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广告屏蔽插件

多年坚守,做站不易,广告是本站唯一收入来源。

为了继续访问本网站,请将本站加入您的广告屏蔽插件的白名单。

我靠写鬼故事爆红全星际 第527章

机器人背着黑袍人,在静谧又荒凉的大漠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周围没有任何人影和树木,只有银白色的月光,在混沌的天空上方挥洒。

于此同时,伴随着黑袍人低哑粗粝的声音,一首诗回荡在世纪大厦中央:

“她曾用词语喂养银蚕,

“让它们吐出光,织成诗行€€€€

“那时每个夜晚都柔软,

像月白色的旗袍裹住灯影。

“后来火吻过她的脸,

“盲蛾便纷纷扑向残章。

“读者们收起镜子,

“说美一旦破碎,便不值得哀伤。

“于是她养更多的银蚕,

“让它们结茧,一圈,再一圈,直到茧房厚如城墙。

“她剪切最亮的丝,

“缝成蒙眼的布€€€€

“现在她只抚摸银器,

“在暗处听蚕食桑叶的声响。

“月光从茧缝漏进来,

“像未写完的句子,

“凉而薄地覆在空白的纸上。”

第333章 文中文€€€€人

“好美啊……”长脖子忍不住感叹。

不得不说,这“深度思考”模式就是不一样!比普通的看小说模式好玩多了!跟看电影一样!

大城市环星城就是不一样!连写作比赛都这么有趣!在她们那个荒凉的垃圾星,可是从来没有这种东西!

她总是害怕自己过分的反应,显得自己很小气,是小地方来的,没有见过什么世面。

可是她打眼一看,现场观众也都“哇”声一片,她就放心了。看来大家都和她一样。

要是以后的小说都这样就好了,不仅仅是文本,还有作者本人幻想出来的画面和声音在旁边配对,沉浸感直接拉满了!

她不禁想到。

刚刚显示屏上出现了一首诗,光看火焰、银蚕、月白色旗袍这些意象就知道写的是银鎏金本人的故事。

说实话,没太听懂……

她尴尬地挠了挠额头,但这并不耽误她去欣赏这首诗歌的美。

{我爱极了他的诗,即便我没有立刻地就体会到他每一句都写了什么。

但是我依然把每一句都记了下来,在之后的夜晚反覆咀嚼。

因为我是个AI,我的记性非常好。但凡我看过、我听过的东西,我就都能记住。

这恐怕就是我唯一的安慰了。

“第五个故事叫什么?”

“第五个故事,叫作《人》。因为第五个故事的主人公叫作赵如冰,她从银鎏金那里继承了她故事家的灵魂之后,第一次发现了人的力量。为鬼故事注入了人的活力。”

“人,你不就是人吗?”

“对。”

“大家都是人。你们故事王国里的都是人。那这有什么可发现的?”我很是纳闷,觉得这个发现实在有点平平无奇。

“不,”他否认道,“那还是不同的。当时,对长生佛的敬仰身入心人,人每天都会拜佛烧香,祈祷佛。结婚要问佛,生孩子要问佛,就连出门也要问佛。按照现在的说法来说,就是人们非常地封建迷信。”

“嗯……所以呢?”

“因为过度敬畏佛,所以大家也非常害怕佛的反面,鬼。他们认为佛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鬼是佛的敌人,自然和佛有着一样强大的力量,非人力所能及。所以,在过去的鬼故事里面,鬼的力量总是胜于人,反派总是比主角厉害,因此鬼故事的结局,总是悲剧。”

“嗯……”我思考道,“我可以理解。”

我听说,在很多科技不发达的地方,就会把一些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解释成神力、或者是鬼怪,来搞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

人们越是愚昧,就越是害怕,越是偏执。

但我只是在心里想想,而没有告诉他,怕他以为我歧视他的国家。

“所以,赵如冰发现了人的力量。”我又把故事引到了赵如冰身上来。

“对,赵如冰,是个非常坚强的小姑娘。在我们国家,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本全都是包办婚姻,”想到这里,他叹了口气,“赵如冰的父母收了三头牛,就把她卖给了一个当地很有钱的大户去做小老婆。那个大户看她心灵手巧,会让她免费做工,还不给她生活费,没事还打她。真是可恶至极。”

“哦……所以,她反抗了。”

