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他们找到人之前,那声音还在源源不断的在每个人脑海里穿透,【大家来评评理啊】、【大家来评评理啊】,魔音穿耳,就宛如那长坂坡下的长枪赵云,杀了个七进七出。
也是这个时候,沈里才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到这个声音的,好比闻时颂其实就是什么都没听到,但他伪装的实在是太好了,脸上的表情步调始终与众人保持微妙的一致,看起来没什么太大变化也好像只是因为他天生大心脏,做事处变不惊,要不是沈里和闻时颂实在是太熟了,他也肯定发现不了。
不在情况不明的特殊时刻表现出与他人的不一致,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不过,很快的,太子殿下就不用伪装了,因为并不是只有他听不到,陆陆续续开始有宫妃和皇子公主也在询问老皇帝或者身边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怎么什么都没听到。
一圈观察下来,闻时颂很快得出了结论:“这声音是随机传播的。”
沈里已经抱着滚灯凑到了闻时颂身边,事实上吗在出现疑似“危险”的第一时间,他就已经带着滚灯更靠近了闻时颂。沈里觉得这是自己和滚灯作为拥有金手指的一人一狗,对出“普通人”闻时颂责无旁贷的保护义务,而在闻时颂看来就是沈里在这个时候只会下意识的向自己寻求帮助,他当然要为自己的太子妃答疑解惑。
不管如何吧,两人都很开心。
沈里给闻时颂分享着他听到的内容,既让闻时颂有了一个全面的知情权,不至于太过被动,也是把闻时颂当做了自己的外置大脑,他真的分析不了现在的情况。
闻时颂在真的当一个普通人的时候,就一直在致力于和血脉觉醒者斗智斗勇,有着非常丰富的“对敌”经验。
那个声音在喊了多遍大家都来评评理啊,完美cos了一个在村口大槐树下扯着嗓子嚎啕的跳脚悍妇之后,终于开始说正事了:【还有没有王法啦?光天化日,栽赃陷害?真以为穷书生就好欺负?我们本来好端端在路边喂猫,如今莫名其妙被人质疑自己不是自己,这是招谁惹谁啦?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请一定要为我们主持公道啊!】
然后,所有能够听到这个声音的人眼前,就都出现了一长篇类似于事件梗概的介绍。起因经过结果,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甚至连正反方各执一词的观点都已经罗列在了上面。
而在这一长篇的最后,还有一个选项键。
【您认为我说的对吗?】
【支持(√)】
【反对(×)】
沈里匆匆扫过,看的是目瞪口呆,觉醒血脉还能这么玩呢?但是仔细想一想,好像也没毛病,有人的血脉能够喷火,有人的血脉能够吐水,自然也要允许有人的血脉是拉全世界来给他评理。
一如他能力一开始的那句€€€€大家都来评评理啊。
至于评理结果如何,暂时还不得而知。
沈里连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梗概还没看完呢,他只是小声和闻时颂咬耳朵,意有所指的暗示,他一开始还以为这话是在嘲讽老皇帝要下放二公主去北疆和他阿姊争夺兵权呢。
本还在想着谁这么勇,原来并不是,只是刚巧碰上了这么一桩事。
由于事情实在太过新奇,这么一打岔,连老皇帝都懒得再旧事重提,只顾着关注起了当下的事态。但梗概上的字实在是太多了,老皇帝的视力不行,看多了就容易眼花眼疼,就指了个也能听到这声音的小太监给他念了起来。
经过小太监这样的广而告之,不管能不能听得见的人,如今都知道了。
这能力的主人应该是个来京城赶考的举子,今日恰逢城外的道观举行庙会,他就想着放松一下,出城来凑了凑热闹。
庙会是真热闹啊,又好逛,又好玩,他在路边还遇到了一只非常可爱的狸花猫。
咳,这举子叙事的文笔如何不好说,但爱跑题是真的。
再长的概述也篇幅有限,但他还是用了至少一段话来描写这狸花猫有多可爱,让沈里都想他的彪子老大了,可惜,只能暂时rua怀里的滚灯解馋。
喂猫喂到一半,终于被麻烦找上了门。
不是这举子被为难,而是他近日结识的一位解元。
对方姓是杜,是南方有名的才子,这一年有幸考取了江洲解元,是今科状元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眼瞅着春闱在即,一直关在客栈死读书也不行,两人就和其他几位举子一同约好了出城游玩。
结果,杜解元就遭遇了当街诬陷。
或者说当街侮辱。
对方自称与杜解元在老家是旧识,虽然长大之后已经不认得了,但小时候是一起玩过的,他指着鼻子说杜言生不过是一介贱婢所生,生母粗鄙不堪,生父天生痴傻,若不是被人冒名顶替就是作弊了,否则绝无可能考取这解元之位。
这话说的委实没有道理,父母是会影响孩子的基因,但不至于就完全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中基因彩票的大有人在。
但这只是沈里作为现代人的逻辑,在这个世家横行、信奉血脉的封建社会,对方的举例还是引起了不少窃窃私语的。
明明是没有证据的构陷,可偏偏却需要受害者拿出证据,来证明度杜解元就是杜言生。
但这要如何证明呢?
