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臣 第74章

裕亲王听到女儿和女婿都已被囚,大惊失色。

李梅崖双眸圆睁,一股气在胸中横冲直撞,楚微一见此物便也想起,确实曾在皇庄捡了几块形状奇异的石头,回屋放在妆台把玩,摄政王宠幸她时,看到此物,捡了一块放在袖子带走了。以摄政王的脾气,定然私下询问过裕王。

裕亲王满脸泪痕,浑身瘫软,向上磕着头:“当年先帝命老臣主持修陵。在选定的龙穴处开挖后不多时,役丁们挖出了铁矿。女儿与女婿听说了苦苦哀求,想要将矿石卖掉,赚些妆奁帮补生活。我平生就这一女,一辈子清寒,当时藩地贫弱,收入微薄。女儿虽嫁出,但冀州苦寒,用度开支巨大,便想着横竖挖出来的土石来日也要回填,卖出一些不妨。”

“女婿便派了人过来,把持了挖矿事务,挖出的矿石即运出卖掉,但没想到那矿石越挖越多,直到先帝崩了下葬后,那矿石仍然未挖完……幸而先帝下葬事宜都是我主持的,便瞒了过去。”

卢志勇大惊:“在皇陵动土挖矿,是为大不敬啊!老王爷!”

皇陵是经过堪舆大师点过龙穴砂水,诸吉咸备的,百姓便是在皇陵砍树都要被抓了问重罪,老王爷是宗正,如何如此糊涂?

裕亲王含泪道:“都是女婿主持,老臣那时候虽然心知不妥,但大错已促成,只能越陷越深,当时也只想着不过是些偷卖铁矿的过错,我为藩王,这点矿产出售不算什么。”

李梅崖冷笑了一声:“不算什么?你女婿将铁矿卖给了北鞑,被边军查获后,竟然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栽赃给了贺兰将军,满门抄斩,皆是你这所谓一时糊涂?”

裕亲王嘶喊道:“老臣确实不知!女儿来报予我铁矿石在边境被查抄时,我才知道女婿竟一直私下以贺兰家的名义悄悄贩卖铁矿石。而当时贺兰一家触犯了太后,范家一直等着这个把柄,死揪着不放,当时我若承认,那就是叛国通敌的大罪!我只能隐忍不敢言。”

这下轮到卢尚书怒气蓬勃,他曾受过贺兰将军恩惠,今日被皇上忽然指使来秘密审讯裕亲王,他原本心里还犯嘀咕,不想沾惹这宗室的烂摊子。还想着到时候把审理的事推给大理寺和都察院便是了,自己只做个样子。然而此刻听到多年前冤案真相,他怒气勃发,双目虎睁:“原来是你这老匹夫栽赃陷害!”

裕亲王面色颓然,双唇颤抖:“我当时亦上下奔走,想替贺兰一族脱罪免责,但奈何范家……势大……”

卢尚书双拳紧握,几乎捏出咔咔声,牙齿咬得咯咯声,虎目含泪:“贺兰全族上下数百口,满门抄斩……你于心何忍!朝廷上下都知他冤枉,他冤枉啊!边军哗变,军心不稳,全是为着此案!”

他语声哽咽,竟已泣不成声,李梅崖却已步步紧逼:“贺兰一门抄斩后,你们仍不知收手,反而越来越猖狂,直到日蚀不祥,摄政王亲往皇庙祭祀皇陵。他身边爱妾却在皇庄下拾到铁矿,摄政王本就非常人,当面问你,是也不是!”

裕亲王微微发抖:“我向他下跪痛哭求饶,求他饶过我一命,我愿拥他登基为帝,他没有当面答复,只含糊未言,祭祀后便匆忙回京。”

李梅崖却冷声道:“你们却命人在水井中下了伤寒鼠疫毒药,想要致人死命!”

