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广告屏蔽插件

多年坚守,做站不易,广告是本站唯一收入来源。

为了继续访问本网站,请将本站加入您的广告屏蔽插件的白名单。

非典型炮灰 第82章

老翁上前把地上那人翻过身,露出一张沾上血污的小脸。

当看清那人的脸后,阿芷脸上的惶恐也淡了,惊叫道:“哎呀,这男娃子生得真好。”

老翁定眼一看,地上的少年脸色苍白,嘴唇没有半点血色,背后有道深可见骨的伤痕,但即使落到如此凄惨的境地,依旧看得出他极其清秀的眉眼,睫毛很长,跟个小姑娘似的。

还是个孩子呢,看上去比他孙女年纪还小,可怜小小年纪便身受重伤倒在这里。

他原本是不打算€€浑水的,可当看清这孩子的年纪后,心里却有了动摇。

老翁试探地摸向少年的鼻息,发现还有气。

老翁一时心软,思量片刻后,把周围的两把刀捡起来放入自己的背篓中,又将周围的血迹用泥土掩盖,对孙女说道:“阿芷,爷爷背不动这男娃,去把你哥哥叫来。”

“叫哥哥来?不用。”

言罢,那个唤作阿芷的女孩直接上前,利落把地上的男孩扛起来,嫌弃地撇撇嘴:“瘦得跟个猴似的,还没隔壁的大妞重呢。”

“……”

第54章 以死谢罪

王妃和世子接到淮阴郡起义的消息时,还在苦竹寺听活佛讲经,忙从终南山赶回王府。

因驿站让当地叛军占领,驿丞和驿卒皆被杀害,当江宁的驿站得到各个郡县农民起义的消息时,隔壁的淮阴郡已经彻底沦陷,而此时距离第一批起义已经过去一个月。

流民向来是没有纪律和组织规划的,他们来到富庶的地方就开始偷和抢,让原本生活安稳的百姓也成为流民,然后队伍浩浩汤汤地赶去其他地方,如同滚雪球一般,拖家带口,流民众甚至滚到上百万都很常见。

眼下便有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朝江宁郡赶来,江都王的封地是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流寇觊觎并不稀奇。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刚到王府,便又听到管事说,王爷出事了。

王妃和姜绍他们在太监的引路下来到祠堂,刚进入院子,迎面看到门口的梧桐树下有双红绫鞋,悬挂在半空中,晃晃悠悠。

仰头往上看。

梅笙上吊自尽了。

祠堂里一阵阴风穿堂而过,她尸体的正面悠悠地转到众人跟前,那是一张惨白泛青的脸,她身上是件红色的襦裙,脚上也是双红绫鞋,都说上吊死的女人怨气重,穿红衣死的怕是要化作厉鬼,搅得府宅里的人不得安宁。

看到眼前凄惨可怖的一幕,刺骨的寒意针扎似的刺入众人的皮肤,王妃险些站立不稳,好在身边的姜绍即使扶住她,没让她倒下。

“母亲,你还好吧?”

王妃伸出手,示意自己无事。

最先发现异样的是江都王身边的太监,王爷想要独自和看中的少年玩耍,他照旧在院子外守着,因为久不见王爷从梅笙房里出来,他就起了疑心。

在门外叫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他用力撞开房门,然后便看见王爷倒在梅娘子的床上,胸口有把刀,血流了一床。

一探鼻息,已经没气了。

太监顿时吓得屁滚尿流,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时,又听到祠堂那边传来一声凄厉的尖叫,忙又过去查看情况,然后便看见身穿红衣的女人吊死在门口的树上。

负责去祠堂打扫的侍女当即晕过去,她晕倒时不小心打翻了油灯,还造成一场不小的火灾。

眼下,王妃看向这座一片狼藉的祠堂,口中念到几句佛号,别过脸不忍再看:“先把人放下来。”

几个太监忙上前将梅笙从树上抱下来,她的尸体已经有些僵硬,直挺挺地从白绫上抱下来,仿佛一根坚硬的木头。

以前那么温柔明媚的女人落到这种境地 ,姜烈看得心里一痛,往日里梅姨对他极好的,给如意做衣服时,也会给他和兄长都做上一份。

梅笙绣活极好,姜烈身上的香囊荷包,几乎都是她亲手做的,现在看她死得如此凄惨,他也不免心生悲凉,咬牙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才出去不过几天,这王府怎么就乱成一窝粥了!”

