛下素日秉节持重,虽喜用能臣,但又时时谕下慎始敬终,并不喜冒进贪功、奢靡铺张之臣,时常当朝叱退轻浮大臣。便如贺大人,不也是敏于事慎于言,朝乾夕惕的吗?”

贺知秋慢慢摇着扇子笑道:“庄大人,是你问我的意见,我也就猜猜罢了,至于是不是,安敢妄测上意呢?不过各抒己见罢了。”

有人道:“敢为人先是有了,为君为国不计私利就有些商榷了。听说他借着津海卫这港口,赚了许多。他外祖家盛家海商,靠着他大发特发,三个儿子都是裙带关系上来的。”

范牧村忽然正色厉声道:“列位慎言,那都是有确实战功的。吏部兵部议的功,朝廷下的封赏。陛下圣明,一贯赏罚有道,何曾以天子喜怒任命官员?再则去岁,有御史参临海侯贪赃不法。李梅崖大人亲自来查了一回,李大人素日刚直暴烈,讨恶如霆击,细细查过,最后不都证明了临海侯清白正直,一毫未贪?若真查出不法事,李大人岂会同流合污。切莫再背后论人是非,褒贬有功之臣,此大不慎也!”

一时众人都沉默了。

贺知秋却起身笑着和范牧村道:“这里待久了,十分困倦,不若咱们出外走走散散心去。”

两人相携果然肩并肩走了出去。

几个青年翰林看着他们走远了,前边失言被批评的那位才道:“说得这么大义凛然,那李梅崖与临海侯有仇是没错,但他只是御史,又不精于经济之道,这账面上未必能算得过那精于商贾之道的临海侯。或恐被欺瞒了也未可知,这朝野私下议论的都不少,如何偏只揪着我们一言半语的不放呢。”

有位老成些的翰林学士笑道:“我倒是听说过小道消息,昔日贺少卿家贫,中进士前曾受过临海侯资助的,他本人也并不如何避讳这一段往事的。”

“果真如此?”众人纷纷议论:“那就难怪了,原来是有恩义在,倒也不好让人说他忘恩负义的,那如何立身朝中呢。”

“那范大人一贯少言寡语,如何也替临海侯说话?”

庄之湛笑着道:“是你失言在先,说什么裙带关系。你们倒忘了,范家乃是太后娘家,虽说如今没落了,想来陛下还是念着这情分,重用着范大人的,不仅封了探花,放出京去铺垫几年,履历好看了,又提拔回来了。你还偏只捡着裙带关系说,这岂不是当着秃子骂和尚吗?”

一时众人恍然大悟,全都捂着嘴笑起来。

又有人道:“但贺少卿虽为少卿,大理寺卿病重许久了,大理寺都是他主理,他平日就善体上意的,所说也是有些道理的。”

庄之湛道:“津海卫究竟事业如何,下午看看学堂也就知道了。闻说因着不是科举正途,招不到什么正经秀才,学生多是军户、百工匠户之子,得从识字教起,因此学问上竟考不过女学生。但贵在人多,用得上,也算教化民众一桩美德了。”

有人摇头道:“都已缺学生缺到连女学生都招了,便是有用,也是有限。反倒是白白背了那扰乱乾坤,有伤风化的罪名,何苦?陛下若是真要推行到各州府,各州府可没有临海侯的威名,谁能扛得住?”

庄之湛道:“贺大人也说了,陛下看重的忠勇勤勉,敢为天下先,就凭这敢招女学生的惊世骇俗之举,咱们确实比不上了。”

一时众人又都笑了起来,纷纷道:“庄状元说得极是了。”“确实不敢撄其锋。”“这就让他在先吧,我们哪有这胆气扛得起?”

“陛下今日宴席上也没吃几样,显然也是觉得这宴席太过铺张靡费了吧,这接驾,上这许多南边贵重的菜肴,我今日看熊掌、鲍鱼、海胆、海参等山珍海味都不少,是真豪阔啊,有些菜我竟不认得。”

“说起来当日李梅崖与临海侯结仇,听说不就是李梅崖当面叱责临海侯宴席太过奢侈,这才结下仇来吗?”