裕亲王含泪:“老臣没有,都是女婿所为!摄政王突然回京,他带着军士众多,我并不知缘由。但等他回京后,女婿才来和我说,他在水井中下了伤寒鼠疫的药,摄政王的爱妾病死了不少,随从兵士也陆续发病,摄政王应当是察觉了,恐怕回京后要清算于我。”

“我们一边将皇陵的矿井都回填,一边将军队围了皇陵,后来女婿说一不做二不休,还是想法子让摄政王薨了,横竖小皇上信任于我,就算不行,再立一个,太后也总要仰仗于我这皇室宗王。我害怕,让他们赶紧收手,但女婿说我只当不知道,继续做我的德高望重的闲王就行,此事他们来办。”

“再后来便听说摄政王忽然堕马死了。”

“女婿当时已集结好了军队,让我立刻进京,但还没抵达京师,便已听说范家倒了,太后病了,便知道皇上得朝臣拥戴,恐怕已夺了权,我便还是回了藩地。”

李梅崖目眦欲裂:“祸国殃民,竟为你这样的昏然蠢物!满门忠烈因你蒙冤而死,一世英雄,竟丧命于你这样的小人!我呸!千刀万剐,难解此恨!”

裕亲王趴在地上,呜呜哭着:“老臣已幡然悔悟……矿山已回填,我们已收手……”

李梅崖上前啐了一口:“前些日子我查到摄政王爱妾,不是你下的手?什么幡然悔悟?不过是阴沟里的老鼠,若不是皇上英明,只怕早就被你们这等不肖子孙窃国得手!神天皇帝显灵,没让你们得逞!”

裕亲王哭声苍凉回荡着,但李梅崖怒喝詈骂声不断,中间夹杂着卢尚书的讯问当初栽赃的细节,而贺知秋则笔下如飞,一一录下口供。

而在一侧厚重帷帐的后面,范太后端坐在座椅上,面上仿佛颓然苍老,两侧都站着心腹内侍,谢翊坐在一侧,面无表情。

讯问渐渐到了最后,都是一些细节了,谢翊起身淡淡道:“母后若还要听审可继续,朕还有事,就先回宫了。”

范太后冷声道:“你打算如何处置于他?”

谢翊道:“母后之意呢?”

范太后冷冷道:“千刀万剐,难解哀家之恨,我要他女儿女婿,都在他跟前行凌迟寸磔大刑!再挖了心肝献祭于匡烈帝灵前!”

谢翊微微一笑:“那可能要让母后不大高兴了,宗室藩王,虽大逆罪亦不可轻诛加刑,更何况是宗正呢?他还是朕的长辈,朕恐怕只能也只将他圈禁起来,为摄政王叔跪跪经。”

范太后怒声:“你!”她胸口起伏,过了一会儿才道:“你就是气我罢了!他害得贺兰满门抄斩,以你平日之脾性,岂有不明正典刑,为贺兰家昭雪平反,再顺便收了边军的人心的?贺兰家那嫡子,更能死心塌地为你而用了,一石二鸟,边军的军心,都给你收了。”

谢翊冰冷道:“母后,冤杀贺兰一族满门忠良的,可是范家,罪魁祸首是您啊。”

范太后咬牙,忍气道:“我也是被老贼蒙骗了,一时犯了糊涂,再说朝廷那么多推官,都找不出证据证明他们清白,我也是按国法办事。老匹夫通敌卖国,该当千刀万剐!”

谢翊道:“按祖训按国法,藩王罪亦不可加刑,这是皇室体面。顶多赏一杯鸩酒,给他个痛快。不过,朕还有事要老宗王出面,因此,母后想要畅怀雪恨,恐怕是不能了。”

范太后怒道:“宗王有什么稀罕?亲王一抓一大把,全是吃白饭的,随便再挑一个便是了!”

谢翊淡淡道:“母后,朕自幼登基,仗着自己是长辈就踩在朕头上拉屎拉尿的人实在太多了,朕绝不再容第二个。”

范太后怒道:“皇上,注意你的言辞!如此不雅,体面何在!”

谢翊心中快意:“母后通奸生子这样不体面的事都敢做,怎么朕连屎屁尿都说不得吗?”