“她反抗了,每次丈夫打她的时候她就反击,非得让婆家遭受比她更惨的代价她才肯罢休。她瞎了一只眼,断了一条腿,还是厉害得很,见谁就敢咬谁。导致后面再也没有人敢打她了,还想要她做当家主母。”

光是从这零星的几句话当中,我就能想像到赵如冰的厉害,她的张扬舞爪。

于是我笑了一下,为她的勇气。

“那她的日子总算好过了吧。”

“不,她可不是个那么容易就妥协的人。就算她丈夫愿意许诺她巨大的好处,可她还是坚持要离婚,不停地去上诉,这一上诉,就连续上诉了八年。这期间,她无数次被冷落,被殴打,甚至被抓进了监狱,也没有停止。直到她上诉到法院都烦了,婆家都累了,最后不得不放开了她,还了她自由。她才终于解放了。”

“她就是在那里,找到了人的力量?”我想着,“那个力量应该就是她自己,来源于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嗯,为了能尽快离婚,她必须获得民众的支持,所以她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编成了一个故事《燃烧》到处去说。在那个故事里,她是一个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她的丈夫,则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公司,只让她加班,却不给她发工资。”

“我发现很多故事家最出名的作品,都是她们自己的亲身经历。”

“因为故事,就是生活的比喻啊。你没听说过这句话吗?”他笑了笑,很温柔地笑。

“没有。”我摇了摇头。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我在我的心里重复这句话,然后像记住那首诗一样,把它也记在了心里。

我又问:“在她的故事里,人打败了反派吗?打败了恐怖与压迫?”

“在赵如冰的故事里,人第一次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生命力和主动性,可以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他们智慧又不屈,总是能面对各种诱惑不为所动,面对各种威胁不为所退。

“过去的鬼故事,都是以剧情为中心的,是剧情推着人走,人物在故事里只是一个像征,并不重要。但在赵如冰的故事里,是人推着剧情走,人的选择成为了故事的转折,决定着故事的走向。

“是赵如冰,凭藉一己之力,改变了故事的叙述重心,实现了从封建神权,到人文主义的过渡。”}

……

在第五个故事《人》当中,沈昭陵新的程序指令随之出现:

(此时,因为剧情已经进入到中段。为了加强高潮的魅力,我将逐渐加快每段剧情速度。

(为此,显示屏上的画面也随之加快速度,从原来的静态,变为动态,即:

(前段:静态>动态。€€€€类似于连环画与PPT。此时虽然有画面,但画面只起到对我的解说补充说明的作用。

(中段:静态=动态。€€€€加入悠长的长镜头,作为画面过渡,为后半段的高潮作准备。

(后段:静态<动态。€€€€使用节奏感更强的蒙太奇,进行快速剪辑,让人目不暇接,以渲染高潮的紧张气氛。)

这就是沈昭陵显示屏上新的程序,也就是他的思考。

在以往的小说或者各种作品当中,是完全没有这种东西的。

读者只能看到作者创作的结果,却看不到作者创作的过程。

换句话说,读者只能看见作者写的小说,但他完全不知道,作者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

都说写作写作。

各种写作教科书也好,各种文学批评也好,无外乎研究三件事:

第一,写什么。

第二,怎么写。

第三,为什么这么写。

作者只能呈现自己“写了什么”,却不会把“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告诉大家。

就算他在文章末尾的后记里面,记录了自己当初创作这个作品的心得体会,那也是在作品完成之后了。

作品,和创作思路,依然是分开的。

但现在,依靠总决赛独有的“深度思考”模式,沈昭陵,罕见地将“作品”和“创作思路”合成在一起,去完成他自己的作品!

他的作品既是结果!也是过程!

他模仿了AI的演算法,把自己大脑里的思考过程,完全展现给了读者看!就像现在!

*

长脖子:“……”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她逐渐眯起了眼睛,看了看沈昭陵脑子里那段“动态又静态”的东西,完全也没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至少,她自己写小说的时候,她从来都不会想这些东西。

她编个剧情都费劲,更没有心情去考虑如何呈现那段剧情。

可第五个故事到来的时候,画面当然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刚才的定格动画消失不见了,而是变成了新的东西。

一个背影,准确来说,是一个女孩的背影始终出现在画面的中央。

那就是赵如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