“果然如此?”

“听说是大白天的赏画,还嫌不够明亮,点了蜡烛吧。”

一时众人议论纷纷。

然而外边的搅扰,终究传不到里头行宫内殿里。内殿的禁卫、内侍宫人尽皆屏声静气,安谧之极。

风动帘幔,春色草光透入青碧色的窗纱内。

许莼趴在榻上,身上仅着纱裤,背上刚刚擦了活血的玫瑰精油,暖洋洋透入四肢百骸,他眼皮都睁不开,手指微微动了动本来想将近在咫尺的毯子拉过来盖上,却最后还是抵挡不过排山倒海的睡意,先沉入了甜美睡梦中。

谢翊在一旁金盆里就着胰子洗干净手里沾着的玫瑰精油,拿了巾子擦手,见许莼没说话了,转头果然看到他睡着了。薄如蝉翼的纱衣在明媚春光下反射出珍珠一般的光泽,刚擦了油的肌肤笼在丝光里,如珠玉一般泛着微光,透着丝滑和诱惑。

年轻的身体是这般美好,就只这么欣赏着实在有负春光,谢翊想起昨夜并未全能尽欢,有些微微意动,但下午还要巡幸学堂,他还是伸手将那薄纱被拉过来盖在许莼腰背间。

看这家伙昨夜逞强,早晨骑马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宴席的时候看他喝了点羊汤就开始坐在那里目光涣散眼皮都睁不开,沈梦祯不知趣还念念叨叨和他说话,就看他有一句没一句显然神游天外,时不时揉眼睛,显然是困乏极了。

他干脆便退了席,命了人去叫了许莼过来,只说是替他擦点油舒缓下腰腿酸痛。果然之前还叽叽咕咕和他说闲话,说盛长天还等着贺兰小姐,朝廷合该派军护送货物,说方子静对方子兴还如同管小孩一般,真是长兄如父。问范牧村怎么回京了……絮絮叨叨了一会儿就声音越来越小,果然一不说话,立刻便睡沉了。

谢翊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青年过分红润的唇,又怕吵醒他,且坐在这里看久了,恐怕君子也做不成了。他便起身命内侍都拉上帷帐,遮住了外边过于明亮的春光,自己起身出外来。

苏槐已连忙送上了汤羹:“这是临海侯特意命小厨房为皇上炖的鱼汤,比外边宴席上的仔细多了,您午后还要去学堂巡幸,不如也喝一点歇一会儿吧?”

谢翊道:“不必。带了他的衣裳来没?一会儿给他换一身吧,适才都沾了玫瑰油,污脏油腻的,他那脾气定然是不肯再穿了。若是没带,穿朕的也行。”

苏槐连忙笑道:“怎敢不带?陛下前些日子新让裁的春衣,全是江南贡上来最好的料子,还有些西洋料,挑了又挑裁好的,连鞋袜冠带,戴着的金玉香包,都给一起带来了,小的这就让人安排去。就只一条,今日看着侯爷好像又长高了些呢,幸而老奴有让他们稍微留些余地。”

谢翊微微点头,带了点骄傲,显然也满意苏槐安排:“不必吵他,让他好生睡一睡,昨夜几乎就没沾眼,看他乏得很。”

苏槐小声劝他:“陛下也歇一歇吧。”

谢翊慢慢喝了点鱼汤:“无妨,之前在船上无聊,睡过了。不似他又是筹备接驾的事,又筹谋那些洋人通商口岸的事,劳心劳力的,还非要夤夜奔来,看他明显乏得很。之前也听冬海说,他不怎么按时吃睡的,这上头没人管束着他不行,偏只就无法无天的,没人管得了他。”

苏槐悄悄笑道:“这次巡阅后,功绩卓著,总该提一提了,侯爷还是在京里,在皇上眼皮子底下,才乖巧呢。”

谢翊微微一笑:“也就嘴甜,哄得人舍不得严管他罢了。”

第188章 巡幸

未时二刻, 圣驾才起驾往万邦大学堂巡阅。

睡饱了的许莼面色红润,眉目飞扬骑着马到了行宫大门前,与大臣们会合候驾, 等着龙辇到了随行。他换了一身艳红的武官服, 彩绣着狮子踏云一品纹样, 金冠玉带,腰间佩玉, 足踏狮子绣粉底皂靴,浅金色阳光一打焕然如绮霞,吸引了不少人目光, 太学、国子监这边的监生不少认识许莼的, 都纷纷攀谈。

谢骊站在一侧招手叫他过去了问他:“侯爷, 今年四海债券有打算增发吗?”

