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广告屏蔽插件

多年坚守,做站不易,广告是本站唯一收入来源。

为了继续访问本网站,请将本站加入您的广告屏蔽插件的白名单。

带着空间宠夫郎 第134章

林启回村陪夫郎养胎, 他在外的买卖倒是十分顺利。

吉家兄弟传信说,沁水的奶茶店开业爆火,宾客如云, 竟有些招架不过来了。他们打算就在沁水县城中再开第二家分店,这段时间看了看,已经有了眉目。

林启收着信时喜上眉梢, 目前开业的店铺中,还未有一处走眼的,俱是生意兴隆,自然值得他高兴。

而且沁水县城再开一家分店后,那他之前与吉县令赌约中定下的铺子已开八家了,再在沁水富裕的镇上开两家, 十家店铺的承诺, 不日就能达成了。

生意如此顺心, 工厂又运营有序, 他们夫夫每日待在一处, 温柔缱绻自不必多提, 林启只觉人生美满,哪还记得初来这个世界时的消沉?

转眼间就到了秋收时节,工厂特意放了几日假, 让众人收割完庄稼再上工,于是接连几日, 地里田间处处是农人操忙的身影。

秋老虎余威正盛, 汉子们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妇人、夫郎们也不甘落后, 咬着牙抓紧干, 都想着早一日收完能早一日上工。

今年收成不错, 摸着沉甸甸的麦穗时,人人脸上都带着笑。

可在此期间,众人也发现了一件事,总觉得今年秋收好像不怎么累人。

几户人家聚在地头吃饭时说起此事,都有此感受,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半天后,都将原因归结到了林启家的菜上。

之前林启让他们吃菜时尽管去地里摘,大家感激他这份心意,又都是庄户人家出身,很是爱惜地里的产出,没有贪多将青瓜幼苗一股脑摘回家,而是等着蔬果熟透才摘取。如此蔬果一茬茬上来,他们日日都有新鲜菜吃。

也不知是吃的好了,还是这些“南方”的菜蔬养人,总之他们吃了一段时日后,觉得身上有精神了不少,干活时格外有劲。

再仔细想想,家里总有些小病小痛的婆娘,好像已经许久没叫唤着难受了,干一天农活后疲惫的汉子,似乎也许久没浑身酸痛了,就连每天疯跑的小崽子们,枯黄的小脸上都长起了肉。

众人越说越惊奇,都说林启家这菜实在是好。

林启出门时偶然听了一耳朵,心里知道这是作物上残留的空间灵气造成的,面上却是笑着说道:“不过是新鲜的蔬果爽口,大家吃的多了,养壮了身子罢了。再者,蔬果本身养人,每日吃一些对身体好,小病小痛自然就没了。”

村里人闻言,惊讶道:“蔬果还养人?”

他们还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对于干苦力活的人来说,肉才是最有营养的东西,毕竟只要是沾了荤腥的吃食,总是格外抗饿。

至于青菜,那不过是他们夏时餐桌上偶尔的点缀罢了。吃着是爽口,但不抗饿啊。

家境好的人家或许贪这一份口欲,愿意买来吃,可对于穷苦的人家来说,还是填饱肚子更重要。

因此,他们的地都是用来种粮食的,即便闲时在屋前屋后开块小地,种几株青菜,那也不能多吃,还要留着做腌菜、干菜,以备不时之需。

若是那会过日子的人家,还要把那些新鲜的小菜带去镇上卖呢,哪里舍得多吃。

所以这段时日,是他们难得能敞开肚皮吃新鲜蔬菜的日子。

这么一说,他们的这些变化,似乎真是多吃了蔬菜的缘故?

众人纷纷看着林启,林启点头道:“当然了,多吃蔬果清热下火,好处多着呢。”

村里人如今信服他,听完后恍然大悟,有大大咧咧的汉子还拍了下脑袋,说道:“怪道近来蹲茅厕格外顺畅,原是这缘故。”

旁边人一听,都笑他说话粗俗,只是不好意思说自己也有体会。

枣林庄合村上下的气色都好了,这可瞒不过周遭几个村的人,他们彼此间都有亲戚,走动时难免多问一句。

枣林庄的人心中得意,腰杆挺得笔直,喜气洋洋地说道:“都是我们村林启的缘故。”

别人一听林启的名字,自然竖起了耳朵。如今方圆几十里,还有谁不知道林启的?