这位举子朋友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动用了自己这个让大家都来评评理的血脉。能力一如闻时颂的分析,就是随机召集方圆多少米内的热心群众,来对举子认识内的某件事进行评理,若大多数人觉得他是错的,他就会遭到反噬,但如果大多数人觉得他是对的,那诬陷之人就会被罚三日禁语,并被广而告之。
可以说是非常富有想象力的一个能力了。
沈里等人都是被拉进了对方的能力之中,当了一回群众判官,由他们来判断到底是这两方孰对孰错。
沈里自然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举子一方才是对的。
但其他人却并没有那么利索了。
倒不是他们没有自己的判断,而是他们都在等着看老皇帝的眼色,准备根据圣人的意思行事。在朝堂上班,学会的第一个保命手段就是如何让老皇帝满意。
老皇帝本来挺生气的,可在听完这么一桩“官司”之后,他也觉得有意思,便兴致勃勃的参与了起来。
只是他并没有轻易的下结论,而是让侍卫依据这些具体信息,去庙会上把当事双方带来了禁苑问话。
禁卫们很快就找到了人,毕竟举子没有姓名,但解元杜言生有啊。
只是一行人被带到禁苑时,沈里人都傻了,因为来人之一不是别人,正是他前段时间才见过的谢家表弟。
谢兰芝。
很显然的,谢兰芝不是被诬陷的解元,也不像是诬陷人的人,也就是说,这个拉所有人来评理的神经病能力是他的。
沈里:你好意思说自己是穷书生?你穷在哪里?
谢兰芝本来都快被吓死了,瑟瑟发抖着觉得自己完了,在看到禁军的那一刻,他觉得哪怕今天自己能躲过一劫,回去也要被他的祖父打死。但大概他这人天生就是有这么一点幸运的吧,他一进来就看了他的太子表哥,再一看人美心善的太子妃表嫂也在。这是什么?这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谢小郎君忙不迭的一边朝沈里挤眉弄眼求捞捞,一边还不忘用胳膊肘怼了怼自己最近才认识的好朋友杜言生,整个人都眉飞色舞了起来€€€€老杜,咱们有救啦!
沈里:“……”
闻时颂:“……”
沈里无声的看了看太子,你知道你表弟有如此奇特的能力吗?
闻时颂也只是无辜的看了回来,我就知道他有个据说挺没用的能力,我哪里知道是这样的没用。
说真的,这能力有用吗?乍一看确实挺难评,甚至有些嗑瓜子唠东家长西家短的既视感,但仔细想一想,没有垃圾的能力,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如今这能力不就挺有用的嘛。
沈里甚至怀疑,在卫老夫人过寿那一日,如果没有他帮老太太觉醒的神来一笔,这位脑回路神奇的太子表弟,大概就要拉着大家一起来给他阿婆评评理了。
事实上,谢兰芝正有此意。
他的能力是随机的,无法把大多数的人都安排成自己人,但他可以拼命稀释啊。就像他祖母过寿的那一日,虽然极品亲戚挺多,但来宾也多,里面大多数都是他祖父的下属,他觉得他们肯定会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只不过谢兰芝摩拳擦掌的能力没能得到展现,他牛逼的祖母就已经自己搞定了一切。谢小郎君没有遗憾自己伟大的计划没能实施,只发自真心的替祖母开心。
既然祖母觉醒了,还封了爵,即将迈入官场,他也就不用陪着老祖母躲回老家避祸。
而之前说了,谢兰芝已经到了考科举的年龄,要不是谢老爷子大限将至,他今科就要下场了。
虽然如今已经下不了场了,毕竟举子们的解状和家状(类似于报名)在去年年底就交了,他想临时参加是不可能的。
但这完全不影响他去结交有名的才子。
这位谢小郎君虽然读书不行,但为人有趣,十分会交朋友。还很是有几分主人翁精神,这是想“微服私访”,努力给自己的祖母和太子表哥寻摸几个可用之才。
作者有话要说:
瞎扯淡小剧场:
闻时颂:你不帮我,就是帮了我了。
谢兰芝:希望大家还记得我,是的,我还有戏份哒!并没有杀青!