范太后气结:“皇帝长大了!翅膀硬了!脾气竟如此昏庸暴戾!”

谢翊道:“不止如此,朕立刻还要做一件惊世骇俗的昏庸之事,因此少不得还要借一借宗王废物利用,到时候,也要请母后配合一二,莫要拂了朕之意。”

范太后冷笑一声:“哀家以为你目中早已无父无母,竟还有什么事?还有宗王这老匹夫能有什么用?”她忽然反应过来:“你要封后?”

谢翊淡淡道:“不错,朕要封后。母后最好好好配合着将大礼行完,否则逆天而行,国舅好不容易保下的范家一族根基会如何,朕可不好说。”

范太后气得浑身发抖:“你都敢威胁生母了,自己想封谁便封谁,何必还要我去陪你演戏!无非继续说我生病便是了!”

谢翊轻描淡写道:“那如何可以?朕之梓童,是要六礼齐备,从皇宫正门抬入,告社稷祖宗的,纳采问名,纳吉告期,发册奉迎,都需皇太后遣使持节,庙见合卺后还要朝见太后,不可轻率。”

他站了起来,从上至下俯视着范太后:“母后可要保重身体,康寿健康,为朕祝福啊。若是为着摄政王之死太过内疚,不小心病了,朕可不想再等三年,也只好以日代月,再行大婚了。”

他语气中浓浓的威胁之意让范太后想要发怒,抬眼却与儿子四目相对,那冰冷的目光带着的沉重杀气忽然让她不由微微退缩,一时竟不能似从前一般威严叱责。

她压抑下心底的那点颤栗惶悚,心里忽然明白,皇帝恨自己入骨,他真的会弑母!

谢翊冷笑着看她一眼:“朕觉得该跪着给先帝、给摄政王叔忏悔的,是母后才对€€€€贺兰将军不被冤杀,边军怎会哗变?不是天下不稳,皇叔如何要亲去祭皇陵?恶因种恶果,母后,该千刀万剐的,是你。”

他站了起来,淡道:“太后无德,皇太后之印朕已命人取走,请母亲保重,朕告退。”

作者有话说:

九哥这是迟来的叛逆期到了。

第116章 赐宴

靖国公府也正在花园里桂花树下举办中秋家宴。靖国公和两个儿子许莼许苇, 盛同屿和三个儿子在花园里设了一席,一边赏着桂花,食湖蟹饮菊花酒。一侧隔着花树, 在凉亭内挂了珠帘, 单独为女眷设了一席, 盛夫人带着两个庶女许芙、许蓉和靖国公的几个妾室在凉亭内饮宴。

许莼正兴致勃勃与长天在研究着烤一只乳鸽,许苇在一旁怯生生的, 但长洲倒是十分和气,时不时和他说几句话,长云则在专心破一只螃蟹, 劈出来了倒是捧了两只奉给了盛同屿和靖国公。

盛同屿与靖国公许安林正对着斟酒, 饮到酣处, 许安林有了些酒意, 看盛同屿三个儿子优秀非凡,带了些酒气道:“舅爷啊,你这三个儿子, 长洲娶了世族大家的嫡女,如今长云长天也不小了……当初老太太在的时候……”

许莼忽然大声打断道:“阿爹!大姐姐那边我今儿让人送了酒、蟹和节礼去,结果大姐夫说改天要上门来给您老人家请安。”

许安林被他这么一岔, 已忘了刚才说到哪里,恼怒道:“韩家那个小子?他多少年理……理都不理过我, 如今看我……看我们家……又……”他大着舌头,满脸恼怒, 酒气冲天。

盛同屿笑着道:“妹夫消消气, 那起子势利人以后还有的后悔的, 何必睬他们……”

凉亭下盛夫人冷笑了声, 利刀一般的眼睛已看向了许安林那两个妾室, 将杯子往桌子上一放。

几位姨娘和两个庶女全都站了起来低了头。

盛夫人淡道:“坐下吧,倒让国公爷以为我怎么欺压你们了。”