那太监身体一抖,忙跪在地上,却是一句话都不敢说。

一旁的姜绍始终没有说话,他盘着左手腕上的红莲佛珠,面容矜持端庄,无论是看到他父亲的尸体,还是看到梅笙的尸体时,他都有点心不在焉的感觉。

从终南山回到王府的途中,他一直惦记着各地的起义军,思索当下的局面他该如何自处。

每到王朝末路之时便会发生农民起义,姜绍觉得这正是大好时机,一时间,内心深处的野望正蠢蠢欲动地伸出探手。

思虑良久后,他心里便有了成算:还是先暂避锋芒,先守住江宁,再做别的打算。

忽而,姜绍像是意识到周围少了个人,出声问道:“如意呢?”

太监战战兢兢地回道:“跑了。”

姜绍忍不住皱眉,已然有种不妙的感觉,他对王妃说道:“母亲,这地方不方便说话,我们去书房。”

王妃点头应下。

书房里,王妃坐在上位,她接过侍女递上的茶,好容易才让嘭嘭直跳的心冷静下来,亲眼看到那样凄惨的场面还让她有点经受不住。

她眼神疲惫,叹气道:“说吧,我和世子不在王府的时候,府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那太监自知主子已去,而后便要在世子和王妃跟前讨生活,一五一十地把实情相告:“世子及冠那日,王爷在回房的路上碰到了崔公子,然后便朝思夜想,一直在心里惦记着。只是崔公子和世子形影不离,王爷找不到机会和他单独相处。前儿王妃和世子前去终南山听活佛讲经,崔公子留下照顾他的娘,王爷便找到机会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想发怒:原来还是因为这个“色”字惹出的祸事。

言罢,太监恭敬地把手里的白色绢布奉上前:“这是梅娘子房里找到的。”

王妃摊开一看,是用鲜血写成的请罪书,说王爷喝醉酒后想要凌辱她,她不堪受辱拼死挣扎,不曾想失手将王爷杀死,她自知罪无可赦,只好以死谢罪。

话里话外已经将罪全部都拦到自己身上,全然没提她那个消失的儿子。

王妃也是做母亲的,哪能不知道她的想法,她叹气:“如意现今在何处?”

太监回道:“守在后门的侍卫见他出门了,当时没太在意,现在估计已经离开江宁了。”

人已经死了,再追究其实也没有更大的意义,王妃不在意这个名义上的丈夫,自然也没有为他报仇的想法,甚至连眼泪都没留一滴。

王妃拨弄手腕上的佛珠,在她和姜绍垂眸沉思时,旁边的姜烈早已坐不住,他在书房里转来转去,两条坚毅的眉毛皱得紧紧的。

终于,他忍不住开口道:“母亲,你也听这奴才说了,父王趁母亲和兄长不在家,想欺辱如意和他娘,这怪不得他们。梅姨的屋里还有致人昏睡的熏香,定是他知道如意不从,想要霸王硬上弓。”

姜绍不说话,但其实也是和弟弟一个想法,甚至他反而觉得父亲死在这个时候正好,如今叛军压境,天下大乱,他继承王府的爵位,也能更便利地行事。

他便也开口道:“母亲,父王死在女人的床上,这事到底不怎么光彩,便对外宣布他是因病去世吧。如今叛军逼近江宁,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意思便是将王爷的死轻轻揭过,眼下面对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哪有人会在意一个往日荒淫无道的王爷的死因。

王妃也点头,她忽而想起什么,眼神直直地看向姜绍:“那你父王的死,你是不打算追究如意和他母亲的罪责了?”

姜绍垂下眼帘:“梅姨已死,也算是一命换一命,便放下吧。如意我会让人出去寻找,如今天下大乱,他一个人在外面不安全。”

王妃忽而笑道:“听说你及冠那日,是和如意一起睡下的?你们如今都长大了,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样。”

姜绍一怔,想起那天晚上枕边如意清秀的脸,和鼻尖那股淡淡的香气,心里忽然酥了一下,这股酥麻让他的心乱了,甚至有些惊慌。

他面上不动声色,只道:“那天我冷得很,便让他同我一块睡下,这有何妨?他又不是黄花闺女,男女有别,这些年他与我同吃同住,我也拿他当半个弟弟看待。”

听闻兄长和如意睡在一起,姜烈的嘴唇嗫嚅几下,有些气恼地别过脸,脸侧生硬地凸起。

王妃一双极深极静地眼睛盯住儿子的面部,要从他脸上看出什么不同的情绪出来,但姜绍的眼神自始至终都极其平淡,似乎和他所说的那般,真的只是把如意当弟弟看待。

王妃收回眼神,垂眸咽了口茶:约莫是她想多了。

姜绍的心沉了下去:他房里居然有母亲的人,看来是时候清理干净身边的人。

他心里这样想,但面色却没表露出来,转移话题道:“母亲,如今父王已死,宣华苑里的人就遣散吧。”

他早就看那一院子的莺莺燕燕不顺眼,好好的一个王府,让那个男人弄得像个大妓院一样。

王妃表示不赞同:“眼下各个郡县都有叛军,你让她们离开王府,她们一介弱女子又能去何处呢?”