第66章 入主东宫第六十六天:
沈里都不知道该说谢兰芝什么好了。
闻时颂倒是知道,他微笑看向表弟,眼睛里的意思非常赤-裸:好意心领了,但是等你回谢家之后,一顿打跑不了的,因为我会告状。
不过,这毕竟是自己的表弟,不是亲生胜似亲生,闻时颂小时候还亲眼看见稳婆把襁褓里的谢兰芝抱出了房间,后来谢兰芝又入宫给混世魔王阶段的闻时颂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伴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能捞还是要捞一下的。
但谢兰芝一看站出来的是他的太子表哥,而不是“表嫂”,心头也是一跳,这厮会这么好心?我不信。
此中必然有诈!
只能说,闻时颂和谢兰芝不愧是从小一同长大的表兄弟,对彼此都有着充分但没必要的了解。
闻时颂会这么痛快的站出来,也确实不是因为那点不存在的亲情。而是两个原因,一,沈里就在他旁边看着呢,他当然要给自己的太子妃留给在乎家人好印象;二,他很满意谢兰芝这次惹到的人,看见对方不痛快,他也就痛快了。
是的,在这次的事件里,不管是受害方还是加害方,在朝上其实都挺有名的。
也就是说,除了杜解元以外,大家背后都有人。
虽然沈里只认出了谢兰芝,但其实在谢兰芝和加害方一同出现时,在场的人精就已经心知肚明,这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争论,而是两个势力的角力。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看向了太子和四皇子。
因为这当街拦人的恶人姓程,宣徽殿程妃的程,也就是四皇子母妃的娘家。就是之前那个在大朝会上差点出尽风头、觉醒的血脉为法相天地的四皇子。他的母族程家虽不是五姓七望那样的大族,但也是能够和五姓七望联姻的中型世家,是江洲一带的地方豪强,家中子弟世世代代都能觉醒,至今无一代断层。
惹事的这人叫程见,他一母同胞的兄长是四皇子的伴读之一,如今已经入朝为官,成为了四皇子党羽的中坚力量。
程见是个纨绔,还在混日子,之前反对取消斋郎制度的时候,他们家就是跳的最欢的家族之一。
程见小时候在江洲老家长大,而杜解元的母亲正是江洲程家的家生婢,以貌美擅舞而闻名,是个笨蛋美人,后来据说因为不安分而被赶出了程家,她哭着拍门祈求程老爷能再给他们母子一条生路的流言,在江洲很是疯传过一段时间。
而这个不安分的对象,正是程见的亲爹。
两人一个有妻有子,一个早就已经被配给了庄子上的下人,闹出这样事情,真的很难收场。
沈里恍然,也就是说程见和杜言生其实早有旧怨,甚至是从长辈那一辈继承来的恨海情天。只不过程见稍微大一点之后,就随着有幸入宫当伴读的兄长来了京城,这么多年都没能再遇到杜言生,两人也就一直相安无事,直至今日。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大概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程见就是奔着故意找茬侮辱杜言生的目的去的,那自然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大概从得知杜言生当了江洲解元那一天就恨上了,一直在琢磨该如何阻断对方的青云路。
上一代的爱恨情仇到底谁对谁错,谁也说不清楚,老皇帝并没有完全听信程见的一面之词,程见也没有一直揪着这个事情说来说去。
他总结道::“长辈之间的恩怨暂且搁置一旁,杜言生是家生子,我小时候与他一同长大,他随爹娘继承来的脑子到底有多愚不可及,我还能不知道吗?况且,我分明记得他小时候是圆脸,此人却是长脸,他怎么可能是杜言生?还请陛下明鉴!”
程见说话也算是有条有理,听起来并不像是空穴来风,一看就准备了不少。
也怪不得会引得民众议论纷纷。
而此时正在御前的杜言生本人,却显得很是木讷,与做得一手锦绣文章的解元郎看起来确实相去甚远。
幸好,杜言生除了谢兰芝这个新认识的朋友以外,还有其他举子朋友,对方和谢兰芝一样仗义执言到:“老杜不善言辞,还请陛下允许由学生来陈述。”
这举子与杜言生是同窗好友,对杜言生的过去看起来十分了解,他逐一反驳。杜言生小时候在程见为奴为婢,没读过书也没受过教育,又能展现出几分聪明?他真展现的比程见聪明了,作为主子的程见爹娘能高兴?
脸圆脸长就更加可笑了,程见小时候几斤?长大之后又几斤?更何况他如今已经瘦的都快要脱相了。