许莼摇头:“没, 等海外这一批的货回来,看看上半年的利润如何,再做打算, 随意超发怕惹麻烦。”

谢骊却摇头:“去年分红许多人看着眼热,又有好些人找我说了,想要买。连恭仁王现让人送了五万两银子过来在我府上, 让我无论如何替他办成了。现在市面上哪有那么稳的收息?你说我怎么办,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烧呢。”他嘴上如此说, 面上却颇有些得意,显然作为众人眼里能够说动临海侯拿下股权的代理人, 他是十分沾沾自喜的。

许莼笑起来:“恭仁王是哪位老王爷?平日似乎没怎么见, 听起来是郡王?”

谢骊道:“嗯, 二字的都是旁系的郡王。宗室自从老安王、顺王那边接连没了, 都特别谨慎。如今也是看你这确实分红太好了, 如今皇上又来巡阅津海卫,眼见着以后肯定更难买了,这才忍不住。你多少考虑考虑吧。恭仁王封地原本在蜀地,一直是有钱的,历来安分不惹事,因此不怎么显着。陛下见了他也要叫声王叔的。不止这一位,好几位老王爷都特意让人找我来打探消息了,定然都是囊中有大把钱的。”

许莼心道原来这些宗室一个个闷声发大财这么肥,九哥却穷得要死,难怪要削藩,且看我怎么把这些放在仓库里霉烂的钱给套出来给九哥修工厂建学校。

他悄悄靠近谢骊神秘兮兮道:“四海债券这边确实户部管得死,不好再增发了。但是我这里却另外有一桩生意,还未确实,但已有七八分准了,明儿皇上跟前讨个准话,就能做起来,我也正愁没资金呢。”

谢骊两眼一亮:“什么生意?怎不早说?我的钱都砸四海钱庄里了。”一边心里已盘算着去哪里再弄点钱来。

许莼道:“国子监有意要在京师修一所新式学堂,也是没钱,打算效仿万邦学堂,也发行债券。”

谢骊一听却有些气馁:“学堂?学堂能回本吗?”

许莼笑了下:“一会儿你去了万邦学堂看看就知道了。”他这已是很收敛着了,学堂才赚钱呢。当然这话不能对外说,会有人误会造谣说他用学堂牟利。学堂是教书育人的,怎么能赚钱呢?

两人说着闲话,但许莼毕竟太过招眼,与谢骊两人十分亲密的样子,少不得又落在有心人眼里。

翰林院那群青年学士看了看见范牧村这次已不与他们一起,而是去和贺知秋一起在说话,便也不再顾忌,私下悄悄笑着忍不住又议论起来:“果然是世家习气,这才吃个饭,又换了身衣裳,够讲究的。”

“都是贡缎的料子呢,谁看了不说气派。”

“他穿这样张扬站在宗室旁边,那些宗室都不如他穿着鲜亮奢华,他也不怕扎人眼得罪人?”

“穿着算什么,关键是结交宗室,临海侯也不怕惹嫌疑。他手中有军权,掌着偌大生意,还和宗室结交,真就一点不忌讳。他就不怕旁人看了参他一本交结宗室,图谋不轨?”