“盛家不是你们能打主意的,老夫人不在了,别指望着你们国公能替你们做主绕过我嫁入盛家。好好安分守己,我还能替你们择好人家,若是仍安心打着靠国公就能压住我,从盛家分一杯羹的想法,那可别怪我今后心狠手辣,做几件刻薄事才好。”

盛夫人看着她们,面上含怒:“不过一副妆奁远远打发,眼不见心不烦罢了。这京里那户主母有我好说话呢?且安分些。”

诸位姨娘一句话不敢说,两个庶女也面红似火,羞窘无地。

这边盛同屿看许安林醉了,又知道自己这个妹夫十分糊涂,哄着他又喝了几杯,便命妹子派丫鬟过来送回房去,这边便也散了席。

许莼看了天色也还早,这时候应该还是宫里赐宴,九哥估计还忙得很。也不知裕王那事如何了,武英侯和方大哥中秋还出去办差……不过回来九哥估计要提拔他们了,听说贺知秋也提了两级,如今已是正六品了,这次办了这个大案,应该也能提一提。

自己是荫正五品,但如今还未办过实差,难怪当时范牧村酸溜溜的,也要出去外官,自己如今也觉得有些着急起来。离九哥还太远了,还什么都帮不上九哥。

他跟着盛长洲等人骑了马出去看了一回灯市,到底也并非孩童了,不过略微应应景,买了灯,逛了逛,看着月上中天了,也就回了国公府,只说要早点歇了,却又悄悄离了角门去了宫里。

果然说是皇上还在前面赐宴,五福六顺看到他都忙着上来伺候他洗浴,他喝了些酒,正是醉意陶然之时,随便洗了洗本来说是要等九哥,但双眼迷迷糊糊仿佛黏着一般睁不开,在长榻上一躺,就睡着了。

前边奉天殿内,中秋宫宴其实已到了尾声,平日本也就是应景。此时也只是看着丹墀下教坊司的歌舞,再进一爵酒就可散了,却看苏槐过来低声禀了说许莼已进了宫,但想来喝了酒有些困已睡着了。

谢翊微微一笑:“不必叫醒他,让他好生睡着,莫让他着凉了。另外,去华盖殿另设一席,朕要赐宴。”

苏槐一怔,这却是未曾提前安排的,想来是皇上临时起意,便问道:“是请哪位王公大臣?老奴好安排赐席面。”

谢翊道:“按皇后外家之例安排。另外派人去秘密传盛同屿及其三子、靖国公夫人进宫,从玄武门入。”

苏槐大诧,小心确认道:“不传靖国公吗?”

谢翊皱了眉头:“那等蠢物,传来作甚,他只做他的糊涂国公便是了。”

苏槐心下明白,连忙应了下去。

盛同屿和盛珊瑚虽则还未入睡,但接到宫里内侍传话还是吓了一跳,连忙换了礼服,进了宫里的马车,一路畅通无阻进了宫。

五人进了华盖殿,听到远处丝竹声声,宫宴似乎还未散,但华盖殿内里极安静,左右分着几案,有内侍宫人引着他们入座,盛同屿与盛珊瑚二人在左侧分两席,右侧三席则分别为盛长洲、盛长云、盛长天。他们都是第一次进宫参加赐宴,十分诧异,看这样子,竟像是单独宴请他们,但又为何独独未请靖国公?难道是他还在守孝的缘故?

但如此说来,这盛珊瑚身为国公夫人,同样也是守孝的不祥之身。

一时几人也都只安静坐在那里,并未等太久,便听到内侍导引,有人在门口轻声道:“皇上驾到。”

五人全都连忙离席跪拜,谢翊却已走了进来,温声道:“平身,不必多礼。”

他几步行上了主位坐下,盛同屿和盛珊瑚几人也都被内侍们导引着回了席位。

盛长洲抬眼看上面年轻的帝皇今日穿着大红五爪金龙彩绣吉服,戴着通天冠,比那日来为许莼加冠又添了几分威仪。想到当初他在客栈就敢叫住他,如今想来简直为当初的自己捏一把汗。

谢翊温和道:“今日请盛家诸位过来,一则为中秋佳节,盛氏一族从闽州远道而来,朕本该赐宴;二则列位也是盛家的长辈了,想和列位商议封后一事。”

盛珊瑚陡然抬了头,顾不得礼仪,看向谢翊,茫然道:“封后?”