都知道他开了厂子,招了村里的妇人、夫郎们做工,现在枣林庄中已没什么闲人了,都忙着赚钱,日子比他们好过不少。

他们嘴上不说,可心里早就眼热的不得了,盼着自己村里也能出个“李启”、“张启”的,让他们也过上家门口赚钱的日子。

现在听枣林庄上上下下精神好了的事也与他有关,自然听得认真。

“林启特意从外头买了南方的蔬果种子,种好后给我们吃,谁想吃,自去他地里摘就行,招呼都不用打,这才把我们吃的壮实不少。”

“他们家的人可好了,我再没见过比他们更和善的。你说你们村那大户,富了多少年了,给过你们村什么?我们村就不一样了,林启兄弟又开工厂、又种蔬菜的,给了我们多少好处……”

过去被说的凶神恶煞的林启,如今生生被传成了绝世大善人,要不怎么说传言不靠谱呢。

这些话,林启自己听了都不信,可偏偏附近村野里的人肯信,于是林启也只能认下这名声了。

就是不知这名声怎么传到了镇里,还传到了食肆账房宋先生的耳中,他听到的版本是:林启在外寻来了养人的蔬果,免费给村里的人吃,合村人都养好了身子,无病无痛。林启可真是大善人啊!

传言太过离谱,镇上倒没什么人信,不过趣谈一句:“也不知究竟是什么灵果仙草,真要有这么神奇,拼着多少银子,我也要给家里人尝尝。”

宋先生一听,倒是觉得林启这名字甚是熟悉,村名也对,于是想了一下,趁着休息的时候,拎着三两样糕点去枣林庄找林昭了。

他与林昭有些交情,即便林昭后来不去镇上做工了,两人也未断了联系。

林昭见他上门自然欣喜,留他用饭,席间几样菜品的确新奇爽口,让人食之难忘。

见他喜欢,林昭还带他去地里摘了一些,准备给他带走。

宋先生见到那几亩种满蔬果的菜地时,心中微微一动,推辞着让林昭少摘些,却又犹豫着问道:“这些蔬果能不能卖给食肆些?”

今年开春,镇上又新开了一家食肆,主打价格低廉,量大实惠。虽说味道与他们食肆差了许多,但多少还是给他们造成了影响。食肆东家心里发愁,都有解雇两个伙计的念头了。

如今,枣林庄的菜名声正盛,若是食肆能用他家的菜做出些花样,应当能笼络一些老主顾,顺便带动生意。

以前生活拮据时,宋先生帮助林昭良多。要回绝他,林昭实在是张不开嘴。

可这地是林启一手打理的,也是他做主要给村里人免费吃的,自己要是卖给食肆也有些不妥。于是,林昭便带着宋先生去找林启。

林启一听,爽快一笑:“行啊,正好这几日蔬果都上来了,长势快,村里人也吃不过来,卖给食肆也好。不过,毕竟我之前已经说好给村里人吃了,现在名声都传出去了,多卖不合适,少卖点儿还行。”

“而且,少卖点对你们食肆也好。”林启说着话,还冲宋先生使个眼色。

宋先生一想,笑着点头。有些东西,越稀缺才越显出珍贵来。

他们商量一下,定下每样蔬菜每日供应十斤,瓜果供应二十斤的量。

之后,镇上食肆就推出了“时蔬席”,一席二两银子,每日只供应十桌。据说菜品都是用有名的枣林庄蔬果制成的,好吃又养人,吃过的顾客都啧啧称奇。

于是一时间,“时蔬席”名声大噪,供不应求,提前几日预约才能吃到一席。

林启得知“时蔬席”火了后,还有些担心村里人知道他将蔬果卖给食肆,招来言而无信的骂声,不料大家知晓此事,却是被惊得捂住嘴巴。

乖乖,他们每日吃的可是值二两银子的蔬果啊!

于是,大家对林启家的菜地反而更加爱护,谁要是摘瓜时不小心扯了蔓,都要惹得众人一阵念叨。

至于林启将本来给他们吃的蔬果卖给了别人?

有钱不赚王八蛋!

再说,卖给食肆的那一点也不影响他们每日吃用,况且这么值钱的东西,白白进了他们肚子才让他们心虚呢,现在林启多少回点本,他们反而心安。

还有一些人家,之前总喜欢拿着林启家的菜做人情,给三姑六婆的送去。如今知道这些菜如此金贵,谁要是再拿着这些菜蔬送人,少不得受到村里人白眼。

到底是人家林家的蔬菜,自家吃不了还能留着让林家卖钱呢,怎么能做人情送出去呢。

所以慢慢地,大家也就默契地不往外送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林启的菜蔬瓜果名气大显的时候,也有人在发愁。

一日晚间,李仁山挑着扁担去了林启家。憨厚肯干的汉子面上带着几分忧色,见着他们夫夫后还是先笑着打了招呼。

“唉,你们夫夫仁义,当初若不是厚着向你们拿些糖葫芦、辣条去卖,只怕我这一大家子早活不下去了。”李仁山接过林启递来的茶杯,一口喝下大半,放下杯子后又擦了擦额角的汗。

林启笑笑,看他挑着扁担过来,就猜到他卖货后还没来得及回家就来了,再见他箩筐底部还有一些辣条,已经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了。