庄之湛道:“你们这就有所不知了,临海侯是国子监荫生出身,后来考入太学,从太学肄业授官的,和我们这些科举出身的不同,有祖宗庇佑,不知少走多少弯路呢。和宗室子熟悉也不奇怪,更何况他那姿态,你只以为他结交宗室,我看明明是宗室子们上赶着结交他呢。多少人在旁边等着搭话,那骊王孙偏就缠着他,显然怕其他人找到机会搭话。”

众人都悄悄笑起来:“这话也没错,宗室子们倒不会和咱们结交,因为知道咱们也不理会他们。”

一时正悄悄议论着,却见内侍宫人捧着举着帝皇仪仗都出来了,众人连忙都按品级和部门排了队,躬身迎候龙辇。却见许莼快步走了上去,从一个内侍手里接过马缰,翻身骑上马去,御马向前正好迎上了出来的辇车。

方子兴原本骑马护送在一侧的,勒了马缰停了停,等他上前靠近辇车,回转马头,辇车也停了下来。

众目睽睽之下,许莼似乎是听到了什么,在马上微微弯腰向辇车车窗内侧耳,然后嘴唇含笑答了句话,龙辇这才又徐徐向前行去。

龙辇万众瞩目,见到这一幕的人都暗自揣测着不知道陛下诏谕了什么,看临海侯神情轻松,想来只是问什么闲话。

彩旗迎风,宝盖飘摇,香气满山道,辇车在扈从陪同下向前而行,其余官员文官也按仪节纷纷上车上马,跟上了龙辇后,向万邦大学堂行去。

万邦大学堂依山靠海而建,占了六千余亩之广,还临着海修了海港,挨着的又修了船坞,正门还临着街,占了极好的位置,离行宫不算非常远,因此谢翊才选了先到学堂巡阅。

但其实按许莼原本的想法,万邦学堂能看的地方多,本来安排了一整天的行程。他私心是希望师生们能多些时间见见九哥,九哥也多看看有没有能入眼能用的先生和学生。至于陆军营的检阅,本就是站在高台上看操演,活动花样就少了一些,用不了多少时间,安排在下午刚好。

但九哥心疼自己,不想自己走远,他又心中喜悦,只能又命人将今日安排重新调整了下。

沿路早已清了道,百姓们只远远看着龙辇经过,高喊万岁。万邦学堂的山长张文贞已带着师生在大门迎候,待到辇车到,又是一番大礼参拜,谢翊也不耐烦这些繁文缛节,只口谕免了那些三拜九叩,命师生们尽皆归位到各馆,一如既往学习。

直入了二门,谢翊下了辇车,笑着一边对张文贞道:“数年不见爱卿矣!爱卿在闽州已有一番作为,却又被朕一纸调令调来津海,心中可有埋怨?”

张文贞连忙道:“为国为民为君,臣岂敢推托!更不敢有怨望,如今如鱼得水,大展宏图,正要叩谢陛下知遇之恩。”

谢翊含笑转身看了眼许莼:“是临海侯和朕讨要你,说闽州那边的海事学堂诸事一切已都上了轨道,你有创办新式学堂的经验,求朕无论如何把你调来几年帮帮他,如此他才能腾得出手去管工厂等诸事。”

张文贞笑道:“臣与临海侯十分相得,这几年无论臣要什么,临海侯再如何难,都优先保障学堂,如此才能经营出今日这一番局面。”

谢翊点头,一路已被导引到了学堂大殿,先给先圣人上了香,这才徐徐转向殿后。众人忽然只觉一亮,霍然大殿后修了一个极宽敞的大操场,铺着平滑的青石板,可跑马,约能容纳上万人。

操场中央砌着高台,高台前后各放着两个圆球雕塑,分别为地球仪、浑象仪。

谢翊笑问:“此为何意?”

张文贞道:“地球仪为地,浑象仪为天,正合天地乾坤之意,此广场平日供举办祭祀、典礼、训导师生之用。”

谢翊微微点头,与张文贞向东侧走去,先去了学生最多,也是场馆最大的船政学馆内,才进入便看到馆学中央摆着一艘宝船木雕,栩栩如真,另外一边东面设着神座,香火旺盛。

谢翊笑问:“东边供的是哪位神仙?”