谢翊对着她微微一笑:“朕中宫久虚,靖国公许氏为开国贵勋,门著勋庸,诗礼传家,朕欲封靖国公许氏子为后。”

盛珊瑚茫然道:“皇上,靖国公府中两位女儿待字闺中,皇上是要定哪一位?只恐她们尚且年幼,恐难担国母之重任。”

盛同屿急忙朝她使着眼色,盛珊瑚已被这个消息打得懵然,谢翊却只微笑看着盛夫人:“国公夫人,朕说的是许氏子。”

盛同屿已出席跪下道:“禀皇上,册立男皇后惊世骇俗,许世子尚且年少,恐难承世间非议,且六尺男儿,当立庙堂,战沙场,如何入宫侍君?来日他又将如何立身于朝臣之中。陛下圣明,何必史书留瑕,还请三思。”盛家三兄弟亦都出列跟随着父亲跪了下去。

盛珊瑚嘴唇微微颤着,忽然面色唰的变白了:“许氏子?陛下说的是……许莼?”她忽然身体晃了晃,出席深深拜服下去:“皇上!皇上饶了他吧!他还小,只贪一时之欢,他不知道世人口舌如刀,后人千古唾骂,请皇上饶了他吧!他天真单纯,受不住世人唾骂的,皇上要逼死他的。”

她泪水流了满脸,已瞬间明白天子亲自来加冠之意,她浑身害怕得簌簌发抖起来。

谢翊亲自起身下来扶起盛夫人,一边命苏槐扶起盛同屿等人:“都平身吧,倒把夫人吓坏了。朕是那等不顾惜幼鳞的人吗?朕比谁都还要爱惜他。”

一旁内侍上前扶着盛家人回座,盛珊瑚面色青白,泪水不停落下,看向谢翊眼圈发红,谢翊温声道:“正为爱重幼鳞,朕才要金册玉宝,谒庙合卺,上告天地,下祭祖宗。皇室金册,他日史书,朕之梓童,为靖国公府许氏,他日正儿八经的与朕同陵。”

盛珊瑚低声道:“皇上富有四海,乾纲独断,无人敢指摘陛下,幼鳞却要承受天下讥毁,这样天大的福气,我儿受不起。”语声竟是带了几分怒意。

盛同屿只替妹妹捏了一把汗,只面上稍稍应了,实在不行回去立刻带了幼鳞出海去,何必当面触怒皇上?连忙道:“国公夫人只是心爱儿子,惊吓过度,一时失态,求皇上恕罪。”

谢翊并未生气,只含笑道:“朕猜,盛家舅爷是不是心中也想着先当面敷衍朕过去,回去一条船出海去的想法。”

盛同屿语塞,谢翊慢慢道:“朕与许莼相知相爱,亦给过许莼离开的机会。但他不肯,帝皇之爱,确实非福,他既不惧,朕也不当负他。但朕既爱他,岂肯让他受天下讥毁?幼鳞天生美质,朕亦要待他长成良材,为国之栋梁,更不会将他拘于后宫内。诸位可尽管放心。”

盛同屿道:“陛下圣明,想来陛下已有周全之法?”

谢翊道:“镇国公许安林二十年前,生下一对龙凤胎,因着女儿生下病弱,求医难治。便转托国公夫人外家盛氏,将女儿送往海外求治神医,二十年来终于康愈。此次亦随舅父进京归府,亦为兄长庆贺加冠。朕与武英侯到府上庆贺,恰巧遇见,见其德才兼备,容色过人,品格贵重,思中宫虚悬已久,便封为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