他笑着说道:“什么仁义不仁义的,还不是为了多赚点钱?正好你当时想卖,咱们两厢照应着,彼此都有利可图。”

李仁山闻言点头,他不是善言辞的性子,即便做了许久挑货郎也没学会油嘴滑舌,方才那句已是他琢磨许久的客套话了。

“是这么个理。”他憨厚一笑,“只是今日,我仗着最先从你们这儿拿货的情谊,想请你们夫夫再帮我想个主意。”

见他们两夫夫认真听着,李仁山说道:“靠着做货郎的营生,我家里确实攒下了些积蓄,比以前卖苦力赚钱强了许多。特别是做熟了之后,也不光是冬时卖糖葫芦,夏时卖辣条,东家需要个鸡仔,或是西家需要个鸭蛋,我都给寻摸着,也能赚些小钱。可说到底,卖辣条还是大头。”

“可自从你们兄弟的厂子开起来,村里的婆娘们日日有活儿干,汉子们也心急起来,自然就看上我这营生。”

众人眼看着他做了货郎后,家里的光景越来越好,?剂舷胱耪飧鲎€€€€€€匀灰晃逊湓€€€€チ恕?

而且辣条厂开起来后,每日量产不少,有人要拿货自然愿意给,于是这就使得附近村子中货郎其多,且人人卖辣条,让他的生意一落千丈。

虽还有的挣,但他挣惯了之前的大钱,自然对现在的这点蝇头小利有些看不上。所以,这才仗着和他们夫夫有些交情,请他们拿个主意。

林启听了沉思片刻,笑着说道:“不瞒你说,我现下是人手不足,所以还未认真打理辣条买卖。若是之后开始打理,只怕卖辣条的人会更多。”

李仁山一听,脸色更加凝重,只以为这买卖做不成了。

可林启又微微一笑,说道:“不过到底是咱们打交道更早,我也不会眼看着你的营生做不下去。我向你交个底,往后辣条厂成规模后,只会向大商户供货,不再零散着来了。”

看他神色骤然紧张起来,林启说道:“只是,现下还不到时机,而且拿货的多是咱们村的人,我不好一下子断了大家的货源,所以你们还能散卖些时日。你若是想长久的做这个买卖,我也有个主意。”

“你不妨先拿到镇上的经销权,以后镇上我只供货给你,谁要想在镇上卖辣条,都得从你那儿拿货。”

李仁山听得稀奇:“经销权?”

“是,”林启应道,“只要你在镇上有铺子,且一个月拿不少于二百两的货,经销权就是你的。”

二百两!

李仁山瞪大了眼睛,二百两的辣条,那得有多少,这怎么能卖得完?

况且,他虽是赚了些银子,可哪里够盘铺子用的。

看得出他有些灰心,林启微微一笑,给他算起了账:“你卖辣条这么久,应当是知道这东西畅销的,即便最近生意差些,每日卖一百文的货是有吧?”

李仁山点头,林启还说少了,他现在每日最起码卖一百三十文的货。

“咱们附近村子里,每日卖货的有多少人?起码有十个吧?”林启循循善诱,“假若生意都与你差不多,那一日总共卖的就有一两银子的货,一个月就是三十两。”

“这还是咱们附近村子里卖的,镇上的人数可比咱们这几个村的人多了不少,又比村里人富裕。所以二百两的货听着不少,实际并不多。”

林启说道,“总之我是觉得这买卖有赚头,你若有心思,可以趁早操办起来。等刘盛他们回来,我就要开始打理辣条生意了,到时若有更合适的大商户想要经销,我就不留着镇上的经销权了。”

林启的话说完,李仁山许久不曾说话,默默合计许久后,才说他考虑考虑再答复。

林启自然答应。

等李仁山走后,何安然看着他的背影,摇头说道:“这可是笔大钱,他哪有这么多家底?”

“这就是他的事了,”林启悠哉喝了口茶,“都是一个村的,他们若是有拼搏之意,我自然帮扶一把。可咱们也是做买卖赚钱的,总不可能处处替他们考量到。”

若是李仁山有魄力,趁着现在筹钱拿下经销权,往后自然有的赚,若是不当回事,那他也不可能再说什么。

令众人没想到的是,一向胆小谨慎的李仁山这次竟然真的冲动了一回!

与林启谈过没几日,他就开始在族中筹钱,甚至还在附近村里借了利子钱,一心想要将林启所说的经销权拿到手。

他如此果决,当真让知晓内情的几人吃惊。

等凑齐了银子,他又很快在镇上寻了合适的铺面,将买卖开了起来。办事之利落干脆,与往常比简直像换了个人。

也有人问他就不怕赔本?

李仁山一脸正色地说道:“怕,可我与林启夫夫打交道这么久,看他们一步步起来,知道他们头脑活泛,既然他们都说这买卖做得,那就一定能赚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