姜绍沉吟片刻:“是我想的不周全。”

王妃便说:“我是这样打算的,这宣华苑是没有再留下的必要,里面的人有些是被人牙子卖进来的,愿意离开王府的,便发些盘缠与她们,让她们各自寻亲。不愿离开的也可以留下来,如今要打仗了,让她们给将士们做冬衣,按绣娘的月钱发给她们,你看这样可好?”

姜绍点头:“还是母亲想的周到。”

王妃笑道:“这些内宅女眷之事本该是你的王妃打理的,可如今你尚未娶亲,那便由母亲先代劳,等你成亲后再让她接手。”

姜绍也淡淡地笑起来,但笑容里却没什么诚意,眼神甚至显得有些冷漠。

当王妃和姜绍继续商议如何抵抗朝江宁赶来的叛军时,姜烈闷闷不乐地离开书房,他站在门口的青石台阶上,抬头忧心忡忡地看向天空。

天空笼着一层不详的灰翳和雾霭,云层的颜色越来越乌,那片乌云仿佛也在预示暴风雨的来临。

如意会去哪里呢?他们以后还能相遇吗?

……

这里是哪儿?

阳光从窗外射入屋里,照在躺在床上的少年的脸上,少年睫毛抖动,似是要醒来。

他伸出手,却只是抓住冰冷的空气,终于睁开沉重的眼皮,便看到有人在俯身看他,阳光从背后投射过来,那人的脸看得并不真切。

“咦,他醒来了?爷爷,他醒了!”

原来坐在床沿的女孩发现床上的人睁开眼,忙起身想去叫爷爷,可她的手却被床上的人死死拽住,紧紧的。

女孩心里一惊,一个重伤的人居然还有这样大的手劲。

“娘……”

崔遗琅还没从恍惚的状态中回过神来,下意识地轻声叫道。

阿芷两条细细的眉毛皱起来,气鼓鼓道:“娘?谁是你娘?我一个黄花闺女哪来你这个大的儿子?”

女孩娇蛮的声音入耳,崔遗琅恍惚的眼神逐渐恢复清明,这才发现自己睡在一张青石砖砌成的床上,朝四周望去,屋子的空间不大,周围的物件也很少,但收拾地很干净整洁,隐约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药草味。

听到孙女的呼唤,白老爷子走上前,身边有个十几岁的少年搀扶住他。

少年和阿芷眉眼有些相似,两人一看便知是兄妹,都有一张圆润清秀的脸,瞳仁很黑很大,眼神透出点野气和倔气,是一看便让人很喜欢的那种长相。

白老爷子坐在床沿,只见床上的少年睁着一双水盈盈的眼睛,眉眼间满是纯稚之气,他黑亮的眼珠迟钝地转动,似是在观察面前的这一家老少。

看到老翁上前,崔遗琅轻声开口道:“我这是在哪里?”

杀掉那群反贼后,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走了多久,背后的伤口还在不停地往外渗血,失血过多让他大脑内的记忆一片混乱,他想起去年冬岁和姜烈坐在棠梨树下赏雪,想起母亲把他抱在怀里唱童谣,想起为世子绞头发时闻到的那股龙涎香……这些画面叠在一起,支离破碎。

听说人将死前,记忆就会如走马灯一样在脑海里回放,崔遗琅恍惚地想:我这是要死了吗?真遗憾,他还什么都没做,没报答世子的恩情,也没找到爹。

背后的伤口又开始疼起来,但崔遗琅不敢停下脚步,他还得去京城找爹,娘亲还在王府里等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里倒下。

他拼命地大口呼吸,咬牙继续往前走,山间的寒气一点点地侵蚀掉他的理智,终于,他体力不支地倒下,意识彻底消失。

原本以为他这样倒在山间,估计会有野兽闻到血腥味,出来啃噬他的身体,没想到他居然还能活下来。

一时间,崔遗琅心中庆幸不已,还好他没死,不然娘亲得多有伤心,她肯定还等他回去接她呢。

这样想着,他忍不住哭起来,眼泪珠子似地往下掉,尽管一路以来他都把自己伪装得很坚强,杀掉那群反贼时,连手也没有抖一下,可他心里还是怕得很。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