张文贞道:“是天后娘娘,船政馆多为水师营兵及其子弟,因此极信奉天后娘娘的。”

谢翊道:“既是天后娘娘,不可不拜。”转头看了眼许莼:“临海侯替朕拈香罢。”

许莼不解,但仍然上前,已有人递了香来,许莼便点燃后奉与谢翊,谢翊正经拜下三拜,将香供上,抬眼看了画像上的天后娘娘,心中微微一笑,又看了眼许莼,碍于人太多,只在心中默念,多谢天后娘娘赐下这金鳞儿,须再多庇佑他们顺顺利利,幼鳞健康长寿才好。

拜过神座,往内行去,只听到学生声音极高声踊跃,似乎在抢答着什么,谢翊在走廊内看去,看是一位女先生正手持教鞭在一面挂起的图纸上指点着船上的结构。

她面容清秀,中人之姿,蓝袍银簪,却声音清晰明亮,语声十分坚决而有威仪,教鞭逐一点过去,学生们高声应着教鞭落处,答出那是船的什么部位。

谢翊问张文贞:“女先生?”

张文贞道:“这是闽州海事学堂毕业的周春盈,她是陆九皋先生的亲传弟子,虽年轻,可徒手画船图,算学、天文阴阳学、洋流学、历法、物理,无一不精,这里的学生,没有不服她的。钦天监来过几位先生,见到她也是十分推崇的。”

谢翊点头,没让张文贞惊动他们,只带着臣子们又往后走去,只又到了一处露天宽敞院落,院落中央是一个池塘,中央浮着一艘船模,看得出来与真船已不差什么了,只略小些,一群学生簇拥着陆九皋,正看着他放入一个蒸汽发动机,扣上机关,一边介绍着其中关节。

他们一行人实在太煊赫,才进来所有学生都看了过来,只有陆九皋仍然专注看着蒸汽机,细细调整位置,张文贞连忙上前道:“陆先生,还不上前拜见皇上。”

陆九皋抬头,面上却也只平静,带着学生们要行礼,谢翊却止住了他道:“陆宰相流芳百世,忠节不磨,后世莫不仰其风,高其志,如今竟有后人为国效力,实乃国民之幸,朕心甚慰。”

陆九皋见皇帝和气,面上微微放松了些,只道:“陆九皋有辱祖先,惭愧,不过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罢了。”

谢翊道:“先生为国造船育人有功,朕已命人发了招贤令往南洋去,嘉勉你高风亮节之义举。陆家如有子弟能为朝廷效劳者,亦可前来投奔于你。朕已命陆宰相祖籍楚州盐城之地方官择一风水宝地,赐宅地,卿可于斯修建祠堂,供奉祖宗先人。朕可追赠封号、爵位,赐匾额。先生也可与本家商议,是否接受朝廷封赏。”

陆九皋面上一怔,他为了寡母背离了家族,其实心中是难受的,但若是皇帝所说为真,族中的人若是能看到这招贤令,愿意派族人回沐朝,自己或可能得到家族谅解。

当然若是家族执意不认自己,自己却在得到了朝廷的承认,得以在祖籍开宗立祠,以陆秀夫的后人的身份重开族谱,甚至封官得爵,从此后他这一支,就是朝廷承认的陆秀夫的后裔族人,单修族谱,另开堂号。

这是太难得的诱惑了!以他对族长等人一贯的认知,有当朝皇帝的认可和封爵,又能在祖籍修建祠堂,供奉祖先,族长多半会心动,虽说仍可能会让族人避世,但极必会派出族人入朝先探探,漂泊在海外数百年为异客,谁不想落叶归根?

他从前孤身一人,只伺候寡母,无所牵挂,如今却已成婚,关湾湾已有孕,他不能不为妻儿考虑,一旦他接受了朝廷的官职,母亲妻子都将有诰命,孩子也将得到安稳优渥的生活。

陆九皋看了眼谢翊身后那些重臣,许莼正站在谢翊身后向他露出笑容。能够随驾前来的,必然都是朝廷重臣,皇帝金口玉言,自然不会反悔€€€€当然,能让陆秀夫的后人为国效命,那皇帝自然是明君。

而他就是招募流落在海外的陆家优秀子弟的一面旗帜,更是吸引其他千里马的马骨,哪怕知道面前皇帝这光明正大的阳谋手段,他仍然还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他眼眶微微发热,跪了下去:“陆九皋叩谢明主